越喜欢独立思考的人,越应该喜欢儒家思想

被誉为码头哲学家的埃里克•霍弗,在其研究群众心理学的名著《狂热分子》中写道:“当我们在一个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的自由 – 一种无愧无疚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

很不幸的是,这段话就在不久前,在我们中国人自己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某个小区的居民的微信群内,发生了一次小型的“群众运动”,这些人试图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阻止同一社区的2名医护人员返回自己家中居住,理由是他们有可能无意带回了病毒。他们振振有词的表示,为了小区全体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保护小区内的孩子们远离感染的危险,反对让经常与病患接触的医疗工作者住进自己的小区。

我欣慰的看到,绝大多数的网民对这一小群人的行为都是十分愤慨的,有些评论甚至建议,“凡是投票禁止医护人员回家的人,以后也应该禁止他去医院看病。”事实上,我相信如果单独与这个小区中的任何一个人交流,他都不会说出“禁止医护人员回家”这样荒诞的话来。只要稍微有些理性的思考,就知道这样的表达,不但不道德,而且是违背法律的。

那么,“群体”真的反而会比“个人”,做出更愚昧更荒诞的决策吗?

《纽约客》专栏作家詹姆斯•索罗维基写了一本畅销书叫做《群体的智慧》(也被译为《百万大决定》),提出了与《狂热分子》和《乌合之众》等书作者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群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即便是相对于那些专家和精英人士而言,群众做出的选择也往往是更为正确的。

他在书中描述了众多令人信服的案例,例如:在搜寻美国沉没的核潜艇"天蝎号"时,缺少信息的大众做出的方位预测精确度超过了军事专家;美国的艾奥瓦电子市场更是准确预测出了施瓦辛格当选州长;好莱坞证券交易所也依靠群体的智慧预测电影的票房收入。

那么,群体和个人哪一个更不容易犯错呢?

其实,中国人自古就给出了一个定论。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谓“和”是指和谐而美好的状态,儒家认为:“和”的基础是“不同”。换而言之,“同”反而会导致“不和”。一种音符无法编织出美丽的音乐,一种味道无法组成美味的食物,一种职业也不能形成美好的社会。

如果一群人存在不求“同”的独立思考,反而会形成更强大的群体智慧,达到“和”的效果;而如果一群人为了利益,刻意求“同”达成一致的决定,则会导致集体无意识状态的发生,不能达到“和”的状态。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相关资讯后面的来自众多不同网友独立思考后的评论,不难发现,从整体而言是和谐的,“和而不同”的网友群体表现出了君子般的智慧和道德;而那个小区内的“同而不和”的微信群,则折射出了小人的心态和言行。

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那说明没有人在真正思考;如果所有人的声音都一样,那说明没有人在讲真话;如果所有人的行动都一样,那说明没有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独立思考”,无论是对一个小区的居民而言,还是对众多的网友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越喜欢独立思考的人,越应该喜欢儒家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