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分类里具体属于哪一个分支?谢谢大家?

云溪手绘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倪瓚是元代画家,倪瓚,黄公望,吴镇,王蒙是元代最出色的文人画家,统称元四家

中国美术史上的国画,分为院体画,文人画

院体画,如同西方美术史上的宫廷油画,院体画家如同西方的宫廷画家,创作是服务于朝廷,服务于皇宫贵族,达官贵人的国画

文人画,通俗地说,就是文人创作的画,为自己创作,不为世俗牵绊的创作,宫廷院体画追求形似,文人画,追求气韵生动,表达古代文人高洁的情怀,归属于不争不抢的田园隐逸生活的情怀

个人拙见,元四家的山水作品是文人画

自宋代灭亡之后,元代文人画家隐逸在山水中,不问世事,深居在山水中过安静,淡泊的生活,宋朝灭亡的愤怒和悲哀化为心灵上的平静和淡雅

元代的文人画家,喜欢隐逸山林,不喜欢过问政治,厌倦城市的热闹与浮华,喜欢隐居山林过安静,平凡的生活

倪瓚也是如此,倪瓚是一个有严重洁癖的人,过分爱干净

所以倪瓚画笔下的山水,也十分干净

倪瓚的山水画作品,布局有自己的套路和特色

三段式布局,近景一两垛山坡,立茅屋,亭子一两间,立两三株细瘦的树,中段大片留白,暗示江水,远处淡墨渲染远山

所以倪瓚的山水作品,给人很干净的感觉,画面山水是很干的毛笔,皴擦出淡淡的墨痕,倪瓚的水墨,是典型的惜墨如金



由于倪瓚画笔下的山水,惜墨如金的干净,所以给人荒寒,空寂,萧疏的意境

为什么倪瓚画笔下的山水,给人一种冷寂,荒凉的意境?

倪瓚早年家境优渥,养尊处优,养成他清高自傲的性格,后来大哥,生母,老师相继去世,倪瓚从此家道中落,入不敷出,倪瓚的心境和思想也随家境的衰落而变为满腹的悲愤与愁绪

倪瓚晚年隐逸山林,寄情于自然,作品中荒凉,冷寂,萧疏的意境正是他内心孤独,苦闷,冷漠的写照

倪瓚作画的构图,多用国画山水构图三远法中的平远构图

高远的构图太高耸巍峨,给人气势汹涌压迫感,深远的构图太幽深

只有平远的构图,给人平淡的空间感,更能体现元代文人淡泊,平和,平静的心境

要说倪瓚在山水画分支属于哪一分支?

当然无疑是属于文人山水画分支,以平远的山水构图方式,表现元代文人淡泊,宁静,看破世事的安静平和的心境

倪瓚说过,余之画,不求形似,以求逸笔草草,聊以自娱耳

倪瓚的这句话,代表了文人画的总体风格:重气韵生动,形似,写实是次要的,文人画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意兴,如倪瓚所说,逸笔草草,以书入画,抒发文人淡泊避世的安静心境。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李成、董源,受过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他的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简淡。其画多以干笔皴擦。在具体的画法上,他自创“折带皴”,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辅。其画中之树也常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桠用雀爪之笔型点划。一笔勾线就可完成一坐山峰,几根墨点就是数棵树林。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谈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 将中国山水画另一种逸境表现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倪瓒,一生极为不顺。早年,得长兄抚养,无忧无虑,养成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秉性。后长兄病故,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晚年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直至终老。倪赞在这样生活情意景下,形成孤僻猖介的性格与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以此反映到画上,就是一种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景观。这样的画,不是富贵生活的反映,而是贫困压抑生活的写照。这种写照将中国文人跳避现实,向往山林,笑傲人生的态度表达引向了顶峰。″枯淡衰败,清静高远;简淡冷寂,荒寒清旷″,他将中国文人画家最想表达的内心世界呈现了出来,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美学境界的大宗。

中国传统山水画,相对比较热闹;画里有人,有山,有水,有桥,有亭,有屋,有人。人要么孤舟蓑笠于江边垂钓,要么正在山涧踽踽独行,要么与友人饮酒和诗,要么抚琴相邀类的画,大多要用人影渺渺去赋予山水以灵性、灵动。这几乎成为中国山水画必现的常规景观。

但倪瓒的山水画,不仅无人,连房子都很少,山也极其简单,画面意境萧瑟,空山寒荒,冷气逼人。整个画面“素净”极了,素净至寡淡脱俗,遗世独立。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他在沙洲矗立几棵瘦树,永恒地清瘦、孤寂。他的远山,辽远而缥缈,人迹罕至,没有一点人气。他的亭榭楼阁,结构简单,落拓衰微,仿佛是斯人已逝、历尽沧桑,世人遗忘;又仿佛经百年、千年还在等待故人归来。著名美术史家高居翰先生评论说,倪赞“天下无人”的山水画“显示出孤傲与洁癖性格特征”。好一个“天下无人”,一方面是说倪赞的画是天下无人,另一方面说,他的画上永远无人。

倪瓒的山水画可谓开创了中国山水文人画的一代新风。倪瓒山水,画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体”之 称。他与同时代的王蒙“密体”山水形成强烈的对照。倪画的疏秀空灵,给观众以美 的形式感。凡论倪画,都认 为他是 “空疏得体”,称赞他“画小而不少 ”,“画简而不 简”,中国文人画的空疏疏秀,逸笔草草中包含佛、道思想的体系,可谓“玄窗参禅”,参禅者追求的那种所 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的意境给完美的体现出来了,特别是将画家们避世山林之气表现的更是无以复加,千百年来无人能超越。就这等气息,使得倪瓒在士大夫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甚至于今 ,看中国山水画的雅俗,多以倪赞的画为参照。被后人美誉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倪瓒对自明清画坛千年以来,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至今尤甚。





吴自强书画艺术


倪瓒的山水作品多描画他所居住的江南太湖一带山水风光,善画枯木平岭、竹石茅舍,景物极简。构图平远,景物简淡,追求神似。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倪瓒主张画作应注重抒发主观感情,他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倪瓒在《答张藻仲书》中写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此话简明的表达了倪瓒的绘画主张,即作品应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形似。同时,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书体古淡秀雅,得魏晋风致。他的作品往往书画一体,萧疏简淡,一派脱世避俗的天真自然。

他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省无锡人。倪瓒擅画山水、竹石、枯木等景物,其山水师法前代巨匠董源、巨然等,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开创山水画独特境界,其画法萧疏简淡,格调天真自然,以淡泊取胜。


艺术公报


倪赞,元代画家、诗人。经江苏无锡人。倪赞诗书画三绝,倪赞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代四大家”。倪赞善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疏简。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做疏林彼岸,浅水遥岑。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消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涵激情。倪赞是影响后市最大的元代画家。倪赞构图经常用一河两岸三段式。


艺朗国画


中国画传统绘画基本上是由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和文人画三方面组成,实际上能相互抗衡的只有工细谨严的宫廷画派和写意的文人画派两大阵容。而元代不设画院,盛极一时的两宋宫廷美术转向民间,文人画代替了院画,“书画同源”加强了画家的主观因素,也加深了画的内涵。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出身于平民的元四家以神不以形的理念把笔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以清逸空灵、清劲宽闲、清淡素雅而又包含着浓重道家哲学倾向的山水画,直接影响后来“”文人画”的流派。文人画的理论最突出是反对形似,强调气韵与写意。倪云林导其先路!正是倪云林的古淡简远、以韵取胜、以神为本,将诗书的神韵、绘画中线条的余味与自己高逸之情完美的结合。这种审美趣味在宣纸的作用下无疑是推波助澜,使倪云林不自觉的确立了与自己的气质相符合的作画风格,对后来中国画的文人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尽管倪云林自己追求古淡简远,但他却有很宽泛的审美视野。他曾对夏圭的《千岩竞秀图》评价:“岩岫萦迥,层见叠出,林木楼观,深邃清远,亦非庸工,俗使能造。”在《答张璪仲书》中,他又称夏圭:“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处,盖我则不能之。”事实上,倪云林自己的风格却是那种笔简形具的放逸,文人画中最高的逸品。




陳星席


倪瓒,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他的画以山水为主要题材,构图简约,意境凄清冷寂、萧条淡泊,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三人并称为“元四家”。在中国山水画史中占有非常重点的地位,上承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下启明清董其昌、石涛一脉。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明代江南以有无收藏他的画来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影响极大。

山水画,简称山水,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由人物画背景脱离后,自成一个国画分支,它形成于魏晋,发展自隋唐,繁盛于五代、宋元。传统的山水画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元代是山水画非常繁盛的时期,元四家是南宗山水的领军人物,倪瓒的画作以水墨山水为主,间有浅绛、浅彩山水。

倪瓒的画风飘逸疏况,简中寓繁,小中见大,格调天真幽淡,他的山水画多采用典型技法折带皴。他晚年游历江浙,居于太湖,作品多为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后世少有具其神韵的仿作。用笔以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传世画作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佳嘉图》《怪石丛篁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




梦澜风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之一,是文人画家的典范。他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夜色主义绘画


简单的说法是求意境而非形式



月下独酌话旧事


倪瓒山水画代表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