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陈平是西汉初年刘邦集团的重要谋士之一。以善于出奇谋著称。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带兵迎战匈奴。因为轻敌,孤军深入,被匈奴的大军围在了白登,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史称“白登之围”。

在多方突围未果的情况之下,依靠陈平的奇计得以脱身。

据《史记》记载,在平定陈豨和黥布叛乱期间,陈平还为刘邦出过6次奇计,包括上面的解白登之围,具体的计谋内容都没有记载下来,但是这些计谋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刘邦夺取天下,出了大力。

最后,陈平封侯拜相,历刘邦、惠帝、吕后和汉文帝朝,得以善终。

其实,陈平的出身低微,家里只有三十亩薄田,和哥哥一块耕种。

住的地方在外城城边,离城中心很远;而且,还背倚着城墙,采光特别差。“以弊席为门”,用破烂的席子当门,连个门都没有。

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农村娃,是怎么一步步跻身国家最高权力集团,实现了人生华丽转身的。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一、克不死的男人:要娶就娶白富美

陈平到了该娶媳妇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富人家都看不上他,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而他又想找有钱的,穷人家他也看不上。于是一拖再拖,虽然他本人长得很英俊,最终也成了剩男。

他们本地有个叫张负的人,有个孙女。这个女人特别厉害,连嫁了5个男人,丈夫都死了,没人敢娶,但陈平不信那个邪,愣是把她娶回了家。

陈平家里虽然有30亩地,他哥哥根本不让他干活,只让他去交游。嫂子对小叔子只吃不干,心生不满,他的哥哥也特别狠,直接把自己的媳妇给休了。

在娶了张负的孙女以后,陈平有了充足的钱财,交游也越来越广。这为他走上仕途,实现更大的抱负,提供了条件和奠定了基础。

组建家庭,其实就相当于夫妻二人合伙办公司。

很多出身贫困,但干成大事业的人,都是借助家庭另一方的帮助,结婚是人生一次重大选择的机会。

所以结婚的时候,找一个有钱的,未尝不是一条人生捷径。

陈平就是这条路子的忠实实践者。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二、跳槽高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陈平在投靠刘邦之前,有两个老板。

秦末陈胜起义以后,攻下了魏地,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就告别他的哥哥,投靠了魏咎。在魏咎那儿,他提出了几点建议,可魏咎不采纳,并且有人在魏咎面前说他的闲话,陈平就走了。

陈平有一个特点:走到哪儿都有人说他的坏话。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他长得很帅。

《史记》中说,“平为人长大美色”,长得又高又大又很帅,并且白白胖胖。别人都开他玩笑,说你吃的什么好东西呀,长的这么白白胖胖的!

胖在现在不是好事,但在古代,那是条件优渥的表现。

所以他扎人眼,遭人恨。看来嫉妒之心人人有之,自古有之。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第二,他行事奇特,与众不同。

比如上面他娶的那个媳妇,是你,你敢娶吗?不敢吧!但是陈平就敢,并且娶出来人生一片坦途。陈平这一辈子总做这样不合常理的事。

就连他出计谋也不像张良那样,他出的都是奇计、诡计。

离开魏咎后,他又追随项羽。跟着项羽入关破秦,东归彭城(徐州),并且因为战功被封为都尉。后来项羽要杀他,他就辞官封金挂印,扬长而去。

再接下来,他就投靠了刘邦。

在刘邦这儿,也是历经曲折,但总算稳定下来了。

陈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滞涩、不粘连,行就行,不行就算。在这儿适合老子发展,老子就在这儿待,不适合我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现代人有的时候也不得不调换工作,有的人能适应,有的人就很痛苦。有这个问题的人不妨跟陈平学一学。树挪死人挪活,变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在不确定性中获益,才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做的。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三、出来混,最终还是要靠本事

1.反应快,危机处理能力强。

陈平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通人情,有极强的危机处理能力。

我们上面说了,陈平走到哪儿都招惹别人说坏话。在魏王那儿是这样,在刘邦这儿也不例外。

他刚到刘邦这儿,刘邦就封他为都尉,其他人就看不顺眼,提意见。

到了后来,连周勃和灌婴都说他的闲话,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周勃和灌婴是刘邦集团的极其重要的两个人物。

他们说陈平:

“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只是长得好看,但是没有真才实学。)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道德有问题,跟他嫂子不干不净。)

陈平还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忠诚度有问题。朝三暮四。)

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贪污受贿)”

综合以上几点,周、灌二人的结论是: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

刘邦一听也急了,就把陈平喊过来质问他。

刘邦主要质问他忠诚度的问题。说先生您先是侍奉魏王,后来跟着项羽,现在又跟着我,您如果是一个守信誉的人,怎么能够这样三心二意、东奔西跑呢?

陈平回答地干脆利索,他说,我给魏王提建议,他不采用,我就离开了。而项羽只用他的亲信,不用有能力的人。我听说大王您能用人,所以我才来投奔您的。

刘邦虽然没有问他收受贿赂的事儿,但是陈平主动把这事提出来了。

说我是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儿来的,身无分文,不接受一些贿赂,没有钱办事儿,所以大王您觉着我的计策可以用的话,你就采纳,如果不可以用,我收的那些贿赂都在那儿放着,我就把它充公,我只求你留下我的性命,我就告辞。

刘邦是什么样的人?是天才!

他不可能因为陈平收受一点贿赂,因为陈平跟他嫂子有一腿,而把他赶走。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不是刘邦了。

所以刘邦一听,马上给他道歉,并且重重地赏赐他,又给他升官。

这样一来,其他的人才不敢再说了。

陈平处理这事,从头到尾,不卑不亢,清楚明白,既不拐弯抹角,也毫无遮掩隐讳,更无半点的委屈愤怒,单单这样地“危机处理”,显然就是个大才,肯定要好好重用的。

陈平从项羽那儿跑出来,带把宝剑一个人逃亡,过黄河的时候,船夫看他相貌堂堂,又是一个人,认为他是逃亡的将领,肯定有钱,就想把他给杀了。陈平确实有钱,但是他没有带出来,都给项羽留下了。

现代社会,我们经常打车出门,如果遇见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我们可以想一想。

看看陈平是怎么处理的,他觉察到这种情况以后,马上把上衣一脱,光着膀子跟船夫说,你自己一个人摇船,太辛苦了,我帮你!

船夫一看他身上根本没带钱,也就没有了杀意,于是陈平躲过了这一劫。

陈平晚年,吕后专政,她想分封吕姓子侄为王。吕后先问王陵,王陵很严肃的回答:不行。高皇帝有规定,不是姓刘的不能封王。

吕后就去问陈平,陈平说可以啊,没有问题。

王陵就很瞧不起陈平,退朝后,就责怪他。

其实,他不知道这是陈平自保之策。等到吕后一死,陈平就马上联合周勃起兵,杀掉了吕姓的人,迎接汉文帝为皇帝,恢复了汉朝的大统。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汉文帝,当了皇帝以后,慢慢的熟悉了政务,他就准备重新布局,有一天在朝堂上他想难为一下周勃和陈平。

他问丞相周勃:天下一年总共判多少个案子啊?

周勃回答说,不知道。

那我们国家一年的支出和收入是多少啊?

周勃汗流浃背地说,不知道。

汉文帝转过身来又问陈平。

陈平说,有专门负责的官员,问问他们就行。

汉文帝问:谁负责啊?

陈平回答:您要是问刑事案件就得找司法部长,如果您要问财政收入,就得问财政部长。

皇帝接着问:既然所有的事都有官员负责,那丞相你是干什么的呢?

陈平说,我就负责管理这些官员。

汉文帝点头认可。

退朝以后,周勃就骂陈平,你怎么不教教我呢?

陈平说,你都已经在这个职位了,连自己该负责什么都不清楚,你还怨我。

如果皇帝问你长安城里面有多少小偷,你还难道你还要硬着头皮回答吗?

陈平的危机应对能力不止上面这些,有兴趣,直接去读《陈丞相世家》。

2.奇计多,助力刘邦上位。

项羽有几个铁杆粉丝(肱骨之臣),范增、钟离沫、龙且、周殷。

陈平跟刘邦说,这几个人我们是不可能把他们挖过来的,既然不可能挖过来就要想办法让他们不能为项羽所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反间计。

于是刘邦就给了陈平很多钱让他去促成此事。

先是钟离沫。陈平在项羽那儿散布谣言说钟离沫等人想裂地为王,但是没有达到目标,所以他们想跟刘邦一块儿灭掉项羽,项羽听到以后果然就不信任钟离沫了。(项羽太好骗了)

再是范增。范增是项羽集团最重要,也基本上是唯一的谋士。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铁。

有一次项羽的使者到刘邦这儿来,陈平就让人端着最高规格的饭菜进去,那人见到使者以后假装很惊奇的说,我们认为是范曾先生的使者,原来不是啊!

直接就把饭菜端了下去,重新端上来很粗粝的饭菜。

使者很生气,回去给项羽汇报。项羽竟然相信了,开始怀疑范增。

范增听说了以后很气愤,就告老还乡,还没有回到彭城就背上长疮而死了。

少了范增,项羽就等于失去了大脑,他在有勇无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灭亡。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能够得到天下,从军事上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韩信。

韩信攻下齐国,派人去见刘邦,说齐国地位重要,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镇守。他自己想做代理齐王。

刘邦当时正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焦头烂额,本来想着让韩信过来帮他,没想到韩信不但没来,反而跟他要官。

刘邦勃然大怒,张口就要骂人。

这时陈平和张良在旁边儿,就偷偷地用脚踢他。

刘邦反应特别快,马上改口说:tmd要当就当真齐王,为什么要代理呢?马上封韩信为齐王。

这样就稳住了韩信,避免两线作战,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项羽。

后来有人告密说韩信想造反,刘邦就召集将领们开会。将领们都说赶快发兵,把那个小子灭了。

刘邦又问陈平。

陈平反问刘邦,说有人密告韩信谋反这件事,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刘邦说没有。

再问:韩信知道吗?

刘邦说不知道。

接着问:您觉着自己的兵比韩信的兵精良吗?

比不上。

那您的将领的能力,有超过韩信的吗?

没有。

接下来顺理成章的陈平就建议刘邦假装到南方游玩,让韩信出迎。

韩信不明白其中的曲折,果然前来迎驾刘邦,刚一见面就让武士把韩信摁倒在地,绑起来,扔在车上,拉回到长安。

搞定韩信,刘邦的天下就稳固了一半儿。

这些都是陈平的计谋。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钢铁不是一日炼成的。陈平的能力,在老家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在老家的时候,陈平担任的是土地公庙的总干事(里中社,平为宰)。他需要主持分肉,他能够做到,分配的十分公平,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

村里的老人都夸赞他说,陈家这小子很能干。

陈平回答如果让我当朝廷的宰相,我也能把天下的事儿都干得匀匀当当。

这说明陈平处理政务方面是有天赋的。

另一方面也应该感谢他哥哥的大力资助和培养。具体细节上面我们都讲到了。如果没有人支持,天天必须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怎么有可能锻炼自己从政的能力。

从农村娃到封侯拜相,历经三朝,善始善终,陈平是如何做到的?

最后我们用几个人对陈平的评价结束全文。

太史公: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司马迁认为,陈平这一生经历过很多事儿,出过很多奇计,历经刘邦、吕后和文帝几朝,最终封侯拜相,善始善终,十分了不得,而这最终都得益于陈平的智谋。

陈平自评:多阴谋。认为自己虽然能够善始善终,但是后市会遭报应的。

刘邦:智有余,而谋不足。刘邦认为他很聪明,但是谋略不足,不能独当大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