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寄生蟲》拿到了奧斯卡的四項大獎,而且是含金量最高的四個獎項,這也讓一部分人檸檬精開始發作了。同樣是寫自己國家事情的作品,為何《寄生蟲》能夠獲得奧斯卡的認可而我們國家的《戰狼2》、《流浪地球》卻連國門都走不出去呢?

是不是《寄生蟲》給了奧斯卡評委會什麼好處呢?至少有一部分人是這樣想。​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寄生蟲》拿到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外語片電影的四項大獎。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畢竟,奧斯卡是以英語為基本語言和西方價值觀為基礎的影視大獎。一般情況下,非英語系的電影能夠獲得的獎項也就是一個最佳外語片大獎。至於其他的獎項,一般的電影還真的不敢奢求,那怕是電影本身足夠優秀也要考慮一些是否符合西方的價值觀。所以,這樣看來《寄生蟲》絕對是一個另類,因為它不僅拿到了最佳外語片大獎而且還包攬了分量比較高的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兩項大獎。​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而另一個顯得它比較另類的原因是,《寄生蟲》整部電影幾乎沒有一絲英語的因素在裡面。也就是說,《寄生蟲》沒有為了贏得奧斯卡的青睞而可以的加入西方的價值觀和西方元素。整部電影幾乎就是發生在韓國的一個普通的故事。可就是這樣的一個韓國本土的故事,卻得到了奧斯卡的認可,原因在哪裡呢?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還是要回歸到《寄生蟲》本身上面。

《寄生蟲》能夠獲得奧斯卡的青睞,是因為電影講了一個人類共有的問題—貧富的差距。電影沒有乾巴的進行說教而是講述了一個窮人和富人有了交集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面,窮人是“邪惡”的(原諒我在這裡用了邪惡這個詞語),畢竟為了能夠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在最開始的時候這裡的窮人的確是欺騙了富人一家。

如果窮人一家獲得了好的工作之後,踏實的掙屬於自己的那份工資也能夠活得非常的精彩。但是,他們沒有。或許可以用貧窮的基因已經滲透進了他們的骨子裡面。​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當住在大的房子裡面,吃著美味的零食喝著美味的飲料的時候,他們沒有想過怎樣才能夠真正的獲得這樣的生活反而是想著怎麼樣享受這種生活。換句話說,他們只看到了富人享受生活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富人背後的努力。

如果說窮人之所以沒有眼界是因為自身條件限制的話,那麼富人看得起這些窮人嗎?很可悲,依然沒有。

並且,電影中的富人也因為自己的這種鄙倪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怪誰呢?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當基澤把刀子插進樸社長的胸口的時候,樸社長的內心是怎樣的想法呢?

電影的最後,基澤逃進了女傭丈夫所在的地下繼續自己的寄生蟲生活,因為在那裡基澤找到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不論是基澤也好,女傭的丈夫也好,都屬於一樣的人。他們敏感、逃避現實卻又極度的偏激。而電影中的富人也沒有好到哪裡,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圈子,習慣了自己的生活。他們不願意接受任何的一點的關於窮人的事情,骨子裡生長的是傲慢和不屑。這個喧鬧的社會,誰都不是旁觀者。​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更為可怕的事情是,這種生活還在繼續,從未停止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寄生蟲》的高明之處,描寫的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個人類共有的問題,一個社會不可能避免的話題。所以,這樣的電影語言能夠獲得奧斯卡的認可自然也就不意外了。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過譽了嗎?

電影的最後,基宇夢想著有一天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下這棟大房子,並且讓基澤走出地下室,迎接陽光。一家人沐浴在富人的陽光下,不再過寄生蟲的日子。

可是,這也僅僅是想想而已。基宇甚至高考了四次都沒有通過高考,何來成為富人改變自己階層的機會呢?

階層不是想跨越就跨越的——留給基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