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在武汉,只要饭是热的,希望就不会冷掉。


2020年1月24日,是武汉宣布“封城”的第二天,也是除夕。


驻守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里的医生们的“年夜饭”有些特殊,因为外卖停止配送,医院给医生们准备了方便面、蛋黄派、饼干等快餐食品。


心脏大血管外科的程医生说:“这已经很丰富了。”

一句话,让多少国人辗转难眠。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今,庚子年的疫情来势汹汹,病毒没有顾忌除夕夜里的阖家团圆,来不及拿起年夜饭的筷子,上万医护人员匆匆上阵,与“敌人”短兵相接。


我们举国之力驰援疫区,然而,在如此宏大的叙事中,是无数个个体众人拾柴火焰高。


他们不及医生术精岐黄、不敌商贾可一掷千金,但赤子之心本就相通。


封城18天,每一餐饭、每一粒米背后都有一个奔波在疫区的“普通人”。


在武汉,只要饭是热的,希望就不会冷掉。


一个人,一段故事;

一群人,一个中国。

我们能做的,是记录,也是记住!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2月3日,位于武汉蔡甸区的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第二天,两辆“豫”字牌照的大货车,满载整车大葱逆行而来。


从洛阳到蔡甸,奔袭近10小时,一刻未停。


4位司机都是无偿志愿者,押车的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闫庄乡竹园沟村村支书,朱德林。


大年初一,他打开大喇叭,号召村民将集体产业中的100亩大葱支援给武汉。


“那一吆喝,都自动加入去刨。”


很快,竹园沟村的200人,加上邻村的100人都在地头集结。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时间急迫,借不到合适的机械,300个村民在地里用手硬拔了3天。


一共十万余斤大葱,沾着河南的土,13米的大货车,装了整整两车。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朱德林说:“咱农村人没啥本事,大葱可以消炎、杀菌、防感冒。”


10万斤大葱,是村民过去一年的念想,也是未来一年的生计。


但他们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没人说得清“八方”有多宽广,但他们把那“一方”的苦挂在心上。


返程后,朱德林没有立即回村,而是在县里的宾馆自我隔离,又因为没办法解决吃饭问题,无奈回到家中闭门不出。

记者电话采访,他说:“我们还有10万斤大葱,只要需要,我们还捐!”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有人说,地址越长,越说明来自角落。


但即便山高路远,也有人不辞辛苦、不计回报。


2月5日上午10点送抵湖北黄石的22吨香蕉,来自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莲花滩乡石板寨村坡头小组。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疫情爆发后,坡头小组组长盘海金在微信群里,就“捐赠香蕉,驰援湖北”一事,征求村民的意见。


“通知发出去,不到10分钟全部都同意了。”


全村倾巢而出,大家手脚麻利地采摘,山路崎岖,就用组织摩托车队运到山下的装车点。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村民盘杰说:“我家是脱了贫的建档立卡户,曾经我也收到过大家的帮助,就想把香蕉捐给武汉。”


他们拿不出N95口罩、也买不到护目镜,他们只有香蕉,香蕉是他们的全部。


即便私蓄无几,也要倾囊相助。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志愿者司机田本红,开了1800公里,将22吨香蕉送到黄石。当天,它们就被分配到了17家医院,提供给了医护人员。


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云南,村民盘树安说:“他们收到了,我们就开心了。”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村寨,但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一线战士”已经查收了他们的“肝胆相照”。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22吨香蕉在湖北黄石卸货,分配给17家医院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这个冬天,通往湖北的高速公路上,每一辆货车都承载着一段深情厚谊。


2月3日晚7点10分,一辆厢货车从高速驶来,开入一旁的待检区,车头上贴着“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的条幅。


值班民警上前查问,车上的二人说,他们是从开封到武汉送捐赠物资的。

一来一回两天两夜,人累了,车也快没油了,高速服务区加油站都停了,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去哪里加油。


民警闻讯,将货车引入空地,请他们下车休息。但二人坚持不下车:“我们从武汉回来的,回去还要隔离,你离我们远一点。”


双方只能隔着反光锥,远远地问候。


聊天中得知,二人来自开封市龙亭区北郊乡,一个叫李军,一个叫宗志江(音)。

同行的还有一辆货车,来的时候装着整整两车泡面和饮用水。


全部都是哥俩自掏腰包。


询问两人职业,他们说:“农民。”


往返鄂豫期间,在遇到民警时,他们已经换班开了整整两天一夜。车厢里尽是吃食,但他们只是喝瓶子里的冷水。


“检查站的饭点儿过了,我想即便有饭,这哥俩也死活不会下车的。”


民警转身从自己包里掏出两个大橙子,给二人从车窗扔进去。


完后,发动警车带路,引领二人去附近的加油站。


他说:“你给武汉加油,我开道带你加油!”


一切事毕,民警站在货车前立正、敬礼:“向你们致敬!”


河南的货车和湖北的警车,从此分道扬镳,往后便是后会无期。


但是,待到春暖花开,他们会记得彼此曾经相遇,会记得一切因何而起,会记得冬天终会过去。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没有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


交通管制隔离了病毒,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关照着彼此,守望相助。


大疫之中,武汉的街道没有垃圾成堆、超市没有弹尽粮绝、水电供应毫不懈怠,在这背后是无数民生保障行业员工的逆水行舟。


国家有难,匹夫知责、尽责。


苦难面前,总有“于无声处听惊雷”,有人选择不怕、不畏惧、不逃避。


1月31日凌晨4点,处于封城状态的武汉还在焦灼和熟睡中等待,货车司机代永谦出现在武汉某物流园区内。


他要穿过交通受限的市区,给武汉一家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送去总重近2吨的食材,包含米面油、调味料和鸡肉、猪肉等,为正在前线“打仗”的医生送去粮草。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物流仓库

出生于1995年,代永谦加入货车司机这一行也不过半年。


腊月二十九,电视上的报道越来越密集,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代永谦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疫情已经爆发了,像大部分人一样,他也躲进了家里。


年后,他得知美团旗下的餐饮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在组织个体司机保障疫情期间医疗机构食材供应,许多外地同行早已回家过年,自己便主动报名了。


因为邻居中已确诊两例,家人对此有些担心。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图为快驴进货在为货车司机进行防疫培训

彼时,社会各界都在聚焦医疗器械的捐助和分配,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调配保障各类物资投放,但是武汉城内的短距离货运一度紧缺。


1月30日深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食堂经理李大双拨通了美团快驴进货的求助电话:


“封城了到处买不到食材,医院食堂后厨里的库存仅够吃两天了,能不能赶快帮帮忙?!我们这里需要蔬菜、冻品和米面粮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武汉市防治疫情的主阵地,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抵汉后便驻扎于此。


据李大双介绍,每天在这里用餐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高达2000人次。


闻讯,快驴的工作人员也积极响应。但是空城之中,谁又不是捉襟见肘。


货源、物资、技术、交通……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


那一夜,快驴进货远在石家庄的客服、远在北京的产品技术人员、仓配调度人员,和武汉的采销、仓配人员……一起开启了一场和时间赛跑的食材物资接力赛。

直到凌晨1点,难题各个击破,“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图为出发前全副武装的代永谦

三小时后,配送司机代永谦接过接力棒,像平日一样装车出发,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穿上了防护服,离开的时候同事反复叮嘱:“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一路上,原本车水马龙的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沿路增设的检查关卡提醒着他自己似乎离病毒越来越近。

在代永谦口中,从前的武汉有多么丰富多彩,如今的武汉就有多么黯然失色。


但是,他一再表示自己并不害怕:“医生离死亡那么近都不怕,我有什么好怕的。”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代永谦定点配送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已经从外部将各功能区严格划分。


抵达不同的区域,走不同的路线,各路线之间有围挡隔离,安保人员不间断值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食材送货通道,代永谦摄

就诊患者自医院正门进入,而代永谦的货车走的是东门。每次他都会把货物卸在门口,按照程序拍下视频、照片,再打电话通知李大双查收验货,通过无接触配送,前后不超过半小时。


2月6日中午,因为送完货已经是中午,临走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对接人员送给他一份盒饭。


两荤一素,代永谦很是感激,拍照留念后毫不介意地享用:“饭是温的,心里也热乎。”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送给代永谦的盒饭

采访中,他的态度始终真诚,不诉苦、不渲染,仿佛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平时并无不同,只是需要返回仓库时,在园区设定好的焚烧桶里,将身上的防护服脱下来烧掉。

第二天,从公司领一套新的防护服,再一次奔赴战场。


他像每个坚守在岗位上的武汉人一样,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让这座城市正常运转。


或许,这世间伟大的无畏,比我们想象中更耀眼,也更寻常。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代永谦和他所服务的美团快驴进货团队,在疫情期间,为包括武汉在内的34个城市的医疗机构搭建起“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和解决防疫一线的食材供给。


但随后,他们又发现像养老机构、学校也因封闭式管理出现了食材采购不便的情况,便将绿色服务通道的范围扩大至医院、防疫部门、养老机构和学校等等。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图为代永谦为武汉养老院配送的物资

因疫情封院,院里老人的吃饭问题变得困难起来,每天快驴进货配送的新鲜食材是他们的营养保证。

2月4日,快驴绿色通道又接到了武汉一家餐厅老板的求助:“因为送餐量过大,店里油快用光了。”


第二天,代永谦满载着30桶食用油赶来救急。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代永谦赶到餐厅送油

原来,这家餐厅名叫“潮粤香海鲜酒楼”,从1月26日起,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免费营养盒饭,从这里输送到有需要的抗疫一线,送到医护人员手里。


像这样的餐厅,在武汉还有很多家,他们靠微信群集结,而行动的发起人分别是广东汕头人方钟钦和广东德庆人叶锦盛,都常年在武汉做餐饮生意。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从大年初二(1月26日)起,叶锦盛和留汉的员工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库存的食材和爱心物资也不断涌入:


1月28日,4000斤大米卸货;

1月30日,200斤鸡肉在被制作成500份鸡汤;

2月1日,700斤胖头鱼到了,6个人花了几小时才宰杀完成

……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每一天,只潮粤香海鲜酒楼一家,就有超过1000份的免费盒饭被送往协和医院、金银潭医院、中南医院、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等地。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图为医护人员向送餐志愿者表达感谢

但是,他们自己实则已是负重前行,疫情导致餐厅歇业,方钟钦有100名左右的员工,叶锦盛的36家店总共有600名员工,除去送餐的消耗,员工的工资也让他们有些吃力。


的确,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除非,有人愿意挺身而出。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一次疫情,让我们发现了很多英雄,他们以凡人之身,做了不凡之事。


让世界变好一点的,或许是你,是我,每个人平凡的勇气。


就像基辛格在《论中国》所说的:“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间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电影《喜剧之王》中有这样一段场景:


张柏芝:“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周星驰:“也不是,天亮后便会更美。”


封城18天,为了让武汉医生吃顿热饭,他们拼了!看完泪目……


图源:电影《喜剧之王》

其实,无处不在的“抗疫者”,正闪烁着平凡之光,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将照亮整个天际。


黑夜或许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只要我们不回头、不放手,绝望就不致于吞噬人心。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愿他们所为得所报,愿山河无恙,愿精神相传,愿星火不灭。

1、新浪微博@新华视点、@人民网、@梨视频、@天中捕快等

2、《楚天都市报》:暖心!武汉餐饮老板每天向医护送出千份爱心盒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