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苏军在1942年组建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它们的编制和实力是怎样的?

历史长流水


按照苏军的官方说法,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正酣的1942年11月初,德军在苏德战场上还保有266个师约620万兵力,大约5080辆坦克和355架作战飞机。而苏军则恢复到660万人的兵力规模,拥有7350辆坦克和4544架作战飞机,尤其是其最高统帅部掌握的战略预备队中,已经储备了27个满员步兵师,还包括5个独立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这是很重要的战役突击力量。

(装甲兵元帅费多连科)

苏军全新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建于1942年春秋之间,这是苏德战争很关键的一个时间节点,一方面是进攻莫斯科遭到挫败的德军正在进行整补和恢复元气,一方面是前半年被打懵了苏军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双方同时转入了防御态势。但是显然,苏军利用此间获益更多,苏军最高统帅部检讨了前一阶段的战役得失,认真分析了德军的战术与装备特点。

尤为关键的是,这个时间段苏联完成了国民经济全面转入战时轨道,各地区的工厂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大批新式装备包括T34坦克、45毫米和76毫米的战车防御炮、火箭炮等纷纷入列,使苏军有条件进行机械化兵团的大规模编组。恐怕,这也是德军四个装甲集团军和几十个装甲师给苏军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深刻教训所致,主持这一工作的是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装甲兵元帅费多连科。

(罗科索夫斯基)

之所以称为苏军全新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是因为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前,苏军并没有坦克军的建制,但是已经拥有29个机械化军,这些部队装备了T-26、BT-5/7在内近20000多辆老式坦克和新式的T-34坦克967辆、KV重型坦克639辆。并且这一时期的机械化军与1942年的编制也有所不同:机械化军一般下辖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师,每个军的坦克数量多达1031辆,并且还是军辖师的普通状态。

比如切尔尼耶夫斯基少将的第1机械化军,编成内有将第1坦克师、第3坦克师、第163机械化师、第五机械化团,隶属于北方的列宁格勒军区,但是受限于苏军当时的战术思想,各坦克师并未集中使用,其第1坦克师就被配属给步兵第14集团军。再比 罗科索夫斯基少将的第9机械化军,下辖第20坦克师、第35坦克师、第131机械化师、第32机械化团,隶属于基辅特别军区。

(古德里安)

但是这些机械化军在1941年的大溃败中损失殆尽,仅余少数残缺不全的部队,因此在1942年以后,苏军开始重新编组新式的“纵深打击军”,每军不再辖师而直辖4个旅(算是最早的师改旅吧) ,以期更加灵活和精干。在“纵深打击军”中,按坦克旅和机械化旅的编成比例,才细分出“坦克军”和“机械化军”。

简单来说,机械化军编有一个坦克旅和三个机械化旅,而坦克军则编有三个坦克旅和一个机械化旅,从而担负不同的攻击任务:坦克军作为装甲矛头负责完成突破,伴随前进的机械化军用于扩大战果。这其实跟德国的装甲军和“摩托化军”性质和编制基本相同,比如战争初期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就下辖三个摩托化军和一个装甲军。

(苏军接收新坦克)

苏军新编组的坦克旅编制为:旅部(2辆T34 )直辖三个坦克营(营部1辆T34)共六个中型坦克连,即没有团级建制,然后每个坦克营下辖两个坦克连,每连编制有10辆T34坦克。每个坦克旅的坦克总数为总65辆,以及6辆BA64装甲汽车、4门76毫米反坦克炮、4门战车防御炮等等附属装备,每旅总兵员在1470人左右。

因此1942年以后出现的苏军坦克军中,额定拥有195辆T34坦克,16辆SU76、SU122 等其他坦克,75辆辆装甲汽车和装甲车,。另外编有 2门85毫米反坦克炮、 12门76毫米反坦克炮以及42门120毫米迫击炮 、40门82毫米迫击炮和逐渐加强编入的火箭炮,三个坦克旅和一个机械化旅总兵员约为7800人,战斗力勉强顶上德军的一个装甲师(1941年前后)。

(T34坦克)

上述是1942到1943年期间的理论编制,严格来说,苏军坦克军的人员和坦克数量编成,是随着战争进程而有所变化的,在1942年夏组建的首批坦克军中,虽然也辖有三个坦克旅和一个摩步旅(没有坦克团),但当时只编有有5600人和168辆坦克、76门火炮,1943年达到7800人和195辆坦克的规模,而到了1945年已经拥有12000人和270辆坦克(21辆重坦,207辆中坦和42辆自行火炮〕以及174门火炮。

在1942年秋季组建的首批机械化军中,下辖三个机械化旅和一个坦克旅,另有一个高炮团、一个反坦克炮兵团,拥有坦克120余辆和兵员13000余人。而到了1945年机械化军已经拥有16000人,246辆坦克与自行火炮,以及234门火炮。这是由苏军的装备速度所决定的,时间越往后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产量越多,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编制越充实。

(德军坦克)

为了对付德军的装甲军和装甲集团军,1942年底苏军着手组建坦克集团军,下辖三个坦克军、一个独立坦克旅以及两个步兵师。1943年春以后改为下辖两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这样每个坦克集团军就拥有了四个坦克旅和四个机械化旅的骨干部队,总计800到1000辆坦克。至1945年初,苏军共编有六个坦克集团军,另有14个独立坦克军和7个机械化军。

不过苏军的满员率一直较低,比如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最惨的时候所属的三个坦克集团军加起来只有不到200辆坦克,可怜的一比,再加上指挥和兵员素质的问题,有时苏军一个坦克军都难以抗衡德军一个装甲师。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44年,苏军编制开始逐渐充实,反而是德军各装甲集团军、装甲师因为战损补充不及时,人员和坦克数量普遍缺额,战局遂急转直下。



(苏军坦克兵)


度度狼gg


苏军在1942年重新开始编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这个主要是一方面苏联的工业生产开始有所恢复,1942年苏联人攒了24000辆坦克,这样战争初期几乎被报销干净的苏联坦克,终于是能够有所补充,能够成立更大规模的坦克机械化兵团。

要发展胜利还是要大型的机械化兵团。

另一个方面,苏军在1941年冬季的反攻中,用来向德军纵深发展胜利的机动兵团是骑兵,而骑兵明显已经是跟不上时代了,在遇到德军的据守的据点是只能是绕过去,而随着绕过去的据点越来越多,苏军的兵力越来越分散,进攻的势头也就被阻止住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组建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

不过,在1942年,苏联人编组机械化兵团还是处于摸索期间,虽然说已经不会像朱可夫那样可怜巴巴的向斯大林要200辆坦克了,但是由于组建新的部队,装备的缺口还是很大。

1942年的苏联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基础是苏军的坦克旅,而1941年苏军的坦克旅还是一个十分羸弱的单位,在1941年12月苏联的坦克旅包括2个坦克营1个摩步营,还有指挥连和卫生排,全旅包括10辆KB,16辆T34,20辆T60或者T-70,全旅一共46辆坦克。

在1942年年初,苏军坦克部队的主力是这两种轻型坦克,T34和KB不多。

而基于这种坦克旅编组的坦克军,在1942年4月编组,当时就是简单的把2个坦克旅和1个摩步旅集中到一起,这种坦克军是有5603人,100辆坦克,其中20辆KB,40辆T34,40辆T60,不过坦克军里边但是有了一些火炮可以支援坦克作战,这些火炮包括20门76炮,12门45炮,20门37高炮,4门120迫击炮,42门82迫击炮。

不过这种坦克军中支援力量太少,苏联人在这种坦克军里边是逐步增加了火炮、坦克的修理连,油料连,工兵连,装甲汽车营,摩托车营,近卫迫击炮营(火箭炮)等单位,到了1943年,又给坦克军增加了一个坦克营,并且改变了原来中型重型坦克混编的情况,使全军的坦克可以方便的协同行动。这个时候的坦克军实力增加到168辆坦克,其中98辆T-34,70辆T70,支援的火炮数量没有变化,但是37高炮减少到了2门,增加了8辆火箭炮,82迫击炮也增加到了48门,人员增加到7800人。

苏联人一开始还是把T34和KB混编,一开始的意图是重型坦克用来突破,用T-34进入德军纵深行动,但是KB的速度跟不上T34,这样坦克旅无法实现全旅机动,KB总是掉队。

到了1943年,坦克军中把KB全部换掉,并且增加T34的数量。

而机械化军的情况更为复杂,坦克军的规模太小,机械化军的目的是支援坦克军作战,作用类似于德军中的装甲步兵师,各个机械化军的坦克从175辆到224辆不等,人员在1万左右。

对于苏联的这两种大型的机械化兵团,在1942年还是处于摸索探索中,这些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编制都是处于调整中,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人数偏少,支援力量不足特别是炮兵、步兵、工兵等兵种,这些兵种虽然没有坦克耀眼,但是缺乏这些部队对于坦克部队的战斗力损失很大。

苏军坦克部队的成熟是要到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后。

除了编制问题,人员的问题也是一个,不过随着苏维埃政府在战前训练的几十万拖拉机手入伍,并且在战争中用鲜血进行了筛选,活下来的坦克手成为了苏联坦克军的中坚。


有痰


打仗说白了就是打国力,国力不济的苏联,表现在军事建设上,并不扎实,29个机械化军看似编制庞大,但没有一个达到装备上千辆坦克的标准,因而在开战初期吃了莫大的亏。更由于受清洗的影响,人心惶惶,军事思想明显滞后,在德军“闪电战”面前以致不能招架,损失和代价极其巨大。

1942年春天,在拉长了战线以后,才算站住了脚,全面转入战时经济,大量的军火从乌拉尔和高加索制造出来,于是1939年取消的机械化军编制得以恢复,以坦克军来展开的纵深理论概念,在失败面前,渐已形成。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苏军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形成的前因后果,若问大体如何,答案是实力水平一般。

编制不尽合理,坦克军中甚至没有炮兵和工兵,像支像样的侦察部队也没有,正像教训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到1942年9月重组时,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缺陷才得到根本弥补。然而,装备编制仍不尽合理,一个坦克军中混编有轻中重三种坦克,不利维护与作战,或说因性能不同,严重影响到了作战效率。不过这些看似都是正常的,没有经验,即在作战中注意吸取血的教训,各国军队建设大体也都是这样。

1942年的坦克军,编有三个坦克旅,另有步兵旅,侦察营,迫炮营,火箭炮营,防空营等,编制不小,装备数量有限,一个坦克旅只有46辆坦克。而德军一个师的坦克就相当于苏军一个半坦克军。

机械化军也一样,三个机械化旅都有一定数量的坦克团,另有数个兵种,架子不小,装备数量有限。总之军种建设,都要受到国力影响。


魂舞大漠


坦克,一开始是作为配属步兵作战的装备,在1936年之前并没有单独成一个大规模的编制。很多有战略眼光的将领已经注意到坦克将是未来地面战争的王者,也提出了将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理论,但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还是纳粹德国。以古德里安为首的一批优秀指挥官,将坦克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坦克部队的编成由初期的装甲师扩编为装甲军到后期的装甲集团军,作为战役主要方向上的进攻尖刀无往不利。

同样作为大陆军主义的苏联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慢了一拍,德国装甲集群的进攻威力给苏联人狠狠的上了一课。于是苏联也仿照德军的,将坦克和自行火炮集中编制为一个战斗群,作为战役突击力量。对应的坦克军,机械化军甚至坦克集团军应运而生。但是,架子很大,实际上下辖的作战力量并没有多少。

一直到苏德战争后期,苏军的坦克军编制很少有超过300辆坦克的,战斗力甚至比不上德军的满编装甲师。所以战役的后期,我们看到苏联有无数个坦克集团军的编制,感觉很是恐怖,其实唬人的作用更大一些。虽然号称坦克集团军,但是也就500辆坦克,配属的后勤车辆也缺乏,只能当一个师使用。

反观美军,坦克部队最大的单位就是装甲师,没有组建过坦克军,但是它一个装甲师能有轻重坦克400多辆,自行火炮上百门,后勤卡车3000多辆。这一个师就是一个庞大的战役集群,完全可以独立作战,对抗苏联一个坦克集团军一点问题没有。

所以我们只是看编制的名字,是看不出什么的,那只是一个称呼而已。真正核心的东西是它下面有多少个作战单位和后勤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后期苏军光方面军就摆出来十几个,而美国陆军最多的时候也只维持了30多个师还能占有优势。


百胜刀王胡逸之


新闻

二战苏军坦克部队编制大得吓人,实际装备坦克数量却很少

深度军事2019-05-08 08:27

关注

深度

摘要:二战期间,苏军坦克部队和德军装甲部队展开了一系列血雨腥风的钢铁搏杀。不过苏军坦克部队编制大得吓人,而实际装备坦克数量却很少,一个坦克军装备的坦克都没有德军一个装甲师多。

二战期间,苏军坦克部队和德军装甲部队展开了一系列血雨腥风的钢铁搏杀。不过苏军坦克部队编制大得吓人,而实际装备坦克数量却很少,一个坦克军装备的坦克都没有德军一个装甲师多。

在说这个问题的之前,先来说说坦克师和装甲师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以坦克为主要装备的部队,为什么有的叫坦克师,有的却叫装甲师?

其实很简单,坦克师就是以坦克作为主要装备,在编制中以坦克部队为主,再配以步、炮、工等部队,相对来说,苏军大都是坦克师。

装甲师则是以装甲车辆为主要主要装备,在编制中坦克部队的比例并不突出,本质上是多兵种合成部队,相对来说,英美和德国大都是装甲师。

通常坦克师的编成中是2个坦克团、1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而装甲师的编成则是1个坦克团、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这样的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还有机械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也很容易搞混。机械化步兵师就是以履带式车辆作为主要机动手段的步兵部队。摩托化步兵师则是以轮式车辆为主要机动手段的步兵师。一句话来概括,机械化步兵师就是全师都装备履带式车辆,摩托化步兵师则是都装备轮式车辆,相比之下,机械化步兵师的机动性能更强,和装甲部队的配合也更契合。

回到二战苏军坦克部队的正题上。

1930年,苏军组建了一个试验型装甲旅,下辖1个坦克团、1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侦察营,共有60辆MS-1坦克和32辆T-27轻型坦克。1932年组建了2个机械化军,每个机械化军下辖1个T-26机械化旅、1个坦克团(装备BT坦克)、1个步兵旅以及军直属部队,每个机械化军总兵力约2.5万人,装备各型坦克约1000辆。1938年8月,苏军组建了4个坦克军,每个坦克军下辖2个轻型坦克团和1个步兵团,共12364人和660辆坦克。

但是随着提倡大纵深大兵团突击理论的图卡切夫斯基元帅被清洗,苏军于1939年取消了坦克军的编制,并规定坦克部队的最大编制不能超过坦克旅。

由于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惨重损失以及德军在闪击波兰和西欧一系列战役中,大编制装甲部队所表现出的巨大突击力,苏军又于1940年7月恢复了机械化军的编制。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共组建了29个机械化军,理论上每个机械化军总兵力要超过3.6万人,装备1031辆坦克,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机械化军达到这一标准。到了到1941年12月,由于在战争中遭到了重大损失,机械化军的编制又再次被取消。

所以在1942年,苏军坦克部队的编制主要是坦克旅和坦克师,每个坦克旅下辖2个坦克营,装备46辆坦克。每个坦克师下辖2个坦克团和1个摩托化步兵团,装备234辆坦克。而由于在战争的巨大损失,坦克团的编制由93辆坦克削减到了67辆。并取消了坦克师的编制,全部整编为坦克旅,每个坦克旅下辖2至3个坦克营,总兵力3000人,装备各型坦克约80辆。

此外,在坦克旅中,苏军采用了重型、中型和轻型坦克混编到坦克营的方法,但各种坦克性能不同,混编严重削弱了作战效率。因此从1942年7月起,苏军又将各坦克营统一装备同一型坦克。


弘农氏6


1941年冬到1942夏,苏军的军事改革从未停止过,建立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实施大纵深战役理论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就被提出来的,只不过由于战争爆发后一系列的限制不得不暂时搁置。到1942年春,随着苏联经济转入了战时轨道,乌拉尔和高加索地区的工业蓬勃发展,鉴于新组建的“突击集群”在莫斯科反击中的优秀表现,苏军的很多高级将领又开始尝试战前的大纵深战役理论。该理论要求在进攻时,集中由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组成的突击集群在狭窄的正面上,获得对当面敌军单位压倒性的优势,从而形成突破和发展胜利。

同时也是为了抵御德军的装甲兵,苏军汽车装甲坦克部部长费多连科又重新提出了组建独立诸兵种合成机械化单位的概念。于是,在1942年3月,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编制单位就应运而生了。


坦克军的编制:

1942年3月,费多连科组建了首批四个坦克军,随着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完善,到了1942年7月,一个典型的坦克军包括三个坦克旅,其中每个坦克旅有53辆坦克(其中包括32辆中型坦克和21辆轻型坦克),一个摩托化步兵旅,一个摩托化侦察营,一个迫击炮营,一个齐射火箭炮营(为了保密需要,当时称为近卫迫击炮营),一个防空营,一个工程兵连,一个运输连和两个机动维修基地。这样下来,坦克军的额定编制人数为7800人,在1942年,苏军组建了28个这样的坦克军。

机械化军的编制:

由于坦克军缺乏步兵和炮兵等支援单位,不能担负复杂的作战任务,如突破敌军预有准备的阵地或者实施防御作战。1942年9月,费多连科又组建了机械化军,机械化军下辖三个机械化旅,每个旅包括有一到三个坦克团(每个坦克团编有39辆坦克),一到两个坦克旅,还编有防空、反坦克武器、齐射火箭炮、装甲汽车营、通信兵、战斗工兵、卫生兵、运输兵和维修分队。这样下来,一个机械化军额定编制有13559人,100多辆T-34和多达104辆其他型号的坦克。由于苏军在1942年的工业资源并不是太丰富,以至于1942年只能组建8个机械化军。



但是这样的一个机械化军的实力仅相当于德军的一个装甲师,为了达到更强的战斗力,于是更大编制的诸兵种合成机械化单位诞生了,那就是坦克集团军。1942年的坦克集团军包括2—3个坦克军,一个骑兵军和2-6个步兵师,再加上一些支援分队,平均实力为35000人,有350-500辆坦克,150-200门牵引火炮等。

这样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都是用来作为步兵集团军的快速集群,但是这样编制的快速集群在1942年的南方战场首次亮相时,就被德军的装甲集团军打得损失惨重,其中2个坦克集团军还没组建完成就被拉上了斯大林格勒接近地的阵地,结果受到重创,被改编为步兵集团军。



苏军新组建的快速集群这样的表现,其实也是能预想得到的。这些坦克集团军一开始都是实验性质的,之间的结构差异很大,并且缺乏最基本的装备——卡车。同时,骑兵军和步兵师与机动性更高的坦克军合成到一起,协调作战就是一大难题。步兵师负责突破敌防御,坦克军负责发展胜利,骑兵军负责保护坦克军的两翼,这三方面部队之间的差异在战争中很快就显现了出来。虽说,苏军在1942年对机械化部队改革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是苏军再一次及时的总结了战斗经验,到1942年底创造出了更合理的编制和战术,这为1943年组建新的坦克集团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1943年苏军的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与之间前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战略论



老李140783861


初期卫国战争的失利,其实就是苏联机械化部队惨败的历史。

苏联机械化部队和德国机械化部队相比较,质量上有代差,战略上是弱智,战术上是儿戏。不堪一击是必然的结果。创始人巴布洛夫大将的沉浮,记录了这一段历史。


漂漂朴粟


没有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一切先进武器装备都是白搭。德军从战前到战争过程中武器装备和数量一直落后于同盟国。但是德国的战略战术思想运用和部署要比盟军先进的多前卫的多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