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腰斩的死刑犯知道自己一定要死,为何他们还要笑着贿赂刽子手?

疯癫冬瓜


古代被判腰斩的死刑犯,明知道要死了,居然还会笑?这是哪门子的“骚操作”?

其实,历史上还确有其事,而这其中的原因说出来,恐怕大家就笑不出来了。其实,古代被处腰斩的死刑犯之所以会笑着贿赂刽子手,只有一种含义,概括起来就三个字——求!速!死!

说到腰斩,下面小编不妨给大家科普下古代都有那些残酷的死刑吧。在古代,要处死一个犯人,砍头实际上已是最仁慈的了,毕竟一刀下去,留下碗口大的疤,就可以见上帝了。

但很多死刑可不是一刀下去就完事的,而是让犯人受尽折磨后,才最终慢慢的死去。经典的如“凌迟”,具体操作就是在犯人身上裹上一张渔网,紧紧的勒住,让其身上的肉被挤出来。然后侩子手再一块一块的割下来,各足3300多刀,耗时几天,而且中途还不能让犯人死去,一直割到剩下一具白骨为止。

再如“五马分尸”,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然后让马车分别向五处不同的方向拉,然后硬生生的把犯人身体撕裂成五块.......

言归正传,那么为啥非要笑着贿赂侩子手呢?

因为腰斩过程中,刽子手下手的手法直接关系到受刑犯人什么时候死。如果侩子手下手时,刻意保存受刑犯人上半身的重要器官,那么腰斩之后,犯人很可能要10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死去,这过程实在太痛苦了!比如清朝雍正年间,河南学政俞鸿图因事被判腰斩,就是因为侩子手的问题,以至于他连续写了七个“惨”字才能死去。由于实在太过惨烈了,甚至连素有“冷面王”之称的雍正都起了恻隐之心。

所以,很多受刑犯人会对刽子手笑,其实就是试图行贿刽子手,以便让他能够下手干脆一些,直接砍掉身体的主要器官,然自己死得痛快点......



这些历史要读


如果不贿赂刽子手,就会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腰斩酷刑

腰斩,从腰部把身体截成两断的酷刑。身体的主要器官都集中在上半身,当执行腰斩的时候,死刑犯并没有立即死亡。据说这种酷刑执行完后,将上半身移到铜油板上进行止血,由于不会大量出血,会延续2-3个小时才断气。这个段时间是面临着不得好死的惨痛过程,死刑犯清醒的遭受这种折磨。

杀猪徒弟

刽子手都有一套绝活,有的能一刀毙命,让死刑犯来个痛快。举个例子自己看过的例子。有一次村里的屠夫杀猪带了个徒弟,老师傅就琢磨的让徒弟练练手,让徒弟来杀。徒弟拿起杀猪刀,手不停的发抖,一刀下去,结果没有杀死,猪的那惨叫声,整个村子的人都可以听到。连续来了好几下,都没把猪杀死,那些按猪的人破口大骂。这时候老师傅拿起那把杀猪刀,一刀进去,总算了事。其实想想死刑犯就像帖板上的那头猪,如果没有贿赂下刽子手,不晓得这死的过程得多受多少罪,想想都可怕。

来个痛快

贿赂后,刽子手稍微往上偏一偏,这死刑犯就可以死得痛快一些,不需要忍受死亡时候的那种黑暗。在临近鬼门关的时候,还得使劲痛苦的挣扎,久久咽不过去,在这段时间简直是活受罪。虽然知道要死,但是还是希望痛痛快快的死。

历史过程

腰斩应该从周朝就开始有了,起初使用的铜制的斧钺,由于铜比较软,会做成比较厚,这个一斧下去才能一刀两断。从执行的力道、角度、姿势,就像苞丁解牛一样,能找到置命的关键部位,让死刑犯尽快死去。要不就像杀猪徒弟一样,好几刀都死不了,想想都可怕。到铁器逐渐的普及后,开始用刀了;再后面发展成铡刀,更便于操作。

所以说,虽然知道要死,打点下可以让自己死得痛快一些。


闲玩间


古代的刑罚可以说十分的残忍,各个都让人很害怕,对于腰斩的酷刑,很多犯人会选择去贿赂刽子手,主要一方面还是为了减轻自己本身的痛苦,如果不去贿赂刽子手,那么被腰斩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刽子手用钝刀施行,那么犯人的痛苦就会加倍。

被实行腰斩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会死去,他们会忍受上下肢分离的痛苦,如果刽子手再使用钝刀,无疑是加重了犯人的痛苦,所以犯人的家属或者是犯人本人,都会选择笑着贿赂刽子手,以此来减少行刑的痛苦,被腰斩的人最后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

在古代追求的是全尸,所以贿赂刽子手,让犯人的上下肢可以不完全断开,可以获得一个全尸,全尸是古代死刑犯的追求,也是他们的唯一要求。


腰斩这一刑罚,直到雍正皇帝在位年间才真正的废除,当时因为考试舞弊的案件,当时主管的官员俞鸿图被雍正皇帝判处了腰斩,当时的监斩官告诉了雍正皇帝了现场的惨状,雍正皇帝也是有点不忍心犯人受到这样的折磨,就下令将这个刑罚彻底的废除了。


历史小呆呆


没办法,疼啊,死也有个快死和慢死的死法啊!贿赂贿赂刽子手,让自己少受点罪直接死去,比饱受疼痛,折磨致死强太多了!



腰斩,古代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正常人看过一次行刑现场,一个月以后还会觉得恶心难受!据说腰斩是李斯发明的,可笑的是他最后也享受到了腰斩的待遇,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作孽不可活!腰斩大约是在雍正时期才被取消的,原因好像雍正现场观看了一次腰斩行刑,觉得太过于残忍了!



人活一世,明知必死,深受折磨还不如早死早超生为好!

你想吧,有人打你一下,疼吗?疼!可是疼这一下便慢慢缓解疼痛了!有人一直打你,你便会一直疼!腰斩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主要构造都位于上半身,腰斩时,刀具越偏上人死的越快,越早脱离折磨!倘若你没贿赂刽子手,刽子手从腰部着手,刀具还专门慢慢下落,就像切豆腐一样缓缓的,你虽痛苦,越是越清醒,你在痛苦中看到自己身体分离,看到自己的五脏六腑伴随着血留了一地,精神刺激加上身体折磨,这是何等的遭罪!



最近的一则新闻,台湾的一位主持人饱受癌症折磨,选择了安乐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其明知必死选择了体面的死法!而被实行腰斩的罪犯明知要“享受”最惨无人道的刑法,当然也想死的痛快一些,最好是刹那间自己就死去知觉,一了百了!

总结:中华上下五千年,从野蛮到文明的人类进程!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瀚海说史


腰斩位居中国古代残忍酷刑之首,犯人除非是触犯什么大罪,不然不会被判腰斩之刑。最可笑的是腰斩的发明人李斯却死在自己的杰作上。

在古代为了维护国家法律和权威,方便刽子手操作,行刑时大多让犯人跪着。那为什么会有死刑犯笑着去贿赂刽子手呢?难道是为了让刽子手对他们手下留情,放他们一条生路吗?

古代的腰斩最开始用重斧,重斧是由青铜制作而成的,因为青铜不够锋利,所以只能做成斧钺。等到铁普及后,刀成为了主要的刑具,刀虽然锋利,但是容易磨损。所以行刑时要看刽子手的技术了,即便是力气很大的刽子手也不能一次搞定,如果找不准位置,会给犯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那些被判腰斩的死刑犯希望刽子手下手又快又准。不过后来刑具有所改进,改用铡刀,铡刀可比大斧锋利多了,而且可以避免二次加工。

腰斩之酷刑不能立刻让人死亡

近代医学说明,脑死亡才能算真正的死亡,人的器官都集中在上身,如果刽子手从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砍成两段,犯人是不会立刻死亡的,如果刽子手想让犯人多受点罪,会选择腰部以下的部位,这样犯人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如果刽子手想让犯人受尽折磨,可以把犯人的上半身放在桐油板上,这样犯人可以存活几个时辰,让人痛不欲生,有些犯人嗷嗷惨叫,凄惨之极。

这么残忍的酷刑是谁发明的呢?

李斯出生于公元前284年上蔡县(河南上蔡)的贫穷人家,是秦朝著名的丞相,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忠臣。

李斯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为了干出一番事业,来到秦国,秦相吕不韦非常器重他,在秦国还当上了小官。秦王下定决心统一六国时,李斯为秦王出谋划策,得到秦王的重用,所以说李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臣,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秦始皇有个非常宠信的权臣赵高,赵高是出了名的奸臣,他独揽朝纲,把秦朝的暴虐政策推向巅峰,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秦朝灭亡跟他有非常大的关系。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想拥立胡亥(秦二世)为帝,所以想拉拢李斯,李斯是开国元老,又跟随秦始皇多年,在朝廷有良好的声誉。赵高认为想要篡位,必须得到李斯的支持。公元前210年赵高与李斯发动“沙丘之变”,篡改秦始皇遗诏,逼迫公子扶苏自杀。

后来赵高与李斯争权,赵高设计陷害李斯,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被灭三族。赵高是非常残忍的,迫害同僚李斯,用丹药迷惑秦二世,最后让李斯受腰斩之刑,腰斩的酷刑就是李斯发明的。

卫长公主受腰斩之时,由于太美刽子手不忍下手

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女儿,也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女儿,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腰斩的公主。

卫长公主家族势力雄厚,舅舅是卫青,表兄是霍去病,卫长公主非常有福气,他的两任丈夫都是俊才,所以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汉武帝晚年疑心病非常重,总是觉得有人要杀他,而且还相信鬼神,诅咒之类的事情。

一次汉武帝做了一个梦,梦里很多人用木头棍打他,汉武帝认为是有人在诅咒他,就派人去查,结果查出来是卫长公主干的,汉武帝脑袋迷糊觉得卫长公主在诅咒他,所以下令将卫长公主腰斩,刽子手在行刑时,发现卫长公主太美了,下不了手,换了三个刽子手才腰斩成功,为了让美女公主不受折磨,刽子手下手既快又准。

后来汉武帝发现是自己迷失了心智,错杀自己的女儿,不过关于卫长公主被腰斩,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后来酷刑腰斩被雍正废除。


小龙谈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也许不知道,古代最黑暗的地方就是监狱。

刽子手则是油水非常大的工作。

满清时期,死刑犯被处决之前,刽子手都会得到大笔的贿赂。

为啥?不想死前受苦。

比如绞刑,如果你行贿了,刽子手就一下把你勒死,速度很快,痛苦少。

如果你不给钱,刽子手就故意延长你死亡时间,折磨你半死不活。

在比如凌迟,如果你行贿了,刽子手割上一二十刀,就偷偷刺你的心脏,把你刺死,不让你多受罪。

如果你不给钱,就按照规矩一刀刀慢慢割,割伤几百刀也不让你死。

再说腰斩和斩首,倒是没有太多的说法,刽子手也没太多勒索。因为行刑都是要求一刀,没法勒索。但是刽子手还会要求留下尸首作为抵押,尤其是需要枭首的还要押下头颅。

所以,一般腰斩和斩首的犯人也要提前打点,不然过不了这关。


其实大家看看小说水浒就知道,施耐庵是明代的人,曾经参加过监狱管理。

水浒里面的监狱就黑暗之极,武松没有行贿,差点小命不保。

再看看,如果不是李逵照顾入狱的宋江吃饭,怕是等不到行刑就饿死在里面。


萨沙


古代被判腰斩,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因为,斩在腰部以下,当时不会死的,最多也就昏迷了过去,醒来后,犯人的心和脑都还是清醒的,看着自己身体上的血,慢慢的流干,忍受的那种无以言表的痛。一时半会的死不了。每个刽子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活,决定犯人死得快慢。如果死的慢,犯人,则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犯人的痛苦就会长一点,如果死得快,那么犯人的痛苦就会少一点。

腰斩和斩首,倒是没有太多的说法,刽子手也没太多勒索。因为行刑都是要求一刀,没法勒索。但是刽子手还会要求留下尸首作为抵押,尤其是需要枭首的还要押下头颅。人体的重要器官都在身体上半部分,所以当犯人被腰斩时,越接近上半身,死的也就越痛快。反之,犯人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多。如果犯人想要少受痛苦,那必须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寻求一个比较痛快的死法。

所以会经常贿赂刽子手,期望可以少受些痛苦!


道家经典


腰斩,是古代一种残忍的酷刑,就是从犯人的腰部开始,把人砍成两截。

大家都知道,人的致命器官集中在上半身。因此犯人在被腰斩时,不会立刻死亡,而是头脑清醒,清晰感受到这种痛苦,过一段时间才会断气。试想一下,人在平时受到一点小伤都会感觉到痛,更何况是身体分离呢,简直是生不如死。

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句台词:“杀了我,给我一个痛快”,也就是说那人不想死前还要遭受折磨,让杀他的人给他死得快点,少受一点痛苦。腰斩这一酷刑太过残忍,犯人也想让行刑者给他一个痛快。因此,遭到腰斩的犯人,他们的家属会给一点钱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腰上面一点的部位动手,可以让犯人死快点。反过来说,如果有人想让犯人多受罪,给点钱刽子手,就从腰下面一点部位动手。甚至会将腰斩的人上半身拖到一块桐油板上,让血流不出来,犯人可以多活两三个小时,简直惨无人道。

历史上受到腰斩的名人:

李 斯,秦国的左丞相,腰斩于咸阳。

晁 错,西汉时期的御史大夫,腰斩于东市。

栾 大,西汉时期的方士,欺君被腰斩。

方孝孺,明朝时期的大臣,腰斩于聚宝门。

俞鸿图,清朝时期的文官,腰斩于东门。

腰斩一刑在清朝被雍正废除。俞鸿图被腰斩时,上半身在地上打滚,痛苦不堪,用沾着血的手连续写下七个“惨”字。雍正知道后,感觉此刑过于残忍,因此下令废除。


南书历史


腰斩,把人拦腰斩为两截,这种刑法的残酷,在于让痛苦延长。不像砍头,一刀下去犯人就毙命。现代的临床上就有只有上半身还活着的人。

遭受腰斩的人,是相当的惨的,忍着剧痛在地上打滚,眼睁睁看着僵硬的下半身就在身边,围观的人看了也是”细思极恐“。

腰斩的刑罚,从先秦开始,历时2000多年,最后被雍正皇帝废除的。而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则是雍正手下的一个官员——俞鸿图。

话说,俞鸿图因为在朝堂上直斥八王党,而受到雍正赏识。后来,俞鸿图被雍正钦点河南学政,负责河南的乡试巡查,没想到他牵涉进倒卖科考试题里面,雍正怒判他腰斩。

这种钦定的案子,行刑的刽子手也不敢打折扣,正正经经的给俞鸿图行了刑。俞鸿图被腰斩后,上半身在剧痛中翻滚,他用自己的血写下“惨惨惨惨惨惨惨”七个字后方才死去。

在现场的亲家邹士恒,见此惨状,那是冷汗淋漓、心如刀割,他在回复给雍正的时候,真情流露说得雍正都不忍听下去。最后,雍正就废除了腰斩。

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因为刽子手可以把握行刑的分寸,能够让犯人早点死,少受点痛苦。

如果你没有亲友用财物、人情贿赂刽子手,那么至少你要在行刑之前跟刽子手关系搞好点,只要他肯帮你一下,你就能轻松很多。

其实,行刑的原理:刽子手的下斩处往下边多一点,犯人就会痛苦多点,因为五脏六腑基本完好;刽子手的下斩处往上面多一点,犯人就可以早点逃出升天,就变得像日本武士的”剖腹“了,死得速度就要快多了。


子屠龙


古代的腰斩,惨!疼!

官员如果被皇帝判了腰斩,总之死路一条,接下来关键的是,是死的快点还是慢点了。

这个快慢的火候就把握在刽子手手里了。

如果刽子手想让犯人死的快点,那就得从腰部偏上一些动刀,如果死的慢点的,那就得在下面动刀。

清代的河南学政俞鸿图,很不走运,就赶上了这个刑罚。

学政,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主管一个省的教育事务,省内的科考,也由学政主抓。

偏偏那一年,河南的科考出了舞弊案,作弊的学子们贿赂了俞鸿图的小妾林氏以及一些下人。

俞鸿图为考试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但是他的小妾林氏把作弊小抄贴进了俞鸿图的官服里,然后俞鸿图穿着官服在视察考场的时候,下人们偷偷地把资料从官服里撕下来给了作弊者。

简直天衣无缝,俞鸿图却根本不知情……

结果东窗事发,俞鸿图根本无力辩驳,没有证据表明他不知道这事,最后只能认罪。

雍正皇帝对科考舞弊极其痛恨,在他看来,作为选拔国家人才的重要考试,出现舞弊,简直比欺君之罪还要严重。

俞鸿图最后被判死刑,为起到震慑作用,特地判了个清代罕见的腰斩之刑。

而监斩官偏偏又是老俞的亲家邹士恒,邹士恒不忍,没敢告诉亲家是腰斩。

所以俞家就没有去打点刽子手,以为是斩首……

结果老俞死的老惨了,等到刽子手动刀的时候,俞家人都傻眼了,但是已经来不及准备钱了。

具体情节就不描述了,总之雍正皇帝听到监斩官的汇报之后,也是极其震惊,最后下诏废除了腰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在临刑前,打点刽子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清末,负责杀头的刽子手杀一个人,报酬是4个银元,相当于普通劳动者半年多的工资。

虽然看的多,但是古代处决犯人一般都在秋天,所谓秋后问斩,春夏冬三季不能用刑,天气不好也不能动刀,只能在晴天动刀,不然就会有凶兆。

所以刽子手一年下来,真正干活的时间也就2个月左右,其他时间是没什么收入的,毕竟,刽子手在古代是被人敬而远之的,其他活,他们想干,别人也不会给他们干。

这样的话,刽子手收入就不是太稳定,毕竟官府在册的刽子手也不少,如果这一年赶上活不多,刽子手的生计就有问题。

所以,他们就需要广开财路,犯人的贿赂就成了刽子手收入的大头。

当然了,一个犯人,从关入监狱开始,不管是被绑着,还是刑讯,还是羁押在牢房里,这些都有不同的衙役负责,犯人家属都需要打点。

如果想让犯人少受罪,那家属就得多准备钱,打点完一路相关人等,才能安心把犯人送上黄泉路。

最后的目的就是想让犯人速死,毕竟,不管是斩首、还是绞刑、甚至凌迟等等,犯人死亡的快慢都掌控在刽子手手里。

如同老俞的遭遇一样,想死得痛快,就多多地交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