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疫情影響不會持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週國內油脂板塊大幅低開,隨後恐慌性情緒有所收窄,油脂跌幅減小。截至2月7日,國內豆油主力合約2005低開高走,最高價格6262元/噸,最低價5982元/噸,周收盤6236元/噸,周跌幅3.17%。現貨方面,截至2月7日,山東一級豆油報價6800元/噸,較春節之前的7020元/噸下跌220元/噸;廣東一級豆油貿易商報價6720元/噸。

成交方面,豆油現貨與豆粕現貨呈現冰火兩重天現象,豆粕成交十分旺盛,油脂市場則較為低迷。庫存方面,全國豆油商業庫存截至上週五為89.7萬噸,此前一週為84.8萬噸,上月同期為90.3萬噸,上年同期為131萬噸,五年平均水平為110萬噸。

圖為近年來國內豆油庫存年度變化對比

上週全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油廠開機率水平較低。正常年份在春節假期後首周開機率能恢復至40%左右,春節後兩週開機恢復至正常。上週油廠開機率僅為22%左右,全國壓榨大豆79萬噸,出粕62萬噸,出油15萬噸。由於疫情期間中包裝油脂消費驟降(中包裝油脂消費主要用於餐飲),雖然壓榨量低,豆油庫存還是出現了上升,顯示需求受疫情影響較大。另外,油脂上週的恐慌性情緒更多來自於外盤市場,尤其是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大幅下跌。

年前馬來西亞棕櫚油作為油脂板塊的龍頭,帶領油脂價格不斷往上突破,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供給端的馬來西亞減產和需求端的生物柴油政策加碼。春節期間大幅回調的主要邏輯有:一是馬來西亞減產這一信息已經被市場充分反映,而市場熱盼的印尼減產遲遲未能在供需數據上得到體現,打壓了市場信心;二是隨著投資者對宏觀經濟預期的不樂觀,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跌,拉大了原油和生物柴油成本的價差,市場對生物柴油政策的可持續性持懷疑態度;三是前期棕櫚油價格快速拉漲,但豆油、葵花油等油脂漲幅相對較小,造成棕櫚油跟其他油脂的價差快速縮小,終端消費轉向其他油脂品種,使棕櫚油需求快速下降。

油脂消費直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壓,恐慌性情緒短期內難以得到修復,但我們應該看到,疫情抑制了油脂消費,但也降低了大豆壓榨,豆油供給和需求同時減弱,因此疫情對油脂價格的不利影響屬於短期現象,並不會持久。中期來看,筆者對油脂價格較為樂觀,主要驅動還是在棕櫚油上。首先,馬來西亞棕櫚油減產格局不斷得到驗證,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17萬噸,同比減少22%左右;印尼在2019年6—9月期間天氣並不理想,降水量較低,對棕櫚油產量的影響將在3—4月體現。因此後期東南亞減產的故事可能還將繼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