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有進一步下探的可能

關注5500元/噸的

豆油 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國內豆油自3月以來持續下跌,一直到4月首周止跌反彈,但反彈力度偏弱,僅持續一週就明顯受到均線的壓制。整體而言,豆油自身供需基本平穩,預計跟盤美豆為主,同時也需注意油脂“領頭羊”菜油的帶動。

豆短期弱勢延續

上週美國農業部公佈3月供需報告,美豆方面繼續維持出口、產量、壓榨等主要項目數據不變,期末庫存微幅下調。南美方面大豆產量形勢大好,美國農業部上調巴西大豆產量至1.17億噸,阿根廷大豆產量數據未作調整,但阿根廷羅薩里奧穀物交易所上調本國大豆產量數據。3月供需報告繼續小幅上調全球大豆期末庫存至107.36百萬噸,全球大豆供給壓力持續。

雖然中美經貿磋商前景樂觀對美豆提供一定支撐,但最終仍需實際數據的證明,而上週美豆出口銷售數據繼續低於市場預期。同時,新季美豆種植方面暫不利,美國中西部洪水災害引發部分耕地改種,導致大豆播種面積或超過之前的市場預期。

廠開機率將受到限制

目前南美大豆盤面榨利持續較好,而隨著上市壓力的繼續兌現,南美大豆升貼水仍處在下探季節性低點的過程中,因而國內油廠買船積極性較高,導致二季度進口大豆到港量很可能錄得同比最高值。天下糧倉網數據顯示,4月國內各港口進口大豆預報到港130船832.3萬噸,5月初步預估為900萬噸,6月最新預估為930萬噸,二季度合計進口大豆到港接近2700萬噸,2017年、2018年同期到港量為2555萬噸。

不過,由於豬瘟對豆粕需求造成的影響顯著,即使大豆大量到港,一旦豆粕提貨不暢形成庫存壓力,就會限制油廠開機,預計今年油廠的開機率不及前兩年,這也意味著豆油產出供給同比減少。

代需求帶來消費增量

就長期趨勢而言,豆油近年來的消費需求基本平穩,但今年春節後出現的棕櫚油進口以及菜籽、菜油進口受限問題,使得豆油的替代需求成為一個重要的變量。替代需求增量最主要受益於對菜油的替代,中加關係緊張直接導致菜籽、菜油進口量大減,菜油價格居高不下,目前菜油和豆油5月合約價差超過1600元/噸,除了四川等對菜油有食用習慣的剛需地區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菜油和豆油之間的相互替代還是比較容易的。因此,菜油和豆油的超高價差將帶來對豆油替代需求的明顯增長。

然而,今年棕櫚油的進口爆發,加之此前1000元/噸以上的豆油和棕櫚油價差,使得棕櫚油一直擠佔豆油的市場份額,但隨著原油價格持續走強,內外盤棕櫚油價格也止跌反彈,當前豆油和棕櫚油5月合約價差已持續走縮接近900元/噸。同時,由於口感、性狀等問題,棕櫚油對豆油的替代具有比較明確的邊界,即棕櫚油替代到一定程度後,即使價格優勢再大,也無法再繼續擠佔豆油的份額。因此,目前棕櫚油對豆油的替代至少不會再繼續擴大。

節性去庫存週期延長

就豆油自身的季節性而言,一季度的季節性去庫存週期低點出現在4月。今年由於豬瘟造成的豆粕需求萎縮,很可能使得豆油的產出供給同比出現下滑,而需求端有望受菜油拉動出現替代消費增量。因此,眼前這波豆油季節性去庫存週期的持續時間或超過一般年份,筆者預估季節性低點將後移至5—6月,庫存低點水平或在120萬噸。

綜合以上分析,目前豆油仍處在去庫存週期中,而且本輪庫存低點時間可能後移,再考慮到持續走強的原油價格以及菜油的帶動,預計豆油價格仍將強於豆粕。不過,從絕對價格來看,目前豆油價格主要受制於壓力重重的美豆,如果美豆失守900美分/蒲式耳,豆油價格也可能進一步下探,9月合約需要重點關注5500元/噸關口的支撐力度。

作者:許曉燕;來源:期貨日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