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既然是呼吸道感染物,那嘴里就不感染吗?在舌苔会复制吗?

修远38


先回答问题:

①冠状病毒既然是呼吸道感染物,那嘴里就不感染吗?

李医生答:在嘴里一定会感染。冠状病毒不仅仅攻击人体呼吸道,但凡有合适受体(血管紧张转化酶2)的地方都会感染,比如说人体口腔、鼻腔、眼睛等器官的黏膜,如果冠状病毒出现在嘴里,一定会感染。

②(冠状病毒)在舌苔会复制吗?

李医生答:在舌苔里不会复制。通常情况下,舌苔是由细菌、唾液或者是食物,或者是脱落的上皮所组成的。这里没有冠状病毒合适的受体,一般不会在这里复制,但它会通过更为直接的口腔黏膜侵入人体。


再分析问题:

为了搞清楚题主所问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冠状病毒是如何侵入人体的。李医生尽量把这个过程讲得通俗一点,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小偷、钥匙、小偷公司。

①小偷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

冠状病毒就像一个小偷——溜门撬锁团伙中的新成员。他资历浅、但野心大、能力强,一心想进入人体的家门,偷盗钱财用来开办小偷公司,制造越来越多的小偷。


②钥匙

想打开人体的家门,谈何容易?这道家门是由细胞膜构成的,没有钥匙可是打不开。

但小偷有自己的黑科技——冠状(刺突Spike),完美契合血管紧张转化酶2,相当于给自己偷配了把钥匙,任凭你家门多防盗防爆,也没用。人家一插钥匙,轻轻一转,推门入户。


③小偷公司

冠状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借助溶酶体的力量,扒开自己的外衣——球形蛋白质外壳,终于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不断搜刮房间里面的钱财——与核糖体结合,复制出无数个小偷,开办起小偷公司、小偷集团。

而且,一有机会就准备开办跨国小偷集团——从一个人体传播到另一个人体。

最终,人体细胞不堪病毒的无限复制,开始崩溃坏死。病毒又开始攻击隔壁细胞的家门,新的掠夺即将开始。


最后

所以谨记不要心存侥幸。

在最新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里强调: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想要有效预防冠状病毒感染就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戴口罩和保持手部卫生。


厦大中医李大胖


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我们的呢?今天看到了一篇特别好的科普文章,谢医生试着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解释一下,朋友们就会明白口腔黏膜是否可能感染新型病毒!


其实冠状病毒属于一个单链rna病毒,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一个没有蛋壳的鸡蛋,蛋清和蛋黄就是病毒rna,而外面的那成膜,起到的就是保护内部的作用!而病毒如果想要生存、繁殖的话,必须要进入宿主的细胞里,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会被病毒所侵犯,比如艾滋病病毒侵犯的就是血液内的免疫细胞,而这次肆虐的冠状病毒,能够侵犯的细胞表面,必须要有一种特殊的结构,那就是血管紧张转化酶2,而含这种细胞比较多的位置,就在我们的眼睛、口腔和鼻腔的黏膜细胞内……

所以如果您与一个已经被感染的患者接触过近(1-2米),两人都没有戴口罩防护,那么即使他不咳嗽,单纯的说话,也会产生将近500粒含有病毒的飞沫,当这些飞沫沾染到您的眼睛的睫毛,鼻腔的黏膜以及口腔的黏膜时,您就被感染了!而如果他打一个喷嚏,将会产生1万个以上的飞沫,最远可以传传播到8米;咳嗽的时候可以产生1000~2000粒飞沫,最远的船舶距离会达到6米。

另外,根据第5版试行版的新型冠状肺炎治疗指南我们得知,除了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也是这次病毒传染的主要方式,那么比如您接触到了被病毒污染到的电梯按钮、手机或者是门把手,又没有仔细的清洗自己的双手,或者是没有戴手套。当你揉眼睛或者是吃东西的时候,就有可能随着这些危险的动作,把病毒沾染到您的眼部、和口腔,那么您就被感染了!
而一旦病毒进入细胞内,就会开始大肆的复制,拿被侵犯的细胞当做一个病毒生产的工厂,大量的复制新病毒,当病毒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被感染的细胞越来越多时,这些病毒就会逐渐的侵犯气道,最终伤害我们呼吸系统的肺泡,人们就开始出现肺炎的症状了!(看下图大家会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从最开始知道这个病毒可以人传人以后,所有的感染科专家、呼吸科专家以及流行病学专家都在告诉大家一定要戴口罩,且一定要注意手卫生,一定要在流水下反复的清洗自己的双手,因为做好这两项基本措施,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规避被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总结

对于这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是学者、专家们在对抗其它病毒感染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仔细、认真的听取专家们的建议,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尽量规避通过空气飞沫以及接触传播感染我们自己的机会。

当我们切断了自己被感染的小链条,慢慢的,这次病毒感染的大链条也就被切断了,当我们把所有被感染的患者治愈以后,这次疫情也就结束了,您觉得呢?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谢医生再次跟大家强调一下,面对这次疫情,我们大家要做到的是不要恐慌,不要恐慌,不要恐慌!请大家坚信,最终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抗击新型肺炎的胜利。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首先我们要知道病毒是如何感染患者的

黑色为病毒,粉红色的庞然大物为细胞

病毒要想感染细胞,细胞上必须要有对应的受体,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细胞就必须与CD4受体结合从而成功感染免疫细胞。

而2019-Ncov 也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要想成功进入人体也必须有相应的受体结合,而这个结合产物就是血管紧张转化酶2也就是ACE2.

所以病毒要想成功进入细胞必须要进入含有这种酶的细胞,必须要对应,否则驴唇不对马嘴是无法成功感染的。我们恰巧很多器官和组织就暴露在易于病毒接触的空气中-----粘膜。

粘膜细胞的意义在于分泌粘液,以此达到湿润的目的。而我的嘴唇、口腔、鼻腔、眼皮中都存有大量的粘膜细胞。

当我们不戴口罩、不讲究手卫生在接触患者与患者交流的时候,混合在飞沫中的病毒就可能会被我们吸入、揉入进入眼皮、口腔、鼻腔、嘴唇中,难么病毒的感染就开始了。

感染

病毒与粘膜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释放核酸也就是单链RNA遗传物质,这种遗传物质会利用我们细胞内的核糖体,以此合成相应的RNA复制酶,RNA复制酶会根据病毒的RNA形成负链,负链会和复制酶生成更多的病毒RNA片段和RNA正链,这些不同的RNA片段又会和核糖体生成更多不同的病毒蛋白质结构,最后病毒的蛋白质结合会和RNA结合生成完整的新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会不断复制,释放破坏酶最终导致支撑细胞结构瓦解细胞崩塌,释放成千上万的病毒颗粒去感染更多的细胞,包括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引发肺炎。

传播

唾液腺、舌下腺等腺体分泌液体混合着来自咽喉部的呼吸道分泌物,让包裹着病毒的唾液随着喷嚏和咳嗽传播到空气中去从而接触其他人的粘膜,以此周而复始在人际中传播。

所以根据以上的感染、传播流程,现回答您的问题,我们的口腔包括舌苔上都含有相应的粘膜细胞,固然粘膜细胞上就存在相应的血管紧张转化酶2也就是ACE2,病毒首先识别受体从此进行感染,同时在细胞里面进行复制,最终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strong>

最后上述的图片来自与一个科普的介绍现提供链接可以生动的了解病毒的传播机制:http://mp.weixin.qq.com/s/fnu8urcvf3qrq6WDIIJWZg

<strong>

以上就是回答,希望能够给你帮助!



冠状病毒是呼吸道传染病,具媒体报道,在门把手上,粪便等都检测出过这种病毒,因此即是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可以通过多方面传染,所以告诉大家,不只是戴好口罩,一定要做到,不串门,不出门,不聚会,不聚餐,勤洗手,多通风,防感冒,既要静又要加强锻炼身体,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才能打好这场没硝烟的防控战。


出手成方77426605


答案是如果冠状病毒到嘴里肯定会引起感染!

冠状病毒表面有一层蛋白膜,我们称其为S—蛋白,它就像一把特殊的钥匙,而人体内很多器官和粘膜表面恰恰就存在着这把钥匙可以开的锁,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英文简称ACE2)的蛋白。

所以当冠状病毒一接触到人体,如果遇到这些富含ACE2的人体器官或者粘膜,S—蛋白这把钥匙就把ACE2这把锁打开了,人体紧闭的防御大门也就被打开了,从此病毒长驱直入进入体内大肆繁殖,并通过血液流到全身。

不幸的是,我们的肺部,口腔,鼻腔,大小肠,血管,心脏,睾丸的表皮细胞或者其它细胞都有着大量的这种锁,这就是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会造成严重肺部感染的原因。我们的嘴巴里的粘膜上皮细胞也富含ACE2这把锁,所以如果病毒进到嘴里是会引起感染的。

所以在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施虐的时期,大家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防止病毒通过鼻子和嘴巴侵入体内。


嬉笑怒骂的华哥


嘴里不会感染,也不会在舌苔上复制。

病毒的感染靠的是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然后将其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细胞器和分子物质来合成病毒自身需要的蛋白颗粒和核酸,然后再组装成新的病毒,最后靠细胞器再将病毒送出细胞。而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对呼吸道细胞比较易感,属于呼吸道病毒。另外很多病毒都是单独攻击一种细胞或者是一种器官,比如说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肝脏细胞;艾滋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免疫细胞CD4细胞。基本上都是一对一。所以不用担心。


大钊Eleven


冠状病毒感染,也是通过复制达成的。也不是什么部位都可以让冠状病毒复制。但是舌苔可以让病毒的存活时间延长。这里也是载体,也是病毒进出人体的通道之一。所以还是要做好个人的卫生和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