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直接與書畫家交易,有何不可呢?非要黑中介炒作嗎?

北京李福林


題主手拿大棒,把中介打得太慘了啊!

1、不是所有的中介都黑

收藏家直接與書畫家交易,與通過中介交易,本身都是正常的交易方式,中介並非天然黑!實際上,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通過中介來撮合收藏者與書畫作者的達成交易,對於書畫者,可以把省出的時間、精力投入書畫創作,少去自己操勞銅臭;收藏家可以通過中介平臺的篩選,更多地發現書畫作者和作品,中介通過把握市場,讓書畫作家不至於被老行家砍價,收藏者不至於兩眼一抹黑,上了騙子的當,中介通過價值發現獲得自己的收益,本來這種方式的效率要比書畫家自己與收藏家直線交易高得多。

2、中介怎麼把自己玩黑的

只是,這種模式在我們這塊神奇的土地有些被玩壞了。

首先必須說,很多收藏者並不是衝著收藏去的,收而藏,收而賣,收而送,很多是要通過書畫這個媒介換取利益。因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書畫作品成為“雅幣”——光拿錢砸,多粗暴?送禮送禮,送的是禮——不是錢和東西;另外再通過書畫交易過程來洗一洗,大家很美白哦。

有啥樣的觀眾就有啥樣的演員;書畫家躲在書齋裡作畫,一輩子未必能讓人接受。有的書畫是需要伯樂來往外吹捧的,鼎鼎大名的齊白石老先生,當年要是沒有闖京城,被一幫畫家朋友捧起來,後來也許只是聞名長江之畔鄉野之間的匠人而已。真正的大師尚且要有從龍之雲,伴虎之風,更遑論其他。如果市場廣泛接受的是貨幣價值,那麼畫家也必然順之者昌。

於是,專業的中介專業地把炒作,絕對是滿足市場,又養肥自己的一種方式。

3、黑中介之黑,非中介之黑也!

要想治療這中介之黑,非要加強藝術普及,讓懂書畫的人越來越多,讓書畫真正成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畫家專心書畫的基本基石;

非要加強透明公正社會之建設,讓那些願意用書畫以及其他東西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無所遁形無所騰挪,這是書畫市場正常化的必須土壤。

4、待到雲開霧散,必是朗朗晴天!



長劍不出鞘


收藏書畫無需中介,自己可有眼力,看上有潛質的書畫家,可與之交朋友買賣,而且放心。

如果中介,中間賺你一層,還不一定保真,更主要是,指鹿為馬,麻煩多多。如果自己沒眼力,靠中介買畫,如同薄冰,當然不放心。

當然,如果你自己沒有超前眼光,沒有辨別畫家將來會出名的能力,最好還是學習,暫時別買,否則,亂買會買一堆藝術垃圾,不升值,這樣就損失大了。😀😀





濃淡任由冰雪中


我的觀點是:在當下信息發達時代,收藏家完全可以通過正常渠道,聯繫到自己喜歡的書畫家,不必非去要購買中介炒作的作品,直接與書畫家交易,通過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購買自己所喜歡的作品。


我也相信:當下,隨著藝術市場的不斷髮展,必然會對中介方的畫廊業和拍賣公司產生強烈的衝擊力,淡化這兩者的市場作用。



因為藝術家在沒有得到他們多少好處的情況下,卻在過度的包裝之中,形成更多的泡沫而失去市場的信譽;收藏家在“名頭”的迷惑之下,除了失去了更多的金錢,交出高昂的學費之外,更掉入了莫明其妙的一個收藏“等級”的“陷阱”,迷失了收藏意義的本真。再加上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根本就不能理解“中介,是服務,而不是榨取”的道理,他們混跡於畫廊業與拍賣公司,凌駕於收藏家與藝術家之上,強姦本意、變本加厲、巧取豪奪、為所欲為地編造謊言,瘋狂造神,瘋狂炒作,假冒偽劣、重複製作、毫無藝術價值的東西,被打成“航空母艦”似的垃圾產物,充斥中國藝術品的交易市場。他們毫無道義和信義可言,甚至還敢為罪惡的洗黑錢興風作浪,從來不顧藝術家與收藏家的感受。



下面的這則古老寓言,足以讓迷惑者驚醒。


屠夫對豬說:“你只要在圈裡好好待著,吃住全包,不用風吹日曬雨淋,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的,啥事都不用操心,一切我都會安排好!”

豬想:這樣的日子還有什麼好嫌棄?於是對屠夫表示萬分感謝!

屠夫說:“不必客氣,誰叫我們是一家人?這樣吧,我有事離開一下,回來再找你!”

轉身屠夫到後院磨刀去了……



理解了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和看透了解現象下的本質之後,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再相信“藝術家只要專心做好自己的作品,其它的事交給我們來做”的神話。因為,他們也開始覺悟:所謂“其它的事”中,當然也包括了這兩件最大的事:

價格的控制和利益的最大化。這兩件大事的主動權和決定權,完全被畫廊業和拍賣公司所控制。最終,受到傷害的當然也是藝術家和收藏家。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對他們工作方式和效果產生了質疑,尤其是後者的數據。並開始覺悟到必須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直接聯繫上自己喜愛的藝術家,才能在選擇上掌握到最大程度上的主動權,再也不必擔心受到奸商們的欺詐和坑害。


不懂市場規律的藝術家和收藏家,都不會是優秀的。


其實,在藝術市場上,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人,只有兩類,那就是藝術家(投入生命)和收藏家(投入金錢);資本投入市場的運作,它的屬性與動機,必然是投機!

理由很簡單,從原創作品的價值與市場的價格兩個方面來看,前者是慧眼的發現,後者是資金的投入;只有當兩者都自然而然地聚集一起時,才會出現一個成熟的藝術市場。

現代網絡如此發達,為收藏家與藝術家直接聯繫起到了非常好的中介作用。藝術家主動通過各種媒介的宣傳,收藏家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自己喜愛的藝術家去選擇自己喜愛的藏品。同時,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費用,也就節省許多不必要的開支。

這兩個方面都是最重要與不可忽視的。


藝術家最瞭解自己的作品,最懂得什麼才是自己需要花費一生精力去追求的那種藝術效果;收藏家與藝術家交上朋友後,結緣於藝術之果樹,更可盡情享受甘美之藝術果實。

在此,我倡導: 讓藝術家與收藏家一起共同努力吧。並讓他們之間,所有的努力都融化成直線。

因為,直線,才是在空間中聯繫彼此的最短距離。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藝術作品交易市場的迴歸,必將選擇藝術家與收藏家直接溝通這個最短的距離。





---------------------


李福林書畫作品欣賞
























---------


謝謝欣賞


北京李福林


在拍賣場上,經紀人的身份更為顯眼。據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拍場上出現的一些重量級藏品,不少都與經紀人相關。要麼是受藏家委託的經紀人送拍或舉牌的;要麼就是藏家經過經紀人的“點撥”購藏的。最為常見的就是在現場舉牌的,舉牌者是經紀人,幕後人是收藏家。 值得一說的是,國內的經紀人多以兼職形式存在,職業經紀人卻不多,這與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特殊狀況有關。 北京中漢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瓷器收藏家卞亦文認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比較特殊的是,收藏家大多不喜歡經紀人,他們喜歡靠自己的眼力來玩收藏,即使是打了眼,那他覺得也是一種經歷和經驗,這也是中國收藏家眼中玩收藏的樂趣所在。另外,中國的藏家也有想用經紀人的,但大多不願意付費。 雖然存在形式多樣,但經紀人的水平卻參差不齊。眼下,在收藏圈,這類事情時有發生:一些收藏者因為聽信了所謂“經紀人”的話,而花了冤枉錢買了一堆贗品,結果這位“經紀人”卻無影無蹤。這其實就是“一錘子買賣”。

在經紀人隊伍中,做著這種“一錘子買賣”生意的人不少見。 北京收藏者孫先生在去年秋拍中曾遇上過這樣一位“經紀人”。在預展現場,孫先生看見一位“經紀人”正在為身邊的老闆介紹一幅書畫作品,老闆的秘書認真做著記錄。孫先生聽出這位老闆應該是第一次接觸拍賣,只要“經紀人”說好,老闆就會讓秘書記錄下來,同時還不忘自言自語說一句:“這個買”。後來孫先生在拍賣場上還真的又碰到了這位老闆,“出手確實闊綽,只不過,他買的東西實在不敢恭維”。 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幾年拍賣場上不斷湧現的新買家,身邊幾乎都有經紀人的身影。如今好東西越來越難找,而有錢無眼力、有眼力缺錢的情況時常可見。而通過經紀人這種合作形式,藏家出財力,經紀人用眼力,強強聯手,從而買到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藏品。與此同時,藏家收穫了專業知識,經紀人則抽取佣金,可謂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只不過,眼下藏家與經紀人之間往往是“一錘子買賣”,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經紀人良莠不齊的素質有直接關係。 “我看到了很多打著旗號說自己是經紀人的,但同時,我也看到很多藏家在這些經紀人的手中買了不少假貨。”提及現在的經紀人狀況,翟健民感到痛心,在他看來,不負責任的“經紀人”會嚴重損害收藏者的利益,“收藏者很可能會因此而退出收藏界,而收藏界又會少了一個收藏者”。



康居畫業


國內在這方面比較混亂,但在國外,藝術品一級、二級市場發展的十分完善。

畫廊與藝術家之間不僅僅是代理的關係。專業的畫廊幫助藝術家梳理其創作理念,策劃展覽和畫冊,從學術和市場兩個層面對藝術家及其作品進行包裝和梳理,因此,這類擁有專業服務的畫廊,我們不應該稱之為“黑中介”,這類畫廊賺取相應的佣金也是合情合理。






臧諾的視界


問題來了!收藏與書畫家直接交易沒什麼不可,但主要要有交易意向,至於炒作那是一種形式而以!以後你的東西沒有真才實學,就算炒作也沒用。因為目前的收藏市場上的收藏者都逐漸成熟了。不似以前肓目跟風!



迅捷風


若是收藏家能夠和畫家直接聯繫上當然可以直接交易。問題是很多聯繫不上,還要靠中介牽線。自然應該給中介抽成。最看不上那種明明靠中介牽線,然後偷偷撇開中介自己交易,好躲過中介費的。沒有契約精神。😄


mulberry1013


畫家是很忙碌的,再、畫家社交有限、認識收藏家有限。中介就不一樣,手上有很多需求者,高、低、中檔都有。

我想是這樣。


汪旺886


這裡面有門道吧,咱也不懂,琢磨著可能是這原因,中介炒作,作品價格高了,作者知名度高了,收藏者的升值空間高了,三方都得利的事情,所以才這麼著的吧!


孫家酸辣湯


讓書畫家心繫藝術;讓作品經社會品評; 讓價格由市場說話。

更好地發揮市場導向的作用,樹立良好的藝術中介職業道德規範,違背者須受到懲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