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死後,如果劉備留趙雲守荊州,三國局勢如何走向?

用戶6502379185851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荊州還是會被東吳奪去,說不定丟的更快。為什麼呢?且看我分析。

第一、趙雲沒有獨擋一面的經驗。趙雲一直是劉備貼身保鏢的角色,從來沒有單獨守城池的經歷。如果貿然把這麼重大的任務交給他,那是非常冒險的。就好像諸葛亮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給馬謖一樣,派個毫無經驗的人去守,到頭來害人害己。

第二、趙雲鎮不住人,包括自己的手下和敵人。趙雲雖然武藝高強,但他屬於儒將,性格偏軟。不像關羽,雖然為人孤傲,但他有一種霸氣,手下敬畏,敵人膽寒。關羽守荊州時,孫權嚇得可以說是整天膽戰心驚。關羽北伐大敗曹操,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如果趙雲守荊州,首先鎮不住自己手下人,時間長怕內部不團結,打仗的那股“氣”就先洩掉了。再看外部,強敵環飼,孫權、曹操時刻準備出兵,就像兩隻餓狼盯著一隻小綿羊,隨時就要撲上去。這時守荊州的大將如果沒有那種霸氣,被滅掉是早晚的事。

第三、東吳對荊州志在必得。當初赤壁大戰,東吳費了多少財力、物力、人力,但勝利果實(荊州)卻被劉備竊取,孫權是憋了一肚子氣。劉備自知理虧,和東吳達成協議,稱“暫借荊州”,所以孫權在道義上就佔據上風。更何況,荊州在劉備手上,對東吳始終是巨大威脅,正所謂“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酣睡”。所以說東吳對荊州志在必得,早晚孫權會看準一個機會,舉全國之力,一舉拿下荊州。

綜上所述,劉備如果讓趙雲守荊州更是一個敗筆,還不如讓關羽守呢。


博超講堂


根據趙雲的性格,估計要比關羽如,趙雲不光忠於劉備,且智勇雙全,辦事穩重,不張揚不顯擺,不謀私利,自以跟了公孫贊後,歷經戰陣,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從趙雲一生來看,趙雲能活到最後,善始善終,決非等閒之輩。如果讓趙雲守荊州,趙雲一定能盡職盡責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意志去辦,東和孫吳,北拒曹操,小心防守荊州,決不會輕舉忘動,堅守荊州這個戰略要地,為蜀國大反攻平江南,北上爭天下建立牢固的根據地。


丁迎勝


若留趙雲守荊州,三國局勢也會不有太大的變化。

我們來按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一、關羽北伐的目的

蜀國荊州領地:長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但並不穩固,前方有吳國覬覦觀望,後方有魏國虎視眈眈。為了徹底解決後顧之憂,關羽才開啟北伐之路,目的是把曹操徹底趕出荊州。這樣可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二、趙雲的人物性格,及行事風格

《雲別傳》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鄉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體現了趙雲謹慎思慮;在成都,趙雲勸諫劉備把財產歸還給百姓,讓已經飽受戰禍的百姓安居樂業,從而保證農民耕種,徵兵也得到順利開展。體現他的大局觀。以上兩點性格來說,若讓他鎮守荊州,荊州不會丟的那麼快,三足鼎立之勢會更加穩固,會不會北伐需另當別論了,但會促使曹操與孫權結盟攻打荊州。當時劉備剛剛平定漢中,根本無暇顧及遙遠的荊州,再加上消息溝通不便,相關計謀策略也來不及實施,反而北伐是解決燃眉之急的最好方法。

三、荊州的地理位置

當時荊州是蜀魏吳必爭之地。荊州北邊靠州漢水、沔水,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如此風水寶地,三國不掙個你死我活才怪呢?說地理位置不是很明白,再說說與孫吳地理位置關係,當時荊州處在孫權大本營的上游,通過乘船能快速抵達孫吳腹地,直接威脅到孫吳的安全,對於孫權來說該地理位置太過重要。而曹操一方若想實現大一統的局面也必須拿下荊州才行,若蜀國、吳國任何一方奪下,再依靠長江之險的天然屏障,來抵禦外敵,想統一的局面就難上加難。這一點上,孫吳和曹魏的目的是一致的。

總結:

從以上三點看出,關羽的北伐是因為荊州並不穩固;趙雲大局觀、謹慎謙虛只會讓荊州丟失不會太快;再加上荊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即便是換趙雲來鎮守荊州,局勢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失荊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散步的魚


只要東吳鐵了心、非要收回荊州,劉備就是派誰守荊州都沒用。以荊州一地,扛不住整個東吳的實力碾壓。

因為三國是一個博弈的均衡態,大家誰的實力也不差。所以,要攻城略地就得拿硬實力說話,兵的問題好解決,那麼糧草呢?接收于禁的三萬軍隊後,關羽立即遇到了糧草問題,就是糧食已經不夠養活這麼多兵了。所以,糧食與後勤才是關鍵,這個因素直接制約了關羽能打多遠。

曹操就是害怕一下,不至於遷都、更不至於被劉備統一了。但是,曹操可以不害怕,孫權卻害怕了。

荊州九郡,你劉備佔據了南部的武陵、零陵,中部的南郡以及曹操的襄陽郡(其實也是南郡,曹操後建的)。那我孫權得吃多大的虧。關鍵是,佔據襄陽之後,劉備能把自己的控制區域連為一體,還佔據了襄陽要地和漢江上游。這時候,孫權捏著的荊州就沒啥意義了,劉備襄陽出兵、順漢江而下,就可以直接掃蕩荊州了。

所以,這時候,孫權就是玩命也得跟劉備幹。

關羽想不到嗎?關羽當然能想到,所以北伐的時候專門在荊州留下了軍隊。但是,呂蒙假稱病、孫權假召回,把關羽給忽悠了。到這個時候,關羽才把荊州的留守部隊調到北伐前線。即便北伐打得那麼艱苦,關羽也沒有調動荊州的留守部隊,原因就是他在防著孫權偷襲。所以,關羽一點兒都不魯莽,他非常謹慎。

後來,呂蒙白衣渡江、關聖人敗走麥城。

但是,必須得清楚一點:孫權是舉國來伐,呂蒙佔據江陵之後,陸遜也攻佔了夷陵、秭歸,徹底切斷關羽逃回四川的歸路。所以,孫權這夥人的戰略目標,不僅要奪荊州而且要殺關羽。原因就是關羽太彪悍,不僅能夠佔定荊州而且還能打得曹操膽戰心驚,有這個人在,荊州就別想消停。

為了拿回荊州,孫權已經算是御駕親征了,而且調動了孫氏集團的全部骨幹。而關羽捏著半個荊州,還要北伐曹操,真得是腹背受敵,他還能怎麼辦?

總結:就是因為關羽鎮守著荊州門戶,所以孫權才不敢輕言開戰。換個別人,不僅沒有足夠的威望,關羽得算劉備集團的二把手,而且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趙雲是很謹慎,但謹慎只能是不冒險,而荊州就在孫權的眼皮底下,本就是險境,他也無力面對孫權的舉國來伐。






塗山夏侯


首先要明確的是正史當中關羽是劉備一方獨當一面的大將,而趙雲只是一個劉備的警衛隊長。劉備進川沒有帶趙雲不是不需要保護了,而是孫夫人在荊州只有趙雲能節制,而且劉備集團接班人阿斗還在荊州,這是警衛隊長沒有進川跟隨劉備的原因。

現在我們按演義中給趙雲定義的完美人設來進行假設。假設劉備留的是趙雲,趙雲在演義當中也沒有統帥一方的經歷,只能是小心謹慎的把守荊州。但是當時在劉備集團手裡的荊州不是一座單一的城市,而是幾座分處一方的城池分別是零陵郡,武陵郡,荊州和南郡。如果是趙雲在一座城駐守,按照演義給他的設定那肯定是沒問題,但是要他統轄幾個郡來協調作戰,就是按演義來講都不是能夠全身而退的,更何況說守住荊州。

當時三家分了荊州7郡(按演義說是九郡),勢力交錯複雜,如果說東吳真正的翻了臉,劉關張都在都未必頂得住。這就是諸葛一直強調借荊州,而不敢就是說佔據荊州,不敢和東吳翻臉的真正原因。


如煙入幻


想守住荊州,需配一個團隊,一個不弱於東吳的團隊。以諸葛亮為總指揮,配黃忠,趙雲,魏延及一干副將,這一個團隊才能抗衡東吳一國的力量及智慧,還要抗衡曹操一方的力量,高築城,廣積糧,訓練水軍,溝通與川蜀地的聯繫,控制荊州與川蜀間的長江水道。擴大夷陵力量,築夷陵堅城,使夷陵成為聯通荊州與川蜀的軍城。然後練兵強軍,堅實夏口防務。發展長沙等地做後盾。等待川蜀及漢中穩固。由於諸葛亮深明東聯東吳的重要性,因此與東吳會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局勢發展可能會出現由蜀國統一的局面。將來川蜀穩固,可順江兵出荊州,由荊州北上伐魏,可避免後來的七出岐山而無果的局面。但這種形勢極可能形成諸葛亮獨立成一國的局面,劉備是不會讓這種局面形成的。但不這樣安排換任何一個大將都無法單獨抗衡東吳一國的智慧和軍力。因此,此題無解。


不捨不得大舍大得


這裡首先糾正一點,歷史上的趙雲並沒有演義裡面的趙雲那麼國士無雙,歷史上的趙雲其實也就是一個武力高超的保鏢級人物而已,所以留趙雲,他的能力也不一定夠!之所以留關羽,無論是論能力還是論地位,要留守荊州這個地方必須要有武力威懾和政治地位關羽都是當之無愧的!只是讓關羽讓劉備失望了[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