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長輩總是對各種不知道哪裡來的小道消息,深信不疑?並且固執己見,該怎麼辦?

龍喬珍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你說的確實是個普遍現象,但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固執,我經常能看到周圍固執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我覺得應該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所以有必要理性的來一波分析。首先我從以下三點來概括總結一下中國人“固執”的形成原因。

一、我國是一個傳統的文化大國,幾千年來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觀點經過長期的灌輸和薰陶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形成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譬如,人應孝敬父母、長輩,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單位要服從領導。這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遵循的一個規則,人從能記事時,就受到這種教育,所以,在其大腦中就形成了這樣的價值觀。如“固執”。

二、中國人的“固執”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都是對與錯的教育,老師說這道題是對的就是對的,她說錯了就是錯了,只能有一種答案就是老師的答案。學校缺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開發,邏輯思維能力的欠缺導致了獨立思考能力的不足。人的思考能力和其它的機體能力一樣,必須持續活躍和練習,否則就會退化。教條式的教育體系使得獨立思維枯竭,於是從小就形成了人云亦云的僵硬思維模式。

三、老年人由於一生經歷眾多,經驗豐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已成型,有了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的模式。那些不瞭解老年人身心特點和個性特點的人就會感覺到老年人是越來越冥頑不化和固執己見了。

綜上所述,我覺得不管老年人從何渠道得來的小道消息,你即使不認同也不要和他爭論,因為爭論往往是沒有結果的。我們應先認同他的觀點出發,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世界上任何問題都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是立場和角度不同罷了,所以先認同對方的觀點。這樣的話能迅速和老年人建立溝通,只要溝通順暢了接下來就能給他們答疑解惑了,朋友們你們說呢!

最後借用卡內基那句話,如果你想說服他人,應該首先從稱讚與真誠的欣賞開始。


騎行老宋


用它們的方式去闢謠,比如此次肺炎時間,別人編的那些順口溜,正好對症下藥。

比如:

鋤禾日當午,

睡覺好辛苦![呲牙]

睡了一上午,[呲牙]

還有一下午。[呲牙]

晚上接著睡,

實在太痛苦,[呲牙]

上午睡,下午睡,

晚上還得睡;[憨笑][憨笑]

今天睡,明天睡,

後天還得睡;[憨笑][憨笑]

為國而睡,睡睡平安。[呲牙][呲牙]

寧願長點膘,

也不外面飄。[呲牙][呲牙]

長膘是“富態”,

亂飄是禍害。[呲牙][呲牙]

勸君守規矩,

切記愛自己。 [調皮][調皮]

我宅家,我驕傲,

我為國家省口罩,

我為自己省鈔票![拳頭][拳頭]

[呲牙][調皮][憨笑][憨笑]繼續睡覺💤


果子醬子


這並不是由於他們喜歡小道消息,也不是他們的無知,更多的是出於對自已子女的愛。一個人年輕年力壯時,妻兒都緊緊的圍繞在他身旁崇拜和依戀他,那時的他們威風凜凜,不怕苦不嫌累,努力耕耘,然而那個曾經已經過去了。如今他還是那個他,人還是那個人,確已今非昔比了,他們深深感到年齡已大,他們再也不能為子女們遮風擋雨了,他們自我感到的無耐與自責更是欠疚,再也不能為這個家做大的貢獻了。他們不死心,他們所有的能力只能是,憑藉自己的經驗為兒女提供諄諄的告誡,不嫌麻煩的反覆叨叨,讓兒女遠離危險,在遠離兒女萬里之遙的家鄉,在家中用虔誠的心態認真的態度和莊重的話語為兒女們祈禱祝福,殷切希望孩子們躲過一切不順,永保平安。這是大部分的父母願意做的,也是他們僅僅能做的。絕大部分現在拼搏的年輕人,想當初都是這些老年人的孩兒,也都是在父母或是祖輩的老人的身邊長大的,自小就生活在這些老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下,享受著老人們關懷備至的呵護與養育,聆聽著老熱們喋喋不休的教誨與忠告,在這種精心的作為之下,老人們已經習以為常,卻還會時常自責,對孩的照顧不夠,讓寶貝兒受委屈了。人生中的十年,二十年似流水一樣,轉瞬即已經過去,當年嗷嗷待哺弱小嬰兒,已經長成神采飛揚的男人女人了,他們要去或已去為他們的明天去拼搏了。留在家中的老人似乎還生活在昨天,已去拼搏的孩兒們,在老人們的心中兒女們還是昨天那樣一刻也離不開他們的幼小嬰兒。年輕人的今天曾經是這些老年人的昨天,然而老年人的今天卻是年輕人的明天。不要嫌棄老人們愛聽小道消息,因為這裡包含著他們的愛,和他們深深地掛念,以及雖然已是大人的兒女,在他們的腦海裡仍然是個事事需要叮囑的長不大的孩子。多多體諒一下這些老人吧,用不了多久你們這些年情人也會這樣的。


愛笑的朋友_5555


要有耐心,比如,有的老人拿著錢,急急忙忙去買保健品,怎麼也攔不住,這時候,一定要有耐心,或讓和老人關係密切的人去勸說,最好有鮮活的事例,更有說服力。


五峰果農1


回答:這種心理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對於小道消息,由於父母受制於知識水平和文化的有限,對於官方層面發佈出來的消息有著某些質疑,沒有辦法打消自己的疑慮,所以對於小道消息,也就是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和依據的謠言深信不疑 。

第二:對於小道消息.有一些人自己曾經經歷過這些事或者身邊人發生並且自己聽到了,難免會緊張和恐慌。如果某些消息發生地離自己比較遠,擔心和疑慮自然而然會少很多。

第三種:盲從隨大流,從眾心理現象,跟著別人說,別人說什麼是什麼,並沒有太過多的去思考這些現象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作為子女,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科學知識運用,講解給父母長輩,運用實際的例子舉例,打消他們的疑慮 。


夜聽繁星話心理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說海。

永遠不要試圖和跨越了幾個年代的人溝通,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消費水平,行為觀念,都有著天壤之別。

你說的再完美,都是對牛彈琴。

直接採取強制性措施,就可以了。比如,他非要買一些忽悠人的保健品,直接把他的經濟大權收入囊中。

再比如,使用智能手機,經常會踩入陷阱,直接給他換成老人機。

追根溯源,斬草除根,永遠不要試圖用最蒼白無力的語言來讓老人幡然醒悟。


髒辮聊情感


父母對小道消息深信不疑,固執己見?

其實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正所謂關心則亂,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凌駕一切,這導致在一些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會偏聽偏信,容易和孩子發生矛盾。

一,為什麼這樣?

1,對於孩子的愛。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的事是最大的事,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都要認真對待。而且人本身就是比較感性的生物,越是不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因此父母有時還會表現出固執的一面。

2,自身眼界的侷限。如果父母常年在家或出去打工,文化水平不是特別高,對於這些消息就會不由自主的信任。而且三人成虎,一個人說的不可信,很多人說就讓人不得不信。

3,環境的影響。如果處在比較開明的環境,人們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就不會太多關注這些。可是如果處在比較封閉的環境,消息流通不是那麼迅速,那麼人們會下意識的相信第一次聽見的消息,即使這件事聽起來很荒謬。

二,怎麼辦?

1,溝通交流。父母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為了孩子。正是因為對孩子的關心才會渴望為孩子解決困難。如果你可以主動和父母交流溝通,讓他們知道你在做什麼,他們就不會那麼焦慮,對於那些消息也會自己進行篩選。

2,與父母做朋友。想想自己與朋友的相處方式,是不是比較輕鬆,如果也這樣和父母相處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試著去理解父母,理解他們的辛苦,感恩他們的付出。讓他們知道你一直深愛著他們,這樣有利於和諧的親子關係。

3,幫助他們開拓眼界。思想一旦固化是很難改變的,就像人們性格一旦形成,也很改變一樣。父母生活的年代和我們不同,這導致我們和父母對於事物的理解和處理方式有較大的差異。可以試著彼此融合,處於和諧。比如帶他們一起旅遊,和他們一起做遊戲,雙方都試著去了解對方的想法。

最後要始終記得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可以直接了當的告訴他們自己不喜歡這樣做,試著讓他們理解你。當然打鐵需要自身硬,自己做的好,父母是看得到的。

祝我們每個人的家庭都和和美美,幸福美滿❤️❤️






王木子的修行之路


這個應該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在放下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大家的空閒時間更多了,獲得的信息量很大了。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年齡間的差距。父母和長輩年齡比我們更大,他們的年齡段裡想法和年輕人有著差別,出發點和想獲得的結果不一樣。因為年齡的差距,他們用他們幾十年的個人經驗來判斷他們所獲得消息的可信度和我們的判斷是和我們一定有差距的,另外因為年齡較大,也更容易信任別人,更善良了。

二,圈子的不同。父母和長輩的圈子裡也基本是他們那個年紀的人,而且由於已經退休等原因,一些朋友是通過平常出去溜達的時候結識的,所以就導致了認識的朋友會廣泛很多了,而他們為了結識朋友,很容易受到不同朋友的影響,他們也對這些從外面來的信息感到很有成就感並且深信不疑。

三,知識水平的普遍降低。大部分的父母長輩沒有能夠接受系統的高等教育,有些甚至僅限於擺脫文盲,那他們的理解,分析和判斷能力是相對較弱的,對科學知識存在著太多的未知,所以一旦他們接受了某個觀點就很難去改變了。

四,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窄。現在網絡發達,信息爆炸,做為年輕人的我們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多,可以通過多方面來求證信息的真實性,再不斷的求證後我們會很自然的接受這個糾錯的過程。而父母長輩們他們獲得信息後難以通過便捷的渠道去求證,哪怕去求證也不是多麼權威的渠道,這自然導致他們對自己先接收到的信息更加的信任。

我認為應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長輩應該在日常多分享自己的觀點給長輩們,不求他們即刻理解和接受,但是起碼讓他們知道我們年輕人的思維和想法。另外我們要多教長輩們使用網絡,讓他們可以多渠道的去獲得並驗證信息。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多關心長輩,讓長輩對我們是信任的,認可我們的,放心我們的,那麼自然他就不會過份的固執己見了。


寧晨飛


理解父母的心情。父母深信小道消息,然自於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裡,這種心裡我們應該理解,應該用心去體會,還應去換位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這出於關心,還出於牽掛,更出於期盼…

誰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向著健康理想的方向發展…,所以理解父母,包容父母,接納父母吧!


老鵰61883


父母長輩那個年代有過苦難的生活,心地更加善良,容易被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