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稻穀)那麼辛苦,為什麼農民還是堅持要種?

學同滕小


種田(稻穀)那麼辛苦,為什麼農民還是堅持要種?

作為一名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大學生,自己經常去田間地頭看,不說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種田的都是老農民。更令人不解的是,其中有些人的子女已經在城市裡工作,他們完全不缺錢用。子女也叫他們不要再在田裡勞動,他們自己也知道種地是一件虧生意,但是他們就是放不下手裡的鋤頭。

我的爺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咱們家裡不說大富大貴,但至少已經不需要老一輩再在土地裡幹活。父親也給爺爺說了很多次,叫他安心在家裡照屋,幫忙搞好衛生。然而爺爺還是時不時的去地裡幹活,有時候看到些年輕人在刨地,還走過去指點幾番。那麼像我爺爺這樣的老年人為什麼還要堅持種地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老一輩農民自己價值的體現

如今種田的老農民,在幾十年前也是年輕的農民。但是他們那個時候的農村,不像現在有著這麼多的機會。那一輩的農民,基本上只會種田,再沒有其他能夠掙錢的手藝。同時加上那個年代的人們追求也沒有現在高,所以到老年的時候,他們依舊只會種田。當然他們種田的經驗真的是十分豐富,對農村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到了老年,種地已經成為他們體現自己價值的方式,其實也就是幫助減輕家庭壓力的一種行為。有著幾十年人生經歷的他們,深知自己孩子在外面打拼的不易,所以他們希望通過種田來減輕孩子們的壓力,也讓家庭價值在此中體現。

我們這邊有一位老人,早已經踏入古稀之年,但依舊天天去地裡打理時節蔬菜。每回蔬菜成熟時就會喊我幫忙寄給他遠在廣州的兒子,他總說只要孩子能夠吃上自己種的時令性蔬菜,他就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沒給後人添麻煩。

  • 對田地的情結

對於農民來說,這裡的農民不止是老農民,土地就是他們生存的根基。雖然現在一部分農民已經擺脫了土地的束縛,但是對他們來說,田地依舊是讓他們取得現在成績的基礎,是他們繼續耐以生存的動力。

特別是對那些老農民來說,如今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是他們在土地上一鋤頭、一鋤頭刨出來的。老農名經歷了將土地承包權到自己手裡的過程,深知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也知道如果不是“土地”這個老夥計,自己的家庭絕對不會這麼完美。現在不少老一輩在飯粒掉到地上依然會撿起來吃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的么爹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年輕時因為事故致使雙目失明,而且左手還不能舉起重的東西。但即使是遭受了如此大的打擊,他依舊在農忙時節到地裡幫忙,用手摸索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在農村像這樣即使一身疾病,依舊在地裡勞動的人很多,他們更多的是把土地當成老夥計對待。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現在有句話是“八零後不願種地,九零後不會種地,零零後不知道地”,但是我覺得以後當這三代成為老農民後,他們也會成為農村種地的主流軍。因為即使他們擺脫了土地,但是他們身體裡依舊流淌著農民的血液。


愛茶者九號


80後農村小夥,來談一談為啥辛苦,農民還種稻谷,並且在有條件脫離土地的時候還種。

對年齡大的農村老人來講,錢真的不太重要,你們可能說他們一輩子沒見過什麼大錢,見過錢以後就不是這樣了。


其實不是的,農村有的老人是有錢的,像鄉村的老教師,郵局的老工作人員,有手藝的老人,農村的老中醫,等等都有錢。

常在農村生活的人,會發現,年輕時不願意幹活的人,到老了反而更喜歡幹活,更喜歡自己種的東西。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位老教師,他每個月的工資是6000元,在農村啥都不幹,一年都剩好幾萬,現在兩口子種有九畝來地,還要打理院子裡的蔬菜,養些雞鴨,豬狗,天天起早就幹活,誰勸他不幹都不聽。


許多人不理解,包括他自己的兒女,以前我也不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理解了,這是情懷,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在農村這麼做就是對的,這樣的生活有意義。

農村的生活裡怕的就是無所事事,因為那給人一種混吃等死的感覺,也會受大家的嘲笑,會脫離農民這個群體,就是自己,都感覺自己這麼做有問題。

我們村裡有爺倆,種地沒有承包出去掙的多,可他們就是年年種,所有人都給他們分析了利弊關係,也沒用,我認為他們求的是心安,這地掙點錢就行。


辛苦還種,是因為除了要以此餬口外,中老一輩的農民,沒有拿它,當一個很累的活,與一年相比,這點活,和沒幹差不多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從出生走入社會,到60,70歲,習慣養成了,想改就很難,農村的中老年人,都是從幹活中走出來的,所以他們不怕辛苦,只要不賠錢就種地是正常的。我是田俊超白,喜歡請關注哦!


田俊超白


種田(稻穀)那麼辛苦,為什麼農民還是堅持要種?關於種田不賺錢這個問題,我想這個應該是目前大家的公認,那為什麼有的人還是捨不得荒廢那一畝三分地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現在種田的,絕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經歷過大饑荒年代,知道沒有飯吃,連草皮樹根都吃不飽的年代,大家是怎麼挺過來的,他們有"家中有糧,心中不荒"的情結。所以即便糧食價格再便宜,他們也會種一些。

二、農民特色,現在許多種田的人都是和農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如果突然不讓他們種田了,他們會無所事事,我估計那樣的話,農村的牌館生意會更好。農村人一不勞動,打牌就會成風。

三、為了吃的放心,有許多農民老是擔心自己子女在外面買的糧食不如自己種的安全,畢竟自己種植的主要是為了家人吃,施肥打藥都會有個度。子女回家後,特別是現在許多都有車了,會叫他們捎帶一些自家種植的糧食回去吃。

四、節儉,許多農民有能存一分是一分,少花一分是一分的節儉思想,自己種的糧食,養點雞鴨,又不用花什麼錢,還能存點給子女親戚,吃的也好。

總之,說到底還是農民的農耕思想在傳承,上了年紀的農民看到土地荒廢都會心痛,所以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是希望能多做一點是一點。


壞男人說小龍蝦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那就是迫於無奈,雖然種地辛苦,但還是有一定收益可言,勉強維持生計,畢竟有點收入也算是聊勝於無啊。

第二,那就是很多農民已經不指望種地來賺錢了,家中有其他勞動力在外務工,而在家留守的人員種地更多時候像是一個儀式,不想讓自己閒著。

你說的沒錯,在當下我國社會整體物價水平高漲,收入水平整體提高的大環境下,種地種糧所帶來的收入以及收益的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了!



具體體現就是很多農村家庭已經不指望靠種地來作為家庭主要收入渠道以及收入來源。而且事實情況也非常殘酷,那就是種地所帶來的收益要比外出務工少的太多太多,在家種地一年可能只有幾千塊錢收入,而外出務工一年輕輕鬆鬆好幾萬,這樣的差距過於劇烈了。所以,現在很多農村的輕壯年勞動力的首選,並不是像他們的父輩或者祖輩們一樣,堅持在老家種地,而是選擇背起行囊,踏上南下或者北上的列車,成為外出農民工大潮中的一員。

農民種植收益常年以來保持較低水平。

而且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一點兒都不比以前少,但是為何還會有很多農民,即便知道種地以及種糧那麼辛苦,還要堅持種植呢,主要還是由於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可言。不管如何?我們得承認,在最近幾年,糧食價格低迷以及種植成本高企的情況下,雖然國家給予種植成本高企中炙痔侄帖或者生產者補貼,但是這依舊無法改變農民種植收益較低的水平和現狀。

以官方發佈的數據為例,2018年我國四大糧食作物中,在沒有提出人工成本的情況下,收益最高的畝產做五是稻穀平均畝產收益在550元左右,而收益最差的糧食作物是大豆,在最新的統計數據下只有不到300元。而在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人均耕地只有兩三畝地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土地流轉,或者是其他方式來擴大種植規模的話,由此可見,贊畝產收益如此低迷的現實情況下,想要通過普通的糧食種植來獲取比較高的收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擴大種植規模進行土地流轉,種地收益尚可接受。

但是說完以上這些內容並不意味著我國的農業種植就沒有任何出路可言,也不代表著農民通過種地就無法獲得比較高的的種植,就沒有是這樣,按照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現狀來說,如果可以通過擴大種植規模以及降低種植成本等多種方式,在國家給予相應的補貼基礎之上,完全可以做到通過規模化的農業種植活動來獲取比較高的收益。這也是為何我國願意給予農業高額補貼,也不願意大量進口低價,國外糧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即便是國產的糧食成本比較高,投入比較大,也要實現大多數食口糧的基本自給。


鍾情三農


種植稻穀那麼幸苦,為什麼農民還是堅持要種?那是因為稻穀是最主要的糧食,如果農民不種稻谷,他們吃什麼!雖然可以進城打工,但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只是很小一部分。



而且進城打工的農民,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將稻穀種植好後,才出去打工。收穫稻穀的時候,也會回去收割稻穀。

我們村“以前”很多家庭的男人,都是每年將稻穀種植好後,然後出去打工。女人就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順便在稻穀需要追肥和除草的時候,進行除草和追肥。



為什麼種稻谷這麼累,還要堅持種

  • 工作不夠開銷:農村能出去打工的,主要是壯年男人,婦女、兒童、老人一般都在農村。也就是一個人要承擔多人的生活開銷,光靠工資是遠遠不夠。而且柴米油鹽是必需品,有地能解決吃的問題,為什麼不種地,減少額外的開銷。而且現在一畝地,就能解決一家5口全年的主食。多出的收穫,還能換錢增加收益。


  • 原來種田累,現在不累:以前種植稻穀可能會很累,可現在不累。現在除了播種和打農藥,必須需要人工操作外,其它都可以機器代替,而且價錢還比較便宜。以前插秧一畝地,兩口子需要2天左右,現在機器需要2個小時不到。以前收割一畝地的稻穀,需要2~3天左右,而現在1個小時不到,就能收割完成。


  • 種地有補助:每個地方的政策不一樣,我們這裡種地有補助,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是錢。而且如果地長年的荒廢,不僅會影響地的土質,而且會有被收回去的可能。

現在我們村的人,很少出去打工,基本上都在家搞養殖或者種植。搞種植的主要就是靠種植稻穀收益,收割的稻穀不怕堆積,能馬上變賣。

綜合分析,農民種地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吃。一畝地就能解決一家人一年的主食問題,為什麼不種。如果利用打工賺錢買米,那麼將是很大一部分的開銷。農民的文化都普遍偏低,出去只能在工地打工,男人還可以,女人就比較幸苦。所以女人都很少出去打工,而且留在家的女人,在種地後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田園軒月


“家裡有糧,心中不慌",雖然糧食出售價格不高,但是一日三餐吃飯仍然離不開糧食,農民是低收入群體,為了填飽肚子,總不能眼掙掙地看著大片土地拋荒不耕種,而額外掏錢靠買糧來度日,如果這樣做就失去了農民的本質,在經濟條件壓力下也是不允許的,所以即使糧食價格再低,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支出,農民還是需要以種田的方式來獲得糧食,以最大限度解決吃飯的問題。


大別山鷹


這類問題我也遇到過,我家人就是非要種田。家裡田加起來才一畝多,還種了二叔、三叔家田。

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有這種現象?經歷過六十年代的父輩,都應該明白糧食的重要性。再經歷過土地改革、種田交稅。你就會知道田、地對農民的重要性!

不種,那是自己的責任田,承包田,農戶怕丟荒了政府會收回。怕丟荒了,,以後難管理。

農村的老一輩平時在家沒什麼收入來源,雖然你給了他們生活費,習慣節儉的農村人還是會去種田。

還有部分人,過習慣了苦日子。突然不讓他們工作,他們身體吃不消。種田當成他們鍛鍊身體的一種。

去過廣西巴馬的人應該可以看到,那些老人為什麼那麼長壽。前年去巴馬施工,真正見到七十左右的老奶奶揹著揹簍去地裡收玉米,而且他們那邊都是山地。我問她你這麼大年齡了為什麼還能揹著這麼重的玉米,不做行不行。她回答我,不出來做事,身子骨不舒服。



農村人雄起


農民種地是天經地義的事。特別是年紀大的農民。不像年輕人可以出去打工。能在家種點兒農田。希望增加些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六七十歲的老農民,辛苦了一輩子。什麼樣的苦都吃過。是不怕辛苦的。特別是現在種田,也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了。基本上全程都是機械化。人工只是輔助。所以六七十歲的人還能種田。

只不過現在國際形勢所迫。國際上糧價低。我們的糧價相對較高。被國際市場所衝擊。這幾年種田,不怎麼賺錢了。特別是遇上大災之年,種糧食基本就是賠錢了。

但是國家根據我們的種糧成本。雖然把糧食推上了市場。但也給予了最低的保護價。受災了你也賠不多些。如果豐收了,還能賺點兒錢。也給予了相應的補貼。

國家也正在根據國內的農業形勢。在積極的探索改革。尋找農業的最好出路。比如現在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大戶等形式。還是比較適合農村的實情的。

我們農民朋友現在種田,也要改變思維。不要一味的依靠國家托地。更要積極面對市場。選擇試銷對路的產品。不要盲目的種植。要以效益為論英雄。提高效益才是根本。

更不要人云亦云,一窩蜂似的跟風種植。那樣只能導致滯銷。自己還賺不到錢。一年到頭白辛苦。沒事的時候要多研究國家的政策。按照國家的政策種植。躲避風險。減少損失。

現在畢竟是市場經濟。以市場為導向。來安排自己的生產。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龍兵過


種田那麼辛苦,為什麼農民還是堅持要種?竹子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並從中找到一些答案。


什麼是農民,農民就是一生與土地打交道,並依賴土地生存和發展的人。農民視土地為“衣食父母”,對土地有著與生俱來的特殊感情,不管土地對自已是如何的回報,都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耕耘。種田雖然又苦又累,但對許多人來說,他們把種田當作一種責任和義務,即使再苦再累也不願意讓土地荒蕪。一位大伯曾對我說,農民不種田幹什麼?不種田就是不務正業。

雖然這位大伯的話有些絕對,而且現在很多農民都外出務工創業,並不直接種田,但也說明種田還是許多農民的必然選擇。在農村,如果沒有很好的生財之道,又無法外出務工的,種田無疑還是最好的選擇。儘管種田收入很低,種一年田還抵不上打一個月工的收入,但種田產糧是直接的物質生產,即使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只要手中有糧,心中就不慌,特別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體會尤深。再說,如果不種田,任其荒蕪,多年過後,雜草叢生,再去耕種就很難了,地力也難於恢復。



總之,農民對土地的情結是永遠無法割捨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依然會有很多人願意選擇種田。(文、圖/苗竹子)


苗竹子


民以食為天,有糧心不慌。種田辛苦,為什麼農民卻還要堅持種?其實種田不是農民朋友的意願而是生活所迫。我們都知道農民朋友作為社會的最底層,一年的收入少之又少,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消費壓根就沒有幾個錢能存起來,如果再花一筆錢去購買糧食,一年又得再花上幾千塊錢去買糧食,生活必然拮据。

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作用下,農民分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糧食,減少支出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農業稅的取消從根本上促進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然而最近幾年過來,我們不難發現農村的荒地現象越來越嚴重,原來種糧食的田地現在都被樹木給代替,更有甚者是田裡啥都不種,雜草叢生一派毫無用處的景象。種植莊稼的只有靠近水源的巴掌大的地方,而這些正是在家務農的農民一年的糧食收成。

糧食價格雖然不是很貴,但一個家庭本來收入就不好還要花更多的金錢去買糧食不是一個長遠的辦法,因此農民朋友種田再辛苦都會種夠一年的糧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