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鵬友程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文學和藝術是什麼。

文學,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運用虛構和想象去反應社會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有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

而藝術是什麼?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等方式對客觀或主管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過程,通過五官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並傳達的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文字自由的年代意味著我們言論自由,藝術自由的年代也意味著我們思想自由。由此可見,文字和藝術的精髓都在於傳達二字,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更是生活的多樣化和自由感。

當年魯迅棄醫從文,以文救國,可見文字的影響力。而現代,文學讓更多的人有了說話及公示的機會,不是隻有文學家才可以言論與創作,給普通人更帶來了不平凡的意義。

那文學藝術具體帶來了什麼呢?

1,有更多的方式去傳達我們的觀點。我們用文學、藝術去創作,用其去傳達思想、去傳達某一事物的觀點、去記錄生活,更重要的是養成和讓我們具備對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因人之言論和觀點輕易動搖,也不會偏執於一件事物上。

2,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藝術展、戲劇等形式,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可以享受生活,更加明白如何去生活。是我們從最初的只有生存需求向精神需求轉變的調和劑。

3,促進社會職業的多樣化。讓更多人的工作是自己所喜愛和擅長的等。

因而,文學和藝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更多是自由感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們可以轉變身份,從一個被生活的人向主動生活的人轉變。


藝術局


談一下文學和藝術對我自己帶來的幫助吧。

對我來講,文學和藝術是療愈的良藥,是一雙溫柔的手撫慰了我內心的很多傷疤。

不好的父子關係大概會是我這輩子都無法癒合的傷口吧。對於一個人,你知道他很愛你,你也很在乎他,可就是忘不了小時候他對你留下的陰影,你愛他,但是也不能說一點都不恨他,真的很難受。

去年我無意中讀了一本書,是一位日本作家寫的《如父如子》,我沒有特別讀懂這本書,只是在讀完這本書後,覺得心裡面有一些冰凍了二十多年的小冰塊慢慢地開始融化了。

後來我聽到一首歌叫《起風了》,真的很難想象,買辣椒也用券唱的也沒有讓我的心有任何感觸,就是在聽到吳青峰唱的時候,我感覺到心裡面那些頑強的東西凝結在了一起,似乎用手可以觸碰到,我努力地把他們往出拽,最後沒有成功。正在寫這段話的我,此時此刻,我還是可以很清晰地接觸到這團小東西。心越來越完整了,說不定有一天我會徹底把那些摘除,但也有可能一輩子都摘不掉。不論怎樣,我的創作過程裡還是會出現與他有關的字眼,我愛他。

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愛上了寫作,那個時候我就告訴自己這樣一句話:“文章是用來救人的”,至今堅信。我在用心創作,這些創作也在治癒我,我也希望,有一天有人也會被我的創作療愈。


小阿土


文學、藝術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這是個令人欣喜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探討、值得思考、一定令人有諸多收穫的話題。

第一、給了我們夢想

少年時的夢想是作家、音樂家、科學家、畫家。那個時候特別喜歡文學,尤其喜歡讀小說,儘管有許多字不認識,還是把《水滸傳》讀完了。記得那個時候,書特別少,如果看到或者聽到某個人或者某個地方有小說書籍,就會千方百計的去借來看,一本厚厚的書幾天就會讀完,用廢寢忘食形容一點不為過。小人書伴隨著成長,歷史故事讓人增長見識,英雄和科學家故事深刻影響著幼小的思想觀念,從小就對英雄、科學家樹立起敬仰、崇拜的意識,迫切渴望以後成為他們那樣的人。為以後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時一分一分的攢零花錢,悄悄地存起來,攢夠了已經看好的書就馬上去買回來。有時候買一本小人書需要攢好幾個月。在以後的歲月裡,經過了中學、大學的學習過程,泛讀過當代文學很多的作品,給自己的知識注入了不可多得的文學元素。文學和藝術給少年幼小的心靈播撒下理想的種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第二、給了我們持續學習的力量

都知道學習很重要,而堅持學習尤其重要,能堅持終身學習,一定是非常好的習慣,這些需要堅強的毅力支撐。文學和藝術知識,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思想,給人以力量。一是文學藝術裡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對一個人堅強意志品格的塑造起到了滲透作用。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的故事鼓舞和激勵了幾代人。文學、藝術形式本身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大學畢業以後,分到了單位,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和工作。業餘時間用來讀書,是一種汲取知識的方法。隨著知識的積累,閱讀力、理解力、思考力日漸提升,閱讀的廣度不斷擴展,深度不斷延展。開始閱讀一些哲學、社會學等書籍。如佛洛依德、叔本華、西方哲學史等。青年時代是一個極富幻想和浪漫階段,受到當時朦朧詩的影響,於是開啟了詩人的夢想之旅。

這時候喜歡北島、舒婷,喜歡泰戈爾、冰心,喜歡余光中、席慕蓉、洛夫。詩歌用於言志,用於抒情,用於歌頌,用於鞭笞,詩歌的空間是立體的,空間是無限的,在詩歌裡縱橫,可以歌、可以涕、可以心悅、可以憤怒,可以常歌,也可以短嘆。詩人在詩裡受到激勵,同時感受時代的脈搏和呼吸。詩歌,用激情寫,激情是詩人靈感最重要的催化劑,激情是詩歌的源流,激情是詩歌推進的助力器,激情是詩歌情緒跌宕的調節器。用真情去寫,寫心,寫情,寫靈魂感悟,寫靈魂擺渡,寫靈魂拷問,寫靈魂泅渡。用純情去寫,寫純純的芳草地,兒時的夢幻,兒時的天空。寫時光,寫人生旅行。寫愛情,寫憤怒、煩憂。詩歌,讓人有一身正氣。這些都來自於學習的力量。

第三、給了我們認識人和社會的基礎

人類是複雜的,社會又是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封建禮教下的文人墨客早就被歷史風化了,但是他們學習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卻恰恰說明讀書,尤其讀文學、藝術書籍的意義和價值。讀一本書,就和書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和書中人物建立了深厚感情,為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掛。一本書,認識一次社會,透析一次人生。這為我們認識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從書中看到的人物,在現實社會中幾乎都能找到原型。

第四、給了我們文學、藝術創作的方法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文學、藝術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謂潤物細無聲。無論是文學裡的散文、小說、詩歌創作,還是繪畫藝術的創作,最根本的基礎是生活和文化知識的積累。從詩人的世界瞭解詩人的情感,從優秀詩歌裡學習詩歌創作的手法。從優秀小說學習小說的語言、結構、表現、主題等等。對文學的學習技能滿足個人對文學的興趣,又能學到許多文學知識,歷史知識,自己許多生活知識,對認識人和社會有極大的幫助,同時,從每部作品中都能學到其創作的思想和方法,學到作者的創作思想藝術特徵,藝術境界。

有了生活體驗和感悟,只是提供了創作的素材,但是要想創作出好的作品,就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以及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方式方法。日月飛旋,人生閱歷增加,對文學、藝術的感悟逐漸加深,隨著閱讀學習範圍的廣泛,大量涉及關於繪畫藝術的書籍,尤其對中國藝術有了特殊的感情。於是,從臨摹古典山水畫、花鳥畫開始,對國畫藝術開始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先後拜蕭煥先生、楊小春、潘文安為師學習山水、花鳥、人物繪畫。蕭煥先生是已故國畫大師王雪濤的學生,跟隨王雪濤多年,深得王雪濤真傳。曾擔任美院國畫系主任,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藝術人才,教學和實踐經驗特別豐富。蕭先生已經八十歲,依然活躍在講壇上。從蕭先生身上可以找到傳統文化自信的力量,從他身上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所帶來的藝術魅力以及感染力。蕭先生以用自身的高尚人格影響每個人、用深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育人、用豐富的藝術修養傳承人。藝術提升了我們審美意識,給了我們鑑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和方法。

第五、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力

文學開始智慧之門,藝術打開人的想象之門。藝術的學習,在寫生中培養人的細緻觀察力,提升人的繪畫造型能力。每一次臨摹都是一次審美觀的矯正,一次筆墨控制力的鍛鍊,一次傳統藝術修養的強化,一次自信心的提高。每一次寫生,都是一次意志品質的鍛鍊,一次對大自然感情的加深,融自然於一體的天人合一觀念的感悟,一次從傳統經典而來,到自然中去實踐,塑造個人筆墨語言的鍛造過程。

第六、給了我們真善美觀念

我們從學習中,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起了科學的審美觀,美學意識提高,美學修養加深,能夠辨別美醜。在日後的文學、藝術學習和創作中,能夠起到引領方向和矯正座標的作用。


莊子之水


藝術是什麼?簡單地說,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的精華體現,是主要服務於人們精神層面的產品。藝術包括文學、音樂、舞蹈、影視、繪畫、攝影、書法、雕塑、建築等多個領域,表現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藝術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

一,藝術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比如說人們聽一首好聽的音樂或歌曲,人們會沉浸其中,心情會因之放鬆、興奮。

二,藝術能給人帶來智慧的啟迪。人們可以從藝術中感悟很多生活中的哲理。比如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創作的大量繪畫、文學作品,對當時人們解放思想和人性解放起到了很大作用。再比如人們閱讀小說等文學作品如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從中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藝術可以給人力量,催人奮進。比如說抗日戰爭時期,歌曲《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交響樂《黃河大合唱等激勵多少中華兒女慷慨激昂奔赴抗日戰場。

四,藝術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說我們觀看一段精美的舞蹈,欣賞一幅經典的畫作,我們會為它的美而陶醉,而歎為觀止,不忍移目。

舉一個例子。布格羅的畫。

布格羅是法國十九世紀繪畫藝術大師,他最追崇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匠拉斐爾的唯美油畫,一生勤奮執著地堅持唯美寫實創作。布格羅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美,人美,造型美,狀態美,美侖美奐,美到了極致。看布格羅的畫,確實是一種美的享受。





山藝工作室


文學、藝術給生活最大的饋贈是摒除油膩感。

在90後也開始步入中年的今天,油膩感似乎成為大家避之惟恐不及又避無可避的洪水猛獸。

普通人經過求學、工作、婚姻、買房買車、撫兒、養老層層壓力,難免心態變遷,面對金錢、權力、資源兩眼冒金星,好像沒有什麼是不可交易的對象,這就是油膩感的來源。

拿婚姻舉例,你看有的夫妻婚後越活越累、越活越老,男的啤酒肚也出來了,女的毫無輕盈氣,這就是油膩,這樣的婚姻也與愛情無關。

而文學和藝術往往與“愛情”這樣可貴的品質有關,與油膩站在兩個極端。

文學、藝術讓人仍對無用之美抱有欣賞和敬畏,讓一顆在世俗裡浸漬了滄桑的心還能泛起珠寶的光澤,能感受到清晨的薄霧、林間的微光,能留意到生命中那些因為無價而被人忽視的瞬間,這些體驗是金錢和資源換不來的,是我們對自己內在美的追求。


生活旅行家


不止一次被人問——我們為什麼要學文學?或者更直接:學文學有什麼用?它既不能換來榮譽,也不能換來麵包。難道真如《蝸居》裡的臺詞:“文學就像一盤魚上的幾絲香菜?” 陸幼青在《死亡日記》中說:文學史無非是一些失敗人的獨白,充斥著懷才不遇和美人遲暮、英雄失路之悲。韓愈也說過“詩窮而後工”,在文學史上留名的人,似乎都遭遇過漫長的人生悲劇。難怪意氣風發的青年不願太多地接近文學。至於現實世界裡的春風得意者,哪有功夫繾綣於文學末技? 然而,上了年紀的人知道,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真是不虛。對我們這些“寇”來講,文學成了我們的避難所:低頭欣賞一朵花,沉醉於一夜春風,花一個下午的時間發呆,想那些沒實現的夢想,搓掉手上洗潔精的泡沫,挺直被瑣碎壓彎了的腰……這時,文學帶我們超越功利去享受人生。 在文學作品裡,迎面走來那麼多生動的人,時間好像從未成為我們之間的距離。在他們的鏡像裡,我們照見自己的人生。然而,還不止如此,文學還帶給我們大自由。它敦促我們思考,鞭笞我們警醒,教育我們不要過盲目的一生。 文學是點亮,是啟蒙。它讓我們選擇,它教我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不能是任人擺佈的阿Q,不能是受人愚弄的華老栓,不能是無法反抗的祥林嫂,但你可以如李白般豪邁,“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可以似李商隱般深情,“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還可以像蘇軾一樣灑脫,“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你開始反思白居易的明哲保身,開始讚賞魏晉風流,開始懷念盛唐氣韻……你從文學的自覺聯想到人的自覺,你從五四的旗幟聯想到國學的復興……你不再全盤接受,不再隨大流,所有的責任必然是你心甘情願的擔負,任何選擇必然是你再三思索的決定。 感謝文學,雖然有點晚,但經過這麼多年,我終於感受到自由的重擔,開始自己負責的人生。這輩子,比起那些缺少文學這一“香菜調料”的人,我也許平凡,卻絕不平庸。


靈兮小館館主


不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環境有多麼的不同,但是有兩樣東西是所有人都所需要面對的,那就是感受和表達,文學與藝術能夠提升我們的感受和表達能力,這是人類社會中相互交流的密匙,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所處什麼樣的環境都是必不可少的,文學與藝術能夠教會我們的很多,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領悟,這是一個有關於學習,向生活學習,向生活釋放的洗禮,我們都是生活的學生。

文學藝術幫助我們更好地看清兩個世界:一個是由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組成的外部世界;一個則是內在於我們自身的心靈世界。而它們的作用,就是讓這兩者達到最大程度的平衡與和諧。

如果要說文學藝術對我們最大的好處,這個回答其實是見仁見智、因人而異的。藉助文藝,我們觀照天地萬物,在明淨的物象或優雅的韻律之中,獲得片刻的精神愉悅和自由,讓疲憊的心靈得以安放、舒展,休養生息。比如,讀王維的詩,聽一曲《高山流水》,看看文人戲曲,你也許可以感受到山明水秀的空靈意境,猶如在草木清新的自然環境裡做深呼吸,釋放一部分都市生活的壓力,清心靜氣,陶冶性情。有時候真的特別需要慢下來,調節一下生活的節奏,騰出空間去思考。慢慢走、慢慢品,而文學藝術就是一種上好的選擇。











茶人滿常覺


文學…藝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你好,我是歌的舞姿帶來信心,我是藝術領域。我敘述文學…藝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第一文學…文學都是源自於生活。例如古詩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如果生活中沒有黃鸝、柳樹和白鷺,詩人就不會寫出如此美妙的詩句,即使寫出了,人們讀了也不知道什麼意思,更不會喜歡它,這首詩也就不會流傳至今;人們還會以為詩人是亂寫的。又例如詞語中的:“上班和上學 。”如果在生活中的人們沒有這一行動的話,人們就創造不出這兩個詞語,人們不知道就不會有像現在這樣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們是離不開文學的。生活中的人們要進行工作是需要文學的,例如:記者,記者需要很高的寫作水平,才能將他所去採訪的東西很有條理,很生動的寫出來,給人們閱讀,讓人們清楚得了解內容;又例如律師,律師需要很好的口才和對法律有很深瞭解和認識,才能幫助人們解生活中的一些糾紛和困難。總的來說,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文學。文學也更離不開生活。

因此我認為文學與生活是相互依存的,沒有生活就沒有文學,沒有文學就沒有現在的生活。讓我們一起學習文學,使生活更加美好和精彩。

文學也是拯救心靈狹隘的良方,它的價值之一就在於打破生命中的這種僵硬,從而使思維觸角向人的內部展開了探索,並觸及越來越多的細膩的精神品質。文學作品不僅是各民族藝術瑰寶,同時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沒有文學的心靈,是一片乾涸的沙漠;沒有文學的世界,是一片荒涼的墓地;沒有文學的人生,是一段寂寞而漫長的苦旅。文學是沙漠裡一片綠洲,文學是墓地裡一簇鮮豔的玫瑰,文學是寂寞而漫長的苦旅中一個美麗而耐人尋味的童話。人,不能沒有文學。我感謝文學,感謝這個繽紛多彩的文學世界,因為它陶冶我的性情,給我的人生帶來歡樂與希望。

文學…文學由人創作,寫的是人的悲歡離合、愛與恨、喜悅與傷感、現實與希望。好的文學作品背後都是活生生、豐富而全面的人。那背後的人,既是作者,也是書中人,更是讀者。我們都能在文學作品中,重新發現自我和人性。所以說,“文學就是人學”,就是人的情感和心志的表達。

中國先秦的古籍《尚書》提出“詩言志”的觀點,意思就是說,詩歌是表達人的感情和心志的。

文學所表達的感情和心志,能讓我們真正地理解自己,理解人性。中外文學史上那些偉大的作品,都是洞悉人情與人性的。

比如,《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式的情歌贈答,《離騷》中屈原堅貞不屈、高潔傲岸的偉大人格,都值得我們去體味。

又比如陶淵明《飲酒》詩中所謂“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體現了一種對復歸自然的田園生活的嚮往。

我們今天的人大概很難領會這種寧靜之感了,不要說在鬧市之中,就算是真的躲進了山林,也很難真正擁有寧靜的心靈。

那麼,陶淵明為什麼能這樣呢?他為什麼就能在鬧市之中獨守心靈的清靜呢?

所以文學給我們帶了開心快樂。帶來了幸福美滿,文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文學。

第二敘述藝術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藝術的種類繁多…分類有這樣一些:繪畫、雕刻、建築、音樂、文學、舞蹈、戲劇、電影、遊戲。歌的舞姿…仔細想想,這些門類幾乎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所有部分,閒暇時候看的電影,一些別具一格的餐廳,從小背到大的詩詞。這些所有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它就是藝術,你若說不是,大概是因為你沒有去品味它。我就舉個例子…歌的舞姿帶來信心…歌的舞姿激發我前進前進!歌的舞姿激發我戰勝種種困難…那我就從我讀高一…就是在1983年九月一號開學典禮每班出一個節目。當時我是高一五班的組長。我是班裡的班長,就要做帶頭的作用。每一天的下學的時候,就去找到我的班的班主任把我的想法和班主任說說看看如何?開學典禮是每班出個節目,都是音樂樂曲,沒有特色的沒有創新的。我就想出創新的,可以音樂歌聲舞姿。我就把我的想法跟我的班主任說出。老師聽了,老師就是說咱們多年來都是音樂樂曲,沒有歌的舞姿出現,我就跟老師說,老師我們多年都是樂曲,沒有歌的舞姿,那麼我們開始創新把歌有歌的舞姿。這樣可能就是給老師們同學們一個驚喜。我們班裡就是可以取得好的成績,我就為了給咱們班裡爭取好的成績。老師聽了就是說咱們班裡哪有會歌的舞姿啊…我就把歌的舞姿說出自己試一試。我是在15歲就喜歡歌的舞姿。那是在我上初三時開始喜歡歌的舞姿。就是我們村裡放了電影京劇紅燈記。我看了就特別喜歡聽京劇紅燈記李鐵梅唱的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這段歌。我看了就回去把歌聲在我的腦子裡迴盪。找到錄音機和磁帶把歌放出來聽聽我就感到好開心。第二天我就在放學後。把作業完成後,就到我的家中旁邊大樹林裡。拿上我的錄音機和磁帶。就放出來京劇紅燈記李鐵梅唱的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的歌聲。我的心情非常高興。聽著聽著就開始按照歌的節奏開始歌的舞姿一點一點的自編。可是有空就去我的家的旁邊大樹林裡把歌的舞姿不斷的改進創新。…………終於歌的舞姿自己自編而成。

所以我把歌的舞姿京劇紅燈記李鐵梅唱的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和老師說了。老師說你可以嗎?我就和老師說我自己自編而成舞姿。老師就微笑的說,哈哈哈哈這事情你不說真的不知道。老師聽了非常高興。所以這事情老師就同意。就在1982年九月一號開學典禮上歌的舞姿。我就在全校歌的舞姿的第一名。還給我頒發獎狀。當時我的全校的老師和同學掌聲響起來不停………開學典禮結束後。我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就是這樣我更喜歡歌的舞姿了。歌的舞姿這也是藝術。所以文學和藝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文學離不開藝術。藝術也離不開文學。

藝術給我帶來了快樂每一天。歌的舞姿藝術也激發我前進前進!力量。勇氣,膽量。我希望我的敘述能給大家帶來快樂每一天。有個幸福美滿的家。生活愉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祝讀者們朋友們在這新的一年新氣象財源廣進……


歌的舞姿給我帶來信心


首先談一談文學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所謂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文學能讓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晴,便於洞察世間的是非、美醜、優劣、善惡、黑白;文學能給我們帶來美好的享受、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營養、鮮明的觀點、正確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美好的記憶;文學能讓我們穿透迷霧,撥雲見日;文學更能讓我們提高眼界,閱盡人生喜怒哀樂,為心靈找個寄託,為現實發現清泉,高興時告誡你要注意樂極生悲,難過時告訴你陽光總在風雨後,順境時告訴你“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逆境時告訴你“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文學更能讓你“文能提筆安天下”“腹有詩書氣自華”。備受大家喜愛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從主持人到點評嘉賓,從臺上選手和後備選手,大家對詩詞歌賦的掌握張口就來,信手拈來,掀起了全民學習文學特別是詩詞的新熱潮。節目的成功舉辦,讓文學走進了平常百姓家,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因此文學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無窮的,比如沒文學底子的人看到彩霞只會說“哇哦,真好看!”而有文學底子的人就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無文學底子的人看到壯觀的瀑布只會說“哇塞,好大的水啊!”而有文學底子的人會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總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追求文學,只會讓你更優秀、更儒雅、更陽光、更積極、更卓越。

其次談一談藝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藝術就是創造,不人云亦云,不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藝術因為凝聚著人們的理想、願望、需求、焦慮等等情感而成為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東西;藝術是對人類超越存在困境和以想象性的方式滿足現實缺憾的一劑良藥;藝術還是一種人類詩意存在的象徵系統。那麼這個對人類及其個體如此重要的藝術到底是什麼?他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1)藝術之於生活顯然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廣大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家在追求物質富足的同時,也開始追求文化藝術方面的東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就強調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意思就是廣大百姓已經從追求物質的同時也在追求美好生活。“藝術生活化與生活藝術化”已逐漸走進大家的視野。

(2)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所謂“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基於此,很多藝術家便把目光轉向民間。比如藝術家呂勝中就在陝西安塞偏僻山溝的窯洞裡看到,老鄉用身邊的材料營造出了詩一樣的生活,“暖瓶內膽的碎片、雞蛋殼都成了藝術表現的材料,它們被用來像馬賽克一樣鑲嵌在牆壁、灶臺四周,組成各種花卉的圖案”。這不僅提高了居家藝術檔次,而且點綴了自己的慢慢人生。

為此,人人都要虛心向廣大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多彩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今年,我們國家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國人對傳統藝術精神也有新的見解和認識。比如在質樸平淡的民間藝術中,傳統藝術的情趣和真實生活早已交融在一起,活脫脫地閃爍著令中華兒女心馳神往的光彩。於是,人們重新思考“什麼是美”,它是藝術與“石崇心理”的切割,也是藝術的生活化轉向。大家開始充滿信心地審視傳統,滿懷熱情地關注日常。如今走進千家萬戶,總能看到很多家庭大門外鑲嵌著牌匾和對聯,牆上懸掛著書畫及其他藝術作品,玄關上、茶几上置放著各式各樣藝術擺件,藝術讓家變得更有文藝範,使家庭成員在藝術氛圍的薰陶中變得更有光彩、更有修為,更有涵養、更有素質。

綜上,文學和藝術不僅讓我們變得風雅、儒雅、文雅,而且還讓我們變得清朗、開朗、爽朗!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以下是用我的石頭畫詮釋文藝來源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道理,










校傲臨風(書畫)


文學藝術幫助我們更好地看清兩個世界:一個是由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組成的外部世界;一個則是內在於我們自身的心靈世界。而它們的作用,就是讓這兩者達到最大程度的平衡與和諧。

如果要說文學藝術對我們最大的好處,這個回答其實是見仁見智、因人而異的。藉助文藝,我們觀照天地萬物,在明淨的物象或優雅的韻律之中,獲得片刻的精神愉悅和自由,讓疲憊的心靈得以安放、舒展,休養生息。比如,讀王維的詩,聽一曲《高山流水》,看看《花箋記》之類的文人戲曲,你也許可以感受到山明水秀的空靈意境,猶如在草木清新的自然環境裡做深呼吸,稀釋掉一部分都市生活的壓力,清心靜氣,陶冶性情。現代人太難了,忙碌可能意味著心死。有時候真的特別需要慢下來,調節一下生活的節奏,騰出空間去思考。慢慢走、慢慢品,而文學藝術就是一種上好的選擇。

當然,文學藝術的價值遠不止於這些。它像一個萬花筒,又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到各種不一樣的人生,透視社會,照見我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學藝術描繪人生百態,揭露真偽美醜,幫助我們去辨別什麼是人性的善,什麼是人性的惡,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現實生活,以及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表象背後的本質。我們往往看到文學藝術抒情的一面,可是否想過它為什麼會激起我們內心的波瀾呢?那是因為這些作品和我們的生活情感體驗產生了共鳴,跟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所對接。同樣,優秀的文藝作品也能夠滋養我們的情感,引領我們的三觀,其中飽含著的深層感染力,令人自省、自愛、自強。

最後想說,文學和藝術都是充滿愛的,即所謂的人文關懷。其中有一份自我實現性,造福現實生活;另外,就是美學意義上的精神震撼。精神上得到感性的“愛”和“震撼”,並且使我們剋制,擁有理性。如果說自然科學是在人類的生存空間上開疆拓土,文學藝術就是在精神領域的深耕細作,點亮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