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你喜欢哪本,为什么?

西行降魔


我比较喜欢聊斋吧!特别是歌曲内容吧!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都上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到处是,君子更可爱。反应了古今社会人性的变化层面吧!虽是神话传说,让人害怕连想,但确实领悟人生吧!谢谢大家!祝大家争做真善美吧!


家和万事兴141321901


《子不语》是清朝袁枚的作品,书名取自《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显而易见,袁枚取这个作为书名是告诉大家这本书说的正是孔子不谈论的“怪、力、乱、神”之事。

《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志异”是记录不同寻常的事情。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的作品,是其晚年的遣兴之作,记述狐鬼故事,意在劝善惩恶。

知道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来说三者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为什么更喜欢《聊斋志异》,为什么推荐大家去读《聊斋志异》。

(图片中为《聊斋志异》中的莲花公主)

我给出两个理由:

第一,更好看。

对于读书这件事来说,好不好看很重要。

  • 首先,《聊斋志异》与其它两本书相比,它每一篇的篇幅比其它两本书更长。这就决定了它的故事情节性更强、情节更加曲折、细节更加丰富和人物更加饱满。

正是因为如此,《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故事人尽皆知,许多故事的主人公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例如《画皮》中的狐狸精,《阿宝》中的千古情痴孙子楚,《连琐》中凄美迷人的女鬼,《小谢》中拥有奇幻恋情的女鬼和书生,《阿绣》中追求真善美的狐女阿绣……

而《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里的人物形象不够突出,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不如《聊斋志异》引人入胜。

(《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的插图)

  • 其次,《聊斋志异》的艺术性更强。

由于证明《聊斋志异》艺术性更强的角度很多,若要全部说清,非专门写几十篇文章不可。所以这里举两个角度为例来说明。

第一个角度说人物语言。以《青凤》为例,耿生在见到青凤后念念不忘,想见她一面而不能。后来在读书楼上见到青凤,求“一握手为笑”。

青凤答曰:“倦倦深情,妾岂不知,但叔闺训严,不敢奉命。”

短短几句话,青凤有情有义、恪守闺训、懂礼法而又未尝无情的小家碧玉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个角度说景物描写。以《娇娜》为例,写暴风雨:“霹雳一声,摆簸山岳,急风狂雨,老树为拔”。

语言凝练却又能写出场面的惊心动魄,同时,狂风暴雨也是在烘托孔生肝胆仗义的形象。

这是我们在《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所不能见到的精彩。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窦女)

第二,更有益。

光是好看还不够,我们选择读什么书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读完之后我们能不能有所收获。

从《聊斋志异》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而是一种情怀与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

不知道大家读《聊斋志异》的感受是什么。我读《聊斋》时常能感受到那一个狐鬼的世界无比真实,就如同《金瓶梅》里的世界一般——

看不见的世界更真实。

蒲松龄看似在写一个虚无缥缈的狐鬼世界,实则是在做这个真实世界的另类纪实。

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的认知,是一种胸襟、一种格局。一个人的格局是你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也是无法伪装、无法掩饰的。——它只能从读书中来。

所以说,《聊斋志异》是一本既好看又是能对读者有所裨益的书。

(蒲松龄的画像)

我们中国人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藏丢了,应该多读经典,常读常新,受益良多。


蛇君子曰


这三本书都属于清朝志怪杂谈类短篇小说集,《子不语》是搜奇猎异,娱乐性很强;《聊斋志异》寄托“孤愤”,爱憎分明;《阅微草堂笔记》属于扬善罚恶,强调因果。

以名气来说这三部书中肯定是清初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最大,清中期大才子袁枚的《子不语》和清中期著名大学者纪昀纪晓岚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在名气和对后世影响来说是不如《聊斋志异》的。

恰好我在青少年时期这三本书都读过,个人比较喜欢袁枚先生的《子不语》,具体原因且看我把这三部书都做一个概要分析。

袁枚·《子不语》

《子不语》是清中期著名大才子袁枚先生所作,内容偏于搜神志怪,其文类似于奇闻异事笔记文体,虽然算作是笔记体短篇小说集,但是它整体更倾向于博物志这类的文学作品。

全书中除了类似于《妓仙》这类寓言性质的故事以外,更多的是记录一些奇异生物或者异常的生活现象。

在这三部书中《子不语》的主旨在于搜集这些奇闻异事,而非道理说教,它淡化了作者对读者的精神灌输,它的文字记载更加客观,是以一种旁观者去记录的角度去写,所以个人认为它是这三本书中让人读起来最轻松快乐的小说。而且它内容里所描述刻画的鬼神志怪更加可爱像我们身边的人或事一般,读者接受度也比较高,这也是个人非常喜欢它的主要原因。

再有,通读全书你可以发现袁枚先生作为清中期才子学者,但是他的思想意识非常前卫贴近现代人,书中记述他比较尊重女性,对于男欢女爱比较宽容,对于妖怪鬼魅态度方面描写也并不是全都为了害人而一棒子全打死,这三本书里其实就属《子不语》最贴近我们现代人观念,适合我们现代人阅读。

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前半部分偏向于《子不语》,像《猪龙》这类小篇幅以笔记记录文体为主,但是到了长篇幅的故事它的故事节奏感以及故事性就更加强烈,最后再给你来上一句“异史氏曰”,就如《伊索寓言》一般给你在故事的结尾处议论总结一番道理。整体来说它属于博物志+寓言故事的混合体。

虽然不喜欢《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但是作者蒲松龄的思想确实在当时也算先进,对于万事万物的态度都是温柔包容,在这部书中很多故事都有“人鬼得以善终”欢喜结局,让读者读了也是非常开心。

而且《聊斋志异》的内容也是这三部书中最为丰富的书,可以说一部《聊斋》抵得过中国文学史上所有志怪类小说集,这三部书中《聊斋》绝对是最能增长你的想象力,在想象力方面也是它作的最好。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和其他两本书不一样,《子不语》和《聊斋》都是以第三人称叙述,唯有《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比如叙述某事它必先说我的夫人弟弟的邻居某某亲身经历过的某事,总会和自己扯上点关系,可能是纪晓岚作为当时著名的大学者大才子还是主管清政府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官,他这么写为了让读者通过他的身份地位更加确信故事的真实性吧。

这部书和其他两部书不太一样,它基本完全是寓言性质小说集,而且其中的价值观和我们现代人也会有出入。在这本书里“人”和“鬼怪”往往都是对立的,必须以一方弄死另一方而结束。

这部书也是这三本书中唯一把外星人UFO事件明确记录在案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槐西杂志》中明确记载了纪晓岚侄子的老师的爷爷被外星人带着飞天日行千里的故事。

这段故事也为现代人研究外星人事件提供了历史见证,也让很多国内UFO学者更加坚信认为早在古代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接触过外星人。

纪晓岚作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乾隆时代著名的大学者,他的才学和见识那绝对是远胜于民间文学家蒲松龄和袁枚,所以他这部小说里对中国各地的风物人情描述那是非常准确,因此这部书它的研究价值是远远高于其他两部书。

总结

这三部书算是各有所长,如果说喜欢的话个人更喜欢读的还是袁枚先生的《子不语》,它的趣味性和价值观更接近于我们现代人的理念,所以读起来很痛快。


但是论经典和想象力肯定是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它可以充分调动提升你的想象力,而且它其中很多篇幅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至于大学者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实际现代人读来,在价值观和一些理念上还是和它有些瘀滞的,不过它的文学研究价值非常高,不适合消遣阅读。

这三部书都是清朝志怪类小说的巅峰之作,都很经典,其实内心来说对这三部书都是非常喜欢。


小岛知风


在题主所说的《子不语》、《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这三本书里,寒柏陇卧子只看过前两部著作,尤其是对《聊斋志异》影响极深。

可能是因为男孩子或多或少都喜欢一些神怪故事,本人在初中时就初读《聊斋》,在成年以后又读过好几遍。并且随着年纪增长,每次重新阅读带来的感觉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好像每次都对其中的内容有一些不一样新的解读。此篇内容,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寒柏陇卧子对这部《聊斋志异》的理解和认识。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是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活了七十六岁。

蒲松龄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从小受着正统的旧时封建教育。少年时,在科举场上一度比较顺利。十九岁那年,接连考取了县、府、道三个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始终是个穷秀才。

在三十一岁时,应朋友邀请到江苏宝应县做了一年知县幕僚。此后就一直住在乡下,在故乡当了将近四十年的家庭教师,也就是私塾先生,到七十一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蒲松龄一生不得志,考场的失意,生活的贫苦,加上他长期住在乡下农村,使得他有机会接近普通百姓,了解下层社会的疾苦。在当时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高压下,他有话不能直说,只好借助花妖孤魅的故事来抨击社会黑暗面,统制阶层的腐朽劣迹,创作产生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析

聊斋,原是蒲松龄书房的名称;志异,就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聊斋志异》从其二十岁左右动笔,到四十岁基本成书,以后不断增补、修改,一直持断到晚年,前后花了好几十年时间,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创作完成。

《聊斋志异》反映的面很广,蒲松龄写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基本上可以概况为以下几类:


一. 其揭露了现实政治的腐败和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这类内容的故事数量很大,有的揭露地主豪绅勾结官府为非作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凶横残暴。

比如,肆意奸污农家少女的故事《窦氏》,强行霸占别人妻子的故事《红玉》,仗势诬告善良百姓的故事《席方平》,无故陷害清白好人的故事《辛十四娘》,还有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人活活打死,而不受法律制裁的故事《商三官》、《向杲》等等。

作者无情的批判各级地方官吏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渔肉百姓、巴结权势的丑恶嘴脸。例如,《王者》里的湖南巡抚,《梦狼》里的白知县,《石清虚》中的尚书,《梅女》中的典史,个个“赇赂贪婪”,人人“蠹役满堂,纳贿关税者,中夜不绝”。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作者愤愤不平,大声疾呼:

“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梦狼》

不仅如此,蒲松龄还大胆的把批判的予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皇帝为玩弄一只蟋蟀,而逼的百姓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的故事《促织》;大亲王为满足自己的喜好,不惜花费六百两银子购买一只鹑鸟取乐的故事《王成》;为了维持统治,到处烧杀抢掠、杀人如麻的故事《野狗》;军队所过之处,“鸡犬庐舍一空,妇女皆被淫污”的故事《张氏妇》;造成“碧血满地,白骨撑天”、“百里绝烟”惨象的故事《公孙九娘》、《乱离二则》等等。


二. 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黑暗

蒲松龄深受科举制度之害,其对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深有感触,因此写来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在他的笔下,那些考官是一伙不学无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败类。这其中就写了“糊眼主司”的《素秋》,“游神耗鬼”的《于去恶》,吃人肉的“虚肚鬼王”《考弊司》,是“黜佳才而进凡庸”的封建走狗《三生》等。

蒲松龄不仅讽刺了考官,同时也批判了科举制度对士人学子的精神摧残。比如,《司文郎》里的宋生,生前科举不得志,做鬼后仍想借朋友的中试,来遂自己生平未酬之志;《书痴》中的郎玉柱,不分寒暑的昼夜苦读,结果变成了可怜兮兮的书呆子;他还在《续黄梁》、《王子安》等篇中,对某些封建文人的丑恶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辣的讽刺。


三. 抨击封建礼教毒害人性,赞美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

蒲松龄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许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忠于爱情、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这些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一般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忠于爱情,能平等对待爱人,明知是也不嫌弃,有的还为了爱情自我牺牲。

这类的代表作有很多,例如:《婴宁》、《莲香》、《香玉》、《鸦头》、《细候》、《连城》、《宦娘》、《聂小倩》、《青梅》、《封三娘》、《娇娜》、《王桂奄》、《阿宝》、《黄英》、《葛巾》、《伍秋月》等等。

在此类故事中,蒲松龄满腔热情的歌颂了男女自愿结合、平等相待的爱情。这些表达,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有非常积极进步的意义。


四. 歌颂善良、正义、诚实、友爱和乐于助人的品格,赞扬除奸制邪、敢于斗争的精神。

作者的创作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因素,寄托人民的理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例如,塑造了纯朴、正直、善良及勇敢可爱劳动人民形象的故事《田七郎》、《张诚》、《农人》、《农妇》等。赞美了真诚无私、乐于助人品格和机智勇敢、舍身除恶斗争精神的故事《王六郎》、《陆判》、《酒友》、《胡相公》、《庚娘》等。

即使在官吏中,作者看到的也不全都是贪官污吏,比如在《折狱》、《太原狱》、《新郑讼》、《胭脂》等作品里,就写了一些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好官、清官。


五. 还有各类富有寓意的作品

比如,《画皮》就描写一个披着人皮的鬼欺骗和害人的故事。教育人们要从本质上识别美恶真伪,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在《崂山道士》里写王生到崂山求道的故事,就写了他害怕劳动、不愿付出,企图轻易就能学得一点法术来满足自己不正当的要求,结果当然四处碰壁而无为。

在《狼》里,通过描绘狼的贪婪、狡诈及凶残,启示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敢于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作斗争。

其他如《妖术》、《种梨》、《雨钱》、《小猎犬》、《瞳人语》等,都含有很深刻的寓意,读后让人体会很深。


综述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之一。全书包括四百九十多篇短篇小说、神怪、故事、寓言、奇谈和讽刺小品。而且其中的许多名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翻译发行国外。

总之,《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作品是进步的、有意义的,但由于作者受到时代、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也有部分消极和不尽人意的内容。但这些终究不能掩盖作品的光辉,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是众所公认的。


注:参考资料有《聊斋志异》、《聊斋新译》。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记得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及文史知识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其他精彩内容。


寒柏陇卧子


看到千篇一律的回答都是《聊斋志异》,不禁有些失落,果然还是娱乐化的志怪小说、翻拍作品更受欢迎。事实上,如果单纯以价值来看的话,应该是《阅微草堂笔记》最优。

说来也巧,最近宅家看了《三生三世枕上书》,女主角白凤九(迪丽热巴饰)的原型——九尾红狐,可爱又治愈,就翻出了有关狐的描写或传说的书籍,《子不语》、《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这三本书就在其中。

三本书各有千秋,很难说哪一本“更好”,但我们可以从创作背景、故事取材、价值和影响三个方面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三本书。

1、了解作者,解读创作背景

想要读懂一本书,首先要读懂作者意图和创作背景。我们先从这三本书的作者说起:

《子不语》的作者袁枚,乃是当时的多情才子,文坛领袖。袁枚这个人也很妙,正值壮年时期就直接辞官归隐了,但写作依然不在话下。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空有满腹才华,却屡试不中,直到71岁才成为岁贡生。于是,有一种说法是,蒲松龄摆茶摊请人免费喝茶,但必须讲一个故事,然后他把这些故事加工出来,写成《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纪晓岚,就非常厉害了,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修。很多人可能是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知道的纪晓岚,这位历史名人写起官员和官衙之内的怪事也是行云流水。

三人在学识上都是有目共睹的优秀,格调也都落落大方,其不同之处可能主要体现在取材上。

2、故事取材,语言表达

前面有提到袁枚年纪轻轻就隐居了,所以他的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生活,在写作上更是丝毫没有顾忌,或荒诞,或诡异,形形色色,信手拈来。《子不语》中的有些故事,虽然现在读来还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活泼的语言与叙事方式,还是十分有趣。

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故事大多来源于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题材广泛,内容充实,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的故事,大多是发生在官员、官衙之内的乱力怪神,或者是一些官府的卷宗或文书上记载的怪事。因为纪晓岚原本就是官员,所以对这些事情也就比较清楚和熟悉,写起来也是“如鱼得水”。

三人因身份不同,故事取材也略有差异。相对而言,《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叙述的事件可信度更高,也更有说服力。

在语言风格上,《子不语》接近白话文,通俗易懂,简单记录故事;《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则加入了作者的些许议论和人生感慨,而《阅微草堂笔记》又比《聊斋志异》更有文采一些,但语言不如《聊斋》易懂。

3、创作价值与后世影响

如果把三本书放在一起来看的话,大概是“博物志”、“寓言故事”和“博物志混合寓言故事”的差别。

《子不语》搜奇猎异,偏向于娱乐化。虽说是袁老爷子写出来的笔记体小说,其实已经向博物志的方向倾斜了。但作者的三观很正,思想也很前卫,对男女之爱比较宽容,对妖怪的态度也不是一味的赶尽杀绝,闲暇时间也蛮适合当代人阅读的。

《阅微草堂笔记》基本上是一些寓言性质的故事,具有劝导意味,劝善惩恶,强调因果。书中会有比较准确的各地风物的描述,但把“人与鬼”放在完全对立的位置,总体来说,研究价值大于快乐价值。

而《聊斋志异》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前期以记录为主,比如《猪婆龙》《喷水》等;后期故事性更强,再加上结尾的一番议论,整体向《阅微草堂笔记》方向倾斜了。书中寄托着作者的“孤愤”之意,爱憎分明。

这三本书真的是各有长处,每一本都无法割舍,真心建议从创作背景、故事取材、价值和影响细细品味几次,说不定你会发现书中“妖怪”们的可爱之处,发现更大的世界。


冬月的书影小屋


喜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这部书描写的都是鬼狐精怪的故事,但很多篇都宣扬正义和美好。犹其喜欢《聂小倩》那一段:浙人宁采臣是个慷慨豪爽、方正自重的人,一次偶栖荒郊野寺奇遇女鬼聂小倩,面对美貌绝伦的聂小倩,以色以金诱惑,宁采臣义正严辞斥之,聂小倩被打动,遂告知她是孤魂野鬼,被老妖胁迫在此害人吸血,请求宁采臣救她,后来宁采臣尊守诺言把她带走,聂小倩也逐渐接触人气,又指点宁采臣用燕赤侠的剑袋降了追杀她的妖精,绝了后患,终于和宁采臣做了夫妻,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诗酒相约


相对的比较喜欢聊斋志异,蒲松龄写的东西比较通俗,贴近百姓生活。

随便举个例子,小说【阿绣】里说一个青涩的小书生海州刘子固到舅舅家玩,暗恋小卖铺掌柜的女儿阿绣,可是他羞于出口,便借口频频买东西接触女孩,女孩见他老是买胭脂觉得奇怪,恶作剧把泥土装起来卖给他。

古时候胭脂包装都是纸封的,封口处女孩舌尖舔舐,小书生便不拆封,家里胭脂堆积如山却并不知情。

女孩心里暗笑却一直蒙他,看小书生什么时候才能发现。

仆人发现小主人买那么多胭脂告诉刘子固舅舅,舅舅怕出事催促刘子固回家。

不久后发生战乱,阿绣一家逃难,慌忙中走散,阿绣狼狈不堪,忽然有个女孩带她走出困境,告诉她不远处有暗恋她的刘子固。

两人相逢悲喜交加,请人说媒成亲。

婚后小书生打开胭脂发现变成了黄土,呆萌的说原来胭脂时间长了会变,阿绣崩不住笑出来告诉他真相。

这个故事很真实,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我有个网友也是喜欢一个药店售货员,也是不好意思开口,也是老是买东西,家里一堆买来的感冒药,发帖求助网友怎么办。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他,这个网友连忙问结局怎么样,告诉他结局很美满,过几天再看那个帖子,网友说女孩已经辞职回老家了。很多人都催促他到女孩老家表白提亲,后来就没有下文了,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袁枚子不语无论故事情节文笔都很差,闭门造车,写的故事匪夷所思,比如说故亡人衣服密室里无故人立,镜中财神给婴孩时期的袁枚铜钱,家人打破镜子,镜子居然流血等等。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类似,都是收集整理出版小故事,文笔和故事情节都不错。

毕竟是朝廷大员,写的东西四平八稳,故事来源交代的很清楚,说教的成分居多,居然说仆人卷款逃跑,郁闷很久,后来做梦仆人投胎做狗,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忠犬云云。

如果排名的话,聊斋志异排名第一,阅微草堂笔记其次,子不语最差。


程击缶


看《红楼》,八十回后有续貂的感觉,看《西游》部分打怪像是凑数,看《水浒》一半精彩一半烂。而看《聊斋志异》则是各个故事,各不相同,各个新鲜,不断有出乎意料的篇章。

因此我首选《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个短篇小说合集,但是又不是作者一个人写的而是道听途说,归集整理的。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的“聊斋时代”一部大百科全书,一部文化博物馆和思想博物馆。因为她杂,成就其美。

所谓“聊斋时代”就是聊斋故事发生的时代,我不想用时间去概括它,这个时代是人和自然无限接近的时代,是人和神仙鬼怪同居的时代。在没有电灯的漫漫长夜,昏黄的油灯以外黝黑的世界就是神鬼仙狐的地盘。没有空调的炎夏,树荫下村夫野老,神聊慢侃就是聊斋故事的诞生地。

这些故事来源非常复杂,每个故事可能都经过了许多人传说和加工,在这个漫长的加工过程中,可能会面目全非。

第一类:是下里巴人,野老鄙夫,随口传说,以讹传讹加工而成的,因此逻辑性不强,比如像是《尸变》《喷水》等。

《尸变》这个故事非常生动,但是没有任何文化含量,寺庙、佛号、木鱼声对诈尸的尸体没有任何约束力,道士也怕事不敢出来。这显然是违背一般理论的,因为普通老百姓都会认为道士会降服邪魔外祟。因此这个故事是村夫野老,或田间闲话,或围炉夜谈,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编出来的一个惊悚故事。对于灵魂归宿、阴间世界、死亡规则一无所知,没有自己的系统。

第二类:是群众把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故事,这些故事一般遵循神鬼妖狐、阴间人世、和尚道士法术等大家普遍能够接受的原则。始终把故事合理化,离奇古怪又合情合理。

第三类:是文人书生甚至是专门的戏曲作家编写出来的。里边会有浓浓的文化味道,有爱情故事,有侠义故事,有惊悚故事,门类齐全,文风各异,想象力极其丰富,让我们看到了被八股文束缚的文人墨客无穷的创造力。数不清的性格鲜明的形象因此被塑造出来。

以上三类可以基本涵盖《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但是每一类别中都是无所作者共同完成的,甚至每一篇都是无数人加工而成,因此思维方式非常丰富,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读者甚至能从文字中看到隐藏在背后的那个作者的样子。也因此《聊斋志异》很多故事被拍成影视故事或者搬上戏曲舞台。

因其丰富,我们就能看到当时文化民俗的群像,比如:

1、歧视妇女。聊斋整部作品歧视妇女很严重,纳妾、逛青楼甚至去追求狐狸精,都不会征求妻子的同意。还会要求妻子协助自己去追求第三者,接纳狐狸精等。

2、对赌博持支持态度。多篇文章都对赌博持一种支持态度,甚至很多主人公都是通过赌博发家致富。也反映了当时愚昧糜烂的精神文明状况。

……

我们看《红楼》,八十回后有续貂的感觉,看《西游》部分打怪像是凑数,看《水浒》一半精彩一半烂。而看《聊斋志异》则是各个故事,各不相同,各个新鲜,不断有出乎意料的篇章。

还有很多很多,真心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品读《聊斋志异》。


戴着金箍的思考者


三部作品都与神怪有关,《聊斋志异》最早出现,约在康熙十八年集结成册,蒲松林定名为《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是受前者影响而创作的。

其中,我最喜欢《聊斋志异》,原因如下:

一、喜欢故事中的异域幻境

在《聊斋志异》中,幻境并不只是仙境,冥府和天界,它还包括梦境,奇邦异国,里面的世界很神奇,但是又与人间很像,让我觉得很真实。

有一篇叫《罗刹海市》的,里面写了海外两个国家,大罗刹国不重文章,经常以貌取人,里面所有人常常要化精致的妆容,男女老少都如此,海市国里又看中文士,有学问的人都能取得荣华富贵。

这和现实很像,因为现实中外表不出众的很多,社会有的时候也会以貌取人,所以像海市国那样的风气就很受人欢迎。说白了,海市国的政策弥补了我们的心中的缺憾,使我们在阅读中得到补偿。

我记得还有一篇叫做《梦狼》,讲的是一个姓白的老人,晚上做梦的时候到了他儿子的衙门,发现满屋子全是吃人的狼,白骨堆积如山,他儿子也在金甲猛士面前变成一只老虎,但被敲掉了牙齿。

后来他才知道,他儿子在那天从马上摔下来,跌落了牙齿。虽然都说这是一个“官虎吏狼”的比喻故事,但是梦的预言性让我们似曾相识。

生活中我们也曾感觉有些场景和事情很熟悉,是因为我们在梦里见过,也就是说,这种生活经历是古今共有的。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我觉得很大一方面便是从文本中获得情感补偿。

蒲松林在写《聊斋志异》时,就有意识的将自己怀才不遇的书生形象放在里面,有意识将人间的不公正、黑暗出入其中,表达自己心中的愤郁。

二、喜欢里面的狐鬼花妖精怪

《聊斋》中的狐鬼花妖与以往大部分的鬼怪形象不同,以往人们一提到鬼怪、妖精,多是讲妖精如何凶残、可怕,但是《聊斋》中的鬼怪类型是多样的,并不拘泥于哪一种固定不变,十分有趣。

特别是那些女精怪,他们大多数是美的、善的,不像妖怪,倒像是仙女。比如《红玉》中的狐女,她同情冯相如,冯家遭难后,她为冯相如保存剩余家业,抚育孩子,成为家庭主妇,帮冯相如恢复家业。

又比如《凤仙》中的凤仙,她不堪忍受家庭的炎凉,自己出走,留下一面镜子显现自己的喜忧,激励书生刘赤水上进。

还有一些花妖,他们具有高洁的精神品质。比如《黄英》中的黄英,她是菊花精,她精于种菊和卖菊,以此致富,她认为自食其力才是好事情,而女子卖花也不是坏事情,她与以市井谋利为耻的读书人马子才结婚后,产生的分歧,使马子才总是处在尴尬中难以自拔。

蒲松龄写这些故事时,将自己的科举经历和书生相结合,借书生的形象言志抒情,将在现实世界的落寞幻化成书生与狐妖鬼怪的纠葛,表达自己的美好幻想,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他关于自身和现实世界的思考。

以上是我喜欢《聊斋》这本书的原因,当然,它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内容和艺术层面的东西,也是值得细细研究的。


书文小品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 聊斋志异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