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只有户口,没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他们以后怎么养老?

广告老鬼


农村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只有户口,没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他们以后怎么养老?

诸如题主所说的2000年以后出生小孩没有自己的承包地的情况,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农户虽然对农村土地没有所有权,但还有使用权和继承权。等到00后都养老之时,我们这一代人早就嗝屁了,土地的继承权自然也就落到了他们头上。

然而这群00后并不会依靠土地来养老。

这么说吧,现在农村里种地的主力军已经是60/70年代出生的农民,80后不会种地,90后连菜品都人不齐。所以就更别叫00后来依靠土地养老了,说不定这些娃会把种植好的作物当成草给扯了,不要觉得我说的夸大其词,这就是现在农村的事实。那么他们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养老呢?您往下看。

1

依靠农村完善的养老体系建设。

我们这边目前除了道路建设、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新修了一座养老院和殡仪馆。这些都是为我们这边“老无所依”的老人考虑。

其实现在不止是我们这边,很多地方的乡镇都开始着手考虑养老体系建设。一方面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养儿防老”不再是唯一的需求。另一方面,现在孩子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能一切都靠他们。

由目前的发展势头可以预见,以后农村的养老体系建设会越来越完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到敬老院养老。00后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自由自在,不喜欢被人束缚。很显然与其被子女管着,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如自己在养老院过想要的生活。

2

依靠自己的知识养老。

虽然老一辈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也没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他们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现在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年纪越来越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人们常说现在就是一个知识付费的年。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知识赚到了不少钱。

我觉得在农村00后养老的那个年代,知识会变得更加有钱,他们也更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知识获得收入。进而利用这部分收入来养老。或许有人说00后也要做饭、吃饭怎么办?如今的智能化程度就已经很高了,以后说不定机器人保姆、机器人管家等等在农村遍地都是,自然就不用操心做饭的事。

我个人觉得机械化养老方式是以后养老的一种潮流,因为以后的人们压力会大如泰山,没有什么时间和家人相处,自然而然机器人家庭就会成为首选。

综上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咱们只能说给自己的孩子引个路,他们老了以后怎么养老我们无法管理。所以还是先把自己这一代活好,加把劲挣到更多的钱,等待自己的孩子需要钱时,可以慷慨解囊。


爱茶者九号


你们那里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只有户口没有土地,我们这边2000以前出生的小孩就没有承包的土地,我儿子1995年出生的,村里没有给分土地,因为村里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分给新出生的孩子了,那时候国家好像就有政策规定“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至于说这些孩子以后怎样养老,我是这样认为的,这些孩子有的人可以考学,找工作赚钱生活,老了自然有养老金;还有的可以在城市打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赚了钱就不愁养老了;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工作也没有自己的生意,他是可以打工的,现在的用工单位也是可以缴纳养老保险的;还有一部分人在家种地,这是想当少数的一部分,现在的年轻人哪有愿意在家种地的啊,这部分人是可以继承上一辈人的土地承包权的。


我们的国家发展了,农民的福利也逐渐有了保障,,10年前不是就已经在农村退休缴纳养老保险的政策了吗,国家也一直在改进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和城镇户口的养老保险政策接轨,这也是国家的一个目标,让所有的国民老有所养也是实现我们伟大中国梦的一部分。

现在的农村户口都可以继承上一辈的土地承包权,即使以后国家的土地政策有所变动,相信肯定会照顾到农民的利益的,特别是养老问题,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民也会越来越幸福,所以说,零零后的养老问题不用我们担心,只要国家富强了,人民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草原话三农


农村土地不值钱,有总比没有强。

我们村是81年第一次土地承包,84年第二次土地承包,也是最后一次。第=次土地承包,每个人口分田1.3亩,地0.5亩。

我堂哥65年的,他结婚是89年,村里早就没有地分了。他有四个孩子,和兄弟分家的时侯,总共只分了二亩地。13年大儿子结婚,婚后有了三个孩子,去年二儿子也结婚了。这样,堂哥一家10口人,土地却只有二亩,平均每人二分地。再过几年,人口还会增加,土地却没有增多了。

有一家人情况和堂哥恰恰相反,分田的时候他家八口人,四个姐妹嫁出了,大哥在城里生活,父母几年前去逝。现在他的两个女儿也嫁岀去了。他家只剩三口人,却有八口人的田地。

有人说,农村土地不值钱,有没有地无所谓。话不能这么说,去年政府在我们村征了一百亩地,每亩3.2万。这笔收入对于农民来说,也是相当可观的。

没有领到土地的人以后怎么养老?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做生意,打工,自己没土地就承包别人的种。有地没地,路总是这样走。相信国家也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繁华规定


针对题者问题农村2000年后出生的新生婴儿没有自己的承包地,在目前农村是普片现象。

第二轮土地承包从1997年开始,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30年期限内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动且遵循“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因此对于199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结束后农村新增人口是没有承包地的。

那么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的新增人口就会面临题者问题所描述的状况,针对没有自己承包地的新增人口如何解决生存及养老问题呢?

1. 通过依法继承获得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法虽然明确“增人不增地”,但同时也表明土地承包关系可以依法继承。即土地承包以家庭为单位,当家庭成员减少时,承包的土地不会被收回,因此新增人口可以相应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

2. 新增人口也可以通过村集体预留的机动土地、合法开荒的土地、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承包地以及销户依法收回的土地等获得自己的承包地,具有需要根据实际村集体情况决定。

3. 通过自身缴纳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养老。虽然目前农村土地价值日益提升,但想作为子孙后代养老的工具还显得不足。因此对于新增人口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通过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等途径改变生存环境,通过工作单位或个人等途径缴纳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解决农村新增人口未来养老问题。

欢迎关注头条号:湾塘谷,专家为你解答更多三农的相关内容。欢迎进入湾塘谷头条店铺选取特色农产品。


湾塘谷


国家针对土地的继承问题提出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方针,假设今后的承包地不分配,00后可以继承户口内的承包地,如何不能养老?这个问题提的太奇怪了,土地是和户口相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户口不变,那承包地就可以一直保留下去,因此题主不需要操心00后没有土地的问题。


在80年代我国就已经进行了土地的分配工作,而到了97年二轮已经分配完毕,目前还在二轮的承包期限内,到2027年才会调整新的土地。像我们村子里,是在94年的时候就进行了承包地的分配,因此在这之后生的孩子都没有分配土地。

有人抱怨,老人离世多年有土地,孩子出生却没有土地,实际上国家采取的“土地恒定”政策,只要是新生儿,有了户口之后就可以享受家里的土地,而随着人口的增减,个人分配的土地面积自然也会变化。因此00后出生的孩子,等到老一辈离世后,他们所拥有的单位土地就会增加。



如果给新出生的孩子分土地,一旦家里的老人离世后,还需要回收,那土地的管理就会乱成一团,不利于农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国家才提出30年不动摇的政策。当然如今的二轮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等到2057年后就可以重新分配土地,因此00后不需要担心没有地种的问题。 话说回来,如今的90后已经不种地了,也不会指望种地养老,就连70后都在城市里打工。大家在工作时都会上交社保,到老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养老了,因此这一点大家要牢记,一定要缴纳养老保险才行!


惠农圈


我国第二轮土地承包是在1997年到1998年之间进行的,其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期限是30年。我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为了保持土地关系的平稳健康长期稳定发展,农村土地在第二轮土地期限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而且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确权以后,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在承包期限内,发包方不得调整土地,如果有小范围的必须调整的话,要经过村民集体组织,2/3以上成员同意,请报当地的政府部门批准之后才能进行调整。再加上总体原则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所以说在1998年以后出生的人基本上很难分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所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的养老问题是基本上不可能靠着土地来解决。即使最新的土地承包期延长到七以后,也是在2057年左右。按照正常的,从2000年开始推算,那时候00后都五十七八岁了,已经快要步入晚年生活。其实他们养老问题跟现在我们的养老问题是一样的,大多数农民最后可能仍然是靠自己。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进入到城市之中生活定居,然后拥有了正规的社保和养老保险。等到年老退休以后,可以用退休金及养老保险金来维持生活。另外现在人的保险观念普及程度比较高,很多人愿意买一些长期的养老保险,作为社保的补充。

随着国家在对于民生的关注越来越重,以后的养老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应该走出一条商业养老与社会养老和个人自筹相结合的道路。你们觉得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感受。


止茶




西门观点:仅靠几亩承包地养老根本不行,所以,这个问题不算问题。

我国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是1983年,1997年到期,承包期1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从1997年开始,到2027年。此后,再延长30年。

2000年出生的孩子,现在18岁,还在上学,应该没有土地,而且可能到2057年承包地到期50多岁时还是没有土地。那么,他们靠什么养老呢?

可以肯定的说,即便他们有土地,仅靠土地也难以养老。因为我国地少人多,即便有土地,也就三二亩,到那个时候,消费水平应该比现在高许多,仅靠几亩土地还真的养不了老。



但是,现在农村新农保已经逐渐成熟,而且缴费数额在逐年增加,由原来的100—1200元/年,增加到200—3300元/年,我相信,以后还会逐年增加,到这一代人60岁时,应该接近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用过去的思维思考现在,用现在的思维思考未来,都会得出不太正确的结论。

2000年出生的孩子,现在才18岁,养老问题是40多年以后的事,那时候,国家应该比现在富裕和强大许多,这代人养老应该不会是大问题。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农村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只有户口,没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他们以后怎么养老?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还是非常沉重的。毕竟农村是以耕地为主要谋生的手段,但是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很多的新生人口、外嫁人口没有自己的承包田,也确实很让人无奈。

对于国家制定的政策来说,农民是苍白无力的,只能是默默地接受。而现在农村的现状是人口大量外流,求学、生活、就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现在很难看到以前那么多的年轻人了。但是不能因为人口的减少里忽略了没有耕地对农村的影响。

“耕者有其田”,当初是富有想象力的一句口号,即便是现在也确实是做到了“耕者有其田”,但是还有一种状况是很多本该又跟给的新生人口却没有分到土地。

我的看法是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了,就不要抱怨。流转其他农民的土地、承包村集体的荒地、甚至是外出打工、工作也都是改善这种状况的选择。毕竟我们任君采一亩多耕地,多一亩撑不死,少一亩也饿不死。既然如此,就不要靠着这三两亩耕地求生了,方法很多、手段很多。毕竟现在经营自己的承包地获得的收入在农村的生活成本比重里还是比较小的。

路是走出来的,活是干出来的。把眼界放开,要远远比那三两亩承包地精彩的多。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农村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只有户口,没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这是在长期承包经营土地政策下,农村土地分配不均衡的一种现象。 当今社会,土地收入已经不足以满足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主要经济来源还是要靠到外面去打拼,虽然没有分到土地的2000后出生的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或者其他经济收入中有一定的损失,但是这些损失不足以弥补未来养老所需要的经济开支,农民养老还是要靠养老保险、社会补助和儿女赡养义务来共同完成。

当然,农村土地的价值现在确实不高,但不代表没有价值,有土地总比没有的好,自己不种也可以流转、外包,况且现在没有价值不代表永远没有价值。以前城镇户口有工作,农村户口有土地,现在打破了户口与工作、土地的关系,新一代的农村户口也有到城市工作的权利和相对平等的竞争渠道。其实土地是政府给农村人的福利,很多城市底层人员非常羡慕有地的农村人,叶落归根时可以自给自足,既天然无污染又清新健康,所以身为农村人不能放弃土地使用权。


食味春秋


别说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没有承包地,1983年以后出生的农村人口都没自己的承包地,这里说的没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是指自己没有参与承包分配土地,并不是说2000年后出生的人口都没承包地。

首先、1982年土地承包到户后承包地就是以家庭共有的。

虽然说2000年后出生的人口都没有参与分配过土地,但每户人家去世人口的土地,发包方是没有收回的,去世人口的土地也是新生人口继续生产经营。从这一点上来说,新生人口名誉上没有土地,实际上都是与家庭共享承包地的。



其次、人多地少家庭没有资格责怪社会。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几十年,如今很多独生子女家庭虽然人少土地多,但人家为计划生育政策付出了很大代价,不可能还把人家遵守计划生育家庭人口少的土地收来免费分给你超生人口多的家庭?计划生育超生原来是要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所以现在人口多土地少的家庭,你需要更多土地你就得花钱从人家人口少土地多的家庭购买,土地承包政策长期稳定不变其中一方面也是在维护原有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权益。



再次、没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以后如何养老?

打工挣钱买土地种啊租土地种,打工做生意挣钱买养老保险,好好培养儿女,老来由儿女共同赡养老人啊。很多没有固定工作和没有承包地的家庭人家不也一样要过吗?别动不动就想到国家免费分土地,照顾得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无法照顾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那些天天盼望着政策重新收回土地打散重分的人最好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未来土地承包政策将保持长期稳定不变,想免费分地是不切实际的,还是努力挣点钱买份养老保险吧。

点赞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