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在中國空軍史上究竟是個什麼地位?

Me88451


我們知道,現在空軍是三代與四代混合當家,四代不多,仍以三代為主,作為重型制空戰鬥機的蘇-27系列和國產化後的殲-11,構成三代主體,地位相當重要,要說對於空軍史嘛,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國產的殲-10與引進後國產化生產的殲-11並重,聯袂而出,支撐起我國三代的天空,並雙方向前堅實地挺進一大步,都發展為四代,開足馬力生產,作為一段時期主力,地位重要,意義非凡,對維護我國安全,解決任務需要,作用現實而重大。

有就能用的。世上的重型三代機,共有兩款,一款美國F-15,問世比較較,當然早有早有的好處,日本引進F-15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事,當時成為亞洲的三代王,也是世界性的,能引進F-15的國家就兩個,無非以色列和日本,一時建立了神一樣的存在。多麼棒的三代重型戰鬥機啊,都這麼說。當晚出世的蘇-27一出,世上三代王,F-15頓時拱手相讓,二者根本不具可比性,就是現在,二者都經過了多年升級,F-15照蘇-27相比甚遠。我們當時三代還是奢望,所以引進最棒的三代機,不只幾個錢的事。有就能有用的,這才是關鍵。

沒有用什麼?技術進步,都還有個基礎技術,作為航空強國的俄羅斯,與我們形成了戰略互利關係,到現在蘇伊霍不後悔,沈飛也是一件值得大為高興的事。蘇-27的引進,意味著我們從落後的二代,直接過渡為三代王,技術進步相當明顯,只不過,我們自家努力的結果,光引進不研究,自個琢磨不了,如印度,在世上開始裝備四代的情況下,猶在為自己的三代發愁,四代只有大價錢購買法國“陣風”,每架2億美金,價格貴得著實離譜。

作用與幫助。對戰鬥機明白與透徹以後,才能得到一款優秀的戰鬥機;知道好在哪主要技術怎麼實現,才會更深刻的理解與把握。蘇-27出世晚,不過,對當代空戰思想也弄得至為詳細,才能不迷糊。瞭然於心過後,才會有這麼棒的戰鬥機出世。它是前沿的,也是未來的,以蘇-27為基礎,可以更進一步,弄一款可過渡到五代的戰鬥機,世上沒有任何先例,只有蘇-27。世上三代何其多,全部不及蘇-27,這便是大本事,因為“側衛”實在太優秀,它讓世上所有三代機,在它面前,都被比得有點不好意思,甚至很無奈,因此我們引進生產線,全力進行國產化,在此基礎上升級改型,這才有了現在的殲-11系列。功勞是沈飛的,向他們的勞苦功高致以敬意。


魂舞大漠


幸虧在90年代引進了蘇27,幸虧自立根生的吃透殲11,並開發出了殲11B、殲15、殲16重型戰機。這一系列舉動,證明當時我們的高層的睿智和英明,讓我們在三代重型戰機研發節約了10~15年時間,否則四代機計劃一併要被推遲,因此給予蘇27再高的地位都不為過!

80年代末與西方鬧僵後,我們處境非常尷尬和危險,周邊國家都更新換代到三代機了,我們還是殲7、殲8為主力,海灣戰爭表明西方高科技戰爭對我們是有碾壓能力的,甚至我方的空軍綜合實力還不如伊拉克。整個80年代表面上看西方和我們關係不錯,但卻陰謀搞顏色革命,情況是相當危急。

西方不亮東方亮,我們從82年就開始與蘇聯改善關係,整個90年代和蘇聯/俄羅斯關係更好,最初我方代表團去蘇聯是奔著米格29去的,陰差陽錯對蘇27有了深入瞭解,米格29計劃被否定,蘇27戰機作戰性能更強,作戰半徑更大,加上電傳飛控系統以及更優秀的發動機,讓整個代表團挪不開眼睛。

談判這款蘇聯最先進三代機也不是那麼容易得,此時的蘇聯對剛定型成功蘇27戰機還沒有出口的意願。沒想到我方領導異常堅決,非蘇27不買,雙方陷入談判僵局。直到最後我方代表團都準備走了,蘇聯才鬆口同意談判,最終買了第一批24架。拿到戰機已經是俄羅斯時代了,空軍相當滿意,後來又引進一批,並談判引進200架組裝生產線,再後來又買了蘇30MKK,蘇30MK2等。

引進生產線進行生產的同時,我方開始“山寨”殲11。在生產了60架左右,俄羅斯航電技術不足的問題暴露了出來,而“摸著美國過河”的我們在這方面反而比較強,整個國產化的殲11B也比較順利,最後依然決定停止了剩餘的140架殲11A,開始生產國產化的殲11B,到現在殲15、殲16、甚至沒服役的殲11D等,形成了中國版的蘇27系列!

如果沒有蘇27呢?

如果沒有蘇27戰機,空軍的發展就比較悲催了,西方已經鬧僵了,已經禁運武器了,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解封,中國的三代重型戰鬥機只能走自主研發道路,當時國內已經有兩個方案,第一就是成飛已下馬的殲-9戰鬥機方案,鴨翼佈局,明顯有殲10放大版的感覺!

第二沈飛的常規佈局,基於已下馬的殲-13戰鬥機方案

這兩款重型戰機將是三代機的高低搭配的重型戰機,仔細想想很可怕,沒有蘇27的引進也就沒有AL-31發動機,WS-10發動機在2008年才初步定型,殲10戰機在1998年首飛很可能搭配的是一個二代機的發動機(就像現在殲20試飛搭配AL-31一樣),或者可能從俄羅斯進口RD-33發動機,殲10的性能將會下降一大截,最壞的結果甚至可能和印度ACL戰機好不到哪裡去?重型戰鬥機就更不敢想了!

如果沒有蘇27戰機,我國空軍的研發速度保守估計拖延10年,如果這樣哪裡來的四代機?最壞的結果可能殲10出不來只能裝備梟龍。

從這方面來說,蘇27的引進並國產化成功,對我空軍的影響怎麼評價都不為過,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遠大於殲20的成功研發,他是決定我國大國空軍地位的牢固基石。不得不承認,那時候為引進蘇27空軍高層的高瞻遠矚。如果沒有蘇27,那麼現在的整個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結構與目前一定是天壤之別。


狼煙火燎


蘇-27對於中國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引進蘇-27的作用和影響在當時特定的安全形勢下絕不亞於我國新一代隱形殲擊機殲-20的服役。

蘇-27不僅僅是解決三代機有無問題,為空軍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上開始進入三代機時代,世界各航空強國普遍列裝第三代戰鬥機,同時期我國由於經歷十年文革,國內經濟百廢待興,軍隊一直處於“要忍耐”的尷尬境地,我國海空軍主力是殲-6、殲-7以及數量不佔優勢的殲-8,與世界航空強國的差距顯而易見。隨著1989年中美蜜月期結束,我國面臨嚴峻的安全形勢挑戰,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空軍急需一款先進的三代機來針對性的應對潛在空防威脅,尤其是臺海問題。

蘇-27是前蘇聯三代機的巔峰之作,其從誕生起以全新的機動佈局和優異的機動能力引起國際廣泛關注,甚至在很多技術指標上要優於美國F-15型重型戰鬥機,是一款綜合作戰性能非常優異的制空三代機。我國經過艱難談判,最終與俄羅斯敲定蘇-27SK引進合同,並得到授權生產;自此中國空軍擁有了當時國際上性能最好的三代機,首度壓制住臺灣空軍。

從此,中國空軍開始根據授權生產的同時,加緊對蘇-27SK國產化仿製工作,通過換裝國產雷達設備,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以及使用國產發動機系統研發出性能更好的殲-11B殲擊機;經過殲-11B的國產化仿製,我國基本吃透蘇-27SK相關技術,為後續國產殲-15艦載機以及最新殲-16多用途殲擊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殲-16多用途殲擊機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具備獨立研發重型殲擊機的國家。

迄今,中國空軍形成了以殲-11B為核心的制空作戰和以殲-16為主導的多用途作戰的重型殲擊機攻防體系,這一能力的形成蘇-27SK立下汗馬功勞。

此外,中國空軍經過對蘇-27以及國產化殲-11的使用,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為後續引進蘇-30MKK、蘇-30MK2以及最新的蘇-35和國產最新殲-16列裝部隊快速形成作戰能力奠定堅實基礎,有利於新型戰機入列快速形成戰鬥力,這一點在蘇-35和殲-16短時間開始擔負作戰值班上得到充分認證;此外,對於空軍重型殲擊機後勤保障體系建設具有深遠影響,為我國建成了集研發、生產、維修、維護保養以及彈藥配給為一體的一整套研發保障體系,無論對於空軍還是航空工業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鷹鴿分析


現在空軍主力戰機殲-11系列、殲-16、海軍航母艦載機唯一的主力機型殲-15都是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可以說,在殲-20還未全部換裝前中國的主力戰機就是以蘇-27的基礎上發展的“側衛家族”支撐著共和國的天空與海空。而當年中國在向蘇聯尋求三代機技術的時候也堅持不要“機場守衛者”——米格29,而是選擇了性能更為優秀的蘇-27。不過也是因為蘇-27中國第一型自主研發的飛機殲10差點胎死腹中,還好有個長者力排眾議將這一株火苗保留下來,最終能與蘇-27家族平分秋色。


1991年隨著斧頭鐮刀紅旗在克里姆林宮降下,那龐大的紅色身軀也隨之倒下,嗯,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此時窮得連底褲都要拿出來明碼標價來出售,所以賣裝備成為俄羅斯繼以度日的方法與手段。而中國在以林虎將軍為代表團愣是依靠用伏特加撂倒俄方談判人員的方法拿下了蘇-27以及獲得了蘇聯的生產線轉讓協議,而為了祖國的國防買回來蘇-27,中國北方田園犬幾乎都快要滅絕,因為俄羅斯需要大量狗皮大衣,為了國家我們的田園犬也是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6年俄羅斯中國交付第2批24架蘇27戰機,1998年國產化的蘇27在沈飛下線併成功首飛,而對於很多人都說沈飛是在吃蘇-27的老底,其實在進入2010年之前沈飛為了消化蘇27的技術難度不比從新研發一款飛機的難度低,因為我們需要擺脫蘇聯落後的航電系統,形成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不過雖然蘇-27的引進對殲-10的擁有一定的衝擊,但是引進蘇-27的同時也有更優秀的發動機,在一定意義上對殲-10戰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農村煙火哥


蘇27的引進,促進了中國航空工業的進步,革新了觀念,空軍的力量從此走上了現代化革新之路,。


落雪山


最危險時期的砥柱,騰飛的助力,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27系列的成功引進不僅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這段最危險的二十年裡,支撐我國空軍的中堅。而且相關技術消化吸收,可以說讓我國航空業獲得約15年的提升。蘇-27平臺進行現代化升級後,在未來依舊是我國空防體系的重要力量。


上世紀90年代初,中美蜜月結束,西方集體對華軍售制裁,從西方獲取先進裝備渠道被堵死。我們重新把目光放在只剩半口氣的“老大哥”身上。在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款“最大機內載油量超過殲-8整機空重;可以從安徽、廣東起飛直接到臺海空戰並返回;機動性能絲毫不亞於F-16這類輕型戰鬥機”的重型戰鬥機之後,可以說是徹底痴迷加瘋狂了。

擁有俄羅斯血統的林虎將軍在購買蘇-27時起到關鍵作用,一口咬死非蘇-27不要,以至於米格設計局對其抱怨,你可是駕駛米格戰鬥機立過戰功的人(朝戰駕駛米格-15擊落擊傷美機各一架)

當年我國空軍裝備和空防能力都非常差,當時殲-7和殲-8戰鬥機甚至都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夜間截擊能力接近於零。沒有超視距作戰能力,殲-8“和平珍珠”計劃被取消後,殲-8II首次發射意大利進口的阿斯派德導彈完成國產戰機首次超視距攻擊都要到1996年。
裝備殲-8上的阿斯派德導彈

所以我國空軍在獲得蘇-27前,整體作戰能力僅相當於前蘇聯60年代末水準。蘇-27的成功引進,使的我國空軍部分戰鬥能力提升到前蘇聯80年代末水平,在最危險階段支撐起我空軍。而且頭兩批蘇-27SK其實都是前蘇聯空軍的訂單,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無力付清尾款,只更換了敵我識別系統就進行出口,並非蘇毛之前的“猴版”尿性。



另一方面就是對蘇-27生產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這方面我們一是從俄羅斯引進蘇-27生產線,二是直接從烏克蘭那裡把他第312航空修理廠的蘇-27大修線給買了過來(讓毛子無可奈何),可以說是較完整掌握了蘇-27相關生產工藝。再結合自身“瞪一眼就懷孕”的“山寨大法”,很好的對相關技術進行消化吸收。普遍認為,對蘇-27生產技術的消化吸收,讓我國航空製造業水平獲得約15年的提升。


蘇-27戰鬥機本身平臺性能非常出色,可以說是最優秀的三代機平臺,只不過前蘇聯較落後的航電和發動機水平拖累了其整體性能的發揮。但對相關子系統進行升級,蘇-27平臺依然有較強的作戰能力,是非常優秀的空中多用途作戰平臺,可以和五代隱身戰鬥機進行良好配合。
朱日和軍演中殲-20與殲-16聯合作戰,蘇-27平臺在相當長時間內依舊是我國空軍重要力量。


五嶽掩赤城


如果單純的講蘇27的話它因該已經退役了,但蘇27衍生出來的很多機型到目前為止還是 中國的一線作戰機型,比如殲十一B 殲十六等。




醉一回893


蘇27在中國空軍的發展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是解決了我們當時和外國空軍的飛機✈️代差。使自己有了三代機可用。解決了當時的燃眉之急。

二是通過對蘇27的逆向研究、仿製等,使我們成功研製出來了殲11系列、殲16等先進的三代半戰機。


閒庭信步—


蘇兩七就是一個過度的替代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