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在你心里有文化指的这个人具备了哪方面的知识?

海云海


人们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在我心里有文化指的这个人,具备了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提问我只能这样回答:几千年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在精神里、在灵魂深处、在骨髓里、在脑海“固态’狭隘’模式”里普遍认为———凡是知书达礼(理)、凡是懂得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即懂得国学的人,都称为有文化的人,而不是片面、偏激、极端、狭隘、狭窄、形而上学的指具体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文化领域范围和范畴。

在中国人心目中,在中国人的认知、认同、赏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里,包括我本人在内,换句话说,说白了,比较重视、注重、倾向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传统国学,即人文社会科学,古称读书人,现代、当今叫文化人,亦称文化学者。这就是我心目中传统的概念:称之为有文化的人。

我心目中现代有文化的人的概念:是指凡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识、学术、学问等文化综合的总和、总称,叫做有文化的人。


袁聪


“有文化”在我看来是指:悟懂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它包括了尊敬父母师长,兄友弟恭,对朋友言而有信,对他人友爱和对社会友爱。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可以称之为“有文化”的人。

这可不是我自己编的,是被称为“圣贤”的孔子在著作《论语》里面给出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便知了。


孔子的主张:先做人做事

下面一段摘自孔子《论语》的“学而”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解释一下:

“孔子说:“弟子在家里是个孝子,在外尊敬师长,兄友弟恭,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做人做事谨慎,而又言而有信,对他人友爱,而又亲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根据你的志向所在再去 “学文”(这里的文,应该指文学、知识、科学、艺术等)”。

看看孔子对其弟子的主张: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最后有余力了,才学习文学知识这样的一个顺序。前面做人做事办不好的话,那就不用去学习文学知识了。做人做事不及格的话,文学知识学得再溜也没有用。可见孔子对于“做人做事”是非常看重的。重要性要高于文学知识的。也即是说,判断有没有文化不能光靠“学历”,不能靠你学了多少知识来见高低的。相反它是看你做人做事的水平来决定。


子夏定义“有文化”

接下来这段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的。直接给出了“有文化”的定义。与孔子的看法一致。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释一下:

“子夏说:“遇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习;对自己的父母,尽自己所能地去孝敬;对答应给人办的事,尽自己身心和能力去做;跟朋友交往要有诚心,做到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是没有做过学问,我也一定说他是很有文化的人。”

子夏直接定义了什么是“有文化”的人:能够把以上提到的事情做齐了,就算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也一定说这个人“真有文化”。这是“真文化人” 的境界,在于“为人处事”,而不在于“有无读书”。


结语

孔子师徒二人共同给出了一套判断“文化人”的标准:看他对父母如何,对朋友如何,对社会如何,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了。

所以从孔子的主张中可以看出。所谓“有文化”,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的。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文化”。而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作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文化”的人。


一叶净心


文化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一切进步的东西,是人类进步的结晶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囊括了一个国家或名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离不开的。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任何有内涵的方面都可以显示出“文化”的符号。

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念、认知与方法。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有人理解为能写字读书就是有文化,有正规学历就是有文化,学术领域有所专长有所造诣就是有文化。其实,这是片面的。实际上,更应有充滿正能量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人格修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等知识,并努力付诸于社会实践中。笔者相信,这一观点将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在导向具体化、内容形象化、行为规范化上人们可能还有不同的见解。

笔者还认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的人,除了应饱览群书、知识丰富、学有所长,业有所成外,至少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知于礼。懂得尊重关爱,熟悉礼仪常识,待人宽容平和、热情大方,亲疏高低有度,行为举止文明得体。

二是善于静。少说话,多倾听。心态不骄不躁,静观其变,耐住寂寞,享受静美。三思而后言,不出风头,不争彩头,更莫出口伤人。

三是能于忍。"宰相腹内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走马"。当然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能忍。但偶遇不公不平的一般性问题莫要急于宣泄,强争伯仲。一时一事之忍是为了善判能解。气大伤身,退一步海阔天空。

四是先于让。谦虚礼让是一种胸怀,莫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先后、高低、远近、迟早、上下的蝇头小事而争抢。清代康熙年间张英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就是让的大度,让的典型。

五是甘于淡。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与理想要踏实、要奋博,但对己之力所不能及的名利、金钱、感情等现实问题要看得开,当断则断,能弃则弃,甘于平淡,莫要惹事生非。有时放弃了也是一种解脱。

六是止于野。人际关系中的野蛮、粗鲁、暴躁是文化人的一大忌,极损形象。莫要因功高能强而目中无人,更不能骄横放纵如刺似荆,视礼仪而不顾,令人反感。

最后需补充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反而比有"文化"的一些官宦商贾待人行事还要有"文化"。要记住他们,同样是坚守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力与揩模。








文海墨韵


在不同的人眼里,“文化”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而并不是说你具备了哪一方面的知识。

举个例子。

在村里,大部分不识字或者读书少的人,认为上了大学的人就有文化——他们以学历高低来评判是否是有文化。

在单位,语言文字能力不强的人,往往称搞文字的或者懂的传统文化常识多的人为“文化人”——他们以语言文字能力水平为评判标准。

在社会上,往往以是否具备一定国学水准为评判标准,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文化,比如易中天、王蒙、莫言等。

从文化定义来看,相对于政治经济外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统称为文化,这意义上得文化普遍、宏大,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文化人。比如,不识字的艺人,可能是非遗传人,你能说他不具备文化知识吗?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村普通老人,几十年经历、认识感悟和农耕经验,也许比谁都丰富,他也许写不出来,但能说出来,这难道不是文化的表现吗?


不教书先生


一个有文化的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被谬论谣言洗脑。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教养,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实在不能说这样的人有文化。一个有文化的人,具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不管环境如何浮躁或如何荒芜,有文化的人已然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并从中获得安宁。他们习惯独处、懂得独处、渴望独处,在独处中思考、在独处中升华。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畏惧独处,更喜欢在独处中默默提升自己。

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是一种人生的准则。它也许看不到,但很重要。它会让你思想更丰盛、选择更高级、做事更自主、生活更充满情趣,这些都是对自己的好处。只有保持谦逊,继续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内在力量更强大。

你的文化涵养,决定了你的人生层次。



晗光丹影


缺啥赞啥呗。对于一个赞他有文化的人,他必须是没文化的。但是必须识字,不然别人会反感。

比如你很丑,就可以赞你的眼睛真漂亮。你会打心底高兴的,因为你确实觉得你的眼睛是最好看的,只是别的五官不太搭掉。

也可以说实话但是不真实的,比如说赞你鼻梁高,是实话,但是高鼻梁人丑的也多,眼大而丑的人也多。夸其大不提其丑就可以了。万能的就说呀你好有才呀。一般他会认真的问你,你说啥,你就认真的再说一遍,你真有才!就可以了。他会不好意思的说一句,哦!你就感紧转移话题,他一般都会答应你的。


饕餮生煎


文化一词源自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简言之,文化最初包括的范围是对天象的认识产生的知识理论,人类制作的相关制度、规范等等。

换句话说,物相杂为文,推而广之为化。文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之间的一切普遍认同的规则。所以文化范畴很广,哲学角度、历史角度等都有不同的文化划分。

称赞一个人有文化是指他懂得人世间更多的物理、道理、规则、习俗等等知识的统称。现在一般指上过学,学历高,但只有这些知识还不能算真正的有文化,知识能转化应用才算。


九谖草


人们经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到底具备了哪些知识才叫做有文化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这些觉得别人有文化的那些人着手,他们为什么说别人有文化?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别人有文化?我们来分析一下:

1、当你遇到某件事情困难重重,自己一筹莫展无法解决时,别人却能够易如反掌地帮你解决你遇到的困难问题。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有知识)

2、当你与人交谈时,有些时候自己完全组织不出非常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对方说话却说得头头是道,并说非常顺畅流利。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有口才)

3、当你看见一幅名画时,完全看不懂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而别人却能够看懂这幅画的意思来,并能够解释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艺术)

4、当你与别人交流到过去的某个历史人物时,自己全然不知,而别人却完全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并且谈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历史)

5、当你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地上,你不知道为什么,而别人却知识这是为什么,并告诉你原因,另外还给你讲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科技)

还有好多,这就不多举例了。

归拉总结一下,从以上可以分析出他们都是在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者对某些东西不了解时,而别人却非常了解并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由衷地称赞他有文化。

这说明人们常说的有文化的人是包括懂得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与经验的人,不单单只是懂得一种专业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就像前面讲的:有知识;有口才;懂艺术;懂历史;懂科技等等。

所以说有文化的人都是一些博学多才之人,也就是懂得各方面知识的人。







智宇思维


我们一般说一个人有文化,是指他说话、做事、处理问题的方式,文雅而不粗俗,讲规则、讲道理、有条理,不温不火,不极端。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规则,有依有据,不任性胡为,就被认为有文化。为什么这样做事会被认为是有文化呢?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使然。过去人们相信老天爷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叫做理。谁懂理啊?实际上,明白事理的人很多,我们说一个老太太也能很明白事理,社会也尊重明白事理的人。而一般认为,人要明白事理,需要学习,知书达理,也就是通过读书,明白事理。所以读书人在过去的位置很高,全社会尊重知识,这当然因为读书会做官,但另一方面,读书人也代表着理。有了事,人们愿意先读书人评理,这样的人就被认为有文化。说一个人有文化,这个说法,本身也是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结果。过去,你没文化,还不讲理,就会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斥。今天这个传统在削弱,为什么?因为社会风尚在宣扬我是流氓我怕谁,这个时候称赞一个人有文化,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