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270號命令有多麼殘酷?

奇葩歷史大觀


1941年8月16日蘇聯發佈了270號命令。

命令原文

這個270號命令是這樣的:怯戰軍官可被槍決或降為士兵,由勇敢士兵取而代之,但凡沒經過軍方允許擅自撤退的士兵和軍官一律視為逃兵,上級軍官可將其就地槍決不用請示,同時家屬同樣要被安上叛國罪的罪名,投降的也同樣按照叛國罪論處,家屬也有連帶罪責,會被剝奪國家權利和救助。這個命令後來發展到,所有投敵者的家人將被處決,即使是從戰俘營逃脫的俘虜,也將全部被槍決。

斯大林簽署的270號命令一出,更使得軍人人心渙散,並把軍人推向了德軍的懷抱;270號命令發出後僅兩個月,蘇軍戰俘竟然增加了130萬。

整個蘇德戰爭中,蘇軍被俘人數高達570萬,為二戰所有交戰國軍隊中最高者,其中,叛變的超過100萬,組成了俄羅斯解放軍,或者類似的志願軍,調轉了槍口,向蘇軍開戰,成了納粹德國軍隊的幫兇。

除了100多萬的俘虜叛變,斯大林的這道命令還給正在作戰的蘇聯軍隊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因素,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蘇聯士兵的盲目遵從。每一個士兵都害怕自己因不服從命令而被定下叛國罪,所以無論上級下達了什麼樣命令,他們都會一味的遵從。

雖然說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但上級下發錯誤的命令也會常有發生。因為蘇軍的盲目服從,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整個作戰過程都充斥著死板和僵硬,毫無靈活可言。

據統計,有大約158000人在整場蘇德戰爭中被以“懦夫”的名義處決,其中由大約15000人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管理最為嚴厲的時侯被處決的。

270號命令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調整了蘇軍大部分官兵的心態,重塑了鐵的紀律,遏制了迅速敗退的局勢,讓德軍的閃擊戰和希特勒的狂言破產,極大的削弱了德軍的士氣。

其次,命令下達之後,很多蘇軍變得捨生忘死,在各地死戰不退。因此為後來的戰略反攻爭取了充足的時間。可以說,第270號命令雖然飽受爭議,但它卻把蘇聯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為後來蘇聯擊潰德國奠定了基礎。


時光隧道2019


二戰時,蘇聯有兩個“命令”特別知名:

1941年發佈的,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發佈的第270號命令---《關於貪生怕死和叛國投降的問題以及禁止這種行為所採取的措施》。

1942年發佈的,"蘇聯國防委員會第227號命令"。

先說第270號命令。

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向蘇軍發動進攻以後,蘇軍前線一觸即潰。僅僅兩週時間,德軍就推進450公里,俘虜蘇軍六十多萬人。面對德軍的“閃電戰”,大批蘇軍不戰而逃。在這個背景下,同年8月16日,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發佈的第270號命令。

在命令中,大本營首先肯定了前線戰士的戰績,說了幾場打的還可以的小戰鬥。然後,大本營話鋒一轉,開始批評那些逃跑和投降的人。其中,列舉了兩個集團軍中將司令和一個少將軍長的名字,做反面典型,批評他們的投降行為。

在結尾,大本營說出三點命令:

第一,不準逃跑(丟了軍轉,就是逃跑),親屬也會受到連帶追責!上級長官有權槍斃逃跑的士兵。

第二,被包圍後,也不能投降,要作戰到底。那些投降的人,將會遭到蘇軍打擊。他們的家人,也會受到連帶追責。

第三,不敢作戰的軍官,會被解除職務,甚至,槍斃。

這項命令很“消極”,這是要把那些投降的士兵逼上絕路。他們的親人遭到迫害後,他們也就成了蘇聯的敵人。於是,很多投降的蘇聯士兵拿起武器,開始進攻自己的祖國。整個二戰期間,共計有150萬蘇軍成了德國的偽軍。

再說第227號命令。

第二年,蘇德戰爭的局勢並沒有好轉。尤其是斯大林趁天冷發動的反攻,讓蘇軍更是陷入困境。在1942年5月,隨著天氣轉熱,德軍又對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展開瘋狂進攻。為了穩住局勢,斯大林又以自己名義發佈了“第227號命令”。

這項命令更嚴厲,其主旨是:退卻就是一種犯罪!前線指揮員要使用鐵腕,阻止部隊撤退!沒有命令撤退,就要被槍斃!對那些膽小的士兵,要編入“戴罪立功連”,讓他們去危險的陣地當炮灰!

從此,士兵再撤退時,就會被後面的督戰隊用馬克沁機槍掃死。

這項命令,也成了蘇軍“人海戰術”的基礎理論思想。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斯大林在二戰期間代表蘇軍最高統帥部發布過兩道最著名的命令,其一是1941年8月16日簽署的《國防委員會第270號命令》,針對的是蘇軍的各級指揮員和政工人員的戰鬥意志問題,算是“對官”;其二是1942年7月28日簽署的《國防委員會第227號命令》,針對的是所有參戰人員未經命令擅自撤退的問題,主體算是“對兵”,至於為什麼下達時間和命令編號是相反的,真心搞不懂斯大林的真實想法。

(斯大林)

但是兩道命令有個共同的戰場背景:蘇軍都在大規模撤退!瞭解蘇德戰爭的軍事愛好者必然清楚,前一道命令是小鬍子《巴巴羅薩計劃》剛剛實施的期間,德軍三個集團軍群正在南方、中路和北方高歌猛進,缺乏思想準備和軍事準備的蘇軍已然被打懵了,整師整軍甚至整集團軍地被合圍然後投降。死傷姑且不論,僅至1941年12月6日就有380萬蘇軍被俘,甚至超過了德軍第一期投入作戰的陸軍總數,充分說明蘇軍的作戰意志極度薄弱,原因很複雜,不在本文討論範疇之內。

斯大林有點忍無可忍了,在戰爭爆發的第55天頭上籤發了“第270號命令”,命令中指出:“指揮員和政工人員在戰鬥中如果隱瞞自己的身份,開小差或者向敵人投降,將被視為蓄意叛逃人員。其家庭成員將被視為背叛祖國的逃兵家屬而實施逮捕”!這就類似於北伐軍的連坐紀律了,總之是一人投降全家遭殃,只能血戰到底別無他途。

(華西列夫斯基)

要說最倒黴的還是蘇軍各級政工人員,因為黨衛軍頭目希姆萊按照小鬍子的授意,也在同一時間下達了槍斃戰俘中所有政委的命令,根據特別行動隊長、劊子手奧倫道夫在戰後的供詞:“所有猶太人和政工幹部都要調出戰俘營,處以死刑,據我所知,在整個對俄國的作戰期間,一直採用這個辦法”,換句話說,蘇軍政工幹部一旦被俘,橫豎都是個死,落到敵我任何一方的待遇相同。斯大林的命令更狠,不僅本人難以倖免,還要株連家屬。

所以有人說,斯大林的第270號命令過於簡單和殘暴,逼反了類似於弗拉索夫中將這樣曾經的“蘇聯英雄”,也讓100多萬蘇軍戰俘掉轉槍口成為偽軍,這種理解是有失偏頗的。蘇軍實行的是軍政雙首長制度,政治委員在緊急時刻擁有部隊最後的決定權,直接影響著部隊的命運,而第270號命令打消了政工幹部的所有幻想,將他們推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境地,在當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不就是兵敗如山倒了。

(希姆萊)

第270號命令下達後,在軍隊中很快得到貫徹實施,因此蘇軍各部的抵抗意志明顯增強,從1941年10月起,德軍向莫斯科的推進過程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抗擊,最終被阻擋在莫斯科50公里以外。至12月6日朱可夫集結預備隊進行反擊,德軍遭遇了蘇德戰爭期間的第一次大的挫敗,儘管朱可夫取得的戰果有許多因素在裡面,但第270號命令仍然起到了相當的作用,兩句話:慈不掌兵、亂世須用重典。

雖然在第270號命令發佈後仍然有130多萬蘇軍被俘,但投降和被俘的數量已明顯減少,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工幹部在敵我兩邊的壓力下,大部分真的開始玩命了,就這一層說,希姆萊的手段是愚昧的,都已經被俘失去戰鬥力的政工人員,濫殺和虐殺只會讓那些堅持戰鬥的人更加頑強,得不償失。至於說到100萬所謂的“俄羅斯解放軍”的出現,更是與第270號命令無關。

(弗拉索夫)


因為這100萬人都是從戰俘裡產生的,能夠舉手投降本身其中就沒多少強者,況且在蘇德戰爭期間被俘的570萬蘇軍官兵中,最後在戰俘營被解救生還的僅有100萬人,再計入這100萬偽軍,被德國人虐待致死的戰俘數量不低於370萬人,約佔總人數的65%,活命的機會真心不大。所以許多戰俘選擇加入偽軍僅僅是為了活命而已,這樣的部隊根本沒什麼戰鬥力,換個角度看問題,當偽軍就能保住家屬了?

直到戰爭結束這100萬偽軍有什麼大的戰果嗎?完全無足輕重,一群烏合之眾罷了,所以從整體上對蘇德戰爭影響不大,相反,第270號命令成為一把達摩克利斯劍,高高懸在仍然戰鬥的蘇軍官兵頭上,起到了相當的震懾和號召作用,雖顯無情,實屬必要。尤其是蘇軍內部的民族成分較多,什麼烏克蘭人、哥薩克人、愛沙尼亞人、車臣人、卡爾梅克人等等,沒有嚴酷的命令,肯定是一盤散沙。



1942年夏季,德軍在南線發起代號“藍色計劃”的攻勢,先勝後敗的蘇軍一路潰向斯大林格勒,部分蘇軍已然逃過頓河,幾乎重現1941年夏天的情況,斯大林必須採取斷然措施止住潰勢。他於7月29日將西南戰區總司令、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鐵木辛哥元帥解職,同時決定以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統一指揮西南戰線的作戰行動,之前一天,視察前線回到莫斯科的華西列夫斯基上將奉命晉見。

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彙報完前線情況後,斯大林突然談起了部隊狀態和作戰意志問題,談及各個部隊是不是把1941年8月16日發佈第270號命令都忘記了?要求總參謀長立即起草一份新的命令,中心思想是“未接到命令就退卻是一種犯罪,必然將受到戰時最嚴厲的懲處”。華西列夫斯基自然照辦,當天就起草了命令底稿,經斯大林審閱後的“第227號命令”隨即發佈。

(弗拉索夫視察偽軍)

命令的原文很長,僅摘錄其中部分語句:“從今以後,給所有軍官、戰士、政治軍官一個鐵一般的紀律:沒有上級的命令,不得後撤半步。無論他是連長、營長、團長、師長、政委,只要是在無上級指揮官的命令情況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當作祖國的叛徒而受到處理”!命令特別規定在每個集團軍的作戰序列中,都要成立5至10個戴罪立功連,用以遣送而觸犯紀律的士兵和軍士,同時要求此命令要傳達到連隊級並大聲宣讀。

從後面發生的戰爭事實來看,第227號命令的意義同樣重大,斯大林格勒守軍的死戰不退,為整個會戰的最終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久以後又是朱可夫調兵反攻,全殲了保盧斯精銳的第6集團軍,兩個命令發佈的時間和背景,以及引發的結果,竟然達到驚人的一致,如此說來,還有人說過分或者殘暴嗎?這是戰爭,你死我活的戰爭。


度度狼gg


沒有俘虜、只有叛徒!二戰蘇德戰爭時期蘇軍的慘無人道的軍令使得幾百萬蘇軍有家難回,於是這些受難的軍人只能發生叛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270號命令。

舉世矚目的1941年紅場閱兵,數萬將士從紅場直接奔赴戰場,堪稱悲壯。

二戰時的蘇德之戰是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此戰歷經四年,雙方共投入三千萬軍隊。死亡人數創了歷史記錄,蘇軍死亡八百多萬,德軍死亡四百多萬。這還不包括受傷人數,假如把這部分人數也算在內的話,數量還會成倍增長。

戰爭還產生了大量的俘虜,當然雙方都有被俘人員,但是蘇軍的俘虜卻因為一道命令,大量反水,成為為虎作倀的反面力量。

蘇軍的大量被俘有很多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軍運用了令蘇軍猝不及防的閃電戰。在德軍的突然攻勢之下,蘇軍常常是十萬幾十萬的被包圍,這樣,也就產生了數量驚人的俘虜。僅在戰爭最初的兩年裡,蘇軍就出現了四百多萬的俘虜,四年戰爭共產生了近六百萬的戰俘。

依照常理,蘇軍特別是被俘的蘇軍應該最恨德軍,可是令人費解的是,二戰時竟然有多達百萬蘇軍反水,跟自己的同胞為敵。

反水者當然不僅僅是士兵,也有軍官,甚至有高級將領。在這些反水的軍人中有二十多個將軍,其中最高級別是一位中將,名字叫弗拉索夫。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原來,戰前蘇聯搞了一次大清洗,很多士兵、軍官甚至高級將領都被殃及,他們原本就對政府心懷怨恨,再加上斯大林又發佈了一道極其強硬的命令——《蘇聯國防人民委員270號命令》,這一命令把俘虜視為叛徒。不僅成為俘虜的人將要面臨懲罰,其家屬也會因此遭到逮捕。

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戰俘是戰爭的必然產物,戰俘跟叛變完全不是一碼事。在戰爭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軍隊已經沒有抵抗能力,除了死,只有選擇當俘虜,有時候甚至連死的機會都沒有,這時成為戰俘不是恥辱。

眾所周知,蘇軍在裝備低劣的條件下,在戰場上還是很頑強的,成為俘虜大多是出於無奈。但是最可怕的是,當那道命令頒佈之後,德軍不費一槍一彈白白是收穫百萬大軍。只因那道命令實在太過殘忍。

衛國戰爭初期蘇軍作戰很不利,大批部隊被成建制消滅或者俘虜。危難當頭,蘇聯發佈270軍令。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蘇聯沒有戰俘,只有叛徒”。那時是蘇聯戰略防禦階段,總基調也是以空間換時間,此時下達這個命令的意味就是就是讓戰士不計代價抵抗,消耗德軍有生力量,為反攻贏得時間和人力上的優勢,同時振奮蘇軍士氣。

但是蘇軍270號命令並沒有起到原本的作用。他的原意是讓被圍困的蘇軍戰士不能當戰俘,不能投敵,只能死戰到底。在這種情況下,你叛逃家人遭罪,你即便被俘虜家人也遭罪,你僥倖從戰俘營逃出來卻發現自己的妻子爹孃已經被抓到西伯利亞修鐵路了,你還願不願意為國家賣命?

所以270號命令非但沒能起到阻滯德軍前進道路,起到所謂“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作用。而且很多蘇軍乾脆投降叛變,直接加入“偽軍”與德國人並肩作戰打蘇軍。據統計,在命令發出後的兩個月裡,蘇軍戰俘又增加了130萬。整個衛國戰爭當中,蘇軍被俘人數達到570萬,其中變節者超過100萬,很大程度上就是拜這一命令所賜。

回過頭來看蘇軍第270號命令的殘忍之處。起初,他只是為了激勵士氣,讓戰士可以更勇猛的作戰。但是第270號命令產生的後果確是可怕的,烈士蒙冤,勇士含恨,它起到的反面效果遠比正面效果來的都大。所以受制於270命令產生可怕的後果,蘇軍卻只有在戰爭伊始的1941年執行這項命令,到了後期乾脆悄悄停止了命令執行。而後期著名的蘇軍第227號命令,也算是對這一命令的一個修正,也正是因為227號命令的出現,蘇軍才得以實現了由戰略撤退到戰略反攻的轉變,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王松林


不論前進還是後退,都是死,這樣的軍令,換了哪個軍隊估計都會讓無數士兵心生絕望的。

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在1941年8月16日,發佈第270號命令《關於貪生怕死和叛國投降的問題以及禁止這種行為所採取的措施》。命令的核心就是,如果在戰鬥中有人敢逃跑,就地處決!對於叛國者,家屬也要連坐受罰。

發佈的這條命令中,實際命令只有3條,可卻在開頭花了很大的篇幅先是表揚了一些在戰鬥中克服種種困難沒有投降的人,同時又點名批評了很多臨陣投敵的原蘇聯軍隊高層指揮官,然後作出了個簡單的動員。意思就是說:我們下這樣的命令,也是迫不得已的。

接下來,重點來了,命令一:臨陣投降的,就地處決,家人同罪;命令二:被包圍後不抵抗到底的,可以採取任何手段處決;命令三:上級有權在戰鬥中直接罷免自認為有叛逃傾向的下級指揮官,如有需要,可就地處決。 命令的核心就是:不論是真叛逃,還是有苗頭的,都可以就地處決。

而這個所謂的有叛逃傾向,根本沒有依據,全憑指揮官的主觀判斷,這樣就極易發生有意或無意的誤判。

這條命令,對於那種絕對忠誠,有著崇高理想信念的士兵或指揮官來說,和沒有一樣;但我相信,這種人絕對是少數!也就說,大部分士兵看到這條命令之後,肯定會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

這是人性使然,無所謂對錯,動物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面對這種幾乎必死的軍令,沒有人叛變才會讓人奇怪。


匹諾曹jun


引言:戰爭是流血的政治,面對國家大難、戰事危機,作為普通一兵只有執行命令,保家衛國才能保全自己。

1942年8月16日,斯大林已被德軍逼上絕境,終於向全國下達270號令,核心內容是:投降、後退即處決,家人連坐

270號令下達背景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施“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190個師,共計550萬人,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

由於德軍閃擊突然,蘇軍沒有備戰準備,蘇聯政府又剛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新任將領缺乏指揮能力,蘇軍處於戰略被動局面。

戰爭之初,蘇軍損兵折將,一路潰敗。

西北戰線,蘇軍敗退450公里,放棄波羅的海沿海地區,24個師被徹底擊潰,20個師損失60%的人員和裝備,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淪陷。

西部戰線,蘇軍敗退350公里,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

南部戰線,基輔戰役失敗,蘇軍西南方面軍損失70萬人。

隨著接連敗仗,蘇軍士氣極低,甚至消極抵抗,主動撤退。為了扭轉局勢,提升士氣,斯大林於當年8月16日,簽署了第270號命令,以扭轉軍心頹勢。

270號令摘要

第一、戰鬥中丟掉、撕毀徽章,向後方逃跑或者向敵人投降的指揮官和政治工作者將被視為逃兵,他們的家庭成員將被視為叛徒而逮捕。

第二、陷入敵人包圍後的各單位和部隊應該義無反顧的戰鬥到底,如果投降,便被視為背叛國家,那麼,他的家庭成員將會被剝奪所有國家福利和救助。

第三、在戰爭中,所有師指揮官、政治委員都有權立即免除那些在戰場上設法保全自己、表現怯懦的營團指揮官,如果有需要,可就地處決。

270號令的效果

蘇軍270號令的規定,對投降、逃跑、不服從命令的軍人實施處決,士兵不戰則死,同時蘇聯實施“連坐”制度,士兵在前線的表現將與後方家人“掛鉤”,若投降或者當逃兵,家人會被冠以“叛國罪”處理,這個命令有利有弊。

利端:這道命令改變了蘇軍官兵的心態,重塑了鐵律,遏制了頹敗局勢,很多蘇軍變得捨生忘死,在各地死戰不退,讓德軍的閃擊戰和希特勒的狂言破產,極大削弱了德軍士氣,為後來的戰略反攻爭取了充足時間。

弊端:很多已投降的蘇聯士兵成為國家的“叛徒”,面對家人逮捕,在沒有任何選擇的情況下,只能背叛,拿起武器成為了德國的僕從軍。據統計,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有超過100萬蘇聯降兵選擇了背叛,成為德國的僕從軍。

綜上所述,蘇軍第270號令雖然飽受爭議,但它卻把蘇聯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讓士兵、軍官明白了身上的責任和重擔,為後面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