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時期的大連萬達和廣州恆大踢一場比賽,你覺得誰會贏?為什麼?

一扇門的距離98


其實,對這兩支在不同時期的頂尖球隊是無法進行橫向比較的,一是當時所處的大環境也就是足球環境是不同的。二是當時各隊的經營理念和外援政策又是不同的。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我覺得廣州恆大會更勝一籌,因為廣州恆大是中國足球頂級聯賽改制以來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有最好的俱樂部管理,有最好的訓練條件,有最好的外援和教練。


閆師出高徒


在恆大之前,大連萬達就是中國足球歷史上最強的俱樂部,沒有之一,可上賽季恆大拿下了第八個聯賽冠軍,加之2個亞冠冠軍,恆大成為了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最成功的俱樂部。很多球迷會討論:巔峰時期的打臉萬達VS廣州恆大,究竟誰會贏?今天快遞員就來侃侃自己的想法。

大連和恆大對比

巔峰時期的大連就是靠著本土球員打天下,隊中有多名國腳:郝海東、孫繼海、張恩華、李明、小王濤、徐宏等人。而且那個時候外援政策和水平沒有現在開放,引進的外援在名氣和實力上都差恆大一截,這是不可否認的。

自從恆大入駐廣州男足後,廣州恆大一直就是中國足球的牌面,聯賽橫掃全軍,亞冠賽場也2次登頂。靠著無限制支票和優秀的人才引進計劃,恆大在各項賽事中都有建樹,可大家都明白,恆大挖來大量國腳和青年才俊囤在隊中,不僅增強本身板凳深度,還從側面削弱對手的實力,這一點也是不少球迷一直詬病的。

快遞員侃球:

大連萬達隊中擁有的國腳和恆大都差不多,參考國足各個階段的成績,我覺得大連在國內球員的對比中明顯佔優;在外援對比方面,恆大擁有多名巴西國腳級的球員,大連的內梅切克、漢斯、金斯水平都差一個檔次。

國內球員和外援對球隊的貢獻值來看,大連的主要功勞還是要算在本土球員身上,外援只是錦上添花,恆大對外援的依賴程度就顯得十分高,少了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樸志珠等人,恆大實力會下降一大截。

恆大的模式類似皇馬,大連萬達模式類似巴薩,每個俱樂部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取勝方面,這裡我斗膽說一句:在外援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巔峰大連>恆大;在資本運作能力方面,恆大>巔峰大連!

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關公戰秦瓊!有意思... 可以說這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最成功的倆傢俱樂部,大連萬達統治者甲時代,廣州恆大稱霸如今的中超。先不說誰更厲害,先說說倆個俱樂部的相似之處,再做個對比。

第一點,不同時期金元足球的開創者,廣州恆大就不說了,時間較近,大家都清楚,那就說說大連萬達!1997年,大連萬達以220萬的身價簽下當時八一隊的郝海東,這在當時的年代絕對是天價!而且王建林幾乎每場比賽都是手提一箱的人民幣,在比賽結束厚當場發錢!現在感覺這種行為有點兒暴發戶,但是當時那絕對是最土豪的行為了!當時甲A或許申花隊也有這財力,但是絕對沒有王總的魄力於大氣。所以財力上可謂不分伯仲。

第二點,都擁有強硬的老闆,無論許家印還是王健林,在球隊的管理上都是有很強的手腕,管理制度上即強硬且規範,這也是倆傢俱樂部成功的因素之一。如果參照現在的標準,恆大應該更專業一些。

第三點,都擁有聯賽最高水平的外援。雖然如今大牌外援不少,但是無論名氣上還是競技水平上,恆大隊的外援都絕對是國內頂尖的;而當時萬達時期的外援金斯、漢斯和內梅切克在名氣上不比如今外援,但是在當年甲A絕對是頂尖的,而且內梅切克作為捷克隊長參加了歐洲盃正賽,這在當時國內意味什麼,只有當時的老球迷才懂。如果非要對比,那麼我認為還是恆大外援更強一些。

第四點,國內球員實力強悍。倆傢俱樂部幾乎都擁有大量國腳,尤其恆大,這幾年專門收攏各俱樂部核心球員,但是球員實力不能完全參照如此標準,巔峰期萬達的國內球員,在現如今也絕對是大神級都存在,比如郝海東,小王濤,孫繼海,李明,徐宏,張恩華等,以國家隊及亞俱杯(亞冠)燈賽事的表現來看,當時大連隊國腳絕對強於現在,而恆大在國家隊表現最穩定的球員只有鄭智,不是崇古駁今,現在恆大這些國腳這比不上萬達。所以這方面大連萬達更勝一籌。

至於誰輸誰贏,那只有踢了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恆大許老闆在財富榜上是贏了萬達王總了...




斷線小木偶


巔峰恆大與巔峰萬達誰更強?

首先我們來看看恆大,恆大隊的巔峰時期無疑是2013年這一年中他們獲得了中超和亞冠的雙料冠軍!隊中以政智領銜的國腳幾乎都處於巔峰狀態,再加上孔卡、穆裡奇、埃爾克森、金英權,這些超強外援,在世界冠軍教練裡皮的調教下使得恆大在中超無人匹敵,甚至在亞冠賽場以橫掃千軍之勢一舉奪冠。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曾經的中國聯賽8冠王大連萬達隊,應該說萬達隊最強的一年是1998賽季,雖然56場不敗記錄在這之前已經被終結,但是這一年萬達在引進外援當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瑞典球員金斯、漢斯、捷克隊長內梅切克、都是實力派球員。加上郝海東、孫繼海、李明、等中國最優秀一代國腳,可以說這支萬達隊配以徐根寶的“搶逼圍”戰術打法在國內所向披靡!大比分取勝就是家常便飯。

在瞭解了兩支球隊的大致情況之後我們就來進行全方位的比較,守門員:增城pk韓文海,作為當時國足一號門門將增城的實力毋庸置疑,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大賽經驗,從未擔任過國足主力的韓文海與增城有著明顯的差距,在守門員環節恆大完勝。

中後衛 :馮瀟霆、金英權pk張恩華、徐宏,後二者在穩定性方面有明顯優勢,加上張恩華屬於帶刀後衛時常可以在比賽中插上頭球得分,進攻能力也高出一籌,相比於前二人時而“短路”總體上要高一個檔次,中後衛環節萬達完勝。

兩個邊後衛張琳芃、孫翔pk孫繼海、魏益民,孫繼海和孫翔都是國足史上最好邊後衛,但是非要做比較的話可能更多人還是會傾向於孫繼海,畢竟他是在英超都能打主力的球員,其助攻能力也的確強於孫翔,而魏益民並非是專職邊後衛,在郝海東未加盟之前此人是主力前鋒,其助攻能力不可小視,特別是在傳球這一項完全碾壓張琳芃,雖然防守方面略差,但也很少出現低級失誤。綜合考慮一下,萬達在邊後衛環節略略勝出。

中場pk,兩支球隊都有自以為豪的強大中場,這也是兩隊能在各自時代稱雄的關鍵所在,恆大後腰政智面對漢斯未必佔到便宜特別是在身體對抗上政智很難抗住對手,不過在好在政智在傳球視野和控球技術上不落下風,孔卡對壘內梅切克,孔卡的傳控能力和大局觀不必多說,他是中超做好的前腰、巴甲MVP,內梅切克作為96年歐洲盃亞軍的場上隊長在後腰位置上以防守兇狠長傳轉移過度見長,兩人的直接對抗很難說誰勝誰負,或許只能看臨場發揮了。如果黃博文與李明或者金斯對位的話,估計十有八九會完敗,作為國足史上最佳邊前衛李明的得分、助攻、防守、全面碾壓黃博文,金斯就不必多說了,他是瑞典邊緣國腳相比於國內同位置最好的申思都是有優勢的。中場這一環節萬達略強一點。

我們再來看前鋒線,由於恆大采用三前鋒,所以不太好直接比較,單論個人能力來說,穆裡奇與郝海東五五開,前者突破更出色,後者綜合搶點更好,王濤與埃爾克森在對抗方面有身體優勢頭球得分更強,但是後者技術更加全面,巴西球員的基本功也是國內球員不能比的!加上有郜林在其身邊穿插接應,就鋒線綜合攻擊力,因該是恆大稍強。

下面是兩隊在洲際賽場的成績對比!萬達時期的亞俱杯就是如今的亞冠,該隊曾經殺進決賽,但點球負於如日中天的浦項制鐵,那時的亞俱杯雖然在整體賽制合理性上和如今的亞冠有很大差距,但是要知道,那時的日韓俱樂部囤積著兩國的頂尖國腳,所以說萬達隊亞冠亞軍含金量未必低於恆大的亞冠冠軍,何況萬達還曾一次進入4強 ,一次殺進亞洲優勝者杯決賽。考慮各種因素的情況下,本人認為在洲際賽上兩隊旗鼓相當。

最後是技戰術打法,在這方面我認為恆大完勝,因為在戰術大師裡皮的調教下,恆大的控球打法無論是觀賞性還是技術含量上都領先於90年代以英式長傳衝吊為主的萬達隊。加上裡皮的臨場指揮能力遠遠強於徐根寶,完全可以彌補其在國內球員的劣勢,




公益足球聯盟李曉峰


我認為大連萬達會取勝。

兩隊巔峰時期都是中國足壇的絕對霸主,但兩個隊一統天下的方式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區別在於萬達靠的是眾多優秀的國腳,而恆大靠的是實力超群的外援。進一步來說,萬達更倚仗整體,而恆大更依賴外援去解決問題。

萬達巔峰時期隊內國腳眾多,徐弘、張恩華、孫繼海、李明、郝海東等人都是國家隊的中流砥柱,外援對於球隊起到的更多的是一個查缺補漏的作用。而恆大之所以能夠兩奪亞冠,幾乎完全是依靠穆裡奇、孔卡、埃爾克森等人的出色發揮。

說到這有的球迷可能會質疑,足球是十一個人的運動,況且恆大的國腳也不少,鄭智、馮瀟霆、張琳芃、黃博文、曾誠不也都是國家隊的主力麼?

從這個問題出發,我們找到了一個可以將兩個不同時代的球隊放到同一維度衡量的指標,那就是國家隊的水平!

既然足球是一項講究整體的運動,那麼隊內佔據多數的國腳就決定了這支球隊的實力。那如果想比較萬達和恆大國腳的實力,很簡單,比較一下兩隊所處時代國家隊的實力就可以了。萬達時代的中國隊亞洲二流,實力可以和日韓沙伊這樣的亞洲強隊掰掰手腕,2001年可以歷史性的進入世界盃決賽圈;恆大八冠王時代,中國隊人見人欺,經常無緣亞洲區12強賽,甚至可以輸泰國0:5。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因此,我認為萬達的實力要高於恆大,取得的成績也更令人信服。


足壇二三事


最強萬達也是打反擊的,不是打攻勢足球的,舉兩個例子,第一屆遠東俱樂部杯決賽,快馬魏意民連進三球差點終結比賽。亞俱杯小組賽,又是魏意民連進兩球,幫助球隊擊敗韓國球隊浦項制鐵。在這兩場比賽裡面,決定比賽勝負的不是亞洲第一前鋒郝海東,而是超級替補,快馬魏意民。到了實德時代,從吐口水事件解禁復出的郝海東向全攻全守的方面轉型,而不是禁區殺手。那時候的郝海東才成為比賽終結者,那是後話了。而恆大無論強弱,面對鐵了心打防反的球隊都是一籌莫展,比如2011賽季,面對屯兵中後場的魯能,李章洙帶領的恆大攻不破魯能的防禦體系,只能在後場倒腳,魯能球迷不斷爆發噓聲。2012亞冠小組賽,面對打防反的武裡南,全北現代(全北現代在兩場1:5慘敗以後也改打防反),恆大兩場比賽全輸,丟球數竟然達到6球。可以說防反為主的萬達贏面還是比較大。只要不作死,保證後防穩固,在中場積極拼搶,攔截,有機會就打反擊,特別是魏意民的使用,在比賽後半段就能殺死比賽。


靜夜思160519196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說,但是我們可以稍作分析:

1⃣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最強時期的大連萬達陣容,個人認為最強的大連萬達應該是98年,這時的大連已經進入全盛時期,當時的塔瓦雷斯有句話說:“我丈母孃帶大連都是冠軍”。當時的陣容大概是這樣的:

1.韓文海

17.孫繼海 2.張恩華 5.徐弘 3.吳俊

15.內梅切克

6.李明 14.金斯

10.漢斯

9.郝海東 20.王濤(小)

11.魏意民在當年聯賽的後半段代替出國的孫繼海打首發右後衛;8.王鵬有時候也替補出場。

但是當年的鼎盛為日後的人員結構斷檔也埋下了隱患。人員固定,小將沒有鍛鍊的機會,有能力的都離開大連。99年直接導致成績大滑坡,直到最後一輪才勉強保級成功。

2⃣再來看廣州恆大,個人認為最強時期的廣州恆大應該是2013年,特別是那一年亞冠恆大除了最後的決賽是兩戰皆平外,其他亞冠比賽基本上是大勝,那個時候恆大主要陣容如下圖所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鼎盛時期的萬達與全盛的恆大相比,萬達在國內球員擁有著孫繼海、郝海東、張恩華、李明等強力本土球員,與13年的恆大中郜林、鄭智、孫祥、張琳芃相比孰強孰弱這個自不必說。而外援方面,恆大當年的亞洲鐵三角穆裡奇、孔卡、埃爾克森個人認為要強過曾經的金斯、漢斯、梅內切克等人。儘管如此,我覺得恆大的這條後防線還是防不住曾經巔峰時期的郝海東、王濤、李明等人,而萬達後防線張恩華、孫繼海等人當面對恆大三叉戟進攻時應該有的一拼。而13年恆大的主教練裡皮的執教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如果最強時期的大連萬達在今天的中超聯賽應該能穩居前3,但是和恆大的比賽還真不好說。





龍江大佬


有兩個答案,一個是居於對競技體育精神與規則還有事實得出的。我們無法讓兩個處於不同時空的球隊再去進行一番較量,那隻能比較兩隊在各自存在的時期獲得的榮譽,萬達加實德聯賽冠軍6,亞冠冠軍0,世俱杯名次未參加,恆大聯賽冠軍8,亞冠冠軍2,世俱杯2次第四名。

另一個答案是萬達贏,因為你可以不講競技體育奧林匹克精神與比賽規則,可以隨意安排恆大誰可上場誰不可上場,這樣萬達還不贏才怪。

其實按照某些人自己定的規則,萬達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氣,就差跟國安搶勝似冠軍了


用戶我樂個趣


關公戰秦瓊,沒有一點點意義,足球從來都不是靠紙面分析就能分析出誰強誰弱的項目,更何況這還是不同時代的球隊。

有多少我們信誓旦旦的認為非常強的隊伍在實際比賽之中遭遇了滑鐵盧,又有多少我們曾經根本沒有關注過的隊伍最終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蹟。不確定性才是足球最大的魅力,銀河戰艦沒有統治宇宙,巔峰夢三也曾倒在穆里尼奧手中,萊斯特城奇蹟曾讓多少人為之歡呼,這就是足球的魅力。哪怕是國足,每次比賽之前也總有一部分人看好他能夠贏球,你能說這群人眼光差嗎?你能說這部分人是偽球迷嗎?往往第一個歡呼雀躍的是最愛國足的那批人。

最強的大連萬達,最強的廣州恆大,比來比去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大連最強盛的時候似乎也不叫萬達而應該叫實德,不管是萬達還是實德大連隊總沒錯的。說恆大比當時的大連強,可那時候的國家隊戰績比現在的國家隊戰績要好;說大連比恆大強,那也不對,恆大的外援都是五大聯賽頂級好手,大連那時候的外援在五大聯賽根本踢不上球。

現在的中國足球爛透了,沒有競技精神,沒有榮譽感,起不到絲毫社會榜樣的作用。關注足球還不如關注一下小區乒乓球比賽,起碼小區的乒乓球大爺對待比賽還是認認真真的,也能起到促進小區參加運動鍛鍊身體的作用。

看足球就像你呼吸霧霾,呼吸的時候覺得這無非就是生活嘛,沒有辦法沒得選擇的事情,等你到了空氣新鮮的地方一呼吸才會發現,臥槽原來呼吸新鮮空氣是這麼爽。趁早遠離足球吧,還能多活幾年。


自我雞宇宙


這又是一道“關公戰秦瓊”的題呀!大連萬達和廣州恆大都是中國足壇史上名聲顯赫的球隊。

當年甲A時代的大連萬達擁有郝海東、孫繼海、徐弘、李明等國字號球員。甲A時期,萬達(實德)是中國足壇當之無愧的霸主!甲A十年裡,萬達(實德)奪取了其中的七座聯賽冠軍,實現過兩次三連冠。哪怕放眼亞洲,他們也是具有非常強勁的競爭力。

而廣州恆大在中超聯賽中也是赫赫有名的霸主,實現了七連冠與大連萬達的八連冠僅差一冠,又曾豪奪兩次亞冠冠軍。尤其孔卡和穆裡奇時代的廣州恆大所向披靡。



不過要是讓這兩支霸主同臺競技,這還需要來一次穿越啊!他們內援也是包括眾多國腳,外援也是非常優秀的。他們要是同臺競技一場,我不敢說誰會贏誰會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