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盤點“脫歐”帶不走的那些英國文化

參考消息網2月11日報道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31日發表文章稱,儘管英國“脫歐”終成現實,但人們並不會拋棄從莎士比亞到甲殼蟲樂隊等已經存在的文化。這些東西留了下來,與文化混合在一起。

《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的仙境成為了一個永遠屬於人們的無盡世界,不會因英國的離開而畫上句號。

甲殼蟲樂隊:不列顛島的首字母在文化上可謂人才濟濟。甲殼蟲樂隊在整個音樂宇宙中取得了勝利。

丘吉爾:他是上世紀全世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德雷克船長:他代表的矛盾是那麼的英國:殘酷與神話,英雄與反派同時出現。

間諜:《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是虛構的經典形象,幾乎每一個虛構的間諜形象都有一個英國原型。

足球:這也許是最能標誌我們時代的發明。英格蘭很多足球俱樂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當時國際足聯尚未成立。

希臘:希臘與地中海和大英博物館的如潮觀眾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直布羅陀一樣,似乎無處不在。

哈利·波特:J·K·羅琳的這一系列著作是當今文化界最大的一筆生意。而在150年前,柯南·道爾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也曾一樣著名。

開膛手傑克: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惡棍之一。

拉迪亞德·吉卜林:英國小說家吉卜林是冒險和大英帝國的文學之聲。他創造了殖民時代的英國和全球視角。

倫敦:英國首都,泰晤士河、大本鐘和威斯敏斯特教堂所在地。塞繆爾·佩皮斯的日記、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霧都孤兒奧利弗·特威斯特的痛苦與榮耀曾在這裡孕育。

巨蟒劇團:這個英國六人喜劇團體被稱為戲劇界的甲殼蟲樂隊。

牛頓: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牛頓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牛津: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出生地。

彼得·潘:長篇小說《彼得·潘》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

皇后樂隊:1971年成立於倫敦的這支搖滾樂隊的歌聲顛覆了我們的世界。

滾石樂隊:自成立以來一直延續著傳統藍調搖滾的路線。

莎士比亞:套用一句哈姆雷特的話:“留還是走,這是個問題。”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特納:英國浪漫主義畫家特納是19世紀上半葉英國學院派畫家的代表。

《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英國人托馬斯·莫爾在他的名著《烏托邦》中虛構了一個航海家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

V字仇殺隊:仇殺隊最初源自於意大利,但蓋伊·福克斯的面具在全球和虛擬抗議活動中續寫了他的故事。

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芙:英國女作家伍爾芙是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

《英國偶像》(X-Factor) :《英國偶像》是英國獨立電視臺第一臺的一檔歌手選拔節目,收視率很高。

YES樂隊:這是一支1968年成立於倫敦的現代搖滾樂隊,享譽國際。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築師哈迪德是2004年普里茨克建築獎得主,第一位獲該獎的女建築師。

外媒盘点“脱欧”带不走的那些英国文化

當地時間1月31日,在英國貝爾法斯特,“脫歐”支持者參加慶祝活動。(新華社/美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