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他们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自命不凡的德军领导层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了进攻苏联,早在1940年,德军制定了被称作为“

巴巴罗萨”的计划。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苏联只能无奈迎战。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原本计划只需要三个月的战争,一直打到了冬天。

这个意外,让当时早早进攻苏联的德军大为震惊。同时最为吃苦的还是德军士兵,他们缺粮少衣服,然而战争依旧没有结束的痕迹。那么,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他们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这当中存在着众多的因素在其中,不管是哪些因素,都缓解不了德军的东线作战过程中的寒冷。不管是实质性的天气严寒,还是心理上的寒冷。

一、苏联面对战争所实施的政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苏联方面也是大为震惊。毕竟战争来得过于突然,距离苏德签订的条约时间,过去并没有多久,没想到德国方面,翻脸比翻书还快。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看待德国这方面,最初并没有认为已经在西线开战的德军,会这么快会开始东线的战争。但是德军进攻速度十分迅速,这就让当时的苏联,不得不快速投入到战争中去。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他们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面对德军的肆虐,苏联实施了一种战略“焦土政策”。意思就是,军民撤退,绝对不给德军留下可用的东西。即使是木材,也都没有放过。这个政策的实施,对于德军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可怕的。

因为谁也没有想到,西伯利亚的冬天来得这么突然,让德军是苦不堪言。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说过的一段话:

“当红军部队不得不撤退时,必须运走全部铁路机车车辆,不给敌人留下一部机车、一节车厢,不给敌人留下一公斤粮食、一公升燃料……在沦陷区,要造成使敌人及其所有走狗无法安身的条件,步步追击他们,消灭他们,破坏他们的一切活动。”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他们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可见对待德军的政策,做得十分彻底。

二、生活条件的不同,加上气候变化太快

从气候方面来说,德国本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当时的苏联,面对西伯利亚的寒风,苏联人都害怕。那么在这些士兵当中,很多都没有经历过这样严寒的气候。即使遇到下雪也没有像这种,大雪厚厚地覆盖在了地上。

还有一点,就是野外的生存的经验,由于战争的持续扩大。很多上战场的新兵来说,根本比不上那些老兵。这些新兵在战场上,毫无经验可言。尤其是在如何不把自己冻死这一块来说的话,对于新兵的培训根本没有培训,因为不知道苏联的冬天回来的这么早。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他们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的确,苏德开战时,这个冬天确实比往年更加寒冷,久久盼望的救济没有到来,士兵的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除了自己的长官,此刻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对比德军之前的生活环境而言,此刻的战场犹如一座人间地狱。

三、缺衣少粮的德军,根本没得抢

暂且不说德国的“焦土政策”,就单单说德军在战场上面的窘状,境遇也是十分可悲的。就苏联当时的国民经济而言,这么大一个国家,根本没有西欧富裕。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他们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缺衣少粮,并且道路泥泞,完全阻挡了后勤的补给,以及冬天穿的棉衣。很多士兵没有在战场上牺牲,反而冻死在了冰天雪地里。然而,对面的苏联军,同样是如此,士兵过冬的棉衣也很多都是在德军战略性撤退后,为了过冬缝缝制的,更别谈德军去抢苏联死去士兵的衣服了。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他们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此外,苏联士兵穿的衣服也是十分残破。而战场上枪炮无眼,很多衣服破旧不说,苏联士兵衣服的做工和保暖,也是相当简陋。就算拿走了衣服,既不保暖也不防寒,依旧是没有多大用处。最重要的还是取暖的设备和粮食这一块,没有吃的以及取暖方面的保障,德国士兵也不是铁打的。

总结

就莫斯科城外冻死的德军而言,他们最痛恨的莫过于发动这场战争的人。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也不会在莫斯科的郊外,死于寒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