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如何做一個不添亂的人?

很多人都幻想過可以過著不上班,想睡覺的時候睡覺,想看電視的時候看電視,想吃零食的時候吃零食的日子,如今沒想到用這樣的形式實現了大多數的“夢想”。

疫情當下,如何做一個不添亂的人?

如今,不出門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了吧,如今,以沒有存在感的方式存在才能體現最好的價值。

我是從2019年12月就聽過肺炎的事情,沒兩天官方出來闢謠了,估計是為了避免引起恐慌吧,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也不好揣測。所以1月再次出現這樣消息的時候,我並沒有那麼恐慌。不過,還是很多人聽到這些消息並不在意,這時候我已經提前買好了口罩,還給一些朋友買了,不過也就幾十個,並沒有大批量囤貨,沒想到信息傳播還是挺快,沒過兩天醫用口罩就買不到了。後面的事情大家都共同經歷著~

大家從驚訝到刷屏,從旁觀到深陷,從不信到恐慌,從憤怒到幫助,不過一週的時間。

這一週,全國的醫生冒著生命危險,奔赴武漢;無數的企業、個人,捐款捐物,最出名的應該是網紅辛有志捐了1.5億;這一週,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無比耀眼。83歲高齡鍾南山教授繼非典卓越貢獻後,再次出山,義不容辭,奔赴前線,令人敬仰。

除夕,我回到了農村老家,至此再也沒出過門。

我取消了和閨蜜好不容易安排好的旅遊計劃。

因為,安全第一

這段時間,哪裡也不去。待在家裡最安全。對自己安全,也是對別人安全

疫情當下,如何做一個不添亂的人?

疫情當下,如何做一個不添亂的人?

春節期間各類消息爆炸,因為我們都是二手、三手甚至七八手信息的接受者,我們需要認真分析幾件事情,才能幫忙不添亂。

01 如何辨別真相和謠言

我們從互聯網上接受的信息,有兩種:真相與謠言。

什麼是真相?雙黃連口服液可以預防新型冠狀肺炎是真相嗎?不是。

醫生說的是雙黃連口服液對病毒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並未得到確認,這才是真相。而當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信息雙黃連口服液就變成可以預防新型冠狀肺炎,甚至是“解藥”了,這就是謠言。

前幾天出了一個新通知,口罩合理消毒可以重複使用,這是真相。口罩可以通過微波爐加熱消毒重複使用,這就是謠言。

我們總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謠言,有的出於商家營銷,有的出於人們恐慌,誇大真相,這樣造謠傳謠,不但無濟於事,還會造成民眾恐慌,是對政府、醫院的不信任。

我們都是遠離現場的人。我們都是戴著一副“恐慌”甚至“憤怒”的眼鏡,看新聞的人。因此,我們常常能從一件普通的事實中,讀出恐慌,傳播憤怒

但是,這其實是比“肺炎疫情”更嚴重的“輿論疫情”。蔓延的謠言,會給本已嚴峻的疫情防控,增加更大的難度。做好一名幫忙不添亂的遠程參與者的第一步,就是運用自己寶貴的判斷力,不要傳播謠言。

謠言止於智者

疫情當下,如何做一個不添亂的人?

待在家裡,無所事事,然後每天刷新聞。越刷越焦慮。為什麼?

因為你看到的,容易傳播的,都是負面新聞。都是那些讓你害怕,但你無能為力的事情。那怎麼辦?

不要出門。必要出門是一定要戴口罩,回來洗手。做好這些,其實你什麼都不用怕。然後,幫助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學會正確戴口罩、洗手的方法

02 如何告別負能量

人們,面對挫折的時候總容易釋放負能量。疫情來的時候,慢慢被負能量的情緒駕馭。

很多人面對問題,心中都是負能量:春節我計劃帶女朋友回家呢,去不了了,真可憐;都怪那些吃野味的人,這些人太可惡了;早期那些領導都幹什麼去了,太不負責任了。但是,這些負能量,並不能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應該自問:怎麼辦?用“怎麼辦”,把負能量轉化為行動

比如,年後一些講座活動取消了,怎麼辦?那就利用這十幾天,把一直想寫的小說理出來,做個計劃。我決定,從今天開始,每天用4個小時寫書。

如果2月24號後還是無法正常上班,怎麼辦?如果你是一個老闆,現在是時候把注意力,從負能量裡抽離,放在你的員工身上了。公司有沒有準備好口罩和酒精防護用品,員工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去買到防護物資?你的員工,健康狀況如何?他需要什麼幫助?

另外,還可以好好規劃遠程辦公相關問題了。有的公司已經在執行遠程辦公了。如果在家辦公,怎麼操作,才能保證大家的安全的同時,不降低工作效率?

疫情當下,如何做一個不添亂的人?

03 寫在最後

我在一個創業公司四年,看到的是:對於創業者來說,每天都是舉步維艱。對於員工來說,各有各的房貸車貸房租生活等壓力。但是相比起生命和健康來說,大家都應該選擇生命安全第一。生命是根基,沒有根基做不了其他事情。

在這次疫情中,我更多看到了奮不顧身的白衣天使和志願者,還有廣大捐助者,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愛心,這就是越來越團結互助的中國人,也就是這樣的十幾億人,必將鑄就越來越偉大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