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德系車毛病多,日系車毛病少,為啥德系車銷量更高?

喬-左傾90°


在中國,德系車就意味著大眾,至少大眾係為主,於是扣個帽子說德系車毛病多,這個片面了,事實上大眾車在很多地方屬於非主流,口碑也不怎麼樣。日系毛病少,可能是真的,至少兩田在很多國家都是街車


塔哈酋長


德系車毛病到底多不多?

客觀來說,2000年以後,當德系車全面進入渦輪增壓發動機時代以後,特別是在渦輪增壓初期,技術相當不完善,導致燒機油、渦輪增壓器損壞等故障頻發,而相對而言,日系車進入渦輪增壓時代還是比較謹慎的,由於自然吸氣發動機溫度相對較低、汽缸壓力小、結構簡單理論上先天的故障率的確是比較低的。而德系車所青睞的雙離合技術也一直處於不斷髮展、不斷完善、不斷投放市場測試,伴隨著雙離合技術的逐漸成熟,消費者一邊交學費、一邊替車企“測試”變速箱的BUG,為德系車的進步立下了悍馬功勞!


此外,從機械工程設計角度來說,德系車傾向於優先使用先進技術來拓寬市場,而日系一貫的保守,傾向於技術成熟以後才逐漸投放,因此,從故障率角度來說,日系的確要小於德系!當然,隨著汽車技術越來越成熟,全球大市場的統一趨勢,德系車的故障率也越來越低,日系車由於進入了渦輪增壓時代,也出現了故障率升高的趨勢。

為什麼德系車銷量更高?

1、民族情緒

眾所周知的原因,日本軍國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為不齒的是,遮遮掩掩不承認其法西斯行為,因此,從民族情感來說,無論車有多好,很多人就是不買日系車!這種感情無可厚非,自然而然會影響日系車銷量。特別是發生了一些砸日系車的情況,更影響了日系車銷量。

2、德系車鈑金用料更“厚道”

德系車在鈑金用料、關車門聲音、油漆厚度、硬度等方面的確比日系車好,國人一貫認為做功紮實、鈑金厚實的車才是好車,德系車這一點牢牢地抓住了買車者的心理,相反日系車儘管其三大件質量靠譜,但是,車身鈑金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反而簡配,對於中國眾多不懂車的老百姓來說,這就是不厚道,於是買德系車的人就越來越多。



3、大眾的輻射效應

這個沒什麼說的,國人就是喜歡大眾車,喜歡大眾標,喜歡大眾的中庸、簡約的前臉,一個大眾抵得上整個日系車的銷量,很多人說,實在沒什麼想買的,就買了大眾。而如果想買一臺比大眾更好的車,那肯定是奧迪了,而德系車還有比奧迪更高檔的品牌,於是奔馳、寶馬這些車的暢銷也就不足為怪了。

4、出租車的輻射效應

中國哪個品牌的出租車最多?當然就是大眾,大眾出租車皮實、耐用,配件便宜,滿大街都是,自然而然的會給車友選車時留下一個好印象。

5、德系車設計風格

相對而言,從外觀內飾來看,日系除了雷克薩斯和馬自達,真的沒有特別令人驚豔的車,特別是高端的豪車,日系喜歡用複雜的設計來凸顯高貴,但是卻永遠營造不出德系車的豪華感。


6、日系和德系車的事故“表現”

總體來說,在碰撞時,日系貌似特別喜歡利用潰縮來確保自身安全,而這種潰縮設計帶來的後果就是低速碰撞時,維修費用相對較高,反觀德系車就相對硬朗一些,顯得結實一些,當然,這種結實不代表汽車的安全。一撞就碎、皮薄餡大這些日系的特有評價影響了日系的銷量。

7、保值率

銷量高、市場佔有率高,價格穩定,帶來的後果就是二手車保值率高,新車過幾年賣二手的價格也是老百姓所關注的。

8、國人的從眾心理

車不好能賣的好麼?賣的這麼好的車怎麼能不好?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導致國人有跟風效應,你買、他買、大家買。


9、加價效應

很多德系車由於市場緊俏,甚至加價銷售,而國人還有一個越貴越買的心裡,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早期的大眾途觀加價銷售,越貴賣的越好,就是這個道理。


眾口說車


有一句俗話叫做“修不好的大眾,開不壞的豐田”,反映了很多人對於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類的看法。但是,德系車真就是毛病多麼?日系車真就是完全不會壞麼?

實際上,不管是德系車還是日系車,其實上產品質量表現都是不錯的,但是這兩個車系也出現過一些質量問題。比如說本田汽車之前曝出的“機油門”事件;大眾汽車的燒機油、渦輪增壓器損壞等故障。所以,簡單地概括這兩個車系質量表現是不客觀的。

我們再來談談,為什麼德系車的銷量比較高。在中國汽車市場,在豪華市場有傳統德系豪強BBA,即奔馳汽車,寶馬汽車與奧迪汽車。而在主流汽車市場,大眾汽車可謂是非常強大,旗下車型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家用車車系,其中朗逸,寶來,帕薩特以及途觀L等車型更是被譽為一代神車。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消費者鍾愛德系車呢?首先,德系車摸清楚了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德系車鈑金用料更厚實,油漆厚度更厚,再加上內部空間更大等等,整車表現得十分均衡,在產品力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再者,大眾汽車很早就進入了中國汽車市場,靠著桑塔納一炮打紅,成為不少消費者朋友心中的美好記憶。而其他車系,很少有車型產品有著桑塔納這樣的歷史地位。同時,之後的出租車市場,駕校市場大規模使用了大眾旗下的捷達,讓人覺得德系車非常可靠,自然也就促進了德系車的銷量。

所以說,德系車的質量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而且德系車銷量表現之所以這麼好,也是得益於自身市場定位準確,產品出色。


汽車觀察家


德系代表是大眾,大眾在世界其他國家本來就是三四流的車企,只有在中國被神話了,有毛病正常。沒啥大驚小怪的,有廠家質保,過了質保還能買延保。有些毛病根本不影響開,也不用修。



流星蝴蝶劍138


德系車毛病多的帽子,估計是很難被摘掉了,實際上從統計方面的數據來看,德系車的小毛病是比日系車多,但重點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多多少,差異量具體是多少!比如倆學生,一個甲比乙分數高,甲考一百分、乙考97分;這能說明什麼?其實甲、乙都是好學生,對吧?德系車、日系車之間也是這個關係,具體的差異就是日系車萬分之五故障率,而德系車萬分之八而已,當然能分出高低,但差異真的不大。。。


任何車都有小毛病,所以不要做夢買到一款永遠不出毛病的車,至於張口、閉口開幾百萬公里的完全是思維混亂;重點不在於問題的多與少,而是在於出現的問題是否能被消費者所忍受,消費者能忍受、包容問題,那麼這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只有那些忍無可忍的問題才能算作問題,現如今的合資車、進口車,哪個會出現忍無可忍的問題?燒機油、增機油、發動機進水等,都算不上無法忍受,所以這些根本不是事,也沒必要大驚小怪!所以大眾車小毛病是比日系車偏多,但還沒多到消費者無法忍受的地步!而日系車質量的確更好,但還沒好到消費者非日系車不買的水平!



影響銷量的根本,不在於質量

質量是影響銷量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於佈局、渠道、保有量、認知度;大眾進入咱們國內的時間更早,足比日系合資車企早了接近15年;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大眾扶持了一大批本地供應商,率先實現了供應鏈條國產化,這是一把雙刃劍,好處在於降低了成本,壞處在於對質量的把控大幅度降低,所以曾經一段時間的大眾,也算是質量不好的典範!


隨著時間的發展,扶持的這一批本地供應商逐漸的成長(有些已經是大型供應商了),技術水平、加工水平逐漸提高,所以供應鏈條的更加成熟,就讓大眾逐漸將故障給控制下來;而早期的日系車,即便是合資車大部分零部件都不是國產了,而是日本本土供應;同時期日系車本地零件佔比不到15%,而大眾零件本土化已經接近70%以上,所以大眾的質量怎麼可能會好呢?尤其是在本地供應商還未成長起來的時代!

而隨著日系車零件本土化比例越來越高,質量也是逐漸下降的,平心而論,這幾年日系車各類問題還少麼?某某牌子各類門事件,某某牌子最近還大批量召回一次呢;所以近些年來日系車的質量是逐漸降低的,早已沒有二十年前的進口日系、十幾年前的合資日系好了,所以日系車也別總拿不出問題做文章了,因為現在已經做不到了!而渠道方面,南北大眾做的更完善、下沉的更深,所以整個鏈條同時運轉產生的能量非常大,這就是渠道更完善、覆蓋面更廣的優勢!

所以大眾車的銷量一定比豐田高,至少在咱們國內市場是這樣的,而在北美則是日系車的銷量更高!大眾的主場是咱們國內,而日系車的主場在北美,這就是差異,這和故障、小毛病關係不大,只不過是切入點的問題!比如當年我們市場換技術時,聯繫過豐田,但豐田沒在意,如果豐田率先和咱們組成合資,現在的世界汽車格局也就沒大眾啥事了,所以機會是豐田主動放棄的;既然大眾認可我們技術換市場的理念,那麼我們就自然要給大眾更大的支持了,也要提供更大的市場!所以大眾比日系品牌銷量高,難道不正常麼?


非專業車評


德系銷量高是因為價格低,車型多。

我們拿大眾和日產做個對比,六七萬的價格你可以買到桑塔納、捷達、polo,但是對於日產車,你怕是隻能看最老款的軒逸、陽光,而且價格還要比大眾的高。

然後我們對比車型:

緊湊型車子,大眾旗下的有:桑塔納、捷達、寶來、速騰、朗逸;

日產旗下:軒逸怕是知名度最高的,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陽光、什麼是藍鳥。

對比中型車:帕薩特和邁騰的銷量不說是數一數二,最起碼銷量是很可觀的,但是日產除了天籟之外,西瑪這類的車子有競爭力嗎?

好了我們再看看本田,本田也算是比較強勢的日系品牌了。

我們不說別的,先說一下價格吧;本田現在門檻就是十萬元,低於十萬的車子已經很少了,當然你可以理解為是落地價格低於十萬的,但是這都沒有影響。

大眾對比本田最大的優勢就是去搶佔了低端市場,桑塔納和捷達的銷量真的不要太可觀;對於一些銷量不咋地的品牌,人家大眾一個車的年銷量頂他們一個品牌的。

而且大眾畢竟是多年的大品牌,在國內的口碑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品牌的認可度高,這一點是其他車企拍馬都趕不上的。

同價格的車型,大眾的品牌力度強;同級別的合資車,大眾的低端車價格最低。

簡單一句話,大眾的門檻低。


無雙談車


最新實驗室碰撞測試日系領先,最新2019年司機死亡率最高車型前十名公佈了,日系佔一半,韓系美系佔一半,無一款德系車,司機死亡率最高車型前二十名德系只有一款高爾夫,17名。司機死亡率才是車輛安全唯一客觀大標本標準。所謂六十邁碰撞測試可以在碰撞位置加強或加滑輪投機取巧,車架屈服強度也不需要強化,碰撞測試測剎車嗎?測加速嗎?測操控嗎?這些和安全沒有關係?這些都是日系缺陷,主動規避風險能力弱。


用戶75441960495


德系車都有哪些?南北大眾、奧迪、寶馬、奔馳等等,看到他們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豪華+穩重+大氣,大多數人坐上這幾款車會感覺比做其他品牌車更有面子,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這種思維早已在國人大腦中根深蒂固了。


而本田、豐田、日產等日系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相比德系多半是輕飄飄的感覺,比如很多人會認為德系車鐵皮厚、自重大,理所當然的認為德系用料厚道;雖然現如今自重大並不能代表安全性就一定高,但是這種思維與上面提到的感覺一樣,時刻影響著人們的選車意向,這種思維不一定正確,但我們就容易相信肉眼看到的東西。

最後一點,德系高端BBA的國產化率相當高,也助推了德系車熱銷,而雷克薩斯、英菲尼迪這些日系高端品牌還是走進口路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目前BBA熱銷車型在價格上已經看齊大眾、豐田、本田等車型,性價比越來越高了。


不過,近幾個月日系車銷量節節攀升,很多車型早已超越德系,像是廣本、東本雙雙實現大幅增長,要說德系依然強勢真的有失偏頗,相反德系曾經的熱銷車型出現了下滑趨勢。所以,德系不再是最受歡迎的品牌,各個品牌都在不斷進步,消費者也有了更加豐富的選擇空間。


貓眼看車


謝謝能回答題主的問題。

易拉罐·豐田沒有優點,這點我非常有發言權,本人.8代凱美瑞車主,總結如下:

1.易拉罐·豐田是 麋鹿測試唯一能做到翻車的奇葩神車。

2.各種異響,音響8塊錢音質。

3.a柱(副駕駛側)撞斷,離婚專用車,開學之前一定要給家人買副盔甲,否則小命不保。

4.加速肉,沒有駕駛體驗,既然只能充當工具,不能充當玩具,我建議日本腦殘粉去買五菱宏光就好了[捂臉]

5.本田也不行,高速公路失速送命門,雅閣思域側面撞擊斷b柱,老婆盆骨有撞斷的危險,建議買車先買盔甲。。

6.買本田需謹慎,一入本田,終身烙印上本田印記!

最後如果硬要說優點,還是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賣機油賺錢。100年可以回本











曲奇h62


去了歐洲亞洲十幾個國家,很遺憾,街上最多的是本地車和豐田日產,大眾確實很少,福特都比大眾多,不過也很少。法國意大利德國是歐寶、雪鐵龍非常多,其次是奔馳寶馬中低端和日產豐田多,跑高速路上可能十多二十分鐘能看到一輛大眾和福特。其中日產逍客和豐田卡羅拉車型特別多。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最多的是本地車,沒見過的車標,其次是豐田、本田最多,都是代步車型,也就是國內雅力士、飛度這類車型。大眾也很少,可能高速路上三十分鐘能看到一輛,以菠蘿居多。日本最多的是鈴木和豐田,非常多,而且都是鈴木北斗星那種小車特別多,現在有很多放大版的北斗星。反正路上大部分都是1.0-1.5的佔大頭。順便一提,摩托國外非常多,歐洲以本田和標誌為主,倒三輪也特別多,亞洲本田雅馬哈鈴木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