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實現“天人合一”嗎?

鵬友程


這個問題不能單從天和人的概念理解。應從知道觀念去理解。在這次嚴峻的疫情下,請告訴我們的孩子,有知識才會強大!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是有知識,有責任心、有愛心,才能造福人類!成就大事!周總理在十六歲就發起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現在我們很多人包括學生時不時心中都會問自己:“我這讀書又是為什麼呢?”這番疫情,能不能讓這些人和學生幡然醒悟。

我們國家的脊樑和盾牌——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陳薇女將軍,偉大的白衣天使和人民解放軍,還有許許多多捨身為民的志願者,勞動者們!——是他們,用自己的豐富的知識力量和偉大無私的責任心、愛心,來戰勝可怕的疫情!他們才是我們需要值得學習的榜樣!李蘭娟院士說的一句話發人深省!她說:“疫情結束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新留給一線科研人員。不要讓年青人的價值天平繼續錯誤傾斜。演藝明星永遠是強不了國的。”流量明星賺得是上百、上千萬的高收入。這份收入,抵得上十幾位科研人員的年薪,這的的確確有不合理之處。畢竟,在疫情面前,衝在前線的是科研人員。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是他們。保護我們生命安全的也是他們。

天天追網劇,追明星,追小鮮肉,天天講名牌,自私自利......這樣的無用之才,在面對各種災難時,你們能挑起大梁拯救國家嗎!少年強則國強!中國的孩子們,加油!努力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這才是強國根本之一,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之一!


Sunny0221


天人合一是道家哲學一種至高無上的思想概念,想在修練中達上這個最高境界,要真正實現天人合一是不可能的。

易曰:立天道曰陰與陽,立地道曰柔與剛,立人道曰仁與義,謂之三才。可是天道不可移,地道不可移,而人道在社會上是十分複雜的,只有以作行動來準則仁與義,所以,就己將人道從天地間分離出來。

天地間都是以同類相聚,包括自然界的變化,天與地共同隱藏著無形看不見的規律,是自然規律成為一體的。而人是在中間生生不息,有形的社會規律。為此:有相異之處就必須分開來。

老子是指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無的宇宙觀,唯心論重視天地自然,更重視人與天地參。所以天地陰陽共成,而人只有以言行舉動來準則道德觀念,因此,要實現天人合一是一種抽象思想,無法做到天人合一。



誠心走天下2


“天人合一”源自老子之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一個最重要問題。早在西漢之前,天人合一思維已經非常流行,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商周之際《周易》的天人合一思維、戰國後期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和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

自古以來,人們對"天人合一",特別是對“天”的解讀可謂是眾論紛紜,目前尚無統一的、最終的定論。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天"代表"道"、"真理"、"法則"、”規律,”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正道,歸根覆命。近現代不少學者認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宇宙自然在本質上是相聯繫的、相依存的,故一切人與事均應遵循客觀規律,順乎自然規律,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相互共存,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融。

筆者更傾向於人能實現天人合一的觀點,這是因為"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學術思想,而且是一種社會狀態。天道與人道本來就是合而為一的,人受性於天,人的生存離不開天,天與人融為一體,自然相處,和諧共存,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狀態,事實證明天意民心不可欺不可違。天道公平無私,而人時常由於私慾過多等原因而背離天道,破壞了天人合一,天下由和而生亂,由小亂而變大亂。人類復歸於天人合一對於天下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天人合一則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就會自然生態平衡,社會和諧穩定。



文海墨韻


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實現“天人合一”!對於我的答案,一定有不少人質疑,甚至有人會嗤之以鼻,認為這就是天方夜譚。那麼,就請大家跟我一起來探尋一下: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說法源於老莊,是一種哲學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則”,“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

對於這種解釋有些人可能會不明所以,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給大家闡釋一下。

我們的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用科學的說法就是頻率。我們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範圍大約在20Hz到20000Hz間。同樣,天地也有頻率,但天地的頻率卻不是用耳朵聽的,是用心來感悟的!人生於天地之間,來自於天地,是天地的一分子,自然可以感受到天地的頻率,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因此,我認為天人合一就是心與天地同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而這種感悟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的,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情境:在春暖花開的時侯去郊外踏春,天高地闊、雲朗風清,空氣中飄蕩著青草的芬芳,陽光慈母般溫暖地灑在身上,偶爾有幾隻小鳥飛過,留下一竄清脆的歡歌。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感觸到的,無一不是快樂、愜意、舒適。不知不覺中,意識脫離了身體,像輕柔的風,拂過草地、拂過高山、拂過小溪,與小草、與小溪、與高山、與這片天地融為一體。

又或者在看某些科學頻道的節目的時候,當看到宇宙宏大的場面,看到那深隧的星際,是否突然間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電視中的視角也好像成了自己的視角,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徜徉。

沒錯,這種瞬間的感悟就是天人合一!

而最容易出現這種感悟的情況就是在心與天地、與大自然最接近的時侯。那些心思純粹、單純質樸、直率善良的人是和多愁善感的人也是最容易感悟到的。

其實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是一樣的,心若透明一塵不染,所以叫赤子。後慢慢的長大,隨著五官感受以及環境和教育的不同逐漸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人。逐漸被物質、世俗、名利所腐蝕,心也就越來越渾濁了,離天地自然越來越遠了。因此現代人很少能有這種感悟了。

耳朵能聽到的頻率由於生理原因是有限的,但心與天地自然的頻率卻是無限的。心越窄,感悟越少,心越寬,感悟越多。

因此,只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放下名利、物慾之心,多多親近自然、感悟自然,人人都可以做到“天人合一”!


紅塵路過客


我想天人合一,說的心境跟自然的統一吧,萬事萬物由心而定,不在於他的地位文化,貴賤大小,由心而成悟性自出。


用戶妙音水蓮


“天人合一”是一種境界,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想象或者達到的,那是一種構建在人與自然與宇宙萬物達到相融而產生的智慧!所有人都想達到這樣的境界而不能。這與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相通之處,用道家的語言就是“悟道”,是一種大智慧,超然於世外,與天地大道和諧統一的智慧。凡人難成,只有那些有大智慧、慧根的人才有可能窺探一二。



武當天機子


老子的“天人合一”不同於我的“天人合一”,他的“天人合一”是騙術扯淡,我的“天人合一”是終有一天會被實現的“天為我所用”的理想。


榮恥鑑定師


天人合一是人之最高境界,不是人人能實現的,天人合一是視天地萬物為一體,取世間精華為遵,順天意,行人之大道以德懷天下,恩施於宇,慈善於心,仁愛之上,說白了,視保護世間萬物之己任,和協共處,溶於大自然的空間,放下那虛榮的自遵自大與傲慢,於天地共存,萬物共享,只有這樣才能與天人合一同樂。


東方亮57684965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是這樣子理解的。也不知道對不對!所謂的“天人合一”,是從思想上和你的格局上來評判的。告訴我們要學會和大自然及所有生靈共享資源。不違背自然規律與平衡,才能相得益彰。當然,這對人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每個人的思維和修為本身就良莠不齊,所以想問題的岀發點就有差異。個人英雄主義的,他是要揚名立萬。修德修心,卻是考慮普渡眾生。


任重而道遠黃


天人合一,如果你是一位探究《易經》的學者,一定懂得(易經)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天人和一的概念。

應該把這個(合)字改為成這個(和)字。天人真的合一,眾生只有死亡。所以萬物,萬事只有在(立求)之中萌生,生命得以延續。

注:為什麼不見議(地人合一)那?人怕地,地埋人。

老黃曆翻著新日期,只有開拓才能悟實,人類才能發展…………………………………

驕龍個人見解:人如果能實現(天人合一),那就是死亡,從歸於大自然。天無定數…………………………

天人和一的觀念只能在《立求》中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