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称中国85%的企业难熬3个月,不知道各位老板们怎么看?

厚德载物20101104


营改增,造成高额重复征税的结果。因为遇到了破坏中国经济的专家。


红蝙蝠28590694


其实在武汉实行封城以后,对于封城这件事情,我本身还是比较赞同的,毕竟这反映出了一个城市领导的魄力,虽然这个决定有点晚,并且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决定,但是也是一个正确并且艰难的决定。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武汉封城以后,作为过年期间有物流派送经验的顺丰快递,居然在整个湖北地区出现了物流停摆的现象。

这就让我感到有点恐惧了。顺丰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并且有那么多年在春节进行运营的经验,如果因为封城造成派送出现停摆,大量的快件滞留,这说明封城这件事情已经做的有一些矫枉过正了。

封城以后,湖北省内的人民肯定是要通过网购来获得他们想要的食物,药品,防护物资,以及其他的生活相关的物资,这些物资都是必须要通过物流来进入的。

我个人理解的正确意义上面的封城应该是封锁人员的流动,但不封锁物资的流动,毕竟一个城市的人要生存下去,物质的流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地方最后把封城变成了交通管制,变成了封路,这样就不太对劲了,如果一个城市里面物资的运输断了,就意味着食物会越来越少,生产需要的物资会没有办法及时运进来,企业就会停摆,这样经济上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可是封城这件事情,慢慢就变成了交通管制。顺丰的物件没有办法顺利的运送。可想而知,其他小型的物流企业在这个春节必然也没有做生意。本来愿意在这个非常时期做运输的人就非常的少,再加上封路有可能要白跑,还赔上一大笔钱。所以物资的运送就变得感觉非常的困难。

于是我就发现我楼下的那些小超市里面的食品一天天的减少,货架慢慢的变空。让我不得不做起了囤积食物的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上游的企业开工生产,可是它生产的产品没有办法运送到下游的企业去,下游的企业即使开工员工到位,可是原材料没有办法到位,那么就没有办法完成订单。因为道路的封锁造成物流没有办法正常的运输,这件事情让我觉得比较可怕。

除此之外,很多地区都实行了封村的操作。可是又有很多的企业是把自己的公司地址安排在村内的,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城中村,有很多的物流企业都在里面上班。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上市公司的圆通公司在1月31号就已经开始上班了,他们的官方网站上也是这么宣布的,可是事实上,各地出现了快件能收不能派,能派不能收的情况。我所在的地区,圆通公司的地址就位于城中村内,由于封村,圆通的员工根本没有办法正常上班。

明天是另外一个上市物流公司中通正式上班的日子,可是,和熟悉的中通里面的人联络以后,发现他们也因为公司的地址位于城中村,由于封村操作,他们没有办法进入到村内正常的上班。他们在外地的货物已经运来了一些,可是货车跟没有办法到达仓库,只能停在村口。所以和圆通一样也出现了能收不能派,能派不能收的情况。

我也经营着小型的企业资金流上面还算可以,可是上游的原材料马上就要断了。可是物流还没有正常,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及时的运过来,现在只能节省节省再节省。由于普通的物流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往下游运输货物的成本也是成倍的往上翻。

所以,曹德旺说中国企业在这场风波中可能存在着倒闭的风险,我觉得是一种靠谱的表述。个人觉得要缓解企业这方面的压力一定要先解除对物流企业的封村,封路,保证这些企业的开工。

只有物流企业能够正常开工,上下游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对接起来,最起码手头上的库存还能够消化一阵。物流不正常,对于本身利润就不高的企业来讲,那是致命的。

除此以外,企业就算正常开工那些依赖于大量外地员工的企业,还会面临着用工荒。如果一个企业本来就以临时工为主体的员工配置,那么在这场风波之中,可能将面临好几个月无工可用的情况。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没有办法到岗,那么订单就没有办法完成,没办法按时完成订单的情况下,可能就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索赔,如果这个时候向你索赔的公司来源于国外,可能情况又更加的危急。

个人建议是尽快恢复物流,正常解除对物流公司的交通限制。先解决老百姓网购以及小型企业网络采购的问题。与此同时分批有序的安排,各个企业的员工陆续到岗。按非典时期的操作,做好体温的检查工作,可能社会经济所要承担的损失会更小一点。


外语那点事


我个人觉得说的很对。理由如下:

一、目前中国的企业看起来市值很高,可流动资金都不充足。现在疫情发展下去,企业复工遥遥无期,而房租、人工费、贷款等等不停的支出。还有各种损耗。没有几个企业抗的住!

二、员工忠诚度低,现在疫情发展,员工根本不愿意出来打工,说句不好听的,谁愿意为了几个钱,把命都搭进去了。

三、订单违约,中国好多企业做外贸的,中国停摆可外国没有啊,人家不可能跟着你来停摆,好多都在找下家了。甚至要企业赔违约金。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停摆3个月,真会倒闭85%.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路边小友


不得不说,曹德旺所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此次病毒所爆发的特殊时期性,以及它的范围影响程度都是超出了我们想象的,所以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黑天鹅”!

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

要知道1-2月是一个春节周期,大部分的企业为了在春节行情期间捞一笔金都是铆足了劲的。

就好比,许多实体影院和制片方都是在春节前就大肆传播,撒了不少钱在广告上,那么春节一停当,无疑就是让他们前期的投入打水漂,还没有春节档效应的后期收入。

就算到了5、1和10/1 这样的黄金节假日再次上映,也是要重新投入宣传费用,做一个二度宣传的结果,可以说损失不小;

又好比,许多餐饮企业本来可以在春节期间人满为患的,而它们又是在春节前就早早囤积了大量的海鲜,食材等等。

如今春节全部关门谢客,无疑让他们的食材浪费了,还面临着巨额的房租和人口成本压力;

还比如那些服装行业,本来借助这春节的期间可以清理冬装,上春装的,现在大量的冬装和春装在手里,不仅没有达到清库存的目的,还限制了资金流水,导致了没有钱可以滚起来的局面;

所以,如果疫情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不能继续开门,甚至没有回到之前的正常运营状态,那确实影响很大。

要知道,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一个负债经营的状态,现金流好的本来就特别少。这个时候还来那么一出,实则给老板们加上了许多压力。

我身边就有一个小伙伴的父亲是一个染料厂的老板,这次疫情导致了他回款拿不到,订单又做不了。可能未来就需要“节源开流”以保自己平安了。

真的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我对这句话的解读就是在未来的3个月中,85%的企业将会面临经营上的压力,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挺过的,即便是疫情结束了。

疫情中就不用说了,即便复工,对于大多数服务业也要面临着煎熬,疫情结束了,也会引起相关的连锁反应,大家会保守为先,短时间内依然不会摘下口罩,尽量减少公共场合的聚会,培训等。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影响的可不是我们看到的某些餐饮企业。

因为现在的工业是一体化的时代,比如一家全国连锁的餐饮企业在煎熬,背后的食品供应企业也要跟着煎熬,食品企业煎熬,背后的物流企业,再加工企业,包装企业,公共交通等企业都要跟着煎熬,都是环环相扣的。

当企业在煎熬或者撑不住的时候,就会导致很多员工失业,失业员工短期内的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再次让很多企业煎熬,如此循环。但是能怪事谁呢?企业没有错,员工也没有错,只能让野生动物背锅了。


荒野发现


实际上,曹德旺本人并没有直接表示85%的企业难熬3个月,而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对当前疫情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表达了担忧,认为很多实体经济可能会在短期内支撑不下去。而85%的企业难熬3个月,这个观点是由北大、清华的一些教授提出来的,这个黑锅不该由曹德旺来背。

就在2月6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领衔,会同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魏炜等共同撰文称,他们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收入下降幅度、可维持的时间、成本支付压力、自身对策及对政府诉求等8个问题,得出结论是85%的企业难以熬过3个月。

其实,85%的企业难熬3个月,也并非危言耸听,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方面,这次非常时期来得太不是时候,正好是各企业已经发掉工资和奖金,账面上没有多少资金,而新一年的工作又没有正式开始之际,实属于黑天鹅事件。一边是企业春节前资金基本用完了,另一边遇到非常时期,即使复工订单也稀少,资金回笼速度又非常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説苦撑三个月,就连一二个月发工资、付房租的资金都周转不过来。

另一方面,这次疫情来得太突然,打了企业一个措手不及,很多企业恐怕难以恢复。举个例子就是餐饮行业,本来认为春节长假的到来,餐饮行业会人满为患,便早早的囤积大量食材,并做了很多的广告宣传,没想到现在非常时期的到来,于是不仅是囤积的食材浪费了,而且还会面临巨额的房租和人工支出的压力。虽然在特殊时期,一些餐饮行业也接一些外卖订单自救,但是这样的行业低迷,部分餐饮企业确实难熬三个月。

还有就是贺岁片市场,本来影院和制片方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看片,获得良好的票房佳绩,便投入巨资,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也撒了不少钱在广告上,而现在特殊期间一停放,这样不仅仅是影院损失惨重,而且制片方也是亏得很惨。当然,新片现在不放,到今年的五一节、国庆节也可以放映,但是徐峥导致的喜剧贺岁片却在网上免费放映,人们不去影院,不用花钱,就可以看到影片,试问以后还有多少人去影院看电影呢?这次非常时期的发生,将影响到整个行业发展。

当然,还有生产制造业,主要是外销订单被取消,国内订单却越来越少。即使现在复工,企业本身就开工不足。客户拖欠应收账款越来越高,即使银行不抽贷,但是新的贷款投放下来也有风险,银行出于自身信贷资金的考虑,也不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生产制造企业各种开支却在哗哗地流出,流动资金逐渐趋于枯竭。如果在无外力的帮助下,很多制造企业也确实支撑不了长达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

面对现在实体企业所遭遇的困境,上海、北京、重庆等12个省市相继出台政策为中小企业疏困、减负,支持它们能够安然度过难关。这些政策包括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各种税收和社保都可延期上交、出台房租减免倡议、对企业贷款偿还可以延后,愈期利息不再计算,以及减轻企业劳动用工压力等。相信通过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多数企业是完全能够熬过3个月的。不过,现在正是非常时期,我们要密切关注企业生存情况,要帮助企业度过目前这最艰难的日子。


不执著财经


3个月不开工真的可能让很多企业关门!

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运转的资本,场所,人力资源等是不因你的企业停摆而消失的!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但要留住人才是需要高薪的,要保证高薪必须有很好的现金流!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只能够支撑1.5个月,如果一个半月没有现金流入,就会出现发工资困难,一旦优秀人才没有能够及时收到工资就会考虑跳槽!但要白发三个月工资,那可能就是一个企业一年的利润!

企业的房租也是固定成本,不会因为歇业而减免,虽然国家号召国有物业公司给企业减免,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租的都是私有业主的物业,能不能减免不可预测;

企业的资金成本也是不可少的,企业融资的成本在三个月成为了无效益成本,加大了企业回收难度,尤其对于面临还贷的短期周转资金来说,企业没有回笼资金,就可能导致违约和银行抽贷风险,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还有企业不能正常运营导致的国际贸易和服务违约风险以及订单取消风险,都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中小企业大都利润都很薄,如果停业三个月,各种不可降才能必将导致企业的破产!尤其是实体型企业!

祈求疫情早日过去,最好别超过一个半月!


郭建兰文旅大视野


曹德旺的话我信。我刚刚看到一个消息,说目前已经有270多家房企破产了,这才半个月的时间,就有这么多企业破产,如果疫情持续3个月之久,不难想象一定有大批的企业破产,而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占比95%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3个月足以将它们拖垮,85%的比例并非毫无根据。

还有,从目前一些企业复工的表现来看,有的第一天就通知员工全体降薪,有的干脆大规模裁员,有的打算申请破产,这说明企业的经济条件恶化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而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出现了降薪、裁员的想法,这其实都是因为缺少资金导致的,如果企业3个月不开工,很多企业必然出现资金链断裂,倒闭一大片。

还有,从复工的这两天来看,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没办法举行线下的人才招聘,都把招聘工作搬到了线上,可是据说目前企业的招聘岗位数同比下降70%多,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去年这个时候,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岗位,而今年大多企业都不打算招工了。为什么不招工了?因为企业没钱,生产又受到影响,所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减少岗位。这就很明显地说明,企业已经非常难过了,已经难过到了必须减员的地步,离破产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再延迟3个月开工,那企业最后的翻身机会也没有了,不破产才怪。而今年这么多企业不招工,就说明有大量的企业经济难过,所以时间拖的越长,企业倒闭的也就越多。

还有,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很短,有说只有2.5年的,有说只有3.9年的,也有说不到7年的,总之这都说明很多企业存活非常难,也存活的时间很短,而企业3个月不开工,必要无法熬过去,加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厂房或办公地点,都是租用的,同时还有很多刚刚成立不久的企业,所以一旦企业停工三个月,光租金就能把企业拖垮。

总之,中国的企业是很多,但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实力本身就差,资金不多,如果停工3个月,各种固定成本支出就能把企业的钱耗光,熬不过去也就是必然的。所以曹德旺说85%的企业难熬3个月是有道理的。



Sir聊HR


我现在都受不了了,天天吃泡面,每天待在这个房间里面,出门逛了一下就上来了,也不敢走多远,没有钱交房租,也没有工作干,又没有钱2020太难了



_流浪_追梦征婚


曹德旺说的没错,我是小企业,也难维持5个月,三个月艰难的可以度过,银行不放贷也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