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热”是好事还是坏事?

新大风歌


一家几亩地忙一年,还不如有些人两个月工资多,为啥还要种地,现在都是老人种地,如果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可能地里真的除了树就只剩下草了



大浪淘沙80后


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热”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是乡下小三哥,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家里也守着一亩三分地,以前有一亩的粮食地,后来也种上桃子了。现在我家没有粮食地都是水果,有李子、桃树、梨树,在我们当地来说,种粮食的已经很少了,我觉得农村出现的种树热是一个好事,增加了我们农民的收益,生活过得好了。



马云说过一句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我们农民种地也一样,粮食没办法改变成本以及价格,我们就想办法改变粮食。

我们村里的长辈们都种了半辈子粮食,也就勉强能生活,要想富裕那是痴人说梦,以前的年代就是为了能够吃饱,能够吃饱就行不在乎挣多少。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涨只种粮食地远远满足不足生活的需求,种小麦玉米一亩地还挣不了1000块钱,现在1000块钱能做什么?

所以家家户户都改行种水果,水果的价格贵啊,虽然前几年需要投入,但是后期一亩地下来能挣5000左右,看具体价格是否丰收等因素,反正比小麦玉米划算的多,这样我们农民才能挣了钱,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好事情。


可能某些人会说,现在农民都种水果了,没人种粮食了以后怎么办,我们连粮食都没有了,时代不同必有解决的办法。

我是乡下小三哥,以前就是我个人的感想,钱是好东西,农民有了钱才会消费,生活质量的提高。


乡下小三哥


说说本人的看法和想法,由于在外多年,唉,怎么说呢,有句话这么说的,说是徒匪没别枪,说是当兵的没抗过枪,没毛飞了四十里,不知道是个啥虫子,说是工人没上过一天班,说是农民没种过地,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自由职业者,说难听点就是盲流,不说了,言归正传,本人所在的家乡,人们都喜欢栽花椒树,有的已经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据说这两年的行情还不错,一亩地好点的万二八千也不是难事,不行的也三四千,肯定比种麦子划算,但这只是最近几年的行情,以后还真难说,我们村里家家几乎都栽了花椒树,亩数也不少,由于在外多年,对种地,栽树等一概不懂,加之本人对城市的嘈杂,喧闹早讨厌的不行不行的,因此本人心血来潮,把自己多年没种的地全收回,想种六七亩花椒树,过田园风景式的农家生活,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去年就这么栽种的,很可惜,有些事你不深入了解,你还真得不到你想象的答案,比如,花椒树的,打尖,浇水,施肥,截枝,打农药等等,就是一个辛苦复杂的技术活,没苦力,没耐心

的人还真不行,年份好遇到风调雨顺收成好还可以,最怕经种不到位,遇到干旱,收成不好,叫人摘都叫不到人,加之本身就难摘,因此,本人缩减规模,减掉六成,剩四成,看情况再说,起码让地固不住人,再图其它。


老杨谝闲传


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的现象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受利益的驱动,在农村有的农民种上了树,砍伐后又种上了庄稼;有的农民放弃了种庄稼却种上了树。


农村耕地上种树现象的出现,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粮食价格逐年下跌,农民失去了种粮食的积极性,种粮不如种树。这几年市场对速生杨树需求旺盛,如果种上速生杨树,四年就可以砍伐,每亩地种九十棵左右,保守的估计,平均每棵树能卖六、七十元左右,四年下来,每亩地平均每年就是一千多元的收入,比种粮食效益还高,而且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比种粮食低很多。

第二种情况是家里没有人种地了,孩子上学或者外出打工不在家,自己年岁又大了,剩下老头老太干庄稼活太费劲。但总不能让地荒着,让别人承包吧,钱又太少,所以,种上树木比较划算。

第三种情况是地块比较小,或者是承包地临近村边,地边有房屋或者工厂遮挡,种庄稼会受影响,又不适合机械化作业。

以上三种情况导致这部分人在自己的承包地块上种上了树木,出现了“种树热”。种树的原因大家明白,说明农民都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


至于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热”,是好事还是坏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呢?


乡野老农


属自己确认权的土地,在使用有效权内,除合同明文规定外,你种什么一般无人能干涉你,毕竟种田也必须讲效益的。


白骨精63


近几年农村使用耕地种树的情况的确越来越多了,为何农民要种树,无非还是种树能够赚钱。那么对于农民使用耕地种树,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政策上到底允许吗,今天老农就主要来谈谈这个问题。

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热”是好事还是坏事,政策上到底允许吗?

目前来看国家对于耕地是严格保护的,毕竟耕地多数都是属于基本农田,如今国家是有基本农田保护法了,就明确规定基本农田是不能够拿来发展林果业的,可以说从政策上来说,耕地种树是不允许的,同时也是违法的。

目前使用耕地来种树,不管是种植桉树还是果树,原则上都不允许的。就比如说老农所在的农民,以前很多农民都在耕地上面种植了果树,如今对于耕地也是保护越来越好了,一旦发现农民新增土地种植果树,都是不允许的。

以前就发生过村民种植果树苗,然后被乡镇的干部发现了,直接就是将这些树苗都重新拔出来,就是不允许种植了,当时也是引起来不少的冲突。这就是耕地保护跟农民发展经济造成了矛盾。

在老农看来用耕地种树固然不对,但是法理之外还有情理,农民发展经济的困难也确实是有的,在前几年砂糖橘价格高涨的时候,大家都靠此赚钱了,所以想种树也是有了原因。

砂糖橘是让村里面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至少很多年轻人都回来种果树了,这其实是算一件好事的,虽然跟现在的耕地保护政策背道而驰了,但却带动了农村整体致富。

总之,现在农民都愿意种果树,看看今年水果那么贵就知道了,只不过目前使用耕地种植果树政策还是不支持的,这点大家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当地不允许种树的话,大家还是要遵守规定的。


老王谈养牛


在农村,很多耕地都改为种树,不种粮食了,包括阿洪家的土地政府也要求种上了核桃、石榴、李子等果木树,每年还有几千块钱的树苗种植补贴,具说要补贴到果树成林挂果。


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热”是好事还是坏事?

阿洪认为,从长远和产业调整大方向上看,有些农村地区耕地改为种植经济林木是好事。

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热”说法是片面的。

我们与其说农村出现耕地种树热,不如说是国家政策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2017年,根据中央政策指示精神,要求贵州省全省要逐步减少玉米耕种量,在各地区农村因地制宜的选择各种经济林木进行种植,发展经济林木产业,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地方急于求成,一刀切式的禁止农民种玉米,造成农民不理解不接受,从而反对使用耕地发展经济林木产业。如果采取分批分地区逐步减少,让一部份将耕地改为种植经济林木产业的农民得到实惠后,先种植的农民就会自然带动之前不愿种植的农民。


适合种树的耕地一定要种树,适合种粮食的耕地一定要种粮食。

比如贵州省各农村地区山地不平,不利于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长期用传统方法耕种粮食,农村经济永远发展不起来,种粮食不行只有改革发展经济林木产业,通过最近几年的调整,农村很多种植水果的农民得到了实惠,贵州很多地方的猕猴桃、樱桃、核桃、李子、枇杷,广西的甘蔗、脐橙、山西一带的苹果产业确实让农民真正获得了实惠。很多农民种水果的收入确实比种粮食强。

又比如,东北地区是我国有名的粮食主产区,无论是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他们的地理优势都比其他地区要强。所以,在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或者说粮食主产区,耕地是绝对不能允许农民种树的,必须保证粮食安全的基本农田保有量。所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问题中所说的“种树热”。适合种粮食的耕地一定会种粮食,不适合种粮食的耕地,要改革发展经济林木产业。


总之,农村耕地“种树热”的说法是片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一刀切,种粮食和种果林都会因地制宜,该种粮食地方不会让你种水果,不该种粮食的地方就应该大胆改革发展其它经济林木产生。

感谢阅读!希望大家了解政策!支持政策!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一定是思想开放的农民。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耕地种树,第一,对土地不好,种过树的土地,一年两年收成不好,最明显的是,大树旁边的粮食你看看就知道了。

第二,看种的树品,有些树品对环境不好,比如杨树,毛毛特多,地上飘的到处都是,一点火星就燃烧,安全隐患大

第三,对于农业说不是什么好事,影响别人,你这块种树,别人种地,你树根都爬到别人地里了,别人没好收成。也种树,那么大家都种树了。

政府现在还没规划这块,毕竟只有少数。应该禁止


贝凡baby


农村基本农田,最以分散并分割给农民耕种,最现实的是,要农民窜门走户想把分散土地从各户农民手集中成片承包是办成的,宁自己不种荒扔也不会承包给他人,步分农民把分散土地东一块酉一点栽殖树苗及绿化苗䓁,一是为了占地,二是䓁待发展补尚。这种作为政府应出手管理,减少阻力划片转让承包土地,依土壤土质适用发展的农产品,并快策协调各村把分散土地,依合法同一承包费让分散土地农户有信益依靠感安全感入股䓁。当前时间就是最快发展,中国农业无公害产品共同努力同健康`


珍惜5237


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我们知道,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农民生存的依赖,农民所有的指望都依靠土地。如果没有了耕地,农民就无法生存。长期以来,农民在土地上经过精耕细作,用来种植粮食等农作物,养活一家老少。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依靠单一的传统农作物种植收入太低了,随之而来的是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农村也就出现耕地“种树热”。


在乡村关中一带的农民,多年前就发展苹果树、梨树、葡萄、猕猴桃、桃树等果树产业经济,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那为啥农村兴起了“种树热”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收入低下。

近年来,粮食等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而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价格却在不断增长,因此,农民依靠种植传统单一的粮食农作物难以增加收入,并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就业赚钱的渠道增多,于是,大量青壮年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家里承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就无人耕种,与其闲置长满荒草,还不如栽上树。但有市场意识的农民,栽的可不是普通的树,一般选择风景园林树、果树、花卉树等,这些树成材后价值可观。这样不用农民平时怎么打理,经过几年成长后,不但土地没有荒芜,而且还有效地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第二,种树的经济效益比种农作物要高。

有的农民有长远眼光,他们在耕地上栽种一些苹果树,葡萄树,或其他果树,待结果后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还有的农民种上一些景观树,这些树木长上几年后,就可以卖到城市园林景区,不仅为城市绿化作出了贡献,也有效的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且这些树木的经济效益可观,比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要高出很多。

第三,种树管理起来简单方便。

农民在城市长期打工,家里土地根本顾不上耕种,让邻居家耕种,可邻居家也不想耕种。在面对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耕种,荒废着太可惜。因此,他们就想着全部栽树,且地里栽上树后,不用怎么管理,也不用花费工夫,他们在打工返乡时进行修剪一下就可以了。这些树待几年后就可以成材,且经济效益很不错,这样实现了打工和耕地两不误,一举两得,对农民来说,何乐而又不为呢?

第四,种树也是农民增收的好渠道。

发展农村经济作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各地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各地农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树木种植,农村实现了良好的收益,这对农民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我们看到,现在城市规模化不断扩大,各地都在建设园林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建设高档住宅小区,这些地方都需要大量的绿植树木,从而这就为农民种树提供了广阔市场,且种植树苗,以及各类绿化树都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益。

总之,对于农民耕地“种树热”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不能完全定论。但从当前农村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种树热解决了农民顾不上耕种土地实际的问题,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这点来看,农村“种树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实质问题是,这是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后,土地无法耕种而造成的权宜之计。相信,随着土地流转的实施,这一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我们留言区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