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將,被更厲害的名將打敗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漢史趣聞


在太平洋戰役中,屬中途島戰役最具有代表意義,而在這場戰役中,出現了兩位世界級名將的身影,第一位是,被冠以日本軍魂之稱的-山本五十六和美國五星上將:斯特·威廉·尼米茲。相信這二位的名字大家都不會太陌生,畢竟他們都是二戰中世界十大名將之一,但是,他們卻不期而遇在太平洋中途島上,一場世紀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一個是瘋狂的賭徒,一個是被總統下了死命令的五星上將,他們的相遇應該是被註定的

山本五十六,日本海軍中最著名的提督,曾親手組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屬於太平洋標誌性人物,號稱:太平洋之鷲,在他指揮戰場之時,總是,喜歡用賭碰運氣之詞,故而又被別人稱為:瘋子。

在1941年10月東條英機上臺後,11月初,海軍完成戰前準備,突擊艦隊於26日駛離日本,12月7日早晨7時55分,在秘航12晝夜,行程3500海里後,在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用艦載機對珍珠港發動了突然襲擊。

由於偷襲珍珠港的成功,日本解除了翼側和後方的威脅,還控制了制海權和制空權,又佔領了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的廣大區域。然而山本五十六對此並不滿意,此時才真正暴露出此人的野心,他要再次像偷襲珍珠港一樣去偷襲-中途島。

然而,此刻在中途島上的將領並是珍珠港的金梅爾將軍,要知道,在珍珠港被偷襲成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把金梅爾換掉了!讓尼米茲代替他去奪回太平洋珍珠港,並洗涮掉這份恥辱。臨走前,羅斯福對尼米茲說:“到珍珠港去收拾敗局,然後留在那裡,直到戰爭勝利”。從羅斯福這句話中就能分析出,這是給尼米茲下的死命令,就是要你奪回太平洋控制權,不過,尼米茲在接下來的表現也並沒有讓這位美前總統失望。

中途島上,兩虎相遇,計劃好的山本這次沒能如願,而尼米茲吸取了上次金梅爾失敗的教訓,成功擊敗了山本五十六的陰謀,最後還送他直接“上天”

1942年5月20日,山本集結了7艘航母,11艘戰艦,22艘驅逐艦,和21艘潛艇,連同後勤艦在內共計200餘艘,戰機700餘架在柱島集結。而反觀在中途島上的尼米茲一方,能夠動用的只有3艘航母,3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這就是美方的戰力了!與日本的相比,差距還是蠻大的。

可戰爭有時候不單單是靠武器準備的優越就能勝利的,像二戰紅軍的小米加步槍,同樣是把日本軍隊打的節節敗退,一樣把他們趕出了中國大地,一樣粉碎了他們的法西斯陰謀。

在6月初,山本率領200餘艘艦船分8支特遣艦隊,向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開進。其實,山本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讓日軍艦隊兵分兩路對阿留申群島進行打擊。如果美軍派兵去偵查或支援時,他則可以用日軍主力迅速佔領中途島。山本的計劃的確不錯,但有句老話叫: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鑑於珍珠港事件的教訓,尼米茲加大了太平洋艦隊情報機構的建設。在短期內,直接破譯了日本海軍部分無線電密碼。這樣以來,美尼米茲就對山本的動向瞭如指掌了!尼米茲讓自己的艦隊隱藏起來,設計了一套陷阱,用將計就計的策略,對路過的日本航空母艦編隊進行了突然打擊,直接導致日本的“祥鳳號”航母被擊沉,而大型航母“翔鶴號”被重創,還有一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當然,那些艦載機還有322架被擊落,飛機147架被廢。

這次打擊,直接把山本老底打掉了一半還多,無奈之下,山本只能被迫停戰,這也給山本在精神上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在隨後,1942年8月,美日雙方在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展開了激烈的爭鬥,結果是美西方國家佔據了瓜島控制權,日本全面敗績。為了給士兵鼓舞氣勢,山本決定坐飛機去往南太平洋前線,不料,秘密被美軍破解,在4月18日,山本的包機由六架戰鬥機護航,從拉包爾機場飛往布因島時,被美國戰機導彈直接擊落,山本死亡。尼米茲是個聰明的將軍,知道吸取前任金梅爾將軍的教訓,知道如果躲開敵人的偷襲,而山本卻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上次中途島就被人家把密碼破解給擊敗了!這次居然直接把他送回姥姥家了!這就是不長記性的悲劇。


梓蕤


說起這個,當然要說彭德懷和麥克阿瑟兩位將軍,他們兩位,可是真正的名將。

麥克阿瑟,一個美國傳奇將軍,但是,他遇到了我們的彭大將軍,也是大敗而歸。所以,小雪看到這個題目,不禁聯想起彭德懷和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中的對決,可以說是麥克阿瑟軍旅生涯中的一大敗筆,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來朝參加對華作戰,可能用滑鐵盧來形容麥克阿瑟最合適不過。

麥克阿瑟可能是美國總統杜魯門邀請會見的吃了第一次閉門羹的美國總統,他的傲慢可見一斑

麥克阿瑟在什麼時候確立了自己在美國軍隊中的地位,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克阿瑟作為盟軍的最高司令長官,統領美國、英國上萬人馬,對希特勒的納粹德國的覆滅,有很大的功績。

另外,他還要斡旋美國和英國這些將士中存在的“鬥爭”,正所謂誰也不服誰,而麥克阿瑟就是緩和其中關係的中間人,他帶領盟軍諾曼底登陸,將可惡的納粹打到了德國老家。

另外,他也是對日戰爭中,美國的鷹派代表,麥克阿瑟曾經到過日本,他對日本戰後格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歷史就是如此的巧合,1950年,美國派麥克阿瑟到了朝鮮戰爭,我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國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麥克阿瑟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對華作戰失敗的美國五星上將,他還在後期回國以後競選美國總統,不知道他哪裡來的勇氣。

麥克阿瑟對美國總統杜魯門說道:我保證對朝作戰全勝。但是,事實給了這位傲慢的將軍一個大嘴巴子

對於當時,中國援朝,美國總統杜魯門是有擔心的,他不希望解放軍進駐朝鮮,對美國發起作戰,而麥克阿瑟卻信誓旦旦,認為他的航母戰鬥群和陸軍可以以摧枯拉朽似的打贏朝鮮戰爭。

後來,美國還想動用原子彈收拾殘局,但是,我們當時並不怕,英國等國發表講話表示反對,最後,才不了了之。

1951年4月,由於麥克阿瑟統帥的聯合國軍,在朝鮮的三次失利和一次平局,被美國總統杜魯門撤了職,李奇微接替了他的位置,後來,李奇微希望兩國和談,朝鮮戰爭最後才宣告結束。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中外歷史上名將很多,一個名將被另一個名將打敗的例子也很多,但是影響歷史進程的就沒幾個了,外國的出名的如滑鐵盧之戰,中國的楚漢之爭等,但都是本文化之間的交戰。現在我來講一個真正的中西名將之間的交戰,也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中西名將交戰,結果是中國名將大敗西方名將,一個後來做了開國元帥,而另一個做了五星上將,而這場戰爭直接影響了世界格局直到現在,這就是朝鮮戰爭,而這兩個名將就是中國的開國元帥彭德懷和美國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
彭德懷:


一個放牛娃,寒門子弟,15歲時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輯。18歲加入湘軍。20歲任連長,30歲任軍長,中國軍隊的二號人物。中國十大元帥排第二,一生戰功赫赫,軍事才能發揮到顛峰是1950年10月毛澤東主席召喚他出任志願軍總司令出兵朝鮮,參與抗美援朝的戰爭中。
麥克阿瑟:美國五星上將,西點軍校高材生,參加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准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國防部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一個傳奇式軍事人才,二戰中率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把日本天皇踩在了腳下,於1945年8月15日在投降書上籤了字,終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大東亞共榮的美夢。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卻陰溝翻船,敗在了朝鮮戰爭中,被撤職告老還鄉。

1950年6月25日,朝鮮的金日成軍隊誇過了38線,發動了統一朝鮮的戰爭,7月7日,聯合國授權美國組建聯合國軍(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荷蘭,土耳其,菲律賓,泰國,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盧森堡,南非,埃塞等國)。支持南韓抵抗北朝鮮的進攻,麥克阿瑟出任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總司令。8月中旬北朝鮮已攻至釜山一線,朝鮮90%已落入金日成手中。9月15日,麥克阿瑟充分發揮了其軍事才能,演了一出朝鮮版的子午谷~~仁川登陸。


登陸成功後,對北朝鮮的軍隊有攔腰絕斷的危險,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麥克阿瑟甚至發出了聖誕回家過節的口號,10月19日時麥克阿瑟率領的聯合國軍已反功至離鴨綠江不到100公里之處。1950年10月8日,彭德懷臨危受命,率領著只有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出兵朝鮮。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後,彭德懷彙集了各方情報分析,知道麥克阿瑟還不清楚志願軍出兵朝鮮,於是布了一個大口袋陣,經過四天四夜扦插急行軍,終於在10月25日把聯合國軍的先頭部隊二萬多人包圍了,發起了第一次戰役。而麥克阿瑟還矇在鼓裡,而這處戰役共殲敵15000多人,彭德懷通過這次戰役終於在戰場上站穩腳,併為以後勝利打下了基礎。



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殲敵15000人,敵我傷亡比例為~1:0.62。

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1950年11月25日~12月4日,東線作戰1950年11月27日~12月24日。殲敵36000人,敵我傷亡比例為~1:0.85。

第三次戰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殲敵19000人,敵我傷亡比例為~1:0.43。

第四次戰役:1951年1月25日~4月21曰。殲敵78000人,敵我傷亡比例為~1:0.67。

第五次戰役:1951年4月22日~5月21日。殲敵82000人,敵我傷亡比例為~1:1.038。


而這兩人的對決勝負在土耳其旅的到來及覆滅就可見一斑。併成為戰爭折點。
土耳其為了響應美國的要求,派出了其一個精銳部隊~土耳其第一旅共6000多人,他們手裡都是新式武器。麥克阿瑟為了慶祝土一旅的到來,決定在38線附近的金化舉行閱兵歡迎儀式。而彭德懷也剛好收到蘇聯提供的新式榴彈遠程大炮,正沒處試驗,聽到這個情報後大喜,決定搞一次突襲行動。
土耳其一旅正精神抖擻,衣冠亮麗,列隊整整齊齊地等代檢閱時,志願軍萬炮齊發,在不到兩個小時裡殲滅了土耳其一旅4000人,傷2000多人。而麥克阿瑟因戰機晚點而躲過了一劫。而整個戰爭因土耳其一旅的速滅而在聯合國軍發生很大心理影響,因在戰場上閱兵是愚蠢的,也直接道至麥克阿瑟被撤職。史稱"金化慘案"。而這也體現了彭德懷的軍事果決完勝麥克阿瑟。這就是中西名將之間的顛峰對決,而朝鮮戰爭的勝利也釋出了中西軍事家的區別,中方是完勝的。通過朝鮮戰爭,毛澤東主席也看出了美國的弱點,難怪他說美帝只是個紙老虎。確實從朝戰到現在美國單打獨鬥的從沒有一次是完勝的,每次都拉上小弟才有勝的可能。


聰聰看歷史


🌹名將被名將戰敗,列出幾例。

📒林彪:平型關大敗日軍精銳師團司令官、名將板垣徵四郎。

1937年9月24日,林彪指揮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與“日本鋼軍”——板垣徵四郎中將的師團激戰,殲敵1000多人。是抗戰以來第一個殲滅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楊成武:長城嶺下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

在日寇殘酷地對華北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時,我華北軍區楊成武部隊,在長城嶺下的戰鬥中,擊斃了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震驚了整個侵華日軍大本營,日本天皇驚歎無語。

📒林彪:四戰四平,戰敗國民政府名將陳明仁。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林彪與陳明仁在吉林省的四平街,展開了國共命運的大決鬥,長達二年,互有勝負,來回拉鋸。雙方共投入兵力達94萬多人。最終在1948年3月,四平被我軍完全解放,控制了東北戰略要地。後來,陳明仁任湖南國民黨軍司令官,在和程潛起義時,最擔心林彪去算“血戰四平”的老帳。1955年國家授予陳明仁上將軍銜。

📔粟裕:“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王牌軍隊——“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中將。

1947年5月,在山東沂蒙山區的孟良崮地區,圍殲進犯解放區的國民黨王牌中的王牌,精銳的全美式裝備的七十四師3.2萬餘人,擊斃不可一世的中將師長——大名鼎鼎的張靈甫。反動派吹噓:“有七十四師即有國民黨”。孟良崮戰役,嚴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的主力,粉碎了敵人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陰謀計劃。

📔彭德懷:迫使美軍三易其帥,最終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侵朝美軍司令官為參加“二戰”的名將,太平洋戰場美軍東方部隊最高司令官,使用過“原子彈”的——麥克阿瑟五星上將。因朝鮮戰爭節節失利被撤換。第二任為世界名將:李奇微將軍,同樣不利被撤換。第三任為克拉克上將。結果在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彭德懷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協定》上簽字。克拉克上將沮喪地對記者說:“我是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將軍”。

📒[本文未經作者允許,不可改動。圖片源於網絡。]





笑看東籬


彭德懷PK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名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創造下的“蛙跳戰術”和兩棲戰,把日本鬼子在太平洋上打得滿地找牙。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擔任美國遠東總司令,之後介入朝鮮戰爭,再度發揮其兩棲登陸戰的特長——面對飲馬日本海的朝鮮人民軍,麥克阿瑟指揮三個美軍師從朝鮮人民軍後方的仁川登陸,先是切斷人民軍後勤補給線,然後與扼守釜山的美韓軍南北夾擊,大破朝鮮人民軍,一舉扭轉了朝鮮戰局。隨後,麥克阿瑟又指揮各路大軍一路跟蹤追殺,直到鴨綠江。這時,他碰上了一個更加兇狠的對手,這個對手不僅粉碎了他企圖統一朝鮮半島的夢想,並且終結了他的軍旅生涯。這個對手就是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農民出身的彭德懷。

從美軍登陸仁川開始,中國就做出了出兵朝鮮的決定。全程參加過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戰功卓著的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臨危受命,指揮已經集結在中朝邊境上的30萬大軍以“志願軍”的名義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中國軍隊以隱蔽、突然的動作進入朝鮮,這是麥克阿瑟所始料未及的。結果在第一次戰役中捱了當頭一棒,被志願軍殲滅了1.5萬餘人,被迫暫時停止進攻。

得知中國軍隊參戰的消息後,麥克阿瑟並不以為然,他深知中美兩軍的巨大差距。兵力數量雖然相當,但是裝備著萬國牌陸軍輕武器和少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怎麼能是擁有強大地空火力掩護、步兵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的對手?就算中國軍隊在經過國內戰爭的錘鍊驍勇非常,然而經過太平洋戰爭洗禮的美軍又豈是等閒之輩?

所以,麥克阿瑟雖然吃了一次敗仗,還是沒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稍微調整了部署,緊接著又發動了進攻,叫囂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

沒想到的是第二次戰役敗的更慘,部署的東西兩路大軍分別在長津湖和三所裡遭遇志願軍伏擊,大敗而歸。東路大軍直接被趕下了日本海,西路大軍丟了平壤退到三八線才停下。裝備精良、功勳卓著的美軍第一騎兵師、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這兩支部隊都被打得死裡逃生。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更是在撤退途中因為翻車丟了性命。

第二次戰役後,麥克阿瑟在美國國內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名義上雖說還是遠東美軍總司令,實權卻已經操在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手中。第五次戰役後,麥克阿瑟因為過分鼓吹擴大朝鮮戰爭到中國本土而引起美國朝野憤慨,最終被勒令脫下穿了大半輩子的軍裝。而他的對手彭德懷,繼續將李奇微、克拉克這兩位接替他的美軍名將一個一個打敗。


寰宇長劍


孟良崮之戰!!!!

解放軍的粟裕大將,直面國民黨最能打的整編74師,師長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當時解放軍方面的指揮官就是粟裕和陳毅,國民黨方面的就是張靈甫。

首先來看看一代抗日名將張靈甫的戰績:

1937年9月參加淞滬會戰。

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並且受傷。

1938年9月升任一五三旅旅長,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3月參加南昌會戰。之後升任陸軍第五十一師步兵指揮官。

1939年9月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

942年4月,參加浙贛會戰;

1943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

1943年11月參加常德會戰,獲雲麾勳章;

1944年5月,參加長衡會戰,獲寶鼎勳章;後升任陸軍第七十四軍少將副軍長。

1946年4月,張靈甫升任陸軍第七十四軍中將軍長,併兼任首都(南京)警備司令。

看看張靈甫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的功績在整個國民黨軍隊中都是少見的。張靈甫的部隊也是全部的美式裝備,蔣介石的五大主力部隊之一,後來國民黨整編把74軍又編為整編第74師。

當時解放軍的指揮官就是粟裕和陳毅,不過當時陳毅主要的工作還是在政治方面,軍事方面主要還是粟裕指揮的。所以這裡說一下粟裕大將。

參加過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長征時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這兩個名將碰到一起的戰爭註定會永遠的載入史冊,那就是孟良崮戰役。

整個戰役當時國民黨投入的部隊不光是74師還有整編83師19旅57團等等,總人數差不多有45萬人,而解放軍方面是華東野戰軍大約有27萬人。所以從人數規模上來看這場戰爭都是史詩級的。

而且當時許世友,王必成等名將都是直接上了前線的,解放軍集中十萬人主攻張靈甫的74師三萬人才得以圍困住他,想想張靈甫的戰鬥力。

當時張靈甫三萬多人被解放軍圍困,蔣介石更是向四十多萬 人下達了死命令救不出張靈甫就的全部軍法從事,但是最後張靈甫還是戰死在了孟良崮。一代抗日名將就這樣倒在了粟裕大將的面前。


中國歷史研究所


抗日名將薛嶽,戰功卓著,威名赫赫,讓日軍聞風喪膽,但後來在與開國大將粟裕的交手中,卻一敗再敗,以至最後被撤職棄用。

在中國反侵略戰爭史上,薛嶽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是率部殲滅日軍數量最多的將領, 指揮的萬家嶺大捷和長沙保衛戰,都是日軍遭受到的為數不多的重創,對日作戰的不凡戰績,使薛嶽成為那個時代抗日將領中的翹楚,被人們稱為“百戰名將”、“戰神”。



薛嶽在與我軍的作戰中,也是一馬當先,毫不留情。當初兵微將寡、內外交困的紅軍在長征時,被薛嶽率軍一路追殺,紅軍走了兩萬五千裡,他追了兩萬裡,沒少給紅軍添堵。

後來紅軍在主席的指揮下四渡赤水,巧過金沙江,搶渡大渡河,才算擺脫了薛嶽的追擊。但幾個月後,薛嶽又率軍重創了紅四方面軍,使紅四方面軍遭受了重大損失。

1946年,內戰爆發,薛嶽時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繼續與我軍交手,前期,他指揮部隊在兩淮一帶採用聲東擊西、虛虛實實的戰術,讓我軍漸漸不支,失去大片根據地。


面對不利的局勢,高層令華中野戰軍粟裕火速北援,並將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並負責軍事戰役指揮。兩軍合併後再與薛嶽一決高下。

薛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而粟裕此時剛剛崛起,薛嶽也許並沒有把粟裕放在眼裡,此時他也絕沒有想到,以前名不見經傳的粟裕,最終讓他顏面盡失,從此一蹶不振。

在此後的幾個月中,薛嶽從來沒有這樣沮喪,首先在“蘇北戰役”中,國軍整編69師2萬多人被全殲,師長戴之奇兵敗自殺。又在“魯南戰役”中,國軍兩個整編師、一個快速縱隊,約5.3萬餘人被全殲,此戰後陳毅詩興大發,有“徐州薛嶽掩面泣,南京蔣賊應淚垂”的詩句。最後在“萊蕪戰役”中,李仙州部5.6萬餘人又全部被殲。

薛嶽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連戰連敗,喪師失地,在國軍內部引起了非議,因他本就與蔣校長有隙,加之又非嫡系,打了敗仗“背鍋”是自然的,十分生氣的蔣校長以“指揮不力,名聲低落”的藉口,撤了薛嶽的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職務。

其實把責任都推到薛嶽身上,確有不公,因為每次戰役都有蔣校長和參謀總長陳誠的參與。但最後的“鍋”只能由薛嶽一個人來背,相信他也只能滿臉不服但徒呼無奈。

但他的失敗卻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粟裕在評價薛嶽時,曾讚揚他“指揮機敏,是國軍中的一員干將”。這並非是粟裕有意抬高他,薛嶽在成為指揮官以後,無論與誰打仗,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這次敗給粟裕,與蔣校長和陳誠的越級插手也不無關係。

後來薛嶽在主政廣東時,同樣無法阻擋我軍勢如破竹的腳步。他最後的軍事生涯是據守海南島,雖然費盡心機在島上構建了陸海空立體防禦體系的“伯陵防線”(薛嶽字伯陵),但同樣沒有阻擋住我軍的前進的步伐,但在他周密的撤退計劃下,國軍只損失了3.3萬餘人,主力大部順利撤出,沒有受到太大的消耗,這也是薛嶽的精明之處。

敗退到孤島以後,薛嶽受到了冷落,心灰意冷的他索性遠離世事,明者保身,最終活到102歲高壽離世,死前曾留下“寧用奴才,不用人才”八個字,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平。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在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中途島戰役是非常關鍵的一次大轉折,在這場戰役中,出現了兩位世界級名將的身影,一位是被冠以日本軍魂之稱的山本五十六,另一位則是美國五星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這兩人都是二戰期間的重要將領,指揮本國軍隊贏得諸多戰功,併名列二戰期間的十大名將,但命運讓他們在中途島不期而遇,一場曠世之戰就此拉開帷幕。

一個是瘋狂的戰爭狂徒,一個則是收到總統死命令的五星上將,他們的相遇應該是被註定的。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最著名的提督(艦隊司令),曾親手組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部隊,在二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號稱“太平洋之鷲”。他本人痴迷賭博,指揮作戰時也喜歡碰運氣,因此很多人稱之為:瘋子。

東條英機上臺後,日本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秘航12晝夜,行程3500海里,於12月7日對珍珠港發動了突然襲擊。

由於偷襲珍珠港的成功,日本解除了翼側和後方的威脅,還控制了制海權和制空權,逐步佔領了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的廣大區域。然而,山本五十六對此並不滿意,他的野心隨著一系列的勝利不斷膨脹,他打算再次像偷襲珍珠港一樣去偷襲中途島。

然而,此刻中途島上的將領可不是珍珠港的金梅爾將軍,在珍珠港被偷襲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把金梅爾換掉了,讓尼米茲將軍奪回太平洋珍珠港,洗涮美國的這份恥辱。臨走前,羅斯福對尼米茲說:“到珍珠港去收拾敗局,然後留在那裡,直到戰爭勝利”。顯然,這相當於給尼米茲下達了必須成功的死命令,所幸尼米茲接下來的表現並沒有讓這位總統失望。

中途島上,兩虎相遇的大戲終於上演了。計劃周密的山本這次沒能再次如願,而尼米茲吸取了金梅爾失敗的教訓,成功粉碎了山本五十六的陰謀。

1942年5月20日,山本集結了7艘航母、11艘戰列艦、22艘驅逐艦和21艘潛艇,連同後勤艦隻在內共計200餘艘,以及戰機700餘架在柱島集結。反觀在中途島上的尼米茲一方,能夠動用的只有3艘航母、3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勝敗似乎沒有什麼懸念。

不過,戰爭有時候並不單單是武器裝備的對抗,精神、謀略甚至運氣都有可能左右戰場局面。6月初,山本率領200餘艘艦船,分8支特遣艦隊向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開進。山本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讓日軍艦隊兵分兩路對阿留申群島進行打擊。如果美軍派兵去偵查或支援,他就可以用日軍主力迅速佔領中途島。山本的計劃確實不錯,但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計劃似乎永遠趕不上變化!

鑑於珍珠港事件的深刻教訓,尼米茲加大了太平洋艦隊情報機構的建設。在短期內,就完美破譯了日本海軍部分無線電密碼,使得美軍對山本的動向瞭如指掌。美軍截獲日軍艦隊計劃後,緊急對剛剛在珊瑚海海戰中遭受重創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進行大修,工人們不分晝夜拼命搶工,竟然只用了72小時就將其恢復到戰鬥狀態,而通常需要數月才能修復。

而日軍為了加大進攻力量,減少了情報偵查飛機的配備,同時為了保持隱蔽航行,又採取了無線電靜默方式航行,使得日軍各部艦隊信息溝通不暢,一系列圍繞信息和情報工作的漏洞,使得包括山本在內的指揮官產生誤判,堅持按照原計劃發起進攻,這樣就鑽進了提前做好準備的美軍“口袋”,此後的日軍艦隊已經無力迴天了。

6月4日,日軍航母開始放飛第一波艦載機轟炸中途島,反而遭到中途島方向飛來的美軍戰機的襲擊,日軍司令部誤以為是美軍在島上的防衛力量較強,需要發動第二波對地攻擊,遂下令艦載機更換對地攻擊炸彈準備再次出擊。

實際上,美軍尼米茲司令部已經接到中途島守軍的報告判明瞭日軍航母的方位,下令艦載機發動進攻。美軍機群出現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加賀”、“赤城”和“蒼龍”號航母很快中彈起火併最終沉沒。

唯一躲過美軍襲擊的“飛龍”號航母起飛24架艦載機,成功命中美軍“約克城”號航母三發航彈,自己卻被“企業”號航母艦載機命中失去了戰鬥力,最終被己方艦炮擊沉。

是役,日軍損失大型航母4艘、重型巡洋艦1艘,戰死3057人。美軍則損失1艘航母、1艘驅逐艦,戰死307人。美軍取得了中途島海戰的重大勝利,也使得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被迫轉入防守,逐步走上了無可挽回的失敗道路。

作為雙方對壘的戰場指揮官,美國海軍尼米茲將軍在出色的情報偵察支持下,以逸待勞打了山本率領的聯合艦隊一個措手不及。縱觀山本艦隊的戰場表現,幾乎一無是處,不僅通信密碼被破解、空中偵查力量薄弱、艦艇雷達技術落後,更關鍵的是山本五十六在戰役中的表現爭議頗多,尤其是他將前方戰場指揮權全權委託給了南雲忠一,大概是他犯下的最大錯誤。


軍備解碼


一個名將被另一個名將打敗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著名的對決當屬漢尼拔與羅馬著名軍事統帥大西庇阿之間的對決當屬精彩,也是一場師徒之間的對決。

發生於公元前202年10月19日的扎馬戰役是決定第二次布匿戰爭最為關鍵的一戰,此戰迦太基的軍事統帥是著名的漢尼拔,被譽為西方戰略之父,也是西方四大軍事統帥之一(另外三位分別是亞歷山大、凱撒和拿破崙)。而羅馬的軍事統帥是大西庇阿,要說到這兩位軍事統帥,他們之間有著相當的淵源,從戰術風格來說,西庇阿實際上是漢尼拔的弟子,儘管漢尼拔並沒有教過大西庇阿,但是大西庇阿卻把漢尼拔戰術的精髓全部學到了手。

在說到這場戰役之前,我認為有必要介紹一下漢尼拔的戰略戰術體系。

漢尼拔的戰略戰術體系

漢尼拔的戰略思想

實際上漢尼拔能夠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並不是因為一場坎尼戰役,如果只是一場坎尼戰役的勝利,也只能說明他是一個戰術大師或者是優秀的軍事指揮官,戰役與戰略相比本身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

實際上他當年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到進攻羅馬本土都是經過了精心佈局和策劃之後的結果,並不是走一步看一步來的。從西班牙出發的時候,他就分出了2萬人馬回到迦太基本土進行防守,結果只羅馬與迦太基開戰之後,羅馬人派出了重兵到了西西里,直接威脅了迦太基本土,可見其先見之名。在越過羅納河進入到了羅馬勢力範圍之後,當時羅馬人認為他會佔領羅納河以北的地區,但是羅馬人失算了,他越過了比利牛斯山後進入到了如今的法國西南部,羅馬人便派出了重兵到了今天的馬賽,用於防禦法國西南部,阻止漢尼拔的進攻。

▲漢尼拔進軍路線(紅色)

在漢尼拔到達法國西南部的時候,有大約5萬步兵和1.2萬騎兵,他乘著羅馬人初到馬賽還不瞭解他的行蹤的時候越過了瓦爾河,在渡河的過程中他損失了1.2萬人,這在他的預計之內。在渡河後,他把大軍開進了法國西南部茂密的叢林,從而隱匿了自己的行蹤,讓羅馬人對他無跡可尋,這也在他的計劃之中。之後越過了阿爾卑斯山後,他的部隊只剩下了2.6萬人,其中2萬步兵6000騎兵,以這樣的兵力對抗羅馬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時整個羅馬同盟的動員能力有75萬人之多。所以漢尼拔的想法就是瓦解羅馬同盟,通過幾次大型戰役,打擊羅馬的軍事力量,吸引羅馬的同盟國改變立場投靠到他的陣營。對於兵力的補充,在下了阿爾卑斯山後他主要是通過吸納當地的高盧人加入他的軍隊的做法,迅速補充了軍隊,使軍隊擴張到了5萬人。

▲翻越阿爾卑斯山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

所以,從西班牙出發,到一路上的艱難險阻該如何通過,到每一步會損失多少人,到了意大利之後人員如何補充,如何徹底打敗羅馬,漢尼拔都是事先規劃好了的,是一個大的戰略計劃,並且他把這個戰略計劃付諸實施,是西方軍事史上第一個制定了戰略計劃,並且把戰略計劃實施的人,所以他才會被稱為西方的戰略之父。

▲漢尼拔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並不是因為一場坎尼戰役

漢尼拔的戰術體系

實際上漢尼拔是亞歷山大的弟子,儘管亞歷山大沒教過他。當時在他的身邊有一些希臘學者,經常給他講述亞歷山大的戰例,再加上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本身也是軍事大家出身,對他也進行過系統的軍事培養,在進攻羅馬人之前,漢尼拔就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戰術體系,這點在日後的戰爭中體現了出來。

亞歷山大能夠獲得一次次戰役的勝利,一般人認為是馬其頓方陣的作用,但實則不然,馬其頓方陣只起到了一半的作用,另一半在於騎兵。如果只是馬其頓方陣,充其量只是當時最好的重步兵方陣,其特點就是攻防能力都非常強,但是軟肋在被捕和側翼,同時移動速度非常慢,這種陣型是典型的防守陣型,如果只是靠馬其頓方陣,那麼亞歷山大最多也只能不敗,但是要獲勝就很難了。他獲勝的法寶就是他的騎兵,在作戰的時候一般來說騎兵在側翼,馬其頓方陣在中間,當對方攻過來的時候馬其頓方陣負責擋住對方的進攻,而騎兵在側翼發動進攻,尋找戰機,如果對方出現了空檔把中央留給了騎兵,那麼亞歷山大就會毫不猶豫地帶領他的精銳“夥友”騎兵直衝對方的主將,摧毀對方的指揮系統,造成對方軍隊的混亂,從而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亞歷山大實際上是步騎結合的戰術,漢尼拔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戰術

漢尼拔繼承和發展了這種戰術,也是騎兵在側翼發動進攻,但不同之處在於他不求攻擊對方主將,而是用騎兵實現側翼的迂迴,將對手包圍,從而全殲敵軍!是的,漢尼拔的戰術就是這麼霸道!如果仔細看亞歷山大的戰役,會發現很多時候他實際上並沒有完成殲滅戰,而是一場殲滅對手人數不多的戰役,因為摧毀對方指揮系統後,對方也大量地從戰場撤走了,而漢尼拔則是包圍了對手,實現了對對方軍團的大殲滅!

這種戰術的最大特點就是騎兵配置比例相對較高,亞歷山大的部隊中一般步兵:騎兵為6:1,這個比例或許你認為騎兵比例並不高,但是如果看下當時羅馬軍團的騎兵配置比例就會發現其實這是一個很高的配置。一般來說一個羅馬公民兵軍團步兵4200人,騎兵300人,步兵:騎兵超過了10:1。

具體情況,我們可以看下坎尼戰役。

坎尼戰役

坎尼戰役的背景具體就不多說了,當時羅馬集中了8.7萬人,其中步兵8萬人,騎兵7200人。步兵:騎兵超過了10:1,漢尼拔的部隊有5萬人,其中步兵4萬人,騎兵1萬人。步兵當中有2萬人是他從西班牙帶來的部隊,戰鬥力強悍,2萬名高盧步兵,戰鬥力相對較弱。騎兵當中有6000人是努米底亞騎兵,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騎兵,另外4000騎兵是高盧騎兵,戰鬥力雖然不及努米底亞騎兵,但是高於羅馬騎兵。漢尼拔部隊中,步兵:騎兵是4:1。

戰役開始的時候,羅馬人把主要的步兵放置在了中間,兩翼是騎兵部隊,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實現中央突破,直接正面硬剛消滅對手。漢尼拔則在中央的前段佈置了戰鬥力較弱的高盧步兵,呈半月向外凸出的形狀,兩邊和中央的最後是他從西班牙帶來的步兵,也是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步兵。兩翼則佈置了騎兵部隊。

戰鬥打響後,中間的高盧步兵顯然擋不住羅馬中央重步兵集團的衝擊,逐漸敗退,但是退到後面的時候由兩邊及後排的精銳步兵擋住了羅馬人的衝擊。而此時側翼的騎兵大戰也同時展開,羅馬騎兵顯然不是努米底亞騎兵的對手,很快就被努米底亞騎兵擊敗,從而漢尼拔的騎兵得以迂迴到了整個羅馬軍團的背後,同時漢尼拔的步兵也逐步向兩翼展開,配合騎兵實現了對羅馬整個軍團的合圍。到了後面,戰役就成了一場大屠殺,羅馬人慘敗。這一戰羅馬人損失了大約8萬人左右,漢尼拔僅傷亡6000人。

漢尼拔的戰術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正面要有擋的住對方進攻的步兵,側翼要有精銳的騎兵,能夠實現對敵人軍團的迂迴包抄,二者缺一不可。

漢尼拔與大西庇阿的淵源

實際上漢尼拔與大西庇阿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下山後的第一戰,提契諾戰役中,那年漢尼拔29歲,他比大西庇阿大了12歲,漢尼拔出生於公元前247年,打西庇阿出生於公元前235年,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算法,他們之間正好相差一輪,從屬相上來說,他們都屬馬。巧合的是,騎兵正是他們戰術的精銳。公元前218年,當時大西庇阿的父親科爾涅利烏斯是羅馬執政官,正率軍在北部抵禦漢尼拔的進攻,有一天科爾涅利烏斯帶著騎兵外出巡邏的時候遇到了漢尼拔率領的騎兵部隊,一場遭遇戰就此打響,由於漢尼拔帶的都是精銳的努米底亞騎兵,因此這一戰羅馬騎兵被打的非常狼狽,科爾涅利烏斯也在戰鬥中身受重傷,當時只有17歲的大西庇阿拼死護送父親突出了重圍。當時大西庇阿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軍官,他在戰場的逃離並沒有引起漢尼拔的注意。

▲大西庇阿即是漢尼拔的弟子,也是漢尼拔的剋星

他們的第二次相遇是在著名的坎尼戰役中,當年漢尼拔31歲,大西庇阿19歲,漢尼拔獲得了戰役的勝利,大西庇阿也從戰場逃離了。

之後大西庇阿的父親科爾涅利烏斯與其弟弟帶兵活躍在漢尼拔的老巢西班牙戰場,但是他們在公元前212年雙雙戰死在了西班牙。那年只有24歲的大西庇阿主動向元老院請纓要求去西班牙作戰,最終在公元前211年大西庇阿成為了西班牙方面羅馬軍團的主帥。

或許是在與漢尼拔交手的過程中,大西庇阿學會了漢尼拔的戰術,他在西班牙幾年的征戰中所向披靡,面對著數倍於自己的對手竟然把對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實際上他在一次次的戰役中,也是用的漢尼拔的戰術,只是因為沒有優秀的騎兵,所以更多的是仰仗的步兵,但即便如此,他的戰績依然是輝煌無比,漢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被他一舉拿下。

決戰北非

公元前204年,在攻佔了西班牙後,大西庇阿開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認為要徹底趕走盤踞在意大利的漢尼拔就要進攻迦太基,只有對迦太基造成巨大的威脅才能把漢尼拔從意大利趕走。


對此他募集了一支2.6萬人的部隊趕赴北非作戰。而這2.6萬羅馬士兵基本都是跟隨他在西班牙作戰多年的老兵,可謂是精銳部隊。到達北非後,通過一系列作戰,他成功扶持了努米底亞王族馬西尼薩登上了王位,由此他獲得了當時名揚天下的努米底亞騎兵。

當然在北非地區的迦太基將軍都不是大西庇阿的對手,迦太基軍隊接連敗北,也就不得不召回了遠在意大利的漢尼拔,終於在公元前202年10月19日爆發了著名的扎馬戰役。

這一戰漢尼拔有步兵4.6萬人,騎兵4000人,以及大象80頭,全軍合計5萬人。大西庇阿擁有3.4萬步兵,6000騎兵,全軍合計4萬人。

在數量上雖然漢尼拔佔優,但是他的騎兵數量不如大西庇阿,並且質量也不如大西庇阿,此時的大西庇阿得到了名揚天下的努米底亞騎兵,對於他來說是如虎添翼。

在步兵方面,漢尼拔只有1.5萬名從意大利帶回的親兵戰鬥力強悍,其他的步兵則戰鬥力較弱。而大西庇阿的步兵基本都是羅馬步兵,也是跟隨他作戰多年的士兵,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經驗從整體上來說都是漢尼拔部隊所無法相比的。

▲漢尼拔與西庇阿的對決是宿命的對決,他們天生就註定一戰

戰役開始的時候漢尼拔的計劃就是先用大象衝擊羅馬人的主陣營,然後後面的步兵跟上,最後上自己的1.5萬親兵結束戰鬥。但是效果不理想,因為與迦太基的數年的交手中,羅馬人早就習慣了迦太基人大象的進攻,已經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辦法。漢尼拔的大象發動衝擊後,羅馬人主動讓開了一條通道讓大象通過,大象到了步兵方陣的後面就遭到了羅馬輕步兵的長矛攻擊,接連戰死。眼看大象進攻無效,雙方的步兵便開始了短兵相接,同時側翼的騎兵也打了起來。此時的漢尼拔大軍,無論是在步兵還是騎兵上,都遠不及大西庇阿的部隊,步兵方面,羅馬重步兵直接擊潰了迦太基軍的正面進攻,騎兵方面努米底亞騎兵也直接擊潰了漢尼拔的騎兵部隊。眼看正面無望,漢尼拔不得不投入了他的1.5萬親兵,但是也無濟於事,由於大西庇阿的騎兵實現了對漢尼拔大軍的迂迴,從而從背面對漢尼拔大軍展開攻擊,也實現了對漢尼拔大軍的合圍。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其實雙方都時用的同一種戰術,都時漢尼拔在坎尼戰役中的戰術,只不過這個時候角色發生了互換。傳說在戰鬥的最後時刻,漢尼拔主動殺入了羅馬軍團的陣營,尋找大西庇阿,希望能夠擊殺對方主將扭轉戰局,漢尼拔見到大西庇阿後兩人發生了交手,大西庇阿險些喪命,被部下救起,漢尼拔則遺憾地退出了戰場。

此戰迦太基戰死2萬人,被俘2萬人,而羅馬方面則只戰死了1500人,大西庇阿完勝。

英雄末路

戰後,兩人有過一次見面,其實雙方都對對方有著很高的敬仰,儘管他們是敵人。西庇阿問過漢尼拔,當今最優秀的武將是誰?漢尼拔說,第一是亞歷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本人,漢尼拔。西庇阿又問,如果扎馬戰役獲勝的是漢尼拔,那麼這個排名又如何?漢尼拔說,那毫無疑問,第一是我漢尼拔,第二是亞歷山大,第三是皮洛士。

▲戰後漢尼拔和西庇阿曾有過一次會面,也是他們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次會面

在扎馬戰役之後,第二次布匿戰爭很快就結束了,迦太基接受了非常屈辱的停戰條件淪為了二流國家。戰後漢尼拔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出任了迦太基的行政官,主導了迦太基的政治經濟改革並取得了成效。由於懼怕迦太基再次強大,羅馬要迦太基交出漢尼拔,漢尼拔為了不連累迦太基從而出走,到了塞琉古王國,成為了塞琉古國王的幕僚。當時塞琉古與羅馬發生了戰爭,在戰爭期間漢尼拔指揮過一次與羅馬的海戰,不擅長海戰的漢尼拔輸掉了海戰,後來羅馬要求塞琉古交出漢尼拔,漢尼拔便連夜逃出了塞琉古,又流落到了比提尼亞,在幫助比提尼亞打了幾個勝仗之後羅馬又要求比提尼亞交出漢尼拔,此時的漢尼拔已經64歲,他也覺得自己走不動了,於是服毒自殺,這一年是公元前183年。

而大西庇阿回國後成為了羅馬的戰神,享受到了極高的禮遇。之後與弟弟一起出徵了塞琉古並獲得了勝利。

而晚年的大西庇阿則陷入了政治鬥爭之中,他的政敵不斷地以貪汙公款的名義把他一次次地送上了法庭。受到了極大精神打擊的大西庇阿不得不終日面對那些接踵而來的訴訟,在一次次的法庭辯論上,他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次次的演說,為了國家他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從一個翩翩美少年,變成了如今的重病之軀。在經歷了各種訴訟之後,大西庇阿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晚年的他離開了羅馬,回到了自己鄉下的老宅度過了自己的餘生。臨死前,他拒絕把自己葬在羅馬的家族墓地中,他說到“我親愛的祖國啊!你不配擁有我的身體!“

巧合的是,他與漢尼拔死在了同一年,公元前183年,享年52歲。


老威觀史


滇軍名將朱德,在滇軍圖川時,曾被川軍名將劉伯承打敗,1927年在三河壩被桂軍名將黃紹弘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