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如今的大学生?

遇见烟台


我是用一个很正常的心态,看待如今的大学生。大学生,可以说是历代学者的摇蓝,进入高学府,自己的知识面确实加大,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知识基础,知识的提高,确实改变了社会,加快了社会的发展步伐。

任何一个群体,其体内的成员,肯定有左中右,也有高中下,这个很正常,大学生也不例外。进入高等学府和没有进入高等学府的人,知识方面,素质方面,肯定有差别,这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事实。

在这里,我奉劝在校大学生们,刻苦学习知识,将来做一个国家有用且有知识的人才,为祖国繁荣昌盛添砖添瓦,报孝父母、报孝国家,不辜负父母、国家对你的殷切期望!

回答到此,再见!





我是Alin


里面有很多评论都不敢苟同,记得有个伙计,是个初中毕业的大哥,卖水果,做过销售,去过电子厂,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是那种想找女朋友却找不到的那种,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偶尔会向我借几百块钱救急。当时他给我吐槽大学生,好吃懒做,只会泡妹子,打游戏,一事无成,什么的,当时我想反驳,但是碍于关系并没有反驳。

诚然大学生的水平良秀不齐,有好有坏,但是整个国民基本素质水平来说,是在提升的。

我认为一个人上大学只不过是一种经历,并没有说一个人考上大学了就怎么样了,没考上又怎么样,也没有必要强加枷锁作为一个大学生每一个人就该都特别的出众,大家只不过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可能学习的东西多一点,这颗螺丝钉的作用会稍微大一点。仅此而已。

我自己的是做程序的,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是一个初中生毕业的人学程序的话碍于对数学和英语的理解程度不好,可能对于一些循环,数据的嵌套分析和英文起名会进行的慢一点。理解起来相对来说困难一点吧。

再举个例子,自家哥哥是初中毕业的,他告诉我他有时候有些话有那种感觉,但是却表达不出来,不知道该用哪个词来准确表达那个意思。而这些东西可能会成为自己升职加薪的绊脚石。

我可能更多的是在辩解知识对于人的重要性吧。从侧面看上大学也就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看到更大的世界。

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二八分,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但是总之,我还是感觉大学毕业比高中毕业好,高中毕业比初中毕业好。自己的孩子也是更多的希望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从小就给灌输大学生没啥用,干脆出来打工好了。


玩机大叔


在互联网公司做了三年的职场运营规划师,我来谈下对当今大学生的一些看法。

以前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那几乎是全村的骄傲,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如今的大学生是多如牛毛,就业市场上早就是供过于求,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行了,整个大学几乎都是在混日子,逃课,谈恋爱,玩游戏…身上早已失去了早期大学生那种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毕业后又是高不成低不就,干脆在家啃老……



其实对大学生这样评价还是比较片面的,正是因为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林子大了所以什么样的鸟都有,但也不能这样以偏概全,一概而论。好逸恶劳的大学生确实有很多,但有着远大梦想,努力拼搏,品德高尚的大学生也很多,大学生质量的好坏与学校的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工作关系去过很多学校,我发现在它们的图书馆里不乏埋头苦读的大学生,不乏每天穿梭在职场与校园之间的大学生,也不乏虽然出身贫寒却能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在这个群体里还是存在很多感动人心的事迹,他们也无日无夜地在奋斗,为家人,为梦想,为社会…他们依然延续着早期大学生的那种优良品德。



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大学生来到我们公司应聘,他也是重点大学毕业,条件基本能够达到我们公司的要求,为人非常谦逊,但是在专业能力方面在他前面有好几个人比他优秀,最终还是落选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不像其他大学生一样一拍屁股就走,他离开的时候给我们公司的前台留了一张纸条,上面表达了对我们公司为他提供面试机会的感恩以及未能录取的一些遗憾,虽然这样的事我也曾听说过,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套路,反而觉得他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最后像老板汇报这个事情后破例录取了他。一年下来,证明了自己当初的那个判断是对的,他的表现没有让公司失望。所以我觉得当今很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非常高的,我也不赞成像网上那样贬低大学生,很多人确实是祖国的花朵!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有什么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吐槽或者关注我头条号。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成长以来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多数人在我印象里智商情商太低了还不如小学学历的人,有的大学生更离谱,连小学知识都忘了一干二净,多数都是为了上大学而考看不上就买一个学位,毕业后仍然找不到工作,难怪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要么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跟60年代的大学生没法比,在我眼里简直差的没法比了,从这点来看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第一桶金2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我来讲讲我的看法吧,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多一点,大部分素质上都是还可以的,只是大学生普遍都存在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率低,我本人觉得还是与他自身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也有些同学他们每天都在奋斗,为考研做准备,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学生是还好好的充实自己,用我们学姐的一句话来说,大学,还是多考点证,毕竟给自己多一点出路。



依依110194846


现在大学扩招,录取率高,上大学不再象我们上个世纪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我是90年高中毕业,我所在的中学是省属重点中学,在全县是名副其实的老大。但就是这么牛逼,当年我所在的文科班考上大学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同学,而且还是市里的师范大专之类的。我象很多同学一样,走上了复读之路。



最近这些年,我们学校大学录取率几乎百分之百,北大清华也年年有人考上。是学校的教学水平飞速提升?只能说现在大学太容易考上了,生源质量随之大幅下滑。于是大学里鱼龙混杂,整天逃课玩游戏有之,上课昏昏沉沉混时间有之,大部分时间打工创业者有之,当然认真学习的也有。而在我们那个时候,同学们都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旁无杂念,一心向学。



面临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此庞大的毕业生如何就业? 等到找不到工作,才悔不当初,则为时已晚!


实体店开讲


我自己也是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在30年前那可是香饽饽,在当时那可是相当于手里捧着金饭碗了,而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有物种”了,现在大学生是一抓一大把,大学生失业的也比比皆是。各行各业也都充斥着大学生的身影!

大学生看大学生就是看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在自己身上的缩影。大学生找工作难、被歧视、生活经验欠缺、社会经验不足、学到的东西一点都派不上用场等等都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现实写真!

造成大学生找工作难,就业难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时光学习时间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吃喝玩乐上面,没有正确的理解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导致大学几年过的麻木不仁,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学时光,什么都没有学到!

二,市场是渴望人才的,但对人才的标准而言,其所掌握的基本素养与专业技能越来越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有深度的去学习。

三,动手实践能力差,当代大学生完全是以书本为主,社会实践能力差,像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多,平常在家没吃过苦,也没碰到过什么挫折,顺境中长大,一旦碰到不如意的就随性子走!经不起风浪!

四,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大学生初入社会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都要从最基层,最基本的做起。当代大学生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觉得大学生毕业就要干一些体面,工资高的工作,不想干一些与没上过大学的人一样的工作,那样有失身份,有失脸面!并且做任何事都心浮气躁,想短时间达到目标!脏活累活不愿意干,工资低了不愿意干,所以当代大学生跳槽的人很多!

五,人生迷茫,定位不准,对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也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遇到困难不主动解决,碰到挫折就想打退堂鼓!

当代人看当代人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当代大学生确实有很多抱怨工作难找,上班辛苦而且工资不高的!但是却从来都没有回头想想自己的不足。社会在不断发展,任何时候只有人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人!当代大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合格劳动力,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适时调整心态,充实自己,增强本领!





山猫爱吃鱼


有人说某某是哪一年的文科状元,某某是理科状元。咱笑一下。记得当年听到大一新生在第四食堂和人吵架,大呼:"你算老几?我是哪哪哪的状元!"唬得周围吃饭的学生都转过脸来笑着看他。一流学校中,哪哪哪的第一名,也就是所谓状元,一网撒下去,拖不动。咱以为,大学生,撑破了肚子,也就是过去的秀才吧。读书人而已。状元,那是要由国家来任命官职的。中个进士,得个举人,那也该是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前程。所以,大学生,还是老老实实地五点成一线的好。寝室,课堂,图书馆,食堂,外加运动场。读书,有用无用,得认真读过以后才知道。现在的就业岗位肯定不会比毕业的大学生多。所以,学历,资历,是给用人单位的最初印象。有一种人,自学能力特强,适应力特好,能力超棒。那是奇才。平常时期,奇才无用。世上天下人间,风云际会,英豪倍出的时间段,一般人赶不上。认认真真读书,端瑞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最重要。这年头,混个大学学历,不难。有了秀才证书,能说咱不是秀才?大学生,也还是学生。象咱,真状元都唬不着了,总感觉自己还是学生。这世上,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


断剑66336482


人民日报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标题直白,直戳人心。文中列举的当代大学生的种种“罪行”,上课睡觉、不划范围不会考试、毕业就失业等种种问题,最后赞扬了那些大学努力学习的大学生,劝诫那些沉睡的大学生早日“改邪归正”。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不是文中已经提出的那些观点,今天主要分析的是:种种“罪行”只该大学生独自背锅吗?


为什么曾经为了高考那么努力的孩子上了大学就变得不爱上课,不划范围竟然不知道如何考试,出去工作竟然毫无专业知识,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难道大学有某种邪恶力量,让人一进来就突然变成这样吗?

1.“教”与“学”

我们假设学习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那么学习不好只能怪学生自己。按这样说的应该只有优秀的学生,没有优秀的老师。那么我强烈要求取消那些优秀教师的评优评先。不得不承认学习是老师和学生相辅相成的,大学生的责任在于不学,不努力,不认真等等问题,许多文章已经无数次批判过,我就不再赘述。在这里我主要想分析一下大学老师的问题。

上课就是PPT朗读?

(首先要说明的在这里不针对所有大学老师,每个敬业的老师都是值得尊敬的。)

当前大学内确实存在这种朗读PPT的老师,很多老师甚至没有PPT都不会讲课。上课就是面无表情的朗读PPT上的内容,整堂课无聊至极。我甚至遇过一个老师上课带着一大摞A4文件,每堂课都念,一直到期末考试。更有甚者连PPT都是网上下载,修改了一下模板,以至于读的时候自己都读不通。

把有趣的课上得臭名昭著

这张图原本来自开头提到的文章中,是讽刺大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图中的课本一下惊醒我,这不是传说中大学生最不愿意上的几门课之一吗?听过一个考研名师的课,他说这些课程原本非常有趣,就是那些那些老师把它们教坏了。确实,考研也是要考这些科目的。那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我至今难忘,原本不喜欢的科目在他的教授下突然之间生动有趣。而有的大学老师则缺乏这样的能力。

是谁第一次给大学生画了考试范围?

我相信每个大一新生第一次步入大学是没有考试划范围这一概念的,刚入学大家学习态度都是相对认真的。知道第一个老师在期末考试为大家划定了范围,以及出了一套谈不上任何难度系数的考题,同学们才意识到:这就是大学啊!从此依赖于老师划范围,学习热情也不高,因为考题简单,考前临时抱佛脚完全来得及。

学校教的和职场需求

很多大学生反映,大学学会的只是与用人单位需求完全脱节,18年了还用08的教材讲课,完全跟不上时代。听一个室内专业的同学讲过,她大三出去实习发现,学校的很多东西不实用,很多图纸规范和结构处理早就不再用书上讲过的方法了。当他把在企业学到的用在学校作业上时,老师却并不认同。


社会对大学生负面评价太多,其实他们也只是一群还没找对方向的孩子,那些批判的人年轻时真的是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吗?我不信。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大学生消极颓废固然有错,但大学生属于这个社会,应该和社会一起成长,社会和大学都应该努力改进,完善教学和管理体系,帮助大学生共同进步。

并不是说大学生没有错,相反大学生确实思想出了问题,但外界因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这个锅,不该只让大学生背。



古野漫寒


当今大学生是很尴尬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导致许多大学生积贫积弱,社会底层分化严重,温室效应造就的效率难以回暖,生活渐渐没有出路等等。

如果是在十年前,还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如今看起来有些渺茫,知识并不是你的唯一出路,但是条条不是通罗马,而是通死海。从小学开始到大学,20多年,除了禁锢很多人的思想,也懒惰了许多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出来就找工作然后娶妻生子的社会现实又逼迫他们不得不低头。像我们许多经历过大学年代的人都知道,大学生是彷徨无助的,他们被鄙视、被诋毁,被嘲笑是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作威作福。并不否认有些这样的蛀虫,但是更多的人是无能为力。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温床,很难有人有自制力,能够抵抗诱惑,长年累月的压抑教育,又会导致他们萌发的快活念头一发不可收拾,而学校监管又没有力度,学习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养料,于是许多大学生困顿迷茫,读了几年都感觉一无所获。

然后再去看看那群爱学习的孩子,他们从大学开始马不停蹄,就没有歇息过,往图书馆钻,最后成了学霸,可是要么荒废了交际,要么只会读书,一旦面对社会挫折就再也爬不起来,还有一些大学生只有才智,没有品德,像最近的洁洁良事件,让我们发现大学生隐藏着许多社会毒瘤。而大学生又是被重视的群体,权益却渐渐落在个别人手里,随着大学生群体的扩大,读大学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的关注从大学转向金钱,于是大学生也是被忽视的群体,找工作被压榨、歧视等等。

所以大学生是很尴尬的,又被寄予厚望,可是又没有根本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