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一提到住养老院就生气,就会骂子女不孝顺?

快乐在农村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一提到住养老院就生气,就会骂子女不孝顺?

如今留守老人的问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年轻人带着媳妇和儿子去了城市打工,家里老人的话总是不让人放心,如果生活自理还好一些,但是如果经常不舒服的话,那就很让人担心了。如果把媳妇和孩子留在家里的话,还好一些,只是长期在外的人就要辛苦了,毕竟没有了家人在身边,是很煎熬的。由此,可以看出来,现在的农村养老问题依然是很困难的,养儿防老依然是大部分家庭的做法,所以,导致现在想要儿子的想法也是一直都有,不管养不养得起,儿子是肯定要有的。这就是很多家庭的想法。

不过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农村在养老这一块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也有起色,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养老院都盖起来了,看着还挺好的,院子也干净卫生,如果有养老院的话,那也是挺好的,子女外出打工无法照顾老人,如果是让老人住进养老院的话,那么是很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安心在外打工去了,可是基本上看到农村的养老院都是很冷清的,住养老院的事情也没有成为村里的热点,好像和大家都没有关系,一些老人基本上都不会去的,只有一些无儿无女或者是生活实在是无依靠的,才会进去。为啥老人都不愿意进去呢?说出来原因其实挺无奈的,咱们听听村口的老大也咋说的。

1、老人不愿意离开家。

虽然在养老院里的话,有人伺候自己,居住条件也还是不错,但是对于情感上来说,很多老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是自己在农村有自己的家,为什么不住在自己家,还是自家舒服,哪怕是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不愿意离开家,其实这个估计还是心理接受程度和居住习惯的问题。在自己家里,老人愿意做啥就干啥,因为是自己家,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在养老院里的话,虽然也有属于自己的住所,但是那不是自己的家,而且自己还要听从护工的安排,非常不自由;另外,自己在家里住着,遇到村里的熟人还可以打个招呼,聊会天,很是舒坦,不愿意去过受拘束的日子。这样的居住习惯,让农村老人们很不能接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是能够生活自理,老人们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的。

2、经济上承担不了。

农村家庭普遍收入比较低,所以大部分农民生活上还是很简朴的,平时花钱是很注意节俭,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这个习惯仍然是存在,让自己住进养老院的话,不但自己住着不舒服,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个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的,花钱让别人照顾自己的话,老人是接受不了的。另外,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是很大的,买房子,买车子,还有子女的教育问题,每一个方面都是需要钱,考虑到孩子的经济压力,自然是很多老人也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的一大原因。

现在农村基本上就是在外打工的比较多,有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媳妇和孩子,在城市已经是生活很紧张了,自己作为老人在经济上没有更多地帮助到他们,已经是感觉到很惭愧,自己不想再给子女再多的经济压力了,所以,花钱让自己去养老院的做法是很多老人不接受的,他们宁愿自己主住在农村的家里,自给自足,种种地等。父母的心思总是花在孩子们心上,确实很让人感动,老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的爱。也有很多的子女觉得进去养老院的话,不能和子女待在一起,缺乏家庭的温暖,他们也不想让老人们进去之后再孤单了,所以很多子女也是不想让去养老院的。

3、养儿防老是传统,其他方式一时接受不了。

“养儿防老”一直是农村养老方式的核心,根深蒂固,所以,在农村人们的眼里,就算是超生,也要有儿子,他们觉得儿子不单单是传递香火的,还是给自己养老的,至于女儿的话,迟早是要嫁人的,是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虽然这样的想法和观念未免太过封建,但是这个在农村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虽然现在农村有儿子的家庭结婚通常是很困难的,但是人们还是觉得需要有儿子。

所以,人们觉得儿子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在不孝顺的情况下才会不养老子,如果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的话,在一些人眼里就是觉得儿子不孝顺,不愿意赡养老人,甚至会认为儿子是嫌弃老人才把他们送进养老院的,这样的闲言碎语肯定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迫于现实的压力,哪怕养老院的生活条件各方面很好,但是也不会去的。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把父母送进养老院,面对着众人的目光,背负着不孝顺的罪名,估计人们在心理上都是很难接受的。

目前阶段,现在农村的养老还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些养老院的存在是社会进步的象征,虽然现在在很多方面,广大的农民还不能接受,但是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父母有人照顾总比没有人照顾要强很多,相信等养老院各方面都成熟的时候,人们的观念也是会发生一些变化。大家觉得呢






新疆吉哥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一提到住养老院就生气,就会骂子女不孝顺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组里的刘大爷前几年就住到镇上的养老院去了,当初去的时候,也是对着他的三个儿子骂骂咧咧。他孩子都在外面工作,老伴又去的早,一个人住在村里,孤家寡人。八十几了,身体又不好,无人可照顾。儿女孝顺,想带他去城里生活,刘大爷又住不习惯,嚷嚷着又回来了。没办法,正好镇上养老院开办,一合计,孩子们便把刘大爷送了去。去的时候,刘大爷把三个儿子骂了一路。

为什么老人们都不愿去养老院呢?

首先就是农村人的传统思想作怪。农村人有养儿防老的共识,都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自己老了,不能动了,孩子们就理当反过来照顾自己。自己在农村有家,你偏要让人住进养老院去,这在情感上,让老人没法接受。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孩子没办法亲自在家照顾自己,只能花钱送他去敬老院,这是换了一种方式的孝顺。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一辈人,普遍文化水平低,但却认死理。不管在哪生活,他们的意识里还是自己的家住着舒坦,或者说有一种安全感。所以,要他们不住在自己家里,他们首先心理上就失去了这种安全感。包括我一样,偶尔去亲戚朋友家住一晚,我也几乎整夜睡不踏实。这也是一样的道理。

重要的一点,农村老一代人很介意别人说三道四,自己有儿有女,还住敬老院,很多人就会说他儿女不孝顺,长大了就嫌弃他等等。所以,哪怕自己动不了了,仍然认为自己的家比敬老院好万倍。加上年纪大了的老人,有一点是最介意的,就是怕自己哪天就走了,而在自己家走,是农村人认为最圆满的结局。住进敬老院,如果去世后,我们那是不让逝者灵柩再入自家大门的。这一点恐怕也是无法让老人们愿意住敬老院的缘由。

有以上几点,所以年青人让自家老人去住敬老院,很多老人便会生气,接受不了,甚而骂孩子不孝顺。

其实,社会在发展进步,以后,农村老人家住进敬老院去养老,是一种趋势。在敬老院,有专人照顾,有众多年龄相近的人,互相照应。这让很多在外辛苦打拼,没办法在家的年青人,有能很好照顾父母的地方,这样年青人也才能更安心的工作。只是,年青人不管怎样,还是要经常回来,陪陪自己家的老人才对。

最后说一下,我们组刘大爷现在住在敬老院,据说生活的蛮好。每天溜溜湾、打打纸牌,吃住有护工照料,倒也舒坦……








德哥在乡村


我的父母今年都八十多岁了,曾在我家生活多年,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身体状况不太好,行动不变,有时还会大小便失禁;母亲有些轻微的老年痴呆,不能一个人出门,有几次她自己去买菜,认不得回家的路,好心的邻居把她送回家的。他们这种情况必须要有人全天陪同,也曾请过保姆但是保姆自己有事要请假时,我们就很犯难,不得不请假在家陪他们。而且我们姐弟三个都在上班,不在同一个城市。

“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无论在爷爷奶奶辈还是父母辈,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大家普遍认为只有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才需要去养老院或是敬老院。如果有子女的老人去养老院,不但老人不愿意,就连子女都会觉得没面子,担心自己背上不孝之名。但是,只要养老院能提供货真价实的贴心服务,观念是会被改变的。我的父母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与妹妹弟弟商议选个条件好的养老院,送他们去会得到更好的照顾。我家姑姑,叔叔和其他亲戚们都不同意。 说父母把你们养育长大,你们成家立业了,就不管他们了, 说出去名声多不好啊。 爸爸妈妈也都不愿意去。 但是现实情况是父母需要人全天陪同照顾,而我们都还在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到无微不至全天陪护。

我和妹妹在与他们沟通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养老院,去现场实地考察,最后我俩选中一家离老家不太远的养老院。 就带上弟弟和叔叔们去参观。养老院非常干净,整洁,环境幽静,看到已在养老院的老人照顾得很好,精神状态也非常好。最后,他们同意让我父母先住进去试试看。

现在爸妈在养老院已经快一年了。爸爸在他们护理下也能慢慢走路了,最关键的是他喜欢下棋,与人对弈时像个老顽童,精神状态好多了。 妈妈太极拳打的好,年轻时参加比赛还得过奖呢, 她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教其他老人打太极拳。

看着老人们开开心心地在养老院生活,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酷小飞


我利用休假时间,走访了我县的几个农村养老院,说实话,养老院的硬件建设还不错,但软件建设方面还真不敢恭维。

养老院里住的多是五保护,老光棍汉,智障伤残人等。里面卫生条件差,服务水平低,其实就是管你吃三顿饭,其他的没人过问。

鉴于这种情况,稍微孝顺一点的儿女,都不会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到了哪里是遭罪去了。因为这些老人都了解养老院的情况,不愿意去遭罪,所以骂送老人到养老院的人是不孝。

自己的老人还是自己来孝顺吧,千万不能把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挂着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


爱疯说事


不是农村老人这观念,城市老人有一部分人也是这观念,我娘91周岁,大姐73周岁,我67周岁,大弟65,小弟60,大弟心脏支架3个,急性心梗经电击救活,姐姐也是有病感觉力不从心,只有我与小弟好点,而且都有孙子要带,与娘商量去养老院或找保姆,老人一口回绝,没法,我们只能坚持,能者多劳,适当照顾一下姐,弟,所以说这不是农村与城市的事,只是老一代人观念问题。


爱佑


在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是一直弘扬的。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养儿育女就是防老,老了有个依靠,有人问寒问暖。身体不舒服有人端茶倒水。子孙在身边陪着说说话聊聊天,其乐融融。在养老院这些都成泡影,心里别提多寒心。

家里场景想象:

儿子:“妈,爸我回来,刚刚路过菜市场看见这条鱼蛮新鲜的就买下了,今晚我做你们爱吃的鱼汤”。

女儿:“爸妈,天气慢慢变冷了,要注意身体,我给你们二老每人织了一件毛衣,看合不合身”。...“有什么需要的告诉我,我给你们做”。

媳妇:“妈,腿又开始痛了,我给您揉揉”。

孙子:“爷爷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我饿了”,...等等。

——————————————其乐融融

养老院场景想象:

妈妈:“崽子啊!你们什么时候来看我呀,这里一点都不好,没有人和我说,孙子什么时候放假,他会想我吗我好像看看我的孙子”。

父亲:“我的女儿好长时间没有来看我,这个没有良心的,这里的饺子没有你包的好吃”...。

老人:“哎哟...哎哟”(身体不舒服)...“阿嚏...阿嚏”(打喷嚏)。

——————————想望+盼望=心凉

支持有同感的请👉转发,关注,评论!


画青


这个问题在农村是大问题,我爸有时候脾气不好,我就说给你送养老院去吧,你这样我受不了了,他一下就安静了,只有这招管用,哈哈哈,可见农村养老院对农村老人是什么样的概念,我们村就3个老人去养老院,都是逼于无奈才会送去养老院,那我就不一一说谁家了,要不看到我写的文章,我会挨骂的。

在农村送父母去养老院,还是要让人说三道四的,农村就这样,改变不了,养儿防老,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养老院没有普及的情况下,短时间农村老人还是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说心里话农村养老院设施差,服务上真不敢恭维,所以导致农村养老院没有老多少老人入住,我村里有老人没去多久就过世了,去的时候很健康,说走的时候全身都乌青东一块西一块,给全村老人留下了养老院阴影,所以养老院农村老人有恐惧感,一说去养老院就是等死的,不死也让折腾死,一说要去养老院一定是直摇头,当然大城市的养老院肯定不一样,标准不一样,收费不一样,服务也就不一样,毕竟农村农民,要送高级养老院农民承受不起高额的费用,只能送到乡镇普通养老院养老。

现如今乡镇级养老院只接收一些生活能够治理的农村老人,不能治理的还不接收,能自理的又不愿意去,宁愿在家孤苦伶仃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在他们的概念里,去了养老院就是回不来了,以后永远不会回来,对于他们而言那是很难接受的,所以一说要去养老院一个个都害怕,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回到这个家,我是农民的孩子,我父母都是残疾状态,我们兄弟姐妹没有把他们送养老院的想法,已经苦了一辈子,年纪那么大了,没多少福享了,就好好陪伴着吧。

我对农村养老院的理解是这样,可以不送去尽量不要送去,老人要求不会很高,都希望留在孩子身边,越老越怕孤独,只要有口饭吃就行,衣服穿的暖就行,这是我的对农村老人的理解,也许你们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可以交流,谢谢。





天壶山农夫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种事情也有发生在我的身边。

那个时候我才十五岁左右,我家前面的邻居是位老抗战战士,从小就爱听他将他以前的故事。他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役,战场上后背还中了一枪,虽然伤的不重但也留下了一块伤疤。后来战役胜利后回了村里,因为年龄大了儿女们也都有自己的事故,后来因为琐事和儿女吵了嘴。老人主动自己去了敬老院。可能他有太多的无奈……

敬老院这个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孤独,农村有句老话叫:“老来小”。大概意思就是说老人年龄越大越象小孩怕孤独怕没有依靠怕身边没有亲人!

还有就是中华传统习俗,老一辈人都是在自己生活一辈子的祖屋,这里包含了一家人所有的欢声笑语!老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而去一个陌生没有亲情温暖的地方。

记住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不遗余力的把我们拉扯大的。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尊重老人的意见,尽力陪伴他们,让他们的晚年身边有爱有温暖。不要留下遗憾的眼泪,因为他们走了就再也不会再回来了!



大海一粒沙7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然后最近和年龄大的孤寡老人走的比较近,因为我做的是公益正能量视频,接触到了太多的孤寡老人。他们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都成问题,身上的味道特别难闻。有时候我问大爷大妈们,我说我送你们去敬老院可以吗?他们多数说不想去,第一是收费贵,第二就是那里生活还没有自己生活好。他们的生活简直太困难了,我有空就会去帮助他们,日行一善。我亲身经历一个朋友的奶奶住在敬老院里面,有一天我们去看她奶奶,到了敬老院之后,一进门那里的臭味就来了,特别难闻,不是我们嫌弃他们,人都有老的一天。吃的一般,然后他们有的不会吃饭的,两个人互相照应,他们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而且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或者疾病,不能及时就医,就会出现生命危险。老人年纪大了,都想指望自己的孩子,也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不图吃好的,喝好的,只为了能开心的度过晚年,所以有一点办法也不能去敬老院的。除非没有办法,我们作为孩子的一定要尊重父母,他养我们小,我们养他老。








农村李小雪


我听说有些养老院,都会打人的,怎么也没有在家里好啊?就是我家叔叔,他没结过婚,是个残疾的,她都不想去敬老院啊!也不想去养老院呢,他还是自力更生呢,她现在真的好可怜哦,走路都那个脚,西北风似的摆来摆去的,耳朵也不好使了,眼睛也不是很好,怎么办呀他?我真的好同情他呀,哎呀,好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