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半个喜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一棵小草儿


用另一只眼睛看这部剧,完全两个概念,不一样的感觉。下面就是我的不一样的感受。

花了差不多快两个小时看完这部剧,内容和名字差不多,只能算上半个喜剧。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部都市现代爱情剧,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快餐式爱情,一天相爱,两天就能全垒打。

剧中人物性格分明,渣男郑多多、小白兔高璐、善良卑微的孙同、大大咧咧又耿直的莫默以及趋炎附势但很爱孩子的孙同妈。这五个人也分别代表了当今社会的五类人:1.要啥有啥的公子哥2.傻白甜富家女3.拼了命想摆脱底层生活的聪明男4.知世故却不世故的耿直女5.给孩子套上枷锁的单亲母亲。

这部电影我觉得演的最好的是反而是渣男郑多多,因为在剧中他可以把谎话说的这么自然这么理直气壮。在婚礼那天高璐闺蜜问他是不是睡了莫默,他既然可以面不改色的回答,睡了我死全家。我觉得他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撒谎撒到自己都信以为真的程度,也难怪这么多女孩子上他的当,善用甜言蜜语,糖衣炮弹对女孩子进攻再加上富二代的身份,他不渣谁渣。再说耿直女莫默,她在剧中的世界观是我知道这个世界啥样,但是我就是不想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也就是我就是有自己的原则,电影中她相亲的时候接到了行长需要她帮忙的电话,因为不是走正常流程她给直接拒绝了,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来她是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利欲熏心社会里的一股清流。同时也是对当前大社会环境的一种批判。其它的角色不做过多评价,为什么不写刘同这个角色呢,因为不想写,没有给我太多的感悟,不代表他演的不好或者人物塑造的不够成熟。只觉得一点,我觉得他为了北京户口和工作和莫默分手并没有错,我从来不觉得努力了几年的东西会输给时间不长的感情。虽然他最后揭穿了郑多多,也就是因为是电影所以必须这样演,现实中我觉得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这段感情。当然,爱情至上者绝对有,反正我不是。

总结:1.预防渣男,撒谎面不改色的渣男更要小心此为极品。2.知世故而不世故,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尽量坚持自我3.做事要有原则和底线,就算面对再大的利益诱惑。4.想改变底层的生活一定要努力+忍耐。








有故事de張仙森


1.《半个喜剧》是一部非常适合在都市漂泊的青年人观看的电影,男主角孙同是一个北漂,梦想是在北京立足,复读三年之后,终于考上了北京的学校,免费寄宿在好哥们郑多多的家中,多多父亲是某国企领导,借好朋友多多的光,孙同顺利进入他父亲的单位实习,并且转正后就能拿到北京户口,拥有买房资格。

可是因为一个女孩的出现,三个人的生活彻底乱了套。这个女孩就是任素汐饰演的莫默。

莫默高中时是女篮队长,多多的梦中情人,留学归来之后,在北京一家银行任职,北京土著之女,拥有自己的房子,学历好,生活优渥。

多多这个角色就是现代大众社会所说的那种渣男,你也可以把他理解为PUA的典型代表。

PUA翻译过来,就是炮学,社会上有这么一群男性,他们以睡女孩为荣,女孩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个丛林猎物,他们就是猎人,猎人拥有不嫌弃自己打的猎物多。

所以多多和一个又一个女孩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哪怕在他结婚的前一个月,他依旧不改本色,继续“打猎。”而任素汐饰演的莫默,就是他的最新猎物。

成功“猎到”莫默后,为了欺哄自己的未婚妻高露,马上把莫默撇到一旁,翻脸不认人,这时候男主孙同代替好哥们多多安慰莫默,两个人渐渐产生了感情,相恋在一起。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新的问题出现了,把每一个人都逼到了绝境。

2.女主角莫默学历好,家世好,相貌好,这样的三好女性依然单身。不是因为挑剔,而是身边真的没有合适的人。否则也不会那么轻易就和多多go to bed。

她醉酒的时候在酒吧说:“我都快30了,我还不知道这社会是什么样嘛,我只是想试一试,撞一撞,赌一把,万一让我撞上了呢。”

导演真的很懂女性观众,现代社会很多女性群体喜欢在网络上交友,除了消遣时光之外,大部分女孩都抱有这样的心态,万一对方是高富帅呢,万一是真爱呢。

我感情经历不多,但我知道真爱从来不是靠在酒吧喝几杯酒就能遇到的,也不是随便在社交软件上撒几次娇就能约出来上床的。

你所谓的赌一把,撞一撞,糟践的是自己的身体,以及没有意义的时间和经历。你看,哪怕是两小无猜的高中同学,都可能有被PUA的风险,更何况是网络上的那些网友呢。

《半个喜剧》教给观众的第一个现实道理:“无论你深处社会的哪个阶层,婚姻始终是困扰成年人的一大难题。”

3.男主角孙同爱好音乐,自己作词编曲,工作之余,去酒吧驻场赚点外快。也正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被酒吧老板推荐给知名音乐人梁翘柏老师。对,就是《我是歌手》中那个负责所有歌手编曲的梁老师。

人生就像钢琴上的黑白键,白色键多,黑色键少。白键是我们为了现实不得不走的那条路,而黑键是我们努力和现实抗衡,内心真正想走的那条路。白键叫做现实,黑键叫做理想。

能用两条腿走路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

在外人眼中,他个子不高,讲话声音不大,见到女孩子就害羞,遇见喜欢的姑娘不敢表白,往人群中一站就会被人群湮没的那种人。

这些都是他不闪光的地方,但他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他有梦想,即使实习期工作繁忙,他还是会去酒吧通宵驻场。即使电脑被砸没法录歌,他还是想办法用手机录好发给梁老师。这些都是他热爱理想的表现。

开心麻花团队对男主角的人设打造就是一个平凡人,一个一心驻足于大城市,心中始终怀揣梦想的平凡人。

《半个喜剧》教给观众的第二个现实道理:“你很普通,你的梦想可以不普通。即使在这个一谈到梦想可能会有点俗气的年代,但有梦想的人永远那么闪亮。

4.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讲,等你长大就好了,长大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老师对我们讲,你好好学,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后来的你,有好好学习,考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学校,毕了业,你真的在做你想做的事吗?你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了吗?我相信大部人的答案都和孙同一样,没有,从来没有。

为了稳定的工作和诱惑性十足的北京户口,孙同一直屈身于多多身边,在外人眼中,他就像多多养在身边的一条狗。你触犯不到主人利益的时候,主人好吃好喝的伺候你,但凡你触碰到主人的一丁点利益,你就是吃里扒外,你就是不知好歹。

因为多多对莫默一直心存好感,即使自己马上要结婚了,也不同意自己的好兄弟孙同和莫默在一起,很多人都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其实很好理解,这就是现代渣男的一种自私表现。我睡过的女人,就算你是我的好兄弟,你不准碰。我玩过的玩具,就算报废掉,扔掉了你也别想玩。我不爱喝的红酒,就算过期了倒掉,你也别想喝。

多多的父亲是国企领导,他是在资本主义的环境下培养长大的,自私,利益最大化永远是他最先考虑的事情。他总想操控全局,把控一切,殊不知现代的规则并非他一人说的算。

孙同对多多说:你都快结婚了,我和莫默在一起怎么就不行了,你不觉得这对我不公平吗?

多多回答:什么是公平,你毕业后在我爸企业上班,转正就能拿到北京户口,这是公平吗?

碍于北京户口和母亲的期望,孙同一直苦苦忍耐。后来的他受到莫默的影响,决定顺从内心,在多多的婚礼上,决定和新娘孙璐坦白真相,阻止了这场婚礼,他终于做了一次自己。

《半个喜剧》教给观众的第三个现实道理:我们活在一张由规则编织的社会网里,你可以适应规则,也可以打破规则。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5.全天下最爱我们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了。孙同的妈妈就是典型代表。饰演孙同妈妈的演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品演员赵海燕,就是那个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的那个海燕。

一口熟悉的东北话,细致入微的表情让观众们过足了喜剧瘾。她饰演的一位中国式典型母亲。

为了儿子能在北京工作顺利,带礼物来讨好多多和单位里的领导。为了儿子能够在北京顺利落户,教儿子如何做人,少管闲事。为了儿子能够在北京买房,可以不声不响地卖掉老家房产。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可以在医院装疯卖傻,出下三滥的招数,逼儿子和莫默分手。

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围绕着“儿子。”

有时候长辈过分的爱对于晚辈来说是一种枷锁。它锁住了你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但他们这么做都是因为爱我们,希望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请你不要责怪父母。

《半个喜剧》教给观众的第四个现实道理:“因为立场不同,我们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可如果你也被这把亲情的枷锁紧紧套住,请不要试图用斧头将锁链砍断,你可以用自己的真心和智慧将其化解。”


豆沙包来看电影


《半个喜剧》说的是大龄女青年着急自己嫁不出去,本以为终于找到对象然而却遇见个渣男,得知真相后伤心欲绝差点以命相博,一不小心遇上个有才华却没钱没房没北京户口的外地穷读书小伙,然后发生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吗?剧中——在北京,老爸是个副总,就可以桃红柳绿人五人六可以安排工作落实户口可以把人呼来喝去随意指使……在北京,为了工作户口,就愿意放弃爱情欺骗好友愿意卖房卖地卖肾愿意卑躬屈膝自甘下贱……在北京,因为母亲年龄大催婚急,一个二十九的姑娘抓住根救命稻草就病急乱投医失身后就崩溃欲绝呼天抢地……在北京,看见领导就点头哈腰毕恭毕敬和领导有点关系就“前途无量”……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要留在北京啊,真的是人不能好好做,一定要当条狗吗?所有人都在告诉你,规则错了,但社会就是这个规则,你只能适应它。错了为什么不能改啊!?错了为什么所有人还要适应它啊!?都9012了,故事背景是这个,我有点难以理解。也许,小地方人不理解大城市人的心酸吧。任素汐的演技太强大,不入戏都难,看着她哭心里就难受。看电影全程就被她带进故事里了。会唱歌的男生杀伤力太强大,吉他和歌声一起,尤其那歌词,真是唱进人心,其他缺点全部可以掩盖。渣男真的是没有脸的,真佩服这演员,完美切换,各种谎话理由借口张口就来出神入化。只可惜了最漂亮的新娘子,被人当洋娃娃一样玩耍。“英雄出少年”,让我想起了“我爸是李刚”,嗯,刚好凑成一对!也许,人家只是想说一个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美好故事,被我理解成这样,会不会气晕在地上。

另外电影的配乐也很棒,两首动听的中文歌,中间还有一段找了很久没找到的英文歌配乐,还有某个乐队的现场演唱会(不记得叫啥了,导演说他是这个乐队的忠实粉丝,而且正好在拍摄期间开了这场演唱会)关于最后孙同和默默在出租车上出发去宜家,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后到底有没有一直在一起,导演说孙同这个人根据他们年轻时碰到过的真实故事设定的,就像影片中所说的“怂”,和多多闹翻只是“不怂”了一会儿,但之后他是否能一直这么“不怂”呢,我们不知道,导演拍到他不怂的那刻就停止了,留给我们一个happy ending。求求素汐姐姐不要在接这种角色了,从《驴得水》开始你演的角色就离不开悲剧、离不开和男人的纠葛,《银河补习班》里演个配角还落得个丈夫进监狱、儿子脑子不灵活,《我和我的祖国》还要被张译抛弃,人家都认出你了听到导弹研发成功的消息还立马下车,《无名之辈》更惨,《提着心吊着胆》记不清了但好像也挺惨的。


北辰电影


人物分析:

1.郑多多:富二代,父亲是企业副总,一部分上层社会的代表,有钱,有权,好色!

2.孙同:底层社会的代表,小城市出身,想在大城市立足。玩音乐,有自己的理想,善良,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但现实的压力,有时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3.莫默:独立,单纯,真实,不愿向现实低头,同流合污!

4.孙同母亲:家长的典型代表,以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对子女进行思想绑架,使其做出违背意愿的事和决定。

5.裴经理:拉关系,拍马屁,有眼色,职场人物代表!

拍摄手法:

导演运用镜子将男主和女主换身,达到戏剧化效果!

细节设计:

1.裴经理见孙同母亲和郑多多关系不错,态度马上转变。

2.裴经理在楼梯间抽烟,假装什么都没听到,手机拿反走进了配电室。

感想:

在这个什么都需要照顾他人感受,看他人眼色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不能自己真实的想法,为了工作,为了家人不伤心,而自己委曲求全的生活,有时连自己喜欢的人都不能放肆的去喜欢!看见不对的,不能说,自己想做的不能做,常常纠结于真实想法和生活所迫之中,无法抽离,孙同喜欢莫默是因为他在莫默身上看到了自己,真实,善良,勇敢。但孙同在种种压力之下还是选择了现实,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不过莫默的话一直在提醒他,要做一个人,一个真实,没有谎言,没有顾虑的个体。最终,孙同选择了真实的自己,也许没了工作,也许得罪了朋友,但他做回了一个谁也不靠,自力更生的自己。用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熊猫影视推荐


人身如戏,有时是悲剧,有时是喜剧《半个喜剧》前半段确实演的是一部喜剧,富家子弟郑多多,长相帅气,还有了富家千金作为未婚妻,背后是他和不同女孩夜夜笙歌,而他的死党兼保姆孙同寄宿在郑多多家中,对郑多多言听计从,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帮他瞒住他在外边的所作所为,郑多多帮他安排在了父亲公司工作,申请了北京户口,可是有一天郑多多在婚礼前期哄骗了初中同学莫默和自己上了床,随后为了未婚妻狠心抛弃了莫默,好友孙同在安慰莫默期间喜欢上莫默,两人开始正式交往,但是郑多多是一个占有率较强的男人,他虽然抛弃了莫默但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好兄弟和自己曾经的女人在一起,最后用他们的友谊和工作及北京户口威胁孙同和莫默分手,而复读了三年且单亲家庭的孙同没有选择的机会,还在母亲的逼迫下,含泪选择了分手,但是在郑多多的婚礼上,莫默突然出现,郑多多再一次用恶毒的语言羞辱了莫默,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和她发生任何关系,不惜用全家的生命发誓,还要死党孙同替他证明,当然孙同这一次没有同意他羞辱自己最爱的人,和新娘子说明了真相,两人在婚礼上大打出手,孙同甘愿放弃了郑多多给他带来的一切,选择和默默在一起,渣男郑多多没有和未婚妻继续结婚全篇结束。

看完这部剧给我最多的感受只有两个字:现实

还记得莫默因为孙同的软弱骂他"你他妈就是郑多多的一条狗",但是现实中如果把自己换成孙同的角色,何尝不是依附于郑多多呢,有钱,有权,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两样吗,当然女人除外,电影作用了现实的手法,演出了当代社会的现状和年轻人的一些恋爱观,价值观,友情观,亲情观等等,非常值得观看。








怪兽讲电影


12月19号看的点映。

细思极恐,在酒吧那段,孙同她妈把房子卖了,然后说钱不够就找孙同他爸要,孙同说你提他干嘛?

这段对话的信息量特别大!算得上是点睛之笔。

孙同母子俩对孙同父亲的态度,说明孙同父母铁定是离异多年了,这就合理解释了孙同母子俩的性格和很多行为——孙同妈宝男、懦弱、自卑;孙同妈要强,控制欲爆棚,整个世界只有儿子。

但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点,其实是,从各种信息来看,孙同绝不像他和莫莫对比时说的那样,生在水坑里,因为她妈是真真切切想给他买套北京的房而且差不多确实有这个能力,你们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推测,孙同原生家庭在老家起码是稳稳的中产,在父母离婚前中产偏上都很有可能。

但就是这么一个家庭,倾尽全力在北京还要活的像狗一样……这难道不是最恐怖的吗?


话说回来,这也正是我不太看好这部电影的原因,因为它在矛盾设定上企图迎合群众但实际上脱离了群众,这剧本(房价)可能是十年前的——

一个北漂,在2019年的末尾,看完《半个喜剧》,首先会哈哈哈哈哈,忘掉996的福报;再然后会沉默,妈的有钱人;接着会忧伤一下下,我也是个北漂啊;最后会释怀,为什么要北京户口?为什么要在北京买房?这孙同要么脑袋有问题,要么,就根本不是阶级同仁。


是风间啊


开心麻花的电影有道门槛。以里,低俗与臆想席地而坐;以外,优雅与高尚莺歌燕舞。

  无论话剧亦或电影,喜欢的人很吃他们那一套,讨厌的人,似乎也绝无转粉的可能。

  核心分歧,在于三观。

  开心麻花喜欢用“美梦成真”的脑洞教观众“做人”——梦回校园时代、继承巨额遗产、跻身上流阶层、走上人生巅峰。用实现当代人欲望图谱里不劳而获的意淫需求,勾勒突如其来的小人物惊喜奇遇,在荒腔走板的寓言警示里书写生活百态。“三观不正确”这一被很多观众诟病的开心麻花电影原罪,由此而来。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盘踞一席之地。

  《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涉足电影行业的开张之作,失意的中年大叔穿越回学生时代,发大财、泡女神,揽获所有传统定义里的“功成名就”。电影一炮打响,夯实了开心麻花在国产喜剧片领域内的品牌效应。

  后来,《一念天堂》《驴得水》《秀秀的铁拳》《西虹市首富》《人间·喜剧》等影片陆续问世,尽管作品本身从不缺乏话题性与娱乐性,但因为长年沉积的话剧思维,或多或少介入到团队的创作惯性中,导致开心麻花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有浓重的话剧搬演感,加上其派系里的每支团队水准各有高低,以及创作中难免的功利心作祟,因此近年来,虽然相对高产,作品本身却褒贬不一,并不是每一部都有好口碑。

  《半个喜剧》是开心麻花出品的最新一部电影,它也是《驴得水》团队历时三年打造,交出的第二张电影答卷。

  三年前,《驴得水》掀起了观众对“什么是电影”的争论,风口浪尖之际,饱受质疑。

  《驴得水》讲了一个好故事,但无法评价它是不是好电影,因为导演对场面单一的调度,演员歇斯底里的表演方式,以及情节之间生硬的衔接,都大幅削弱了电影属性。它没有像拉斯·冯·提尔拍《狗镇》那样,心无杂念地全然用剧场化形式叙述电影,而是通过不自觉的模棱两可,将作品卡在话剧与电影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那条尴尬的鸿沟里。

  三年之后的《半个喜剧》,周申、刘露领衔原班人马回归,讲述了一个“不正确”的故事,虽然话剧式的创作惯性还在,但电影感也开始陆续回归。

  这种进步,令人惊喜。

  「 “不正确”的质问」

  电影的核心依然是故事。

  《半个喜剧》改编自2008年7月在上海首演的话剧《如果,我不是我》(和主题曲同名),导演就是周申和刘露。影片主要围绕三个性格特征突出、身份标签鲜明的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

  不同的是,《半个喜剧》一改当年《驴得水》的苦大仇深,回归当代都市语境,化繁为简地向约定俗成的社会生存制度,与传统价值观的排序法则,发起了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质问。

  人设,是质问的「前提」。

  时间是现代,地点在北京。

  人物身份与性格和原版话剧相比,改动不小。

  富二代郑多多(刘迅 饰)有房有车,放浪形骸,与未婚妻高璐(汤敏 饰)婚期在即,仍在家中与不同姑娘幽会,脚踩N只船,口中无实话。

  外地来的孙同(吴昱翰 饰 话剧版《李茶的姑妈》导演)苦读三年,终于考上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与郑多多是同学,也是哥们儿。郑多多义气,给了孙同工作,落了孙同的户口,还将家里一间卧室腾出来给孙同住,用他的话说,“我给了你一切”。孙同三十,父母离异,没谈过恋爱,骨子里怯懦,没什么主见,在郑多多的“庇护”下,活得像寄生虫。曾经喜欢郑多多未婚妻高璐,不敢表白,遗憾错过,后来人小两口闹别扭,甘愿在中间当传话筒。不懂争取,没有自我。

  莫默(任素汐 饰),北京本地人,在银行工作,和郑多多在同一所中学读书。莫默正直,为人处世忠于黑白对错,实话实话,不屑于与当代社会的世俗规矩同流合污。

  三种人生境遇,三款典型性格,为故事铺路,为张力作辅。

  狗血,是质问的「过程」。

  《半个喜剧》的故事主线,不可谓不狗血,也可能会再次成为一部“三观不正”之作。

  对此,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都2019年了,我们的观众还是对艺术作品里的三观成分抱有某种吃饱了撑得似的偏执。要知道,从100多年前至今,从来没有任何人规定过,电影必须为观众提供绝对正确的三观价值。而当我们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首要标准,是三观正确与否时,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说得有点多,回到《半个喜剧》的故事。

  还有一个月结婚的郑多多改不掉寻花问柳的臭毛病,想起多年前中学的师姐莫默,贼心不死想“再睡前缘”,心地耿直的莫默,被郑多多蓄谋已久的不当欲望迷了心窍,心甘情愿宽衣解带,同时在为不靠老妈安排相亲就能脱离单身苦海而沾沾自喜。

  她所坚持的是非原则,在电影有限的时长里,仅此一次,被戏耍得支离破碎,后来被一一揭露的真相,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挑开了她严丝合缝的尊严与固守。一夜颠沛流离,她终于肯去相亲,席间百出的笑料,是某种信仰崩塌后的余音,好在她留有一张底牌,甩出来,快板男接不住,行将翻脸之际,孙同及时出现,情感的汤底从此刻开始,咕咕冒泡。

  怯懦内向的孙同,生在“水坑”里,削尖脑袋寒窗苦读考来北京,却要借郑多多的力,才能勉强看到在首都站稳脚跟的可能。萍水相逢的陌生姑娘在他的房间里,因为被另一个男人骗走身心而歇斯底里,他在客厅抱着代表“骨感理想”的琴,给她唱歌——《如果我不是我》,是对脆弱如她的宽慰,也是对软弱如己的困惑甚至嫌弃。

  如孙同母亲所言,莫默真就成为了孙同的“头一个”,剩男剩女一相逢,便胜却狗血无数。这对新晋的情侣以成年人的方式确定彼此身份,同床共枕的时光里开着“天赋异禀”的黄腔,在音乐节的熙攘里肆意拥吻,宜家买床垫,讨论见家长。僧多肉少,狗粮管饱。

  迅速沸腾的热恋部分,是编剧制造核心矛盾的铺垫,几场情侣日常戏份,高效且迅速地将爱情勾勒出具体可感的模样,以确保当现实困境半路杀出时,对撞的两者迸溅出的火花颗粒够大,密度可观。

  一切转折都被安排进影片的下半程。

  郑多多是渣男,永远不要小看一个渣男的控制欲,他们希望控制的,远不止于用下半身盘踞的领地,还有身边一切经由他开辟的道路上的行人与路标,看懂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郑多多无法接受孙同与莫默在一起——我睡过的女人,我不要可以,我兄弟要不行,这叫打脸。

  除此之外,也不要忽视一个母亲“为孩子牺牲所有”的决心。在孙同母亲眼中,郑多多是尊佛,儿子往后在北京的“安稳”,都得靠这尊佛慷慨开光。而今,儿子做了佛不乐意的事情,当妈的看在眼里,肯定要出面阻止。于是母亲软硬兼施,卖房装病,亲情作武器,牺牲作铠甲,向孙同软糯的心理防线发起猛烈攻势,逼迫其与莫默一刀两断,平息郑多多的怒火,保住一片可见的光明前途。

  左手是前途,右手是爱情,两者取其一,兼得不可行。

  左右为难的孙同,正在面临人生中最难的一道选择题。

  这道选择题,就是质问的「内容」。

  开心麻花电影的主题有一定的共通性,他们用各式各样小人物逆袭的热血桥段,翻炒人性标本,佐证“珍惜眼前人”的底层逻辑。

  《半个喜剧》阐述这一相同主题的方式,是叛逆的、不正确的甚至是反权威反传统的,一则由狗血序章奠定的爱情故事,对横流在当代人心目中的一切传统价值观的常规排序,提出了基础式的质疑——当爱情与前途发生冲撞,坚守自我与俯首利益之间,该作何抉择。

  是不是和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暗含的矛盾有一丢丢类似。

  《半个喜剧》将基于虚无理想的“爱情”,和以切实物质为前提的“未来”,放到了反义的对立面,这种核心戏剧冲突为当下的年轻观众所设,它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囊括了家庭、工作、生存、感情等方面施加给他们的人生困境。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附着在角色身上的两种立场,医院里孙同与莫默争吵的那场戏,是这两种立场短兵相接的点题桥段。影片结构的呼应性在此得到彰显——当初孙同提出带莫默见家长,莫默坚持,如果问起和郑多多的事,得实话实说,这个角色对内心秩序的执守,从中可窥一斑。所以在医院里,孙同提出“假分手”的两全对策时,莫默才说“这是不对的”。

  糊弄是规则允许的,却是对错所不容的。

  在结局到来之前,莫默身上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劲儿,孙同理解,但感受不到,事实证明,长期寄居于郑多多羽翼下的他,基本失去了把控人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朋友、家长、老板、同事牵着鼻子走,别人只要满意,自己怎样都行。

  很巧妙的一点是,影片赋予了孙同另一种身份——酒吧驻唱歌手——孙同真正的理想所在。于是我们得知,梦想的火种一直埋藏在孙同的内心深处,只是缺一簇火苗。

  莫默就是。

  郑多多婚礼现场,孙同愤懑不已,一脚揣在垃圾桶里,皮鞋被卡进去一只,尚且残留的怒火,在孙同绝望地与垃圾桶并肩而坐的时间里,化作狼狈的冰霜。他想起过往种种,尤其是莫默指着他说的那句“你就是郑多多养的一条狗”。

  常规的闪回,令孙同脱胎换骨,他大闹婚礼前夕的现场,戳穿郑多多道貌岸然的渣男嘴脸,将成年人世界里的妥协、麻木、奉承、虚情假意等规则,随着整洁体面的西装外套一起脱掉,狠狠地丢在一旁,向心爱的姑娘狂奔而去。彼时彼刻,那张他和莫默还没来得及购买的,躺在宜家的床垫,承载了所有甜美的梦。

  他说:“我想做个人”。

  看到这里才明白,导演想说的,何止是爱情理想与物质现实的背道而驰,更有打破陈规、遵循内心、坚守自我的主张。

  现实与荒诞在这个故事里被混为一谈,兼容笑泪,演绎悲欢,很多藏在表层下的况味,还得观众自行品尝。

  最后一点质问的「形式」,就是“电影感的回归与话剧感的惯性”。

  《半个喜剧》第一幕所有情节的呈现方式,对于情节铺垫、人设塑造、捋清关系、烘托氛围有极大效用,但从电影的角度看,又是极其危险的。

  这一幕所有篇幅,都落脚在郑多多家中。诸多角色不停地来往进出,导演反复打出时间差,填塞人物对白,制造戏剧冲突。这种叙事手段,和演员的走位互动方式,看似是对空间的高效利用,实则依然有浓重的话剧舞台质感。

  另外一场戏,莫默从酒吧回家,母亲在餐桌旁就座,孙同在灶台忙活,灶台就在餐桌后,三人分别位处画面的近、中、远景,且没有任何隔档,她背对灶台与母亲对话,随即进卧室更衣,再走出来,换个身位,才惊呼孙同的存在,激发喜剧效果。

  这一段也是明显的话剧式调度,因为在舞台上,碍于场地限制,明明距离很近的两个人,可以装作视而不见,观众对此心知肚明,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这类表演方式。但电影则有很大不同,在摄影机的纪录视角下,空间有了更加丰富自由的可塑性,它和舞台置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可以无限趋近真实,避免刻板。

  莫默回到家里,身处朝夕相处的空间,狭小的餐桌灶台撑起一方小小田地,连带母亲,凭空多出两人,哪怕用余光扫一眼,她都没理由看不见其中一人,刻意地转身背对,也不符合真实的日常行为,而这种背对焦点人物的调度理念,恰恰是话剧舞台上用以表现“看不见”的常规方式。

  几场戏下来,足以见识到根深蒂固的话剧思维,使两位导演养成了过于偏颇的创作习性,他们对空间的把控,对人与物的调度,以及在推进情节的过程中,依然会不由地混淆电影与话剧的界线,用后者的形式,表现前者的内容,打破观赏方式的迥异,导致扎根于现实语境土壤的故事,在呈现的过程中,常常失真。

  但这并不表示《半个喜剧》在重复《驴得水》全篇搬演话剧的形式后尘。事实上,两位导演在这次的叙事中,加入了很多在话剧中难以实现的电影语言。

  宏观方面如场景数量、衔接格局、推进方式的丰富多样,微观方面如情节内容、故事细节、挖掘内心等环节的奇思妙想,就像在眼镜店里,孙同与莫默隔着柜台并排行走,此时,人物真实的上半身,与柜台玻璃照出的对方下半身“合为一体”,通过频繁的正反打和巧妙的台词辅助,形成人物外表与性格立场之间的强烈反差,烘托喜剧效果。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篇幅很小,也和“电影语言”有关。

  分手之后,莫默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佯装无事地和父母围坐一桌吃饭。沉默的间隙,父亲起身拿回一罐啤酒,放在莫默手边,除此之外,二老什么都没说,余留莫默埋头痛哭。 “啤酒”成为戏中的叙事意象,它概括了年轻人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那一刻,父亲对女儿的爱,就在于他通过把这种他可能无法理解的生活方式主动给予女儿,来告诉她:我理解你心里的疼,你不愿说没有关系,我不问,不催,也不再逼你。酒在这里,按照你们这代人的方式,去喝,去醉,去发泄,喝完醉完发泄完,记得爸爸爱你。

  这场戏的感染力,是由演员的表演,道具的介入,配乐的烘托,以及镜头近距离的纪录共同完成的。大银幕消弭了剧场里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使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影像里别出心裁的用意,从而接收到创作者的表达意图。

  而如前文所述,这一次明显增多的场景数量扩增了叙事格局,也是利用电影空间独有的宽容性,打破话剧式的观赏桎梏,这些都是《半个喜剧》相较于《驴得水》,更有电影感的典型表征。

  影片的喜剧元素,很难讲明白好坏,每个人笑点高低不同,对喜剧包袱的受力点也各有差别,好笑与否,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我看片的场次,观众的反应来看,确实有不少笑得前仰后合的。

  但有一点很重要,《半个喜剧》搞笑的方式,多发生于台词里的文字游戏,和空间调度带来的戏剧张力,和屎尿屁无关,和扮丑疯癫无关,和做作的肢体语言也无关,必须承认,这是编剧思维的一种胜利,也是国产电影中,平民喜剧的一缕曙光。

  如果在此之前,你始终反感开心麻花,那么可以省下这张票钱,别给自己添堵,而若是情况恰好相反,或者你对此并无特殊立场,不妨去看一看。《半个喜剧》可能并非是12月贺岁档里最好的一部国产电影,但它应该是让人看完后,最解气的一部喜剧片。

  我在开头说过,对待开心麻花,讨厌和喜欢泾渭分明,很难互相说服,就像电影里的郑多多与孙同母亲,直到孙同拉着莫默的手扬长而去的那一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至于被影片最终抛开的那些陈词滥调的社会规则,也依然固若金汤,未有丝毫撼动——这可能就是《半个喜剧》之外的,那「半个悲剧」吧。


麻辣烫不要麻不要辣有


影片讲的是三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并巧妙融入性喜剧、荒诞感、现实主义等元素。


1.生活从来就不公平它艰难又残忍。

爱情大概是生活里唯一的公平,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都有恋爱的资格、也都有受情伤的可能

片中大部分的时刻都是在爆笑过后再给你一记重拳,确实是一半喜剧,而另一半是沉默。

这当然需要强大的编剧能力,周申刘露在维持了《驴得水》的编剧水平的标准的前提下,此次现实题材的尝试绝对要比《驴得水》更难写,可能是最好甚至唯一一部真正能反应当代20多岁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电影,虽然不代表所有人,但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情节设置略显笨拙,有拼凑有回放有煽情,还是奔着打动观众来的,但是表面化

任素汐等在护士站,恰好就听到别人说起她男朋友老妈的闹剧,恰好也就知道他们的计划。这个让当事人“恰好”听到关于自己的事情,在电视剧里常用。比如说一个格格走过门口,恰好两个丫鬟说起某件发生的事情,然后引发后续的情节。这种情节设置,特别刻意,且笨拙,三位主角的人设稍微有点怪有点崩,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或平衡。

3.最大的贡献大概是刻画了一个完美的渣男

直到电影看完的感觉是只拍了一半,很多尖锐的矛盾都抛开了,假装不存在,留下喜剧的表象。实际上,一切矛盾都没能解决,只是在故事高潮处戛然而止。对于主题的探究浅尝辄止,到最后矛盾并没有解决,而是敷衍带过。但本质上依旧是开心麻花那类和《夏洛特烦恼》一样价值观上有些硌应人。为了北京户口:可以让老妈卖掉东北老家的房产、可以跟好哥们反目、可以跟任素汐这样的校花分手、可以构建起一部电影的戏剧冲突......这三观也是让人无语

所谓的现实结合也是段子式的,太过浮于表面的。

这种现实主义题材,要么角色足够代表大众或一类人,要么属于极少数边缘人但阐述或表达要足够深,本片都不符合,几乎所有人所有冲突情感都来的莫名其妙。


TOP视角


《半个喜剧》其实一点也没有喜,反而多了些许现实色彩。

为了让影片高潮迭起,许多本没有交集的事情都放在一起,所有的人和事都冲突在好多个点。现实中也许并不会如此短时间地凑在一起,毕竟喜欢一个人,在一起,建立很深的感情,下定决心改变自己,都需要一定积累,不会随随便便就来。但如果每个事件都分开看呢?

以下的灵魂拷问你要怎么答?

一问:你要是工作户口生活都靠着你的哥们儿,但他偏偏是个渣男集合体。他大学就追走你的心上人,而且下个月就要和她结婚了,却趁着两人口角冷战,你外出之机,他又是酒吧一夜情约炮了一个妹子,又是处心积虑把高中时期的女神骗上床。

你是说还是不说?

二问:你不小心喜欢上这位“衣食父母“哥们的女神,他虽然要结婚了,可是有控制欲,就是受不了你们在一起。要求你们要么分手要么就不要这份工作了。

你是分还是不分?

三问:你打算为爱豁出去一次,可是你的单亲妈妈,知道你的选择后,又是装病,又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她告诉你,她已经为了你在北京买房,把老家的房子都卖掉了,就等你工作户口落定,付个首付买个房子,一切就在计划中,连退路都没有了。

你会不会考虑她的想法?

四问:你就要结婚了,才知道自己未婚夫是这么一个渣男,不但一夜情,还骗情,还拉着你们共同的好友隐瞒你。

这婚你是结还是不结?

影片给我们的答案是正能量的,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换做你,你会怎么做?这才是留给我最深层次的思考


紫依杂谈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是周申和刘露,他俩也是《驴得水》的编,导。

电影《驴得水》改编自话剧,在电影在喜剧的外衣下,包裹了相当严肃的悲剧内核。也是开心麻花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部,有8.3的评分。

而两人三年磨一剑的新作《半个喜剧》,剧本同样脱胎于话剧《如果,我不是我》。

除了主演任素汐之外,影片的男主角吴昱翰同时也是一名导演,执导过《李茶的姑妈》,评分很差,只有4.6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担当绿叶的男主角母亲的饰演者,是著名的二人转演员赵海燕。

电影的故事被划分成为标准的三幕剧,围绕着两对情侣之间三种不同的的爱情观展开讲述。

故事开始于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清晨。

大龄单身女青年莫默(任素汐 饰)因为工作之便,提前来到了约会对象郑多多(刘迅 饰)的家。

俩人是学生时代的校友,郑多多一直对莫默示好追求,如今正处于交往前的暧昧阶段。

可没想到的是,偏偏郑多多忘记了这场提前约好的约会。

此时的郑多多正躺在床上蒙头大睡,身边还躺着一位刚缠绵一夜的妙龄女郎。

莫默的突然到来,让郑多多慌不择路。

因为担心在初恋女神面前暴露自己的渣男本质,所以他将锅全部甩给了自己的室友兼大学同学孙同(吴昱翰 饰)。

把自己的房间说成是室友的,把自己约的这位姑娘说成室友的女朋友。

在郑多多的花言巧语下,莫默对此没有丝毫怀疑,结果就这么被郑多多给骗上了床。

但殊不知,郑多多此时即将结婚,未婚妻高璐(汤敏 饰)还在等他一起挑婚纱。

而郑多多之所以追求这位初恋女神,只是想要在结婚前最后疯狂一把。

一个渣得如此彻底的渣男,同时深谙PUA套路,简直恨得让人牙痒痒。

故事的冲突,源自莫默意外得知了真相。

她愤怒地拿着刀想要找郑多多理论,却被一个人给阻止了。

这个人就是郑多多的室友,也是故事的男主角孙同。

那么问题来了——

明明已经替人背黑锅的孙同,为什么还要如此讨好这位渣男?

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孙同的出身,二是因为他怯懦胆小的性格。

孙同是一位典型的凤凰男,出生于东北小镇,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

从小努力的他,复读三年才从东北老家考到北京,并一直借助在富二代同学郑多多家里。

就连孙同偶尔去酒吧做驻场歌手,穿的衣服都是跟郑多多借的。

不仅如此,孙同还通过郑多多父亲的关系,进了多多爸爸的单位实习。

为的是能够通过这份稳定的工作关系,让孙同拿到北京户口。

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所以孙同才在富二代郑多多面前毫无底气,只能心甘情愿地做背锅侠,并帮郑多多隐瞒秘密。

他只能靠着这样帮郑多多圆谎的方式,来维系着所谓哥们间的“情谊”。

他活得很窝囊,用莫默在得知真相后痛骂他的那句话就是:

你TMD就是郑多多养的狗!一条好狗!

影片至此将角色之间的矛盾关系给非常清晰地树立起来,而这只是影片的第一幕。

虽然所有的情节和台词都发生在室内,但导演用非常高明巧妙的调度,制造了强烈的戏剧冲。

同时,也借孙同这个角色周旋于郑多多和莫默两人之间手忙脚乱来圆谎的过程,设计了很多笑点和包袱。

而这也是开心麻花作品最擅长的地方——

对喜剧节奏的把控和对情节与人物关系的快速构建。

不过,电影既然叫做《半个喜剧》,显然这种抓马喜剧的设计,并非影片的全部。

原本只是想要阻止愤怒的莫默做傻事,但在安慰莫默的过程中,孙同却被这个直爽洒脱的北京女孩所吸引,两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

孙同是一个被现实和生活磨平了棱角的怯懦男人,也正是因此,他才更会被莫默那种不会说谎爱较真的性格所吸引。

但因为两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抓马关系,让两人的感情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首先是,渣男郑多多的反对。

在得知孙同和莫默恋爱后,特别不能接受。郑多多要求孙同必须立刻马上和莫默分手。

因为他追过的女人,绝对不允许别人再碰,否则两个人就绝交。

换做别人,估计谁也不会选择站在渣得如此彻底的表面兄弟这一边。

但对于处在社会夹缝中孙同而言,这却是个两难的选择。

和郑多多绝交就意味着——

失去工作,和即将到手的北京户口。

而这是他前半生,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标。

GIF

还有孙同的母亲,同样也强烈反对自己儿子的这桩恋爱。

为了拆散这段感情,控制欲极强的孙母更是软硬兼施,为此不惜卖掉老家的房子,只为了说服儿子保住户口。

于是一辈子都在妥协中苟活的孙同,再一次陷入了犹豫。

只有莫默会问她一句:

你现在就问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别管别人行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

也正是《半个喜剧》这个故事的精髓所在。

孙同面临的抉择,其实也是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所面临的共同症结——

理想与现实,爱情与事业,生活与家庭。

它们之间,常常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

在电影中,这种对立被设计成为孙同和莫默之间的感情与工作、户口乃至母亲之间的冲突。

而男女主角孙同和莫默的两种人设,也正贴合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理念。

孙同其实是个有底线的人,他并不认同自己渣男室友郑多多的做法和人品,他渴望摆脱母亲的控制欲为自己而活。

但悲哀的是——

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在妥协。

与之相比,就更显得莫默的可贵。

无论是在爱情和生活里,甚至是在职场中,莫默也是个活得很真实,不愿意顺应规则的人。

而两人之间的差距恰恰就在于——

阶层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彼此价值观的不同。

如同孙同的那句自白一样:

你生天上了,你生下来什么都有了,我生水坑里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影片所要探讨的其实是——

面对艰难的生活,人应该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是不顾一切捍卫尊严、是非分明?

还是应该为了金钱地位委屈求全、隐忍退让?

这种对所有人的拷问,无疑也是电影最为现实的地方。

另一方面,在以往开心麻花作品中,电影感缺失是通病。而《半个喜剧》在保证故事流畅性的同时,视听调度层面颇下功夫。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孙同和莫默和解之后,两人一起去眼镜店。

在柜台的镜子中,两人的头和身体在镜子中进行了互换。

这个细节非常巧妙地暗示了两人之间,从对立到互生好感之间关系的转变,这一幕很秒啊。

GIF

当然,我标题说这部电影是半部好片,为什么是半部?

是因为电影的缺点,同样很明显。

开心麻花的喜剧,非常依赖极端的人设和人物前后的反差。

但这种极端人设与影片本来所追求的贴近现实的主题,有一定的冲突,甚至造成了逻辑不通的问题。

比如:

孙同这个角色,从一开场就是个谨小慎微的角色,活在郑多多和母亲的双重控制下。

编导还特意暗示他单身多年一直没有女朋友,因为一直暗恋倾慕郑多多的女友高璐。

那么电影后半段,孙同喜欢上莫默的这一转变,实在太快,太仓促。

与之对比,莫默接受孙同的过程还多少出现了一些犹豫,这要显得更为真实一些。

还有电影最核心的冲突——

孙同围绕爱情、工作和户口之间的矛盾。

其实,也并不具有说服力。

虽然北京户口确实很难拿到,但一个家乡卖套房就可以在北京交得起首付的人,我感觉这家庭的状况,也不能算太差吧。比他差的人,那简直多了去了,满大街一抓一把。

所以,如果这样一个角色称自己为“生在水坑里”的底层,显然是不太符合大众认知和社会现实的。

而且,他是研究生学历,随便写首歌都能吸引知名音乐制作人,想找个工作,应该也不是很难吧!

至于孙母的阻拦,也显得有点无理取闹。

既然想让自己的儿子有北京户口,那孙同一旦娶了北京户口的莫默之后,这点也就根本不成问题了。

也许是导演也意识到这点说不通,所以特意借角色之口补充了一个句:

孙母觉得莫默这女孩不靠谱。

这个理由实在过于草率,毫无说服力,有点刻意制造矛盾。

总体而言,影片虽然不及《驴得水》那样笑中带泪,但不失为一部合格以上的国产喜剧。

片名所谓《半个喜剧》,或许也正寓意着:

每个人的生活可能都是,一半是喜剧,一半是现实。

关键在于,你自己如何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