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冷學會:關於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幾點釋疑和建議

近日來,有媒體報道新冠病毒有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成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之外的另一種傳播形式。鑑於民眾對此瞭解不深,存在一些疑義,我們參考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同濟大學等團隊的一些成果,經在中國製冷學會“抗擊新冠肺炎空調(供熱)系統專家小組"成員中討論,形成如下闡釋和建議:

一、病毒進入空氣是一種氣溶膠,但大氣氣溶膠致病幾率極低

氣溶膠是指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能被觀察或測量的液體或固體粒子,符合上述條件的即可叫做氣溶膠。因此,當作為宿主的帶有病毒的微粒以含有雜質的小液滴方式通過病人呼吸進入空氣後,成為帶有病毒的氣溶膠。但進入大氣環境或者建築室外環境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很快會被其它不攜帶具有病毒氣溶膠的空氣所稀釋。按照SARS期間對一批出現感染場合的案例的研究,只要摻混的空氣量大於病人呼出空氣量的10000倍,空氣即為安全的(Jiang et al. 2009)。人呼出的氣體主要為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過測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初步估計這些空氣中含有人類呼出氣體的比例,無人條件下遠離汽車等排放源時,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為400~450ppm,因此,只要室外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高於500-550ppm (注:這即等價於把人呼出的病毒氣溶膠稀釋10000倍,包括正常人和感染者),則這一空氣是安全的。當測出的室外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低於550ppm,開窗通風直接向室內引入室外空氣是安全的。

二、面對可能的氣溶膠傳播,怎麼應對?

(一)室外開闊區域

對於公園,廣場等室外開闊區域,或者沒有發現疫情的社區,只要這裡的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低於500ppm以下,就是安全的,不應擔心"氣溶膠傳播",但仍應注意戴口罩、個人衛生以及回家後及時洗手等,預防近距離飛沫和接觸傳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病源集中的特殊區域,一般環境空氣中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含量很低,室外空氣的二氧化碳濃度一般都滿足低於500ppm的條件,說明就病毒含量而言,室外空氣是安全的。

(二)普通室內環境

開窗通風仍然是防止交叉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開窗通風能輕易實現大風量通風(遠大於市面上的新風機產品),因此,即使在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還很低甚至可能有霧霾的情況下,我們建議選擇時機(大氣空氣質量相對較好時)、間歇開窗通風,或者開小縫隙通風。只要開窗通風,室內汙染會迅速下降(因為開窗通風量足夠大),因此開窗一定時間(比如20-30分鐘)再關閉,也能達到通風效果。

二氧化碳濃度可以作為判斷室內通風量是否足夠的標誌。如果認為室內存在已被病毒感染者的人數不超過總人數的50%,則只要保持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600ppm,非感染者就不會被已感染者通過氣溶膠通道感染(不包括飛沫和直接接觸這兩類傳播通道)。

(三)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特殊室內環境

對於收治有新冠肺炎病人的室內環境,保證足夠的新風量以稀釋室內病毒氣溶膠更加關鍵。為此,可參考我們第一期推出的"春節上班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安全使用空調(供暖)的建議"。

(四)自然新風不宜消毒

如前所述,開窗獲得的"自然新風"是安全的,不需要對其消毒(相反,濫用消毒劑可能帶來其它負面問題),也無必要採用高效過濾器等過濾手段。而消毒對象應是人經常接觸的表面(電梯按鈕、門把手、人自己的手等)。

附:《防止SARS經由空氣傳播的安全通風量》全文,請訪問 http://www.car.org.cn/index.php?s=/articles_1349.html

中國製冷學會

“抗擊新冠肺炎空調(供熱)系統專家小組”

2020年2月9日



春節上班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安全使用空調(供暖)的建議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將會有大批人回到工作崗位。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還處於供暖期,建築(尤其是大量人員聚集的寫字樓)如何安全使用空調(供暖)系統,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經吳德繩總工、江億院士、李先庭教授提議,中國製冷學會邀請國內行業專家成立 "抗擊新冠肺炎空調(供熱)系統專家小組",群策群力,充分發揮專家們的智慧、知識和經驗,基於2003年防治SARS疫情期間的寶貴經驗,針對目前空調主要用於供暖的實際情況撰寫本建議。旨在指導廣大空調用戶和建築物管理者瞭解如何正確使用空調通風系統,防止疫病傳播,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確保生產、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一、安全使用各類空調(供暖)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應貫徹國家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五早策略,最大限度切斷新冠肺炎疫源向建築中的輸入;為減少飛沫引起的交叉感染風險,公共場合(包括人員集中的辦公室)建議佩戴口罩。

2.啟動空調(供暖)系統之前,各類建築物的空調管理者,必須摸清大樓空調(供暖)系統的特點,明確每一系統所服務的樓層和房間詳細情況,並根據該建築物的使用性質,制訂出正常運行方案,以及突發疫情的應對措施,落實專人負責。

3.在未設置機械送風的一般場合(無疑似或確認病人),應儘可能多地開啟排風機(包括衛生間排風等),使得室內形成負壓,增加建築內的有效新風量;如果排煙風機開啟後的噪聲值可接受,也可開啟排煙風機;但採用共用排風井的建築應防止交叉汙染。

4.建築空調(供暖)系統如為設置亞高效過濾器以上等級的潔淨空調系統,可以按原有方式正常使用。

5.全空氣空調系統,在疫情流行期內,原則上應採用系統可調的最大新風量運行,有條件的系統應採用全新風運行。

6.採用專用新、排風系統的空氣-水空調系統,應按最大新風量運行,同時各房間必須進行合理的開窗通風或機械排風系統正常運行。

7.對於新排風之間採用轉輪等具有"傳質"特點的熱回收裝置的空調機組,應開啟風路旁通模式(不進行全熱回收)。未設置旁通管路的系統在使用前應增設。

8.對於人員流動較大的商場、寫字樓等建築,在上班期間均應在基本保證室內溫度的條件下采用最大新風量運行;每天下班後,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繼續運行至少1小時,進行全面通風換氣,以保證室內空氣清新。

9.對於採用各種暖氣(暖氣片、輻射地暖、電熱膜等)或空調器(機)供暖的房間,應進行合理的開窗通風。

10.對於公共建築中既不能開啟外窗,又不設機械新、排風的房間應停止使用。

11.確保空調新風取自室外,新風采氣口及其周圍環境必須清潔,確保新風不被汙染。

12.空調系統開始啟用前以及使用期間,應做好空調系統的清洗工作。

13.為保障增加新風后的送風溫度,可採用增加鍋爐(熱泵)臺數、提高一次側熱源溫度等措施,以提高空調系統供、回水溫度。

14.建築下水管道、空氣處理裝置水封、衛生間地漏以及空調機組凝結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應定時檢查,缺水時及時補水,避免不同樓層間空氣摻混。

二、一般公共建築

商場、寫字樓、酒店、學校、車站、航站樓等公共建築人員流動較大,上班或營業期間均應在基本保證室內溫度的條件下采用最大新風量運行,除遵循前述基本原則外,還應遵循下列要求。

2.1 全空氣系統

大多數商場、劇場、會展中心、寫字樓以及賓館酒店大堂採用全空氣系統,其特點是房間迴風與部分室外新鮮空氣混合,經加熱、加溼後,通過送風道送至各房間;它可以是多房間共用一個空調系統或某大空間專用一個空調系統,涉及多房間或人群間的交叉問題,因此,對於一個空調系統負擔多個房間時,該系統應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

1.單風機系統

(1)當空調機組為單風機時(只有送風機),有條件的系統應關閉空調機組的迴風閥,保證空調系統按全新風方式運行。當受條件限制,系統無法實現全新風運行時,空調機組應設置低阻型過濾器(F7及以上等級);

(2)可通過調高風機轉速等方式儘可能增大新風量,並通過增加鍋爐(熱泵)臺數、提高一次側熱源溫度等措施,提高空調系統供回水溫度以保證增加新風后的送風溫度,使室溫達到舒適要求;

(3)空調運行時,應合理開窗,保證室內空氣的排出,如果不可能開窗,應在外牆(窗)的適當位置設置相應風量的排風扇,或啟用排煙風機。

2.雙風機系統

(1)當空調機組為雙風機時(設置有一臺送風機和一臺迴風機或空調系統對應的排風機),應關閉空調系統的迴風閥,保證系統按全新風方式運行;

(2)將新風閥和排風閥開至最大,保證最大換氣量;

(3)注意新風采氣口應遠離排風口,避免新風與排風交叉短路。

3.必須採用空調回風時

對於某些場合,全空氣空調系統按全新風運行難以滿足室內溫溼度基本要求時,可考慮採用空調回風,但應注意以下問題:

(1)可通過降低室內溫度(建議室內最低溫度不低於16℃)來確定最大的運行新風量;

(2)按最大新風量運行時,新迴風比宜大於40%;

(3)空調機組應設置低阻型過濾器(F7及以上等級),或在每個迴風口增設過濾器(F7及以上等級),並加強對過濾器的清洗和監測。

2.2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

賓館客房、寫字樓、餐飲娛樂場所包間以及公共建築的辦公區,大多數採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確保新風直接取自室外,禁止從機房、樓道和天棚吊頂內取風;

2.保證排風系統正常運行,房間應經常開窗通風換氣;

3.對於大進深房間,應採取措施,保證內部區域的通風換氣;

4.既沒有新風系統又不能開窗通風換氣的房間,應停止使用;

5.新風系統宜全天運行。

2.3 各種房間空調器或暖氣系統

許多賓館酒店的客房、餐飲娛樂場所以及公共建築的辦公區,採用各種房間空調器(如:窗式、分體式和櫃機等)或各種暖氣(暖氣片、輻射地暖、電熱膜等)用於保障室內空氣溫度,由於這種類型的空調(供暖)裝置基本沒有新風,所以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確保空調器過濾器的清潔;

2.房間應經常開窗通風換氣,通風不足時,應啟動排風系統或增設室內移動型HEPA過濾空氣淨化器;

3.對於較大房間,應採取措施保證內部區域的通風換氣。

4.既沒有新風系統又不能開窗通風換氣的房間,應停止使用。

三、科研、廣播與工業建築

科研、廣播電視中心和工業建築的特點是,工藝對空調要求高,單位建築面積人員少,而且人員較少流動,在採取積極預防措施條件下,可確保人員身體健康和生產、工作的正常秩序。上述建築空調(供暖)系統如為設置亞高效過濾器以上等級的潔淨空調系統,可以按原有方式正常使用;其它形式的空調系統則參考上述一般公共建築空調系統運行指導建議。

醫院空調系統除應嚴格遵循第一條規定以外,並應採取以下措施:

4.1 新冠狀病毒的應急和傳染病醫院、綜合醫院、具備收治傳染病或感染病人的其他醫院的門診大廳、急診接診、發熱門診、隔離或觀察病房及相關公共區域的通道、衛生間、洗消間、汙物間

1.空調通風運行管理人員必須瞭解汙染區、緩衝區、半汙染區、清潔區;瞭解人流、物流;瞭解空調、通風系統。

2.確保空調通風系統嚴格分區設置;確保空氣氣流合理流動,使壓力從清潔區→半汙染區→緩衝區→汙染區依次降低,清潔區為正壓區,半汙染區為微負壓,汙染區為負壓區。

3.汙染區的汙濁空氣應從房間下部的排風口排出;排風應經過濾及消毒(具備條件時)後集中或分散排放,排放高度宜高於附近最高建築物,有條件時可集中高空排放。

4.接收新冠肺炎病人期間,通風系統應連續運行保證病區的氣流有序。(呼吸疾病傳染病區要求新風不低於6次h-1)

5.汙染區半汙染區更換高效過濾器時,應規定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佩戴口罩及手套等),由專人拆卸廢舊高效過濾器,在原位裝入安全容器進行消毒滅菌後,按《對應甲型H1N1流感疫情醫療廢物管理預案》(環辦[2009]65號文),併入醫療廢棄物垃圾統一處理。

1.切斷與有疫情發生的區域及門診大廳、急診接診、發熱門診、隔離或觀察病房相通的送、排風管路,杜絕通過空調通風管道擴散可能被汙染的空氣。

2.停止使用醫院內的所有大門貫流風幕或大門冷風幕。

五、住宅建築

住宅建築使用的空調(供暖)系統,主要是每個房間單獨安裝各種房間空調器(如:窗式、分體式和櫃機等)或各種暖氣(暖氣片、輻射地暖、電熱膜等),有些住宅採用一戶一個室外機的住宅空調系統(如:管道機、風機盤管冷熱水系統或多聯機等),特點是各家各戶獨立使用,互不干擾,可以放心使用,但要注意以下問題:

1.空調系統開始啟用前以及使用期間,應做好清洗工作,且不宜直接使用高濃度的消毒水進行清洗。

2.使用空調器和暖氣期間,應進行合理的開窗通風。

3.對於明廚明衛,宜開窗通風,同時關閉廚房和衛生間與鄰室相連的門。對於沒有外窗的廚房或衛生間,宜關閉鄰室門,並保證足夠的消毒措施和頻率(宜便後消毒)。

4.對於安裝了新風系統的住宅,建議不要只依賴新風系統提供新風,宜擇機(室外溫溼度和汙染濃度適宜時)開窗通風。

5.家庭成員出現突發疫情時,應封閉廚房與衛生間的排風扇,禁止向建築物集中風道排風。

六、交通工具

這裡所說的交通工具是指城市軌道交通、公交電汽車、出租汽車和私人汽車;至於火車與民用航空,應按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

上述交通工具的空調系統可以使用,但同時應增加通風換氣。司機和乘客應佩戴口罩,加強個人防護。

中國製冷學會

“抗擊新冠肺炎空調(供熱)系統專家小組”

2020年2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