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多語言國際友人志願者助力“疫戰”

通訊員 方建生 丘斐遠

在疫情防控期,浙江義烏,這座“世界小商品貿易之都”顯得格外清靜。一茬茬身穿紅馬褂的志願者,是值守在“家外”卡點設站護保百姓安康的最暖心風景。

“馬褂紅”裡,有一群在義烏經商、生活的國際友人。他們發揮眾長,主動申請加入社區志願者行列,服務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

哈米,來自伊朗,是義烏人眾口稱讚的“中國女婿”。他2003年到義烏做伊朗絲巾進口生意,2007年和中國北京籍妻子成立義烏市首家由外商創辦並擁有進出口權的外貿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開設了分公司,生意做到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許多城市。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哈米,是自購住房所在地雞鳴山社區的一名優秀志願服務者,不僅兼任“社區中外居民委員會副會長”等多項職務,而且還領銜創辦社區志願服務品牌“國際老孃舅工作室”。小有名氣的哈米,被眾多媒體宣揚報道。

浙江义乌,多语言国际友人志愿者助力“疫战”

“因為疫情,哈米和妻子、在當地讀中學的女兒都留在義烏過年。年三十剛過,哈米就主動申請加入社區防疫志願者隊伍,擔任社區進口人員防疫檢測工作。”被譽為“聯合國社區”的雞鳴山社區黨委書記何文君介紹說,雞鳴山社區有74個國家的1388名外商常駐,春節大多外商回國,約三四百人留在義烏過中國年。為加強疫情防控,社區組建了以本地居民為主的志願者隊伍。結果許多像哈米這樣的外籍居民年初一就紛紛微信聯繫何文君書記,要求擔任志願者參與防疫。

“我的主要任務是下午4點到晚上12點守卡在社區入口,對進出人員、車輛進行體溫檢測和詢問等工作。”哈米說,社區居民熟悉他,都非常配合工作。跟他一起的,還有10多位國際友人志願者,年紀輕且能用漢語交流,也無償加入疫情防控值班行列。他說,所有人不分國籍、種族,一起抗擊疫情,這個冬天十分溫暖。

阿馬爾,是義烏市稠州醫院國際門診的醫生。他在防疫期主動擔任“三大員”,春節堅守在醫院當好值班員,又志願擔任國際友人的講解員、疫情防控宣傳員,每天用中文、英文、阿拉伯文3中語言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編髮防疫信息,回覆各種有關疫情的諮詢。

“很多外國人都會來諮詢我,問病毒怎麼傳染、怎麼預防、要不要回國,每天都要做各種回覆。”阿馬爾說,他將發揮好自身的作用,盡到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對每位來諮詢的國際友人都再三叮囑留在中國,安撫他們“在家”做好防疫。

阿馬爾的手機總是很忙,成了一個24小時在線的防疫移動諮詢平臺。哪怕是深夜或凌晨,只要通過微信或打電話來諮詢疫情的,他都耐心答覆。他拍攝的一段阿拉伯文版疫情防控短視頻,一發朋友圈,就被轉發刷屏。

在江東街道永勝小區的一幢居民樓裡,設了一戶居家醫學觀察點。在樓下門口值守的是兩名外籍志願者,分別是來自巴基斯坦的阿罕默德和亞西爾。

浙江义乌,多语言国际友人志愿者助力“疫战”

永勝小區有100多名國際友人居住,他們大都在義烏經商,春節前大部分回國。疫情發生後,留在義烏的阿罕默德和亞西爾多次主動跟社區申請加入防疫志願服務隊。社區結合實際,給他倆在下午安排出時間段,負責守護小區一戶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阿罕默德和亞西爾在義烏生活了十幾年,已把義烏當成第二故鄉。阿罕默德深情地說:“義烏是我們的家,現在正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我們要為第二故鄉出一份力。真心希望,整個中國、義烏和所有地方,跟原來一樣好起來!”

Ali Allam來自巴西,同樣是個“老義烏”,今年也留在義烏過中國年。在臨時組建的“多語言外國人志願者服務隊”微信群裡,他感觸地說:“I hope we as foreigners can do something to help and support our Chinese friends and family 。(我希望作為外國人,我們可以做些事情來幫助、支持我們的中國朋友和家人。)”

這個微信群現有近200名外國友人,其中國際友人志願者8名,分別能提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俄語等12種語言的線上免費服務。

據悉,目前,浙江省義烏市有180多萬種商品出口世界219個國家和地區,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5萬名境外客商常駐義烏。疫情發生後,許多在義烏的國際友人主動參與各種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表示對中國、對義烏充滿信心,相信疫情得到控制後的第二故鄉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