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離開後,為什麼反而有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了?該怎麼理解呢?

騎蝸牛走高速


不是陳宮背叛曹操,而是陳宮代表兗州土豪把曹操開除了。不僅陳宮不願意投在曹操麾下,天下豪傑也沒幾個願意投到曹操麾下的。

因為曹操的宦官標籤,就已經讓好多人望而卻步了。

但是,曹操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打造了新人設。迎漢獻帝之後,曹操把自己跟皇帝捆到了一塊兒。所以,曹操後期能夠爭取到大量的人才,主要是因為漢獻帝。

01.土豪政治下的尷尬標籤

東漢末年,是土豪的天下。土豪跟著誰,誰才能割據一方;土豪支持誰,誰才能爭霸天下。但是,曹操這出身,實在不招土豪待見。

桓靈二帝“親小人遠賢臣”,賢臣是誰?賢臣就是土豪,因為土豪不僅壟斷了地方政權而且染指了中央朝廷。袁紹一家四世三公,就是一個典型的土豪控制朝廷的樣板。土豪這麼玩?皇帝肯定不開心,所以只要皇帝不慫、不傻就肯定不會親這些所謂的“賢臣”。

於是,皇帝就要重用“小人”。小人是誰?最標準的小人,就是宦官。這夥人除了依附皇帝,沒有別的出路。另外一夥小人,當然是外戚。所以,何進一個殺豬賣肉的,也能拜為大將軍。不管是否才能堪用,但肯定忠誠、跟定支持皇帝。

說完東漢的政治氣候,就可以挖一挖曹操的出身了。看完曹操的出身,也就知道土豪為什麼不待見他了。

曹操是大漢開國功臣曹參的後世子孫,後世已經論證過了。按理說,曹操的出身也算顯貴,算是“賢臣”一夥的,至少應該得到賢臣的支持。

但是,曹參畢竟是西漢的開國功勳,所以到了東漢也就那麼回事了。連劉備這種漢室宗親都不行了,就別說曹操了。

但是,老曹家絕不甘心沉淪,一定要進取。於是,在曹操父親曹嵩這一代,就投到了宦官曹騰門下,當了曹騰的養子。得到宦官老大的支持,曹家立即就不一樣了。曹操的父親曹嵩不僅繼承了宦官曹騰的爵位,而且官拜太尉。

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便宜不可能都讓你佔了,曹操一家從此也就打上了宦官的標籤。

宦官是什麼?

宦官是典型的小人。而且,在袁紹的鼓動下,在董卓入洛陽之前,宦官這夥小人就基本上被消滅了。之後,東漢皇帝就徹底成了傀儡,所以沒了皇帝也就沒了宦官勢力。

而曹操呢?在土豪的眼睛中,曹操就是一個宦官。所以,曹操要成功就得玩逆襲,從最不待見的階層往上突破土豪的壁壘。

02.要突破士族壁壘得有兩個因素

一個是亂世,一個是能力。

不是亂世,能力再強也是寂寂無聞巖穴士,一出生就被封死了出路。沒有能力,別說亂世就治世,也鮮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具備逆襲的必要條件。

但是,在曹操這時候,他全趕上了。而且,曹操的父親畢竟當過太尉,曹家在地方上也有點兒勢力。所以,在董卓徹底把東漢折騰廢了之後,曹操就有了一顯身手的機會。

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實際上就十個州郡級的諸侯,沒有十八路那麼多。但是,十個州郡也可以了,聲勢肯定是造出來了,於是亂世就此形成。

老曹家本就有積極向上的基因,而曹操又是當世豪傑,自然要湊這個熱鬧。但是,曹操根本就算不上一路諸侯,出身先不論,主要是曹操不是啥州郡級官員。如果推算的話,曹操應該在陳留太守張邈之下,算是張邈的小弟。

但是,曹操這個小弟,在打董卓這件事上,真得非常賣力。別人都不打了,他還非要去追,一定要把董卓揍死、一定要解救大漢皇帝。

曹操為什麼這麼積極?

只有揍死董卓、迎回皇帝,大漢才能重新恢復皇家秩序。也只有恢復了皇家秩序,曹操這種無名小卒才能得到封賞、實現等級提高。其他人本就是割據一方的郡級或州級諸侯了,不用朝廷封,因為自己就是。但曹操不行啊,沒有皇帝封賞,他跟劉備也差不多。

但事與願違,曹孟德沒能在討伐董卓中實現逆襲。然而,亂世不缺機會,尤其是曹操這種有能力的人。

公元191年,不打董卓的曹操,打起了黑山軍,而且立了戰功。於是,好朋友袁紹趕緊表薦曹操當了東郡太守。

公元192年,百萬黃巾軍入兗州,直接乾死了兗州刺史劉岱。劉岱是誰?那是兗州土豪的代理人。代理人死了,兗州就必須得趕緊找一個。自己內部選,肯定是選不出來了。不是能不能得到朝廷任命的問題,而是選出來的代理人能不能搞定百萬黃巾軍的問題。所以,這個代理人必須得能打,能夠實現兗州土豪的利益。

於是,曹孟德被兗州土豪請了過來。這時候出身不重要、標籤不重要、小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能打,能把兗州的黃巾盜匪給平了。

而把曹操請進兗州的就是陳宮。那陳宮是誰?一定不能簡單地把陳宮定位為曹操的幕僚,他跟曹操不是啥主公與謀臣的關係。後期,陳宮與呂布也不是這種關係。

兗州恢復秩序之後,曹操自然就是兗州的代理人,因為有功於兗州。所以,曹孟德在亂世終於實現了逆襲,成為了州級割據諸侯。

03.不是陳宮棄曹操投呂布是陳宮代表兗州土豪開除了曹操

表面上看,是這個道理:陳宮改換門庭、投了呂布。

但仔細一看,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陳宮改換門庭,可是帶著整個兗州一起改的;而陳宮投靠呂布呢,可是帶著整個兗州一起投的。

沒有陳宮這麼改換門庭的,也沒有陳宮這麼棄暗投明的。實際上的情況是:陳宮在曹操和呂布之間,選擇了呂布。而且,這也不是陳宮一個人的選擇,而是兗州土豪的集體選擇。就是趁著曹操出去打仗,兗州土豪召開了董事會,會議的決議就是換掉兗州公司的總經理曹操。

剛剛逆襲的曹操,就一下被打到了谷底。於是,征伐陶謙的工作趕緊停止,曹操返回兗州。

而這個時候,兗州也就剩下三個縣還插著曹操的大旗,鄄城、南範和東阿。荀彧和程昱這兩個人,還有夏侯惇,還在勉強維持著,給曹操看家。

夏侯惇是曹操的核心支持,老曹家跟夏侯家就是同生共死的關係。夏侯惇就是想跟兗州土豪混,人家也不帶他玩。

荀彧和程昱呢?這兩個人是潁川人,根子在豫州、不在兗州。所以,凡是兗州的土豪,全跟了呂后;凡是兗州以外的勢力,全被趕了出來。

這就是曹操面對的局面:並不是陳宮棄他而去,是陳宮把他開除了。

曹操面對的局面很被動,基本上就是個死局。

好朋友袁紹,這時候也不是雪中送唐,而是要落井下石,讓曹操帶著人到冀州投靠他。曹操真得準備投靠袁紹了。原因很簡單:自己本就不招土豪待見,現在又混得這麼慘,不去找個大哥靠靠,隨時都能被滅。

但是,荀彧和程昱這夥人卻死活不同意。因為荀彧他們本來就是從袁紹那跳槽跑到曹操這裡來的。這時候再跟著曹操投袁紹,這得有多尷尬。

亂世跟治世不同,所以亂世的邏輯跟治世的邏輯也不同。

治世的時候是小弟聽大哥的、謀臣聽主公的。但是,亂世就得反著來,是大哥聽小弟的、主公聽謀臣的。於是,曹操就帶著荀彧這夥人跟兗州土豪硬剛了。

兗州土豪算到了一切,但沒有算到兩個因素,一個是亂世的背景,強者定章程,土豪不好使;另一個是曹操的能力,這傢伙是真能打。曹操跟兗州的新代理人呂布打了兩年左右,終於收復了兗州。

04.曹操要撇開宦官的標籤就得打造新人設

公元195年,曹操全定兗州,把呂布和陳宮給趕跑了,還順帶把自己曾經的大哥張邈給幹掉了。

但是,曹操所面對的尷尬局面,仍舊沒有改變。

陳宮代表兗州土豪把曹操開除,一是因為曹操對待兗州士人太囂張,如曹操殺邊讓一事;二是因為曹操收編的青州軍實在不怎麼樣,就是個定時炸彈,隨時都能造反。但是,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東漢的大氣候,這是土豪當道的時代,而曹操不僅不是土豪而且還打上了宦官標籤。這個問題很重要。所以,曹操的局面就會一直很尷尬。

改變,始於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真正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最有實力的諸侯、迎天子最方便的諸侯,是袁紹而不是曹操。那袁紹為什麼不怎麼做呢?

迎天子這件事,一點兒都不好玩。

天子可不就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東漢朝廷,文武百官都跟在天子後邊。天子來到諸侯封地,那麼這個地方到底該聽誰的。

漢獻帝,對袁紹、對曹操,甚至對袁術、劉表,就是個傀儡。但是,漢獻帝對於地方土豪,以及那些所謂的“賢人”,可不是傀儡。這夥人一直認漢獻帝這個皇帝。所以,對於曹操和袁紹這些軍閥來說,漢獻帝是個燙手山芋,迎皇帝這件事一點兒都不好玩。所以,最好別接。因此,袁紹就是呆在河北裝孫子,皇帝被餓死也好、被殺死也罷,跟我麼沒關係。即便手下謀臣、冀州土豪反覆鼓動,袁紹也不為所動。非但袁紹如此,其他割據軍閥也是如此。

但是,曹操卻要去迎。為什麼?

漢獻帝來不來,兗州土豪也跟他也是面和心不和,這夥人就不打算聽他的。

哪天曹操出去跟別人幹仗,這夥人沒準兒還得把他開除了。曹操能殺光兗州土豪嗎?兗州土豪也是有力量的,不是曹操想殺就殺的。他們只不過不想跟曹操往死裡打,真往死裡打,曹操不見得是對手。而且,曹操確實是幫著兗州土豪平了黃巾軍、恢復了兗州秩序,實現了土豪利益。有這份情義在,曹操還能發揮代理人的作用,所以兗州土豪也沒必要跟他撕破臉。

於是,曹操最著急的事情就是:打造新人設,徹底擺脫尷尬的小人標籤。

要在兗州立足,曹操得爭取兗州土豪支持。同時,曹操還得從兗州之外吸引人才。但是,曹操這個身份定位,連兗州土豪都搞不定,又怎麼從外界吸引人才。

但是,漢獻帝到來之後就不一樣了。曹操跟皇帝捆在一起:

首先就能鎮住兗州土豪,反曹操就是反皇帝。

其次有救駕之功、再得皇帝授權冊封,曹操的新人設立即就出來了。

還有,天下豪傑以及地方土豪肯定不會支持曹操,但絕對會支持漢獻帝。因為這些人都是大漢子民,兩漢數百年的忠君教育還是能有作用的。

所以,最強諸侯袁紹不願做也不能做的事情,尷尬諸侯曹操不僅願做而且能做。

曹操迎漢獻帝,不僅給自己打造了新人設,而且掌握了新主動,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更關鍵的是兗州土豪喜歡曹操也罷、不喜歡曹操也罷,都得支持。而天下豪傑呢?紛紛來投。因為投曹操就是投漢獻帝、就是投漢室。所以,公元196年之後,更多的人才紛紛納入曹操麾下。除了荀彧和程昱之外,曹操後期的主要謀士都是在這個時候拜到曹操門下的。

後來,曹操與袁紹爆發了官渡之戰。

在官渡之戰過程中,許攸投降、張郃投降、高覽投降,袁紹的謀臣猛將紛紛投降。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曹操的新人設。

曹操是皇帝的代理人,代表皇帝揍袁紹。所以,這夥人投降曹操一點兒都不覺得臉紅,反倒是認為棄暗投明、歸順了朝廷。

所以,陳宮之後,曹操的人才不僅沒有少而且越來越多,原因就是漢獻帝。

如果陳宮能活得再久一點兒,沒跟曹操翻臉翻得太狠,他也可能投了曹操。因為不衝曹操的面子,也要衝漢獻帝這個大漢皇帝。

後來,曹操能攻滅河北袁氏、統一中國北方,漢獻帝這個大漢皇帝以及曹操自己的這個新人設,發揮了至關重要。因為在東漢亂世的天下諸侯中,只有曹操這面大旗代表朝廷、代表正統。

當然,迎漢獻帝到許都,曹操也是有代價的。

後來,曹操有了篡位的舉動,他的首席幕僚荀彧立即就出來反對。

而且,曹操覲見漢獻帝,從來都是膽戰心驚的,因為他擔心御林軍直接把砍死。打完袁紹之後,曹操遷至鄴城,再也不見漢獻帝了,自然是不想見但也肯定是不敢見了,君臣二人就是書信往來。


減水書生


興平元年由於邊讓對曹操大不敬,譏諷嘲笑曹操。建安中有人又告發邊讓,曹操一氣之下藉此機會殺了邊讓。這一舉動讓兗州的士人大為震恐,邊讓的好朋友,時為東郡守備的陳宮首先看不下去了,趁著曹操出征陶謙之際,背叛了曹操,加入了張邈、呂布的陣營,並且給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讓曹操差點死在亂軍之中。

按理來說,陳宮的出走,天下士人應該注意到這一點,但是從記載上來看,這件事之後似乎對曹操的納才進程沒有什麼影響,這是耐人尋味的。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聊一聊這其中的原因。

邊讓自作孽不可活

邊讓這個人恃才傲慢,非常瞧不起曹操,還對曹操出言不遜,據說是對曹操的家世輕蔑。如果說他的才華大到可以掩蓋傲慢的缺點還是可以讓人理解的,但是他的能力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出眾,按照孔融所言那就是邊讓並沒有經天緯地的、安邦定國的大才能,他的才能只是比一般人好一些。他的才能主要體現在文學上,而在務實上沒有多大的建樹。志大才疏,恃才傲慢,而且還是

《邊讓別傳》曰:讓才辯俊逸,孔融薦讓於武帝曰:"邊讓為九州之被則不足,為單衣襜褕則有餘。

《抱朴子·外篇·清鑑》曰:孔融邊讓文學邈俗,而並不達治務,所在敗績

因犯事被別人告發,作為掌權者是可忍,熟不可忍!曹操殺他還是有充分理由的。真正的士人是為國家大事、黎民百姓的生活問題出謀劃策的,這種揪著家族身世指指點點的行為實在不應該是那個時期士人乾的事。

陳宮離開的方式不對

陳宮的離開是他自己嚇唬自己的結果,他懷疑曹操因邊讓的事連累自己。如果說離開曹操回家鄉則已,這樣大家會認為他有節氣,曹操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但是他叛主,不但叛主而且還慫恿他人攻打主公,這樣的做法就會讓其他士人有別的想法,懷疑陳宮的離開目的不純,掩蓋了曹操殺士人的不良影響。所以對曹操後來的招人負面影響也不大。

曹操身邊有個“張良”——荀彧

初平二年,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加入了曹操的勢力,荀彧的加入不單單是他一個人的加入,

他先後推薦了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的高級人才,而這些人才中也有不少人又向曹操舉薦了大批優秀士人。由於荀彧所推薦這些人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陳宮叛逃之後,這也一定程度解釋了為何陳宮離開後投靠曹操的士人個增多了。

程昱是兗州士人的定心丸

程昱本身就是兗州東郡東阿人,和邊讓同出一個州,又與陳宮同是東郡人。初平三年就加入了曹操團隊。陳宮叛主反攻時正是他和荀彧守住了曹操的大後方 ,為曹操回防贏得了寶貴時間。

《三國志 程昱傳》:太祖還,執昱手曰: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

因為此功被曹操任命為東平相,程昱的所作所為以及所受到的獎勵都被兗州士人看著眼裡,讓天下人知道了曹操並沒有因為邊讓、陳宮等人的行為而影響對兗州士人的看法,進而增加了士人對曹操的信任感,這樣反而使越來越多的後來人加入到了曹操的陣營。

結語

由於邊讓、陳宮等人的行為也存在過錯,不太容易獲得其他士人的同情,這對曹操愛才、惜才的形象影響不大。加上荀彧、程昱等人的推薦與以身示範,讓天下士人對曹操“明主”的形象又有了信心。再者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擴大,士人們本著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原則,一般會趨向於強大的一方,所以陳宮離開後,便有了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的情況。


嗶嗶巫


據史料記載,陳宮是最早追隨曹操的謀臣之一,陳宮本是東郡東武陽人,公元191年,曹操因在東郡平寇有功而授封東郡太守,曹操上任後便徵辟了當地名士陳宮為幕僚,當時二人之間的關係十分要好,後來曹操能順利入主兗州,其首功之人便是陳宮,故曹操一直視陳宮為心腹。然而這樣一個曹操的心腹之人卻在曹操入主兗州僅一年後便背叛曹操而去,那麼陳宮為何要背叛曹操呢 ?我們先弄清楚這個問題,再來談該如何理解:“陳宮離開曹操後,為何仍有許多人才投奔曹操。”

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

行“背主”之事歷來為世人所不恥,若主上非昏庸無能之人,則行背叛之事者多為奸佞小人。當然這也不是絕對,像陳宮與曹操便是一對特例。曹操並非昏聵之主,而歷史上的陳宮是個怎樣的人呢?

“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典略》

史載陳宮為人正直,剛烈,他的朋友多為當時天下的名士,可見陳宮也絕非奸佞宵小之輩。自古明主難求,陳宮既遇明主又為何叛之呢?對於此事,小說演義中杜撰了一個故事向我們說明了這其中的緣故:演義中寫到曹操曾與陳宮結伴逃亡,途中曹操偶遇好友呂伯奢,時呂伯奢好心收留曹操,然曹操卻因疑心呂伯奢圖謀不軌而將其一家殺害,儘管後來曹操知曉是誤殺了好友呂伯奢一家後,但卻沒有絲毫悔意,而是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徹底讓陳宮心寒,自此陳宮與曹操斷交。這個故事將曹操的狠毒與自私暴露了出來,而這正是陳宮要離開曹操的原因,這個故事雖說是虛構的,但其背後道出陳宮背離曹操的原因卻與真實的歷史非常相似。

公元194年,曹操領軍東征陶謙,留守在兗州的陳宮與張邈一同引呂布入主兗州,公然反叛曹操。陳宮為何這麼做呢?源於曹操先前做下的兩件錯事——“屠城”和“殺士”。

公元193年,曹操因其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謙手下所殺,故大舉興兵討伐陶謙。《三國志·武帝紀》記載:

"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本來為報私仇而大舉興兵便是不義之舉,且曹操在東征徐州期間為洩私憤又大肆屠戮徐州百姓,則更是行不仁之事。故當時兗州民眾對曹操行如此不仁不義之事後多有非議,其中一些兗州當地的名士則更為突出,而當曹操面對這些負面議論時又是如何處理的呢?那便是暴力鎮壓,據史料記載,當時曹操殺了不少兗州當地的名士,其中便有與孔融齊名的名士邊讓。“屠城”、“殺士”,這兩件事做下來是徹底讓陳宮心寒了,一來曹操行如此不得人心之舉,二來陳宮自己的不少朋友也被殺,故陳宮萌生了反叛之心。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有人說陳宮如此正直之人都棄曹操而去了,為何後來還是有很多人才投奔曹操呢?個人認為是曹操改變了。有道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從哪裡看出曹操改了呢?

其一:善待陳宮家人。在我們看來,陳宮背叛曹操情有可原,但當時對於曹操而言自然是恨透了陳宮,曹操視陳宮為知己,陳宮卻趁他出徵把他的基業拱手送人,這事得讓曹操多寒心啊。然數年之後曹操擊敗呂布,生擒陳宮時卻早已釋然了當年陳宮的背叛,時曹操有意勸降陳宮,當然最後陳宮只求一死,但陳宮死後,其家族後人卻是曹操一直在照料。這一舉動體現了曹操的大度和寬仁。


其二:不再屠戮無辜。曹操征戰一生,除昔日徵徐州有記載屠戮無辜,造成“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這種慘烈景象,之後的戰事則不見有如此記載。可見曹操對當年濫殺無辜,而招致民怨以致丟失兗州是有充分認識的。

曹操本來便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有識人之明,當然人無完人,難免會有錯,然曹操知錯能改,自然能吸引四方有才之人來投,從而成就一番霸業。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我是阿岱,我來回答。

陳宮離開後,有更多的人才去投奔曹操,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們來看看陳宮背叛曹操的歷史背景。

曹操東征陶謙,所作所為非常殘忍暴虐,史書記載:所過多所殘戮。他不僅殺了和孔融齊名的名士邊讓,還動輒屠城,殺孽甚重。

這就激起了中原士族和百姓的憤怒與反抗。

張邈、陳宮兩人俱都是士族領袖,更有著良好德行操守和底線,他們對曹操的行為是憎惡不滿的。雖然兩人都很受重用,但還是產生了背叛曹操,奉迎呂布的念頭和計劃。

在他們的影響和操縱下,整個曹操勢力所屬地盤除了鄄城、範、東阿三縣被荀彧、夏侯惇成功堅守,其他全部響應反叛,奉迎呂布為主。

這次反叛使曹操險死還生,差點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能力。算是曹操創業初期,遭遇過的最大危機了!

在演義當中,陳宮則是因為曹操殺害呂伯奢一家暴露出的不仁和殘忍才離開的。究根結底,離開曹操的誘因其實和史實是相同的。

這次事件發生之後,曹操費了很大的氣力重新穩定了對兗州的統治,並深刻反思自己的作為,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變,在此後的南征北戰中再未犯過此類錯誤。

在後來的時間裡,更多的人才不斷投入曹操勢力,原因主要有幾項:

1、曹操出身貴族。這在講究門第出身的當時是很大的一個優勢。

2、曹操採取了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策略,他代表了漢朝政府,具備法理上的正統合法性。

3、曹操求賢若渴,他的求賢令不論出身,唯才是舉,讓許多寒門人才得以施展抱負。

4、隨著勢力的發展天下局勢越發明朗,強者恆強,而曹操就是其中最有望統一天下的強者,得人追隨,本是常理。

綜合來看,曹操知錯能改、出身豪門、佔據大義名分、重視人才、實力強大,自然會有更多人才前來投靠了!





阿岱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陳宮捉放曹到離開曹操是這樣寫的。曹操自行刺董卓失敗後,便隻身逃出洛陽,行至中牟縣時,被守關將士擒獲,押去給縣令陳宮發落,而陳宮素有大志,對當前的朝廷之墮落也是痛心疾首,奸臣當權,禍國殃民,而陳宮也是十分佩服曹操刺董之忠義,於是陳宮私下放了曹操,並棄了官位,隨曹操一同去了。

途中兩人借宿曹操伯父呂伯奢家,而曹操生性多疑,竟將幫助自己的呂伯奢一家殺了,並說出“

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陳宮從這件事情看出曹操天性涼薄,便棄曹操而去了。


陳宮是有大才的,唐代傑出的縱橫家趙蕤對於呂布大敗於曹操曾這樣評價過:“當是時,雖諸葛之智、陳宮之謀、呂布之勇、關張之功,無所用矣。”由此可見陳宮是有韜略的,那這麼一個有大抱負的人為何要棄曹操而去?

在我看來沒有太多原因,因為陳宮知道並且參與了曹操因多疑而殺了呂伯奢,陳宮是不屑與這樣的曹操為伍的,特別是在曹操說出自己的那番人生教條後,陳宮更是不恥與曹操為伍。

那又為何在陳宮走後,反而有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

在我看來有三點原因:

  1. 這些人不知道曹操與陳宮有這麼一段往事;
  2. 當時的陳宮最多也只做過一方縣令,並不為世人所知,且陳宮並不能影響到曹操與天下群雄;
  3. 前來投奔曹操的多是同宗同族或者相熟之人。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各路人馬投奔曹操一事是這樣寫的:

一日,有一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鉅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

其中,夏侯惇與夏侯淵是曹操族弟,曹仁與曹洪二人也是曹操堂弟。而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在陳宮走後,還有如此多人才投奔曹操的原因了。

但這只是曹操的初步勢力,至於後面人才來投只是勢力大了以後,謀士慕名而來了,也有門下謀士相互舉薦的結果。比如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曾為曹操舉薦過很多謀士,其中有名的有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人。

因為勢力的強大而引人才來投,而投靠過來的人才推薦更多的人才。正是靠著這樣一種良性循環,使前來投奔曹操的人才越來越多。

結束語

陳宮雖有大才,但陳宮的離去並不會影響到曹操什麼,在當時世人的眼中,曹操是敢於刺殺董卓的英雄。而且身處亂世,群雄並起,心中有抱負之人總會去尋一處安身之地,而越來越強大曹操勢力就是其中之一。


無古無今


這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當時,陳宮是東牟縣的縣令。一天,他的手下衙役抓來一個人。這人中等個子,鬍鬚濃黑,很魁梧,穿一身普通衣裳,自稱是商人,姓皇甫。陳宮認得此人,乃是朝中典軍校尉曹操,本在丞相董卓手下當差。因為刺殺董卓未遂逃跑,,現正在全國通緝。心生疑感,教人下先押下去,至夜裡,令親隨帶曹操來,問:"我聽說丞相待你不薄,為什麼自取其禍?”曹操說:"燕雀怎知鴻鵠之志?你抓到我,去領賞便了,何必多問。"陳宮叫旁邊人退下,向曹操表明同情之意。曹操於是說:"我祖宗世世食漢祿,怎能與董卓同流合汙。我所做為是要為國除害。”陳宮問曹操有何打算。曹操說要回鄉去招兵買馬,號召諸侯共同討伐董卓。陳宮表示願棄官隨曹操同去。曹操大喜,於是二人帶劍乘馬奔曹操故鄉而來。

三日後,到成皋地方,天色見晚,曹操引陳宮到他父親的一個結義兄弟名叫呂伯奢家投宿。呂伯奢熱情接待,將曹操二人安排坐下歇息,自己騎毛驢去鄰村買好酒。過了一段時間,聽見後院有“霍霍”的磨刀聲,曹操產生疑心,與陳宮二人出外偷看,聽見那邊有人說:"捆好了再殺。”曹操以為是要殺自己,便與陳宮將家中八口人全部殺死。殺完,才見廚下縛著一頭肥豬。二人情知殺錯,匆忙逃走,途中恰遇呂伯奢風塵僕僕地買酒回來。曹操揮劍,又將其殺死。陳宮不解,問:"已知殺錯了人,為何又再殺呂老伯?”曹操說:"不殺他,他回頭叫人來追我們,就走不脫了。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陳宮以為曹操是個狠心之人,夜裡住店趁曹操熟睡時,悄悄離開曹操獨自走了。從此二人分道揚鑣,至死沒有再合作。

曹操回鄉後,果然賣掉家產,招兵買馬,號召諸侯,樹起了討伐董卓的大旗。許多人才紛紛來投奔曹操,他的勢力越來越大。

為什麼陳宮走後,很多人投奔曹操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曹操的思想行為符合了時代的發展方向,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從根本上代表了民眾的意願。曹操有很多缺點錯誤,但他在本質上是積極進步的;他有過錯殺人,但他掃平諸侯,統一北方,又給廣大北方人民造了福。這是曹操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很多人才追隨他的根本原因。

陳宮是個善良正直的人,但胸懷和見識比較有限。這是他捉放曹操又離開曹操的原因,也是他的最終成就不及曹操的原因。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曹操是三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以家族力量曹氏曹仁曹洪,夏侯氏夏侯惇夏侯淵聚兵起家。曹操積極網絡人才,求賢若渴。曹操除性格殘忍狡詐以外,年青的曹操還是積極向上,有目的地努力奮進。在討伐董卓時有勇有謀,聲名在外。特別在迎接獻帝后,挾天子以令諸侯,積極圖取中原。天下有識之士,忠於大漢之臣,希望仰仗曹操之力,能為大漢效忠,都凝聚到曹操身邊。只是後來時局變了,事情的本質變了,也沒有人左右得了曹操。。。曹操行刺董卓乃英雄所為,出逃後在中牟縣被衙役所俘,報縣令陳宮得知,陳宮為人正直,足智多謀,深恨國賊董卓,願為國出力,只是孤掌難鳴。今有熱血青年,何不救他一起共事,陳宮掛印辭官,私放曹操,一起出逃。來到曹操父親曹嵩好友呂伯奢莊上,呂老熱情招待,還親自出外沽酒,曹操聽呂家人說要綁要殺,疑似害己,殺了呂氏一家,後發現廚房綁了一豬,誤會。與陳宮離開,在路上遇到沽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連老呂殺掉,免得走漏風聲。。。多疑,殘忍,連豬狗不如,陳宮在心裡是這樣對曹操說的,是我陳官看走了眼,陳宮藉故其它事情與曹操分手,也不能明說,怕曹操加害,二人各奔東西,曹操直接回老家,以家族勢力拉起人馬。陳宮碾轉投靠呂布,做了呂布的軍師,得到了呂布的尊重。陳宮不恥曹操的為人,教呂布與曹操為敵,就是在下郅戰敗被擒,也誓死不降曹操。。。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只有陳宮見證,陳宮是正派之人,不揭他人之短,況且說來也無人相信。陳宮離開後,與曹操發展力量,凝聚人才是毫無關係,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在西,招納人才在東,不能東拉西扯。曹操的凝聚人才和力量的發展,在於他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手段。





劉坤忠120


陳宮對曹操有救命之恩,後來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時,陳宮看到的是曹操兇狠忘恩負義的一面。說白了就是曹操人品不好,特別是曹操說的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話時。使陳宮更加看透曹操兇殘性暴沒有人性的品質和人格。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一,司徒王允和曉騎校尉曹操等幾個忠於漢室的大臣商量怎麼剷除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的董卓時,曹操說:*聽說司徒大人有七寶刀一口,不知願意借給我,我利用董卓對我的信任,我找機會刺殺他*。司徒王允大喜,馬上就大擺宴席款待曹操,幾個人開懷暢飲到深夜。

第二天,曹操到丞相府拜見董卓,董卓問:*今日孟德怎麼來得這麼晚*?曹操說:*我的馬年齡太大了,走路腳力不行*,董卓對呂布說:*我從西涼帶來幾匹寶馬,你去選一匹給孟德*,呂布就出去選馬去了。董卓非常的肥胖不能久做,就把臉向牆躺在床上了。曹操一看機會來了,就把寶刀抽了出來。董卓從牆上的境子裡看到了這一切,就急忙的坐了起來,對曹操說:*孟德要幹什麼*?這時呂布牽著馬也來到了閣樓門外。曹操馬上就跪下用雙手把寶刀舉過頭頂,說:*我有一口寶刀,獻給恩相*,董卓接過一看,寶刀一尺多長,七寶嵌飾,刀刃鋒利。果然是口難得的寶刀,就順手遞給了呂布。曹操領著曹操走出閣樓來看馬,曹操心裡忐忑不安的圍著馬轉了一圈,然後對董卓說:*恩相,我能否試著騎一會兒*?董卓沒有反應過來就說:*你騎吧,遛一遛*。曹操飛身上馬,是一溜煙的跑了。這時呂布對董卓說:*我剛才看曹操持刀時,他的姿勢好像有行刺的嫌疑*?這時董卓才反應過來,馬上說:*全城輯拿曹操。*於是京城裡都張貼輯拿曹操的畫像。

曹操騎快馬跑出京城後,往譙州方向跑,路過中牟縣時,被官兵們抓起來。後來,中牟縣的縣令陳宮在審問曹操的過程中,知道曹操是個除暴安良的英雄,就私自把他給放了還和曹操一起逃跑了。

兩個人跑了三天,跑到一個滿山都是樹木叫成皋的地方。這時天已經黑了,曹操領著陳宮來投奔他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的家裡,呂伯奢說你們休息一會,我去買點酒菜。兩個人休息了一會,這時曹操聽到了磨刀聲。曹操現在是草木皆兵,他懷疑呂伯奢去報告官府去了,於是就把呂伯奢的兒子和家人都給殺了。等曹操和陳宮來到熱氣騰騰的廚房時,看到地下躺著一頭被捆綁起來的大肥豬時,才知道誤殺了。兩個人,匆匆忙忙的跑了出來,半路上遇到了買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是一不做二不休,一劍也把呂伯奢給砍死了。

陳宮指著曹操說:*剛才是誤會,怎麼知道事情的真相時,還是把恩人給殺了*?曹操說:*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陳宮愣了半天,氣的說不出話來。第二天,天剛亮陳宮就不辭而別。

二,曹操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他的近親夏侯惇,夏侯惇率領兩千的人馬。後來,曹仁、曹洪各帶領一千多人的兵馬來投奔他們的哥哥曹操而來,於是曹操打著誅殺賊臣董卓,興復漢室的大旗,他的軍隊是逐步的擴大。

後來,曹操率大軍攻打徐州,揚言:*抓住陶謙,給他的家人們報仇*。陶謙嚇得派人請陳宮幫忙,陳宮於是找到曹操,說:*陶謙並是殺害你父親和家人的兇手*,不應該枉殺無辜的徐州人。曹操沒有給陳宮的面子,陳宮和呂布聯合起來,偷襲了曹操的後方兗州。使呂布和曹操在濮陽地區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大戰。最後,呂布佔領了徐州。

三,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親率大軍攻打徐州。呂布沒有聽從陳宮的計謀,使徐州各個城區陷落。最後曹操大軍攻下邳城,呂布被幾個叛亂的部下捆綁起來,先把他的方天畫戟扔下城來,然後也把他押到曹營。陳宮和高順也被曹操的大軍活捉,呂布和高順都被曹操給殺了,陳宮是就是不投降,只求一死。曹操是念舊情不想殺陳宮的,可是也沒有辦法,只得把他殺了。

曹操打敗呂布後,來投奔他的文臣武將就更多了。因為曹操愛惜人才肯放下面子,更主要的是曹操打著興復漢室的大旗,挾*天子以令諸侯*來號召天下的各路豪傑。曹操的大謀士荀彧就是看中曹操*匡扶漢室*而來投奔他的,後來曹操的勢力大了,就自稱*魏王*。荀彧就感覺被曹操欺騙了,自己看錯了人,於是就自殺了,不再被曹操利用。


隱者康司馬


為什麼陳宮離開後,反而有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出身士族

曹操出身於宦官世家,父親曹嵩曾官至太尉,歷侍四帝,名望很高。曹操自己年輕時就機智過人,應變能力強,並且到處拜謁名流,橋玄就曾稱讚曹操為亂世安國之人。

正是因為曹操的出身比較高貴,所以他所接觸的圈子都是當時的讀書人,像河北的袁紹也是他年輕時的好友。後來曹操立業後,憑藉著出身和知名度,自然很多人才望風來投。


知人善任

大量人才投奔曹操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曹操能夠禮賢下士,知人善任。人才在他手下不僅得到了極高的禮遇,而且能夠給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

官渡之戰時,許攸來投,曹操高興得連鞋子都顧不上穿,赤腳走出帳門去迎接他。而許攸獻計,讓曹操先攻烏巢,最終以少勝多,打贏了官渡之戰。

曹操不僅對士族禮遇極高,對待下品寒門同樣尊重。這在當時,無疑是給寒門一個出頭的機會。所以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奔。


名正言順

董卓造逆後,漢天子獻帝蒙難,曹操迎接天子到許昌,自己名義就是奉天子之命討伐賊寇。

古代興兵都講究名正言順,出師無名的話首先在輿論上就站不住腳。曹操此舉,不僅可以興有名之兵,而且擺正了自己的位置(漢朝的擎天保駕之臣)。

有此背景,以忠君愛國為宗旨的讀書人自然會投靠曹操,因為投靠他就是投靠朝廷,報效祖國。


勢力影響

曹操背後站著曹家與夏侯家兩大家族的勢力,開始立業時,實力就比較雄厚。而人才也是在一步步的征戰中積累下來的。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人才投奔曹操也是因為看好他這支股。隨著曹操實力的增強,地盤的擴大,很多人認為曹操有很大概率會一統天下,所以便儘早來投。以便在新國家建立後,按功受爵,光宗耀祖。他們的投奔實際上是因為曹操勢力的原因,為的是自己的利益。


若木語

陳宮的離去只能說是和曹操“道不同不相為謀”,他看不慣的是曹操殺伐過於殘忍,但這並不代表天下人才的都是這麼想的。曹操確實有自己的能力和權謀,能夠吸引和駕馭眾多人才。



若木小記


曹操有宰相之才是逐漸在戰爭博弈中磨練的,陳宮跟隨時的曹操正處在事業上升期,難面開始會對下屬有些拙劣不到位的手段,不像後來如此老練,恰好曹操的開始的部分拙劣正打中了陳宮內心深處的敏感之處,才使得陳宮憤然背叛別離。後來曹操逐漸改善了自己管理能力,再加上本來就在眾群雄中表現的有所才能,才使得眾人才欣欣嚮往。後來呂布大敗,曹操有意招賢陳宮,也表示了自己之前的不好歉意,但陳宮有點知識分子的清高傲骨,依舊想捨生取義不願與曹操合流同汙,也算是他自己的人生追求吧。跟人覺得現實生活中這種人才得做法多半不可取,意氣用事,難免不會被老闆穿小鞋,人有才固然重要,但還應該懂得與世相處的變通,利人,利己,利社會。捨生取自己所痴迷的所謂理想,難免顯得過分鑽牛角尖,倔強,下場註定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