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很多經典的書根本看不下去,例如《巴黎聖母院》之類的名著?

量力而活


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心浮躁,連讀普通的書都很少有人能堅持了,更不用說那些枯燥無味、晦澀難懂的古藉名著了。

記得上中學那會,我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尤其中外小說,可惜因為學業原因總不能酣暢淋漓地去讀那些自己喜歡的名著。但是每到寒暑假就會抓住一切空閒時間孜孜不倦地去閱讀自己喜歡的小說名著,哪怕下地幹農活或者去放牛也總是會帶上一本小說書的。

工作和結婚以後,讀書的時間又少了,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瑣事纏的你根本沒有精力去讀書了。我家的書櫃裡至今依然擺放著《資治通鑑》、《浮士德》、《莎士比亞作品選》、《紅與黑》、《唐詩三百首》等等古今名著作品,可是已經很久沒有觸碰它們了,沒有精力也沒有耐心去讀了。

五年前,央視剛剛播放《中華詩詞大會》那會,我熱血噴張一口氣買回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準備惡補詩詞,可是因為工作、家庭的原因,最終還是沒能堅持多久。《唐詩三百首》看了不到一半,宋詞翻了幾頁,元曲更是“塵封”未動。究其原因既有時間問題也有大多詩詞並不是一看就懂,還需要去查資料查註解,一來二去就失去了興趣。

我的母親是信奉耶穌教的,她們教會給每位教徒發了一本《聖經》書,可是母親不識字,拿回家後就讓我們讀給她聽。剛接觸到《聖經》時我也是挺喜歡的,好奇心驅使我認真地看了下去,可沒看到一半又失去了耐心。

很多人讀書沒有耐心,三分鐘熱度,我應該也屬於這一類吧!總給自己找理由。總認為自己不是搞研究的,不是作家,不需要去讀那些晦澀難懂的古藉,所以 像我這樣一罐子不響半罐子叮噹的人是不會有大出息的,這點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條友們萬不可學我哦!


文一多


從小學字還沒認全就開始看書,說岳,隋唐都那時候看的,歐也妮葛朗臺當年也愛看,一路看來,不管武俠,瓊瑤,各種世界名著,都愛看,唯一迄今為止看不進去的就是巴爾扎克的幻滅,硬著頭皮,努力了好幾次,就是看不進去,最後只好放棄了。

要知道,我是巴黎聖母院,紅與黑,悲慘世界都能看進去的人啊,那本書我實在看不進去我感覺不是我的問題,是那本書的問題。


三兩夢話


我現在專刷抖音,啥書也看不進去,小時候捧著平凡的世界能在被窩打手電看,我懷念小時侯純真,可社會大染缸己將我變成了一個自我自私,無趣不思進取,我憎惡這樣的自己,我很久不看書了,特別是世界名著之類的,我已經被手機毀了


素素美美的


上學的時候為了提高所謂個人素養,讀了幾十本世界名著,真的是硬看。有的很精彩,讓你拿起來就欲罷不能,比如《人猿泰山》《基督山伯爵》《飄》等我們班風靡一時,大家排隊搶著看。《悲慘世界》這本我是在被子裡一邊看一邊哭。有的真的味同嚼蠟,文章前面鋪墊太長,人物之間對話伏筆太多,有的你都看了一半了還不知所云,《百年孤獨》這本書我就讀的特累,現在都忘了內容了。

現在的我依然愛看書,不過轉到了網絡小說,十幾年看了兩千多本了吧,裡面也不乏精品,很多搬上了銀幕。

我覺得那些所謂名著,文筆好壞事是一個方面,他裡面的內涵很重要,有一定的思想性。還有就是這些小說的年代比較久遠了,有一些內涵的東西和我們現在有了代溝,很難產生共鳴。

還有翻譯過程中,語境詞彙上會有一些偏差,降低了書的精彩程度。就像咱們文言文翻譯成英文,怎麼都不是那個味了。

過去的專職作家比較少,所以文學作品也少,所以留下的符合大眾審美的作品類型也少,不像現在選擇面那麼廣。現在的一些精彩的網絡小說也會成為未來的名著的。

不過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比較不錯的了,都有可取之處,只看是不是符合你的喜好,給你產生共鳴。我的經驗是看不進去,就硬看一下,往往後面有驚喜。但是實在不喜歡就放下吧,省得浪費時間,有這個空別的書都看兩本了。


1111cz


《巴黎聖母院》還是很有可讀性的,故事情節也比較曲折,文學性還是挺強的。之所以讀不下去是因為這本書摻雜了許多與故事情節無關的內容,比如大約用了三章的篇幅講述中世紀的藝術、哥特式建築之類的東西,讓很多讀者不適應,也不感興趣。雨果老先生在這本著作裡似乎有炫耀學識的意思。

《巴黎聖母院》至少還是能讀下去的。最讓我讀不下去的當屬馬爾克斯的那部享譽全球的魔幻主義大作《百年孤獨》,那是真真正正的讀不下去,但是如果不去讀總覺得自己不像個文化人,不像個寫作者。其實硬著頭皮讀完了也不明白究竟說了個啥事?他們這一大家子的人老子兒子孫子好幾代人貌似都是用的一個名字,光名字問題也能把讀者繞暈。當然不僅僅世界名著,就是中國的名著也有很多讀不下去的,比如《紅樓夢》,讀《紅樓夢》遠不如度《聊齋志異》那麼有意思。

我想這些經典的世界文學名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方得其中真意,就如同喝一壺老酒,越品越有味,需要漸次逐漸的進入閱讀的佳境,那些急性子急脾氣的人估計不大適合看世界名著。

大部分世界名著都是動輒數十萬言的大部頭,規模宏大,這種大體量的特性決定了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精彩的章節,需要慢慢過度,需要考驗讀者的耐心。等真正讀進去了就會發現精彩其實是在後面。

因此,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顯然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和一代代讀者的考驗,否則早就被歷史遺忘了。

總之,讀世界名著需要有一個安寧的空間去靜心閱讀,讀著讀著就會驀然發現書中有顏如玉書中有黃金屋。


鄭非夢妙文


的確有同感,一是年齡的關係,二是知識儲備和個人趣味的原因。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我都是硬著頭皮“翻”完的。

記得我在很早的時候,聽從師範圖書館有位老師建議,就購買了二十四卷版本的《聊齋志異》,因為是古奧的文言文,根本讀不下去。初中水平的古文修養,要應付傳統文化很吃力。對聊齋故事都是通過小人書、白話讀本瞭解的。

對於《史記》因為有白話文版本,基本完整的讀過。再讀原文就不是很吃力,能夠輕鬆的理解其古文大義。

就是“四大名著”除了《三國演義》,其他三部我都是沒能一次讀完過,因為半文半白的語言對沒有古文底子的人,是大障礙,何況是一箇中學生呢。

西方文學名著沒有想象的那麼好讀,可以說“觀景不如聽景”,甚至莎士比亞戲劇故事、托爾斯泰作品,不如不讀,保持美好的想象。

所以說趁年輕時,有氣力盡量讀些喜歡的好書,到一定年齡就力不從心啦。

另外,對於傳統文化要加大普及,在學生時期就把必要的閱讀技能訓練好,讓我們能通過自學,讀到真正有價值的國學文化,受用身心!


樂活光陰


中學時代一次偶然機會看了天龍八部,感覺寫的太好了!人物有特點,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啊!然後把金庸的小說都看完了,又看古龍的,風格完全不同,卻不一樣的精彩!一股腦連好的帶不好的都看了!再後來看了紅樓夢,硬著頭皮看的,剛開始有點意思,看多了半白話文也能看懂了,確實著迷了!再回過頭來看武俠小說,味同嚼蠟!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的。


無心山東


如果你看下去了,理解文字的能力強,那麼,就鬆不開它了。

象《雙城記》,不知道那麼一撥鬧革命的底層人民下一步會往何方,所以,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節和骨肉豐滿的個性,牽住你往下翻書。

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情節平平,描述的是一個人從幼年喪父到成長的人生經歷,語言哀婉,卻又幽默生趣,刻畫了英國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命遠變遷和諸多的悲歡離合,尤如眼前實物,歷歷在目。

《紅樓夢》,就是封建時代的一個王侯家庭裡邊一群富二代高枕無憂的生活場景,然而,卻寫得個個栩栩如生,性格迥異,變現了這個社會由盛而衰的內中必然趨勢,寫手的構思以及運筆的水平無人可及。

再者《思巴達克恩》,一曲粗獷豪放的山歌,一手是酒,一手是勇敢和淚。

《西遊記》,在一個人心情不順的時候,拿它當一杯茶喝,很感滋潤。

不是看不下去,電視,手機,事業,打拼,應酬,責任,壓力……等等,擠佔了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空間。

但,一旦看進去,無法釋懷。


一顆飄草


可能是年少時心無旁騖比較單純、也沒有手機電腦的干擾,比較能靜下心吧,我當年看《巴黎聖母院》是非常認真也非常投入的。而且將其中一些覺得寫得好的段落都摘抄了下來。雖然書中有些人物的外貌及內心描寫特別冗長,而且不時會有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看得人不免煩躁發急。但只要你能細讀靜思,慢慢品味,小說本身確是非常深刻有意趣的。譬如,對於女主人公“愛斯美拉達”出場的這段精彩描寫:



……可是跳舞姑娘站在門口一動也不動,她的出現對這群姑娘產生了奇特的效果。固然姑娘們內心中都激盪著取悅於英俊軍官的朦朦朧朧的願望,他那漂亮的軍服是她們賣弄風情的焦點,只要他在場,她們之間就會展開一場悄然無聲的競爭。雖然她們自己心裡也不肯承認,但隨時還是從她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爆發出來。


她們彼此上美貌相埒,便以不相上下的實力展開角逐,每一位都期望能獲得勝利。吉普賽姑娘的來臨卻猝然粉碎了這一均勢,她豔麗驚人,不同凡響,剛一出現在房門口,就彷彿散發出只有她才固有的光輝。在這間壅塞的客廳裡,在這幽暗的帷幔和護壁環繞之中,她比在廣場上更為美麗動人,更為光豔萬分。彷彿是一隻火炬,從大天光中突然拿進了黑暗所在。

那幾位貴族小姐不由得心搖目眩,一個個都感到自己的美貌受到了損傷,她們的戰線頓時改變了,雖然她們之間一個招呼也沒打,其實她們聲息相通,靈敏之至。大凡婦女,她們的本能互相感應,互相理解,比男人快得多!這幾位小姐頓時覺得進來了一個敵人,她們全都感覺到了就團結起來了。只需一滴葡萄酒就可以把整杯水染紅;要使一群美貌女子染上某種不快情緒,只需來一個更為美貌的女子——尤其在只有一位男士的時候……


能靜心認真讀完一本有口皆碑的世界名著,實則也是一個調整自我、淨化心靈的修行過程。所以希望大家都適當少看手機,多讀讀書吧!


樂河閒娛


文字艱澀,譯文水平渣或者無法共情的名著就比較難看得進去。比如百年孤獨,看了好多次,放下好多次,至今未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