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听劲与懂劲

王宗岳太极拳论明确地指出,获得太极拳法成就所必须经过的途径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由此可见,“懂劲”在太极拳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在拳术中只有太极拳把懂劲问题放到了极高的地位上,“练太极推手而未能懂劲,则运用毫无是处。”

太极拳的听劲与懂劲

这主要由于太极拳法的原则是,“因人所动,随曲就伸”,完全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相应的处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中将用感觉察觉对方动作的重轻快慢及方向称为听劲。了解到对方的劲力情况,恰当地做出判断并根据对方的动向与企图,制定出攻防方案,而制敌于未动之先,称为懂劲。

太极拳法要求通过粘走达到懂劲。拳论指出:“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人刚我柔谓我走,我顺人背为之粘”。对方用刚强的劲力进攻时,我用圆弧的动作承接,既改变其劲力方向,又不被对方所制,称之为走。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化为制因,制为化果,化即是制,粘走制化,因果相生,如果只化而不制或只制而不化,则都不能应用太极拳法克敌制胜,必然是自己处于双重,转换不灵,僵硬不化,犯滞病,把自己陷于偏重,无力自恃,依随不能自主,犯有只随不制之病,其根源在于粘走不能相生,阴阳不能柑济。能知人而不知己,也不能百战不殆,从而,也仍不是懂劲。

太极论指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方为懂劲。"阴阳在太极拳法中所指是互相对立的事物,如前后、左右、内外、呼吸、蓄发、虚实、刚柔、开合 都可以认为是阴阳,阴阳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有前才有后,有左才有右,有内才有外,有吸才有呼,有化才有发,有虚才有实,只有在行功走架时,从大虚大实进到虚实结合;在打手时,从防阴偏离进到阴阳相济,才能及时调整平衡而应付任何变化,这样阴阴渗透,粘走相生才能达到懂劲。

太极拳的听劲与懂劲

总之,太极拳法要求了解对方情况,"因敌变化示神奇"因而才有粘走。在我不了解敌方的劲力趋向时,则应采用问幼,主动问清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和着力点,并因势力利导。必须充分掌 情况:

“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彼之力挨我何处,我之意用在何处”;留心用意以"秤彼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听幼要有定量概念,才有助于管劲作出正确的判断,制订符合客观情况的斗争方案而不失误。

通过听劲来了解对方的劲力,其途径原则上有二:一是尽量增长对方的劲力作用过程;二是尽量增加自己对劲的敏感程度。太极拳法规定采取用意不用力的原则,以增加对劲力的敏感;采用圆弧运动,以增长此过程,并用圆弧向直线转化,以完成由防御向进攻的转化。

着力点的改变,除利用圆弧变化外,还可以用直线变化。此种方法应用主要是对方的着力点在我重心垂直线上时,先含胸拔背,沉腰坐胯,使其着力点微向后移,卸去来劲,随即进击。

由此可见,只要对方的劲力挨到我身体,我受力部分,尤其腰隙部分,应随其速度做圆运动,或左右水平旋转或上下垂直滚卷;先顺其劲力以接定对方的劲力,随即转移其着力点与作用方向,同时蓄劲待发,只要对方失去其正常位置,脚根离地,即可发放。

太极拳术中,掌运八方,足行五步,通过掤、捋、挤、按、採、捌、肘、靠;以及拳架中击人、拿人和发人的种种方法,可以表出多种多样的技击形态。但是,都必须贯彻“柔中寓刚",“因势利导”的战略原则,才能保证技击的胜利,对待各式各样的进攻,都要贯彻此战略原则,在实践中切实地进行听劲和懂劲,达到知己知彼,并正确地对待矛盾,促进转化,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术不同的主要之点,正是这种原因,太极推手才具有浓厚的趣味,引人人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