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阅读前,先思考:


  • 疫情下,中国经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企业如何在此类重大事件当中规避风险?
  • 疫情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部分:重点和难点

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一、对这次疫情的基本判断是什么?

关键词:不悲观、有信心。

乐观的是什么呢?

第一,大数据越来越清晰了,原来是模糊的;

第二,新增“疑似的”在下降,而且分类已经完成,究竟是“确诊的”、受感染的疫情肺炎;

第三,专业性的医院。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尤其是全国各地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军医已经到位,我有好几个朋友已经奔赴第一线;

第四,治愈率在不断提高。这次的病毒杀伤力比SARS弱一些,所以治愈率在不断提高。

因此,我们对于疫情不必悲观,我们应当有信心。信心的基础也是对比上一次,上次SARS期间,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看来那些经验用于今天的战役应该是非常有效的。

二、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停滞状态

1、投资信心:

现在投资从技术到信心到体制各方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消费:

节假日消费突然宣告停止

3、出口:

按照原来去年第三季度的订单于今年可以完成一部分,但是很多受到影响,有些国家对于我们出口的货物也采取了一些过分的措施。

4、增长:

预期有所回落,但是回落的幅度是有限的。因为经济增长的刚性需求、投资能力、生产能力会在疫情结束以后迅速弥补。

5、就业:

就业在今年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是大学生就业季,原来是1100万-1300万的新增就业,今年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6、国际合作:

在疫情结束以前,国际合作绝大多数都处于停滞状态。

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三、疫情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停顿

1、服务业

节日经济、寒假经济、春节经济基本上就是完全停顿,旅游行业冲击影响尤其大,如餐饮、旅游、物流等等,一些餐馆没有开张,所以整个服务业影响较大。

2、农业

春节之后是春耕的高潮时期,“人无地一时,地无人一年”。

3、制造业

制造业,制造业的产业链来讲,一个产业链断了,整个产业链处于停顿状态。

四、疫情为服务业、海外投资带来什么机会?

关键词:影响、危机、机遇

1、服务行业:升级、更新、改造

疫灾打击了我们的服务业,但是对于服务的进出口,对于服务业的升级、更新、改造也提供了很多很多新机遇,对于我们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2、海外投资:引进外资、引进去、走出去

中国今年利用外资会受到影响,我们的海外投资在疫灾以后会加快,今年可能是海外投资技术超过“引进外资”,“引进去”、“走出去”加快发展,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比较大的反弹,完成中国计划的指标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五、疫后国际层面变化?

关键词:影响、危机、机遇

世界国际组织(WHO)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给予信心,还给出7项意见;联合国秘书长对中国应对疫情所作努力充分肯定;IMF、世界卫生组织力挺中国;大东亚不遗余力提供支持和配合;99个国家对中国公民实行入境管制;多国取消航班或缩减航班。

六、疫后产业机遇?

关键词:增加、重视、变革

医疗产业会得到迅速的数量、质量迅猛增加

环保产业也会增加,将会比过去任何时间重视环境的保护。

互联网技术会普遍适用于各个行业,互联网+成为今后发展大的业态。互联网本身会有飞跃的发展。

农林木渔,不管今年的病毒宿主是什么动物,“病从口入”会更加重视

食品发展在疫情以后会有大的变革,变革主要是质量的提升。

食品加工是坏事变好事。对于中国未来的食品加工、食品销售、食品物流等环节都会有更高质量的要求。

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七、疫后社会变化?

关键词:提升、升值、发展

1、社会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没有停顿,区块链的技术在加快发展,并且直接服务于抗灾当中,这些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数量到质量的大提升。

前年清华的书记、校长讲公开课都是通过云课堂,今年上半年很多课程都会通过互联网各种各样的软件来直接服务于教学,所以疫灾没有耽误我们的教育,疫灾没有耽误中国的进步,这一切应该感谢互联网技术。

2、知识和知识产权的升值

这次在疫情预报、观测、跟踪以及政策的出台这方面又增加了一些教训,我们重复了SARS的一些错误。所以这次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科学体制、技术创新机制的创新必要,后面将会有更大改革的动力和开放的动力。

3、个体多中心价值链会迅速发展

每个个体在企业管理当中,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当中作用越来越大,这样更大体现和彰显个人的作用,所以平等和公平的价值观会更加深入人心。

4、经济民主与透明

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需要有更多不同的批评、不同的声音让社会及时地了解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各行各业对于社会透明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次疫灾之后对于国家的民主、法制公开透明,对于平等公平的竞争有更大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疫后微观影响?

关键词:冲击、暴露、恢复、发展、稳定。

1、投资信心

投资会受到冲击,投资只要有市场需求和能力,投资仍然存在,只需要找到机会。对于投资的市场现在是一团迷雾,这是可以理解的。

2、企业运营

不管是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我们的企业运营存在许多的问题,在这次灾难面前也都暴露和显现出来了,所以它会给改革带来动力。

3、市场培育

市场冲击有的,但是市场的基本需求、刚性需求永远在,而且制造需求并不难。在疫灾的后期和疫灾恢复期,市场培育会很快恢复。

4、商业机遇

针对与一些新兴产业,尤其与环保、健康、养老等等行业会得到很大的刺激,在疫灾结束以后,环境、环保、医疗、医疗器材、医院等等发展会更加迅猛。

5、员工心理

员工队伍的稳定,不要为了现金流等等缩编,创造价值归根到底是人,这个时候要学会如何让一些有贡献和潜在的员工。

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九、疫后国家层面的变化?

1、改革加快。

关键词:多难、该警醒、改革、兴邦

改革一定会加快,暴露了一些问题,并且也坚定了一些信心。我们存在一些问题,多难兴邦,多难不是直接兴邦,多难-警醒-改革-兴邦。

多难经过警醒和改革之后才能兴邦,制度层面要改革,文化层面要改革,改革会带来动力。

2、全面扶持企业。

关键词:财政支持、税收支持

国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帮扶我们的企业。现在为止,从中央层面有20多个举措,现在地方政府更多,尤其是浙江、广东、重庆、湖北等等很多省份,现在各个地方的政策五花八门,总而言之反映于两个方面:

一是财政支持。财政无论是对于战斗一线的支持;或者是环境创新等等支持;


二是税收支持。减免各个地方的税收,原来减免税收是计划当中,现在直接到位。从两个方向来帮助企业。


3、全力保就业。

关键词:减负、帮扶

给企业减负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对于能够创造新机会、能够升级或者创新项目的企业,在疫区的企业也得到了政府直接的帮助。

我们的家乡在湖北,那里的工作人员每天很少的睡眠时间和吃饭时间,和家人沟通几乎不可能,因为他们都在第一线与“疑似”、“患病”者接触,怕传染就与家人隔离,我们一线的医务人员也得不到休息。

所以国家在今后对于这些人心理的帮扶,对于灾区救援的支持会采取更加多的措施,这很好理解。

4、全心保民生。

关键词:三大攻坚战

今年三大攻坚战中的防风险能力在上半年告一段落,继续打好脱贫攻坚,全面恢复发展。

十、“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12大行业可能是最有潜力。

关键词:发展、提速、空间、市场

基建和地产行业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有很多年发展的空间;公共服务、环保、医疗、保险受疫情的影响也会提速;服务平台企业,跨境电商物流建设有很大空间;科技制造有很大市场,能源资源、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是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的,也是影响最大的。

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十一、疫后,国家做出3方面调整。

1、企业不盲目,要有信心。

积累了几个月市场上的刚性需求会造成灾后比较快速的发展,所以中国改革不会停止。中国促进经济发展圆百年梦的一切努力都不会停滞,它是保障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圆“两个百年梦”的必由之路,中国这方面的方向明确,态度也是明确。

所以企业对于未来有信心,积极投资并不是盲目投资,企业现在是生存第一,没有任何事情比生存更重要。

2、企业需要有积极投资的态度

做涉外经济合作和外贸企业当中一定要约定汇率和币种,因为近期全球的汇率市场有所波动。

3、通货膨胀可能在年中有大幅度提高。

所以货物比货币可能更值钱,现在保证现金流的情况下多囤货是必要的。土地资源是金贵的,各个国家是一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一样,现金多元化,非运作汇率期货企业不必去炒汇,对于企业来说未来的理财战略应该以保守为先。

抗疫公益课第1期丨《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笔记

十二、面对疫情,企业该如何活下来?

1、资源的调配、人员的安抚、利益的分享现在是重中之重。

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机会,现在就要抢占一些市场的先机。在疫情当中哪些项目哪些产品应当做,这些先机不能丢。

2、抓住国家的红利。

无论是财政、税收、土地政策都有很多红利,充分利用国家红利。

3、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不光是国企,国企的混改是机会,民企也是,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借此机会朝知识型、现代化、分享以及有利于技术升级方向发展,做到企业长寿。

4、互联网制度的升级是眼下要加快的事情。

网上教学现在有很多,也有很多APP,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都会朝着服务于每个个体,与每个个体为中心资源价值整合的方向来发展。以后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模式会有比较大改观。

5、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走出去”。

欧洲的企业400多年,现在上千年的企业,过百年的老字号首先要国际化。

第二部分:疑问点Q&A

Q:疫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有多大?

A:关键词:停滞、调整、投入,制造业所需要的各个产业链都处于停顿的状态,基本上处于停顿的状态,但是停滞的时间是有限的,目前停滞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受到负面的影响。

现在为了灾区建设的这些行业没有停顿,一些医疗器材行业和制药行业也没有停顿,对于生产一线的投资者和员工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且,在疫灾的后期和疫灾沉淀当中,这些产业链会迅速重整,迅速地会投入到产业链当中。

所以大家不必过分地忧虑,现在需要等待拐点的到来,在拐点到来以后做好恢复生产的准备,不能等到疫灾全面结束之后。

Q:疫情后,国人健康意识会改变吗?

A:关键词:饮食习惯、饮食食材、养生意识,在疫灾爆发的时候,现在大家在家里,周边同事亲友其实已经改变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很多不好的习惯不光是饮食食材的选择,国家三令五申保护的动植物绝对不能吃。因为它影响着生态链,生态链一旦断了就有很多新物种和新病毒的出现,不是说这些物种带来的直接病毒,而是它造成了生态链的巨大改变。

另外就是平时的健康,我们国家的寿命是增加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是增加了,但是与发达国家是由差距的,与韩国、亚洲四小龙、发达国家的生活习惯、作息、生活水平都需要改善。

刚从日本回来,东亚人民为什么又长寿又健康,长得相对于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吃得不多,饮食非常非常地合理。所以抵抗这些病毒的能力就比我们强。很多人出国去考察之后,回来之后自觉改变。

这次疫情对于我们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刺激和影响,对于我们未来的健康养生事业有很大的促进,对于我们生活的习性有改观,我们的寿命由于这次疫灾会增强,抵抗力也会增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Q:受“一带一路”影响,今年的中小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A:关键词:人心的稳定、资源的积累、项目市场调研、加快国际化

第一,员工队伍的稳定

今天不要由于为了现金流和企业的生存,现在要缩编,缩编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分享

,利润的分享和股份的分享,创造价值的是人,资金的投资等等说到底都是人的投资。

如何做到稳定人心呢?

这时要发挥每个决策者的个人魅力来与员工分享抗疫灾的经验,分享一些生活上的快乐,分享一些好处。我们要学会在企业未来的改制当中,如何让一些有贡献有潜在的人才能够长期地留在企业的价值。

第二,极大抓住国家利好信息。

国家现在在金融、财政、税收、企业帮扶等等方面所做了一些政策,这些都是能够让企业能够维持并且做大做强的有力保障。

第三,做好下一步的市场调研。

企业是多元化或者专业化,走哪条道路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不必勉强。

企业生存第一,企业不能往陷阱当中走,每个发展的企业都有陷井,企业需要保证企业的精神,保证团队,保证企业的追求不变。

做好调研,市场调研是防范陷阱和危机的有效措施。

第四,加快大小企业的国际化。

现在大小企业挺多的,过去几年以来对于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了全球合作。

举列解读:

一是中美;

二是中日韩三国的谈判,中美10+3、10+4、10+5机制的建立;

三是去年是各个地区和国家的选举,选举之年,各个国家有一些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英国脱欧以后,英国与欧洲自由贸易的谈判也在开始。所以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机遇,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的机会也是中国的机会;中国的机遇全世界也可以分享。

Q:疫情之后,电商发展的空间会不会更大?

A:今年是5G之年,也是区块链之年,从金融体系帮助电商的发展,帮助轻结算的发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普遍利用。中国在这些方面,在互联网应用技术方面是世界先进的国家,在这些方面来讲,越早利用的国家的市场潜力越巨大。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国家和世界大经济体当中会迅速发展。

所以,各行各业来运用互联网,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是大势所驱,甚至教学的老师服务,改作业、学生沟通、改论文、学术讨论有相当的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的,而且,今后的培训服务业会更多借助于互联网。

所以互联网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快,有些是受疫情的影响,有些是本身的大势所决定的。

Q:企业如何应对疫情下的新国际形势?

A:国际形势眼前有一些国家对于中国采取了比较过分的措施,这是暂时的。随着中国第一次拐点的到来,疫情的好转会迅速地减少或者消失,所以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国际形势的恶化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由于中国在国际上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维护世界贸易的贡献;由于中国有巨大的投资能力和市场容量能力;由于中国的科技创新在不断为世界做出贡献;由于中国管控好了与美国、西方国家的分歧;由于中国积极参与跨区域的合作,所以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向好方面发展的,疫情的影响是短暂的。这对于我们的外贸、国际投资、国际劳务合作、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合作这些影响都是很大的,却又是暂时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没有理由不搞好与贸易合作的关系、合作伙伴的关系、大国的关系。而且,中国谈判的技巧、中国与各个国家已经形成的价值共识和对于游戏规则的共识都为今后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扩大经济合作带来了非常好的大背景。

所以,中国对于未来的对外关系、所处环境、全球化营商环境没有悲观的理由,国外对于眼下的困难的态度需要我们包容,我们应该反思。实际上我们为它们带来了麻烦,我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这种麻烦,收到一个来自海外的包裹你敢打开吗?对于打开没有影响,但是国外有恐惧心理。

最后的话

面临恐惧,我们需要把准备迅速做好,提前应对拐点的到来,没有拐点之前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准备。因为拐点一旦到来,别人都在开足马力了,这之后就没有机会了,很多机会都在拐点之后。


来源丨何茂春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