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羽和马谡都是违反军令,为何两人结局不同?

跑腿小辉哥


两人犯错的性质不同。

关于华容道放走曹操,是诸葛亮故意为之。如果曹操真死了,那么孙刘联盟也就破产了。

在没有独大的势力下就被很可能被孙权直接弄死,曹操的存在是孙权和刘备合作的前提。

另外一点,放走曹操并不影响刘备集团的后续行动和战果,自身也没有什么损失。

马谡不同,那是在北伐的时候。街亭是战略要地,街亭失手诸葛亮不得不退军。

不但战果化为乌有,而且损失惨重惨重。早知道蜀汉组织一次北伐,是很不容易的,这种消耗,对于蜀汉而言是灾难性质的。


王庶文讲坛


这从性质、重要性、地位、局势等方面看,都不是一回事。

1、性质上。关羽放走曹操,是诸葛亮的谋略,而马谡失街亭是重大军事失误。赤壁大战,诸葛亮借用孙吴的力量,为刘备站稳脚跟,开辟一片天地。曹操不能死,死了最大的受益者是东吴,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刘备。因为如果杀了曹操,曹军会报仇,刘备那点力量不是对手。孙吴坐收渔利,会继而灭了刘备。“三国”这个词是空间博弈的代名词,有着独特的意义,里面的内涵也很丰富。在三国格局下,刘备势力有回旋的空间余地。还有就是诸葛亮用这个计谋,一箭双雕。给关羽一个把柄,服服贴贴听我指挥,我都饶你命了,你得感恩。以前关羽看不起诸葛亮,诸葛亮用计借机敲打关羽。为了让关羽去,先是部署张飞赵云,就是不理关羽,关羽上杆子,就立军令状,实际是使用激将法,逼迫关羽上路。同时,做个人情,让关羽报答曹操。马谡是纸上谈兵,在最紧要关头丢了街亭,使蜀军的努力泡汤,还造成很大的被动地位,诸葛亮使用险计空城计才摆脱危险之地。

2、重要性上。前一个是诸葛亮故意让关羽放走曹操,完成任务是放走,同时报恩,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后一个是真真正正的军事失败,造成大祸,肯定要军法处置。

3、地位上。关羽是桃园三结义主角之一,地位不一般。即使不是故意让关羽放走,结果也不会杀关羽的,肯定众人求情,给个台阶,况且事业刚刚开始,需要人手。马谡尽管诸葛亮很喜欢很欣赏,那地位也不能和关羽相比,何况诸葛亮越是器重越是失望,这么大的重任交给马谡,没有完成,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诸葛亮很自责,还自己给自己处分,所以事态很严重。

4、局势上。即使要关羽放走曹操是真的,那损失也不大。马谡就不一样了,差点全军覆没,还使蜀军遭受重创,从此诸葛亮优势尽失,直到五丈原去世。失街亭是致命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3610824521234345"} --}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三国演义》中,同样是违反军令,关羽和马谡最后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个是轻松饶过,一个是立斩不饶,为什么会如此?真正原因在于:关羽违军令是诸葛亮一计,马谡违军令被斩却是代诸葛亮受过。

首先来看关羽的违反军令华容道义释曹操。

  • 曹操不能杀。

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画策的时候,三分天下的长期战略方针已定。但是赤壁之战打响之时,刘备尚无立足之地,属于当时中原兵力最弱的一只武装力量。如果这时候杀了曹操,曹操势力集团就可能面临两种结果,一种是分裂为几个势力集团,一种是另立新主。不管哪一种结局,失去了曹操的制约,东吴孙权肯定不会让诸葛亮占据荆州、进而图汉中和西川以三分天下的计策得逞。只有曹操活着,与东吴互相牵制,刘备才能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壮大。所以,曹操必须要败,但是不能杀。

  • 关羽不能杀。

关羽不能杀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刘关张桃园结义兄弟情深,如果因此杀了关羽,刘备、张飞肯定不干,弄不好那要面子的刘备还会因此与诸葛亮闹掰,莽撞的张飞也会不管不顾的干脆杀了诸葛亮为关羽报仇,这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其次刘备手下兵微将寡,实力薄弱,正是用人之际,还指望忠勇的关羽为今后的三分天下建功立业,这时候杀了关羽等于刘备集团自寻短路。所以,关羽不能杀。

  • 要关羽违反军令是诸葛亮的故意。

曹操赤壁大败已成定局,诸葛亮回到刘备军中安排对曹操残兵的围追堵截。当时诸葛亮派出赵云、张飞两路旱军,糜竺三人和刘琦两路水军,却对帐下听令的关羽不理不睬,引来关羽主动“上钩”。

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孔明笑曰:“云长勿怪!某本欲烦足下把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怎奈有些违碍,不敢教去。”云长曰:“有何违碍?愿即见谕。”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

在诸葛亮的“循循善诱”下,直性子的关公落入“圈套”,立下了军令状。而旷世奇才的诸葛孔明,对人性的把握可谓深入毛发,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关羽会如何对待曹操?

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干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诸葛亮说的是教关羽给曹操留个人情,他没有说的是,他最后也要借此卖个人情给关羽和张飞,以在刘备军中立威。关羽性格高傲,张飞性如烈火,二人又与刘备为异性兄弟,对诸葛亮只是看在刘备的份上略表尊敬,实际上骨子里并不服诸葛亮的气。关羽违抗军令,诸葛亮却饶他不杀,这样不光是关羽,包括张飞也会对诸葛亮感恩不尽。所以说,关羽违抗军令实际是诸葛亮的一计,诸葛亮早知结果,激定军令状并不是为了要杀关羽。

其次再来看马谡违军令失街亭被斩。

  • 街亭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们看司马懿怎么说的。
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

诸葛亮又是怎么看待街亭的战略地位呢?他听到孟达被杀、司马懿出关的消息后,大惊曰:

“孟达作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马谡请战,诸葛亮告之曰: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 马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备向诸葛亮托孤时有过专门交代。

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而司马懿对马谡的评价又是如何呢?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以刘备的才智,尚且知道马谡不堪重用,去世之前还专门叮嘱与诸葛亮,诸葛亮却还是把守街亭这一重任交给马谡,这是谁之过?

司马懿对于马谡徒有虚名的认识,应该是平日听来的,毕竟他之前跟马谡没有过任何交集,由此可见马谡庸才之名早风闻天下,可偏偏诸葛亮不知道?

那倒也未必。看马谡立下军令状后,诸葛亮总觉得不太稳妥,于是又派王平相助。马谡、王平领兵去后,诸葛亮仍旧不放心,又派了高翔、魏延各领一只军队接应。由此可见,诸葛亮虽然重用了马谡,但是对他并不十分放心。

  • 马谡之死。

既然诸葛亮也对马谡没有十足的把握,却仍旧棋走险着派他去守街亭重地,这不符合诸葛亮一贯小心谨慎的作风。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对马谡还是很欣赏的,他也想大力培养马谡,让他立些战功。如果诸葛亮当时撤回马谡,换王平或者其他信得过的将领去镇守街亭,三国历史也许就会改写。

有人评价街亭之失诸葛亮与马谡责任各占四成,勇评在此并不认同。街亭之失,真正根源在诸葛亮不听劝谏、刚愎自用上(马良与刘备均警告过他),错误的时间用了错误的人,所以,诸葛亮责任应在九成之上。马谡,死得有些不值,实在是在为诸葛亮代罪而死。

马谡被斩后,诸葛亮大哭,蒋琬问何故,诸葛亮答曰:

“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明,因此痛哭耳!”

可见,诸葛亮对自己用人之失也是悔恨交加,以致之后上表后主自贬丞相之罪。


勇评书话


结局都是被处死。只不过马谡死在自己人之手,关羽死在他的敌人之手。



我要尝试一下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马谡都是违反军令,但二人的结局不同。也是二人所处时期的性质不同。关羽在华容道不顾立下军令状,私自放了曹操,也是诸葛亮之谋,只是想杀杀关羽的傲气。况且当时刘备只是一支私人军队,刘备集团还得仰仗关羽建功立业,刘备于公于私都得力保关羽,如果真的与诸葛亮闹翻,大不了散伙。。。马谡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关健之时,自不量力,承担重要任务,还立下了军令状,又不按丞相的安排行事,失了街亭要道,给北伐造成巨大损失,铸成大错。虽然诸葛亮与马谡私交甚好,马谡也是难得的军政人才,但此时已是国家体制,不按国纪军法行事,何以服众,何以治国治军,所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情理之中,也维护了军法的森严。





刘坤忠120


关羽华容道放曹操那个是诸葛亮提前就算好的,因为局势不稳定还不能让曹操死等于给了关羽一个还人情的机会,顺便也是震慑关羽的傲气,在一个毕竟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诸葛亮也不可能去真杀他,


马谡那个是诸葛亮信任马谡让马谡去收街亭,其实换成谁去守都可以只要按诸葛亮的计划实施就行了,但马谡毕竟跟诸葛亮学习讨论了很久而且诸葛亮也觉得马谡每次说的都不错也挺有想法,马谡借这个机会也想证明一下自己不是纸上谈兵的人,诸葛亮再三考虑也想给马谡这个机会借此以后好好培养他,谁知道马谡自以为是的没听诸葛亮的告诫导致大意失了街亭,导致诸葛亮的全盘计划失败多少万的将士姓名堪忧出征一次损失的钱粮 时间 士气,要不是诸葛亮的空城计成功损失不可估计,所以杀马谡也是立军威也是不杀不行。


毛豆花生Dad


关羽和马谡两人所立下的军令状,从错误性质和两人地位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首先,两人违反军纪的性质不一样。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让关羽把守华容道,为断绝关羽念旧情之心,临行前立下军令状,关羽应诺,誓拿曹操首级。当时曹操虽然大败,但是其主力尚在,为防止曹操主力反扑,诸葛亮和周瑜都想让曹操死在对方手里,并没有对曹操下杀心。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念旧情将他放了。事后诸葛亮也说,曾夜观天象,曹操命不该绝,正好用这次机会了结关羽和曹操的旧情,从此两不相欠。所以,诸葛亮没有杀关羽。

而马谡犯的错误却是巨大的,街亭是战略要地,马谡主动请缨带兵驻守,当时诸葛亮考虑到马谡没有带兵的经验,派王平一同前去。马谡自视甚高,自以为熟读兵法就能率兵打仗,驻守街亭被司马懿围困在山上,断水断粮,导致街亭失守,更直接导致了北伐的失败。所以为明军纪,诸葛亮杀了马谡。

其次两人的地位也不一样,刘备、关羽、张飞,是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况且关羽自桃源三结义以来一直追随刘备,是刘备身边的主力武将,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受万人敬仰,诸葛亮不可能轻易杀关羽。而马谡是诸葛亮的参军,长于诸葛亮讨论军事谋略,有些纸上谈兵之意。刘备也说过,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能委以重任。马谡所犯的错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同样是违反军令状,关羽和马谡的结局不一样。







回味经典作品


关羽是皇亲国戚,又是刘备的弟弟,又是张飞的哥哥,诸葛亮他得罪不起,如果诸葛亮敢杀关羽,刘备这一关就过不去。弄不好张飞趁风高夜黑之时,就会把诸葛亮给宰杀了,所以诸葛亮精明着呢不会办那傻事,再说他也沒有那个胆(有时候只裝装样子唬唬人)。

一、马稷身后背景不强大,弟兄三个(已死二个),虽然有点名气,但是只剩马稷一人,那是孤掌难鸣。

二、诸葛亮这时候是“相父”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一个阿斗只是个摆设,他想宰谁一定能办到,所以杀个马稷不是大事。

关羽丢荆州的罪,比马稷失街亭的过大得多,但是诸葛亮就不会也不敢宰关羽。这就是诸葛亮精明过人之处。


九天牧马


关羽违反军令,理当斩首。因为有军令状。

马谡违反军令,也理当斩首,也是因为有军令状。

造成的后果或者说损失都是巨大的,关羽华容道放了曹操。如果关羽华容道捉了曹操或者杀了曹操,三国以后的历史都会被改写。马谡失了街亭。如果马谡没有失掉街亭,那之后的历史也会被改写。

那为何关羽不但没死,而且连责罚都没有。马谡却直接没斩首示众。

因为:1、当时刘备尚在,诸葛亮才刚保刘备。

2、关羽是刘备的结义二弟。

马谡为什么被斩首

因为:1、诸葛亮在西蜀有了绝对的权威。

2、马谡之兄马良已经去世。

3、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一心一意要恢复汉室,斩马谡,树军威也是当时需要。


吉祥流年


同是违反军令,性质不同,结局也不同,有多方面的原因,无论任何时候,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诸葛亮是一个机器人,只有程序没有感情,那么关羽和马谡既然立了军令状,违反了,按律当斩,结果是一样的,但诸葛亮是人,而且是个人精,事情反过来,如果是马谡放走华容道放走曹操,关羽失了街亭,死的照样是马谡!其中诀窍是个社会人都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