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大字不識,為什麼能做“東北王”?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用戶68590185


張作霖,大家都喜歡叫他張大帥,除了因為他是首領外,大家叫他一生大帥,也是因為親切,對張作霖佩服。

張作霖在東北,那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不過他小的時候,可不是什麼富家子弟,而是窮困潦倒的家庭,但是張作霖打小就聰明。

他們家欠了地主家的債還不起,他爹就知道賭博也管不了,最後還是張作霖想辦法給解決了。

張作霖的辦法也夠損的了,他給地主家的豬趕河裡去了,等地主發現的時候,大家都眼看著,都沒有辦法,但是早有準備的張作霖卻嗖的一下跳下河去,給地主家的豬救了上來,地主感激張作霖,就免了他家的債作為回報,地主哪裡知道,他中了這小子的全套了。

張作霖,小的時候大家都叫他老疙瘩,個子不高,其貌不揚,可就是這樣一個渾小子,身邊總是聚集一幫子好朋友、好兄弟。

張作霖對於幫助他的貴人,一個都不忘,救濟過他的寡婦他認作乾媽,幫助過他的大爺他認作乾爹,和他患難與共的人他結拜為兄弟。

有了人脈之後,張作霖就做起了保險隊,啥是保險隊呢?就是各個村子收保護費的馬賊隊伍。說起這個保險隊,他和別的勢力幹起來了,結果差點被幹死,為啥?因為對方得到了蘇俄的幫助,他張作霖打不過。

張作霖去了八角臺,在八角臺他挖空心思的讓清廷詔安,結果清廷特別損,讓張作霖去剿匪“海沙子”,來個一箭雙鵰!張作霖明知是坑也得跳,最後成功擊斃海沙子,自己帶傷逃回,好不容易歸順了清廷。

可以說,張作霖的成功,離不開他辦事能力強,為人仗義,有容人之量。其實張作霖不僅混江湖厲害,他還很注意吸納人才,重視教育。

張作霖曾經大力發展教育,花費大量資金建造學校。對於人才,張作霖的重視程度極高。

直系一直與奉系不對付,但是隻要是人才,只要有能力,只要真心歸降,張作霖就會重用,哪怕是直系的死對頭,他也用人不疑。例如1924年被俘的直系師長鬍毓坤到了東北軍就當上了軍長。直系投降的于學忠,到了東北軍也當上了警備司令,駐守重要的山海關。這樣的容人之量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讓人欽佩。

別看張作霖是一個粗人,出口成髒,但是張作霖對於人才從來不吝惜財物,他喊話,只要願意來東北教學的大學教師,都給2-5倍的高薪,只要是願意來東北發展的軍事人才,不論是不是東北人,都會重用,薪水翻倍!正是張作霖這樣寬廣的心胸,東北當時如海納百川,發展極為迅速,東北軍實力也極強!

日本和張作霖來往比較密切,但是在張作霖身上,日本卻一點便宜也沒佔到過,他們自己也承認,這個張作霖真的很難搞。

一次,日本求一副張作霖的墨寶,張作霖寫完之後,在落款處寫道:“張作霖手黑”,旁邊的人指出:“大帥,應該是手墨,您少寫了一個土字。”

張作霖鎮定自若,他說:“我就是要告訴日本人,我張作霖手黑,國土更是寸土不讓!”說完,就讓人將此墨寶給日本人送去,氣得日本人半死。

張作霖能成為東北王,除了能力和做人外,最大的一點就是他夠硬氣,夠愛國,他什麼事情都做,他什麼錢都賺,唯獨不賣國,是一位讓所有人都尊敬的東北王!

當東北淪陷的時候,所有都感慨,如果張大帥還在,斷然不會如此啊!!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支持!一起了解歷史內容~~


野史日記


張作霖並不是一個文盲,清朝末年的土匪大部分都目不識丁,張作霖幼年的時候家庭富裕,在12歲的時候曾經上過幾個月的私塾,算是一個比較“有學問”的土匪。


張作霖能夠從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成為雄霸一方的“東北王”,主要是因為他非常善於做人,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每一次機會。

在張作霖13歲的時候,張作霖的父親被人打死,張作霖隨同母親投奔到了外婆家。成年後的張作霖做過很多工作,也曾經參加過清軍。


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張作霖卸甲還鄉,在家鄉做了一個獸醫。因為張作霖精明能幹,當時的大土匪頭子馮德麟介紹張作霖加入了董大虎的匪幫,張作霖在董大虎手下幹了一段時間,便回鄉組織了“保險隊”,自己拉桿子做了土匪頭子。

張作霖的“保險隊”成立不久,便遭到了其他土匪的襲擊,張作霖帶著幾個親信逃跑,投奔到了張景惠的手下,張景惠發現張作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便把老大的位置讓給了張作霖。之後張作霖果然在東北聲名鵲起,清政府下旨招安張作霖,讓他做了一個副營長。


張作霖在獲得合法的身份後,憑藉著自己左右逢源的本領一路平步青雲。


到了清朝滅亡的時候,張作霖任二十七師師長,成為了東北地區的兩個最有實權的人之一。

張作霖擔任二十七師師長的時候,在奉天附近還駐紮有一個二十八師,二十八師的師長是馮德麟,也就是張作霖加入董大虎匪幫的介紹人。馮德麟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當年被自己介紹入夥的一個年輕後輩,現在竟然已經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馮德麟被張作霖反超,主要是因為馮德麟接受清朝招安的時間比較晚。在清朝滅亡之前,張作霖和馮德麟就已經結拜為兄弟,雖然名義上是兄弟,但是兩個人為了爭奪東北王的位置,仍然進行了很多明爭暗鬥。

馮德麟是一個粗人,在鬥智方面根本不是張作霖的對手。段芝貴進入東北的時候,張作霖和馮德麟聯手驅趕段芝貴,結果在段芝貴逃走的時候,馮德麟的土匪作風不改,竟然派人搶劫了段芝貴。


張作霖在趕走段芝貴的同時,不停地對段芝貴噓寒問暖,讓段芝貴感覺張作霖這個人很不錯。


段芝貴是段祺瑞的親信,段祺瑞對馮德麟非常的不滿意,任命張作霖做了奉天省的督軍,讓馮德麟做了張作霖的副手。馮德麟不肯服從北洋政府的任命,在省城設立獨立的辦事處,同張作霖爭奪“東北王”的權利。

張勳復辟的時候,馮德麟認為張勳一定成功,親自領著代表朝見了宣統皇帝。結果張勳復辟失敗,馮德麟被段祺瑞扣押,在張作霖的幫助下才被釋放。


張作霖在兩次鬥爭中都把握住了機會,徹底壓倒了馮德麟,成為了“東北王”。從張作霖成功的過程來看,張作霖能夠成為“東北王”,一方面是因為他擅長做人,另一方面是張作霖擅長把握機會。當然除了這兩點之外,張作霖的成功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歷史總探長


提起東北地區曾經的掌權者張作霖,大家估計都能說出他一大堆英雄事蹟。張作霖小的時候就比較聰明,在家裡排行老小。不過,他雖然聰明,卻不喜歡好好學習,小時候上私塾總是喜歡逃課。。這要放在今天,很多家長肯定要說他聰明沒用對地方,不過估計不少人要反駁,雖然沒用對地方,但是人家後來到底成了大人物啊。話是這麼說,可是連張作霖自己,都很後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努力學習。

張作霖後來非常喜歡聽評書,他很後悔自己小時候太貪玩了,所以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他長大之後識字不多,看不懂報紙,所以只好在每天早上"聽"報紙,讓別人講給他聽,日日都是如此,直到他的生命結束之前。張作霖自己沒有太多文化,但是他卻非常尊重那些有文化的人,也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有一次,張作霖需要到軍校裡面去查訪,當時的負責接待的人想讓張作霖給學生們講幾句話。張作霖先讓秘書提前寫好了演講稿。秘書知道張作霖沒有太多文化,所以都是用大白話來寫的,即使是這樣,張作霖讀著也非常費勁,花了大半夜的功夫,將這份演講稿背了下來。

雖然張作霖一生多次征戰沙場,但是面對著底下黑壓壓的學生,他還是忍不住緊張了,他在背完了第一句之後就忘詞了,沉默了十幾秒,氣氛有些尷尬,然後他就拿出來了演講稿,準備開始讀。但是裡面有很多字他都不認識,張作霖覺得太費勁了,直接把演講稿丟在了一邊,然後大笑了一聲,對學生們說"你們都是好小夥,以後要好好幹,等畢業了之後,就可以坐上排長的位置。做得好了,還可以繼續往上升,甚至還能當上大帥。只要努力的話,什麼都可以給你們,只有一樣東西例外,就是我老婆,老婆是絕對不能給的",張作霖這麼一說,學生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氣氛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平時高高在上的人,說出的話這麼接地氣,這讓軍校的學生們大受鼓舞,都充滿了幹勁。在這次演講中,大字不識的張作霖說的最後一句話還流傳下來了呢,就是"什麼都可以給你,但是自己的老婆除外",不得不說,這把狗糧撒的可以!


劉大媽說三農


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張作霖哪有“大字不識”?

雖然自幼家貧且父親早逝,但清末遼寧海城縣城西小窪村老張家的“張老疙瘩”,未來的民國梟雄張作霖,小時候還是讀過私塾的。以張學良的口述回憶說,小張作霖每天上學,都扛著一柄寒光閃閃的扎槍,隨時準備對抗老師的體罰。敢說他大字不識?沒準一槍扎過去。

雖然這段讀書生涯,前後不到一年時間。但張作霖肚子裡,到底也灌進去不少墨水。放在粗人扎堆的東北梟雄裡,那是公認的“文化人”。哪怕到了他後來亂世爭鋒的歲月裡。雖然私下裡他常把“媽了個巴子”掛嘴上。但在正式場合上,張作霖往往舉止分外優雅,還喜歡談吐間引經據典。特別是每次給軍士訓話時,動輒就是一大段《孫子兵法》招呼。以當時好些文化名流的評價說,完全一幅“恂恂儒者”的模樣。

但縱是如此,窮出身的“文化人”張作霖,那從“保險隊隊長”到“東北王”的發家歷程,也堪稱民國不可複製的“創業奇蹟”。為何有此奇蹟?還是他兒子張學良一句話概括:“我父親(張作霖)這人有雄才”。

而下面這三項“雄才”,不但見證了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過人之處,甚至放在多年後的今天,也堪稱是值得多少創業中人,反覆回味思考的“寶典經驗”。

“雄才”1:不按套路出牌

雖然沒當過土匪(張作霖是“保險隊”),但憑著打土匪起家的張作霖,也吃透了土匪們“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從此做人做事,全把這套活學活用。

比如在張作霖競爭“東北王”的關鍵時刻,他的兩個對手段芝貴與馮德麟,也是吃夠了這個血虧。先是袁世凱硬塞到東三省的“東三省巡按使”段芝貴,被張作霖和馮德麟串通搞兵變。但當馮德麟氣勢洶洶攔截段芝貴時,張作霖又突然做起和事佬,一頓說和後“撈”出了段芝貴。倉皇逃回北京的段芝貴,火氣全撒到馮德麟身上,反而順水推舟推薦張作霖接替自己。這下既嚇跑了段芝貴,又踩掉了馮德麟,輕鬆坐上“東北王”位置。

而更見識張作霖這“不按套路出牌”風格的,當屬日本人。

對日本人,張作霖一輩子都恨得咬牙。他當年還是個帶領二百士兵的小管帶時,部下有兩個士兵被日本兵打死,事後日軍只賠了一千兩銀子了事。三十出頭的張作霖這下發了狠,接著派人打死了三個日本兵,然後派人給日方送了一千五百兩白銀:一條命五百兩銀子,你定的。

但縱是恨得咬牙,後來和日本人打交道,張作霖還是把他的無賴手腕用到極致。日俄戰爭時,他就一會幫日軍一會幫俄軍,兩頭撈好處壯大自己。成了“東北王”後,面對猴急要在東北撈好處的日本人,他一邊拿著日本的軍火援助,一邊心安理得給日本人使壞:日本人控制南滿鐵路?坐擁旅順港?那我也修鐵路,捎帶建個營口港。日本僑民在東北有居住權?那我就禁止老百姓租房給日本人,叫他們一間屋也租不著……

如此這般,弄的日本方面不停憋氣,可這張作霖腰桿子也粗,就算憋氣也得支持,所以就一邊花錢一邊被使壞。恨不得一口吞東北的日本人,就這麼多年來被懟住。

“雄才”2:自虐式用人

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東北軍軍官王鐵漢,形象評價張作霖的用人風格:“敢用人,肯信人,能容人”。好些時候,張作霖的這風格,更近乎自虐:只要對己有用,哪怕是給他找不痛快的人,他也放手用。典型一位,就是王永江。

在張作霖的麾下,王永江是個常“找不痛快”的人。此人清正廉潔,做事卻鐵面無情,認準了的死理,天王老子也敢懟。因此也惹了不少風波,一度打算撂挑子走人。但張作霖親自派人派車把王永江接回來,一句“你就算是不為我,為東北老百姓著想”,把這硬漢感動的淚嘩嘩,坦然出任了奉天省長。

這以後的王永江,“鐵面”風格依舊。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把張作霖的老兄弟甚至老親戚都得罪光。就連張作霖本人找王永江“行方便”,都被王永江直接甩臉子。但即使這樣,張作霖依舊力挺,敢跟王永江過不去的“老弟兄”,分分鐘被張作霖罵的狗血淋頭。在王永江的操持下,上世紀20年代,東三省經濟高速發展,外貿額暴漲30倍,鐵路長度一千五百公里。“奉天紡織廠”等民族工業紅紅火火。奉系軍閥的雄厚家底,就這麼打下來了!

“雄才”3:買不如造

其實,雖說在精英雲集的北洋軍閥裡,特別是比起段祺瑞吳佩孚等“高學歷”人物,張作霖確實唸書少。但論發展眼光,他卻高人一籌:當其他幾位梟雄,成天瞪圓了眼睛買軍火時,張作霖看到了更遠——買來的玩意再好又能用幾天?得自己造!

本著這樣的認識,東三省兵工廠火熱上馬。這個張作霖不惜血本打造的近代“超級工廠”,擁有五萬工人和上萬設備,每年生產火炮一百五十多門,步槍六萬多支。在那積貧積弱的民國時代,漂亮撐起了中國民族重工業的脊樑,甚至給新中國的工業建設,也留下了雄厚家底。

也正是憑著這強大的核心技術與生產能力,奉系軍閥才得以異軍突起,一度成為中國北方最強大的軍政力量。而巔峰時代張作霖的曇花一現與黯然謝幕,不能掩蓋的,卻是他獨有的發展眼光,還有撐起多少國人民族自信的,東北大地的崛起奇蹟!

那一代人的雄心與恩怨,已成過往。但箇中智慧,依然值得,幾多回味。

參考資料:《張學良口述歷史》、《張作霖大傳》


歷史風雲錄


張作霖大字不識?別逗了!張作霖可不是一個大老粗,他一直都有秀才的稱號!

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12歲時,他跟過一個叫做楊景鎮的私塾先生學習。可惜,張作霖的父親張有才被賭徒打死,張作霖和二哥去報仇,走火殺死了別人家的老太太。二哥因此被捕,張作霖只好隨著母親去黑山縣投靠姥爺家。

張作霖14歲時,學過木匠、學過獸醫、當過貨郎,也賣過包子,但都不成功。最終在他19歲時,中日間爆發了甲午戰爭,張作霖投軍,開始了傳奇的一生。甲午戰爭中,清軍一敗塗地,遼東半島差點割讓出去。張作霖所屬的軍隊作鳥獸散後,他只好回家繼續當獸醫,因為有獸醫這個好技術又曾經在清軍當過兵,經過好朋友馮德麟介紹成為董大虎的一個土匪。

相比同時代的軍閥,張勳是淮軍老油條、段祺瑞馮國璋是武備學堂的學霸、黎元洪則是甲午海戰倖存者、閻錫山則直接是陸軍士官學校的高材生。張作霖長期在土匪窩裡打混,比起那些科班出身的軍校生,更多一份靈氣、多一份匪氣。<strong>


張作霖當土匪當了幾年,逐漸坐大了。恰好此時,八國聯軍侵華,沙皇俄國直接佔領整個東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張作霖雖然是土匪,卻總比侵略者好多了。張作霖在沙皇侵華這段時間在老家趙家廟組織了保險隊,保境安民維護治安,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支持。

沙俄撤軍後,張作霖受招安,成了清軍中的管帶。1907年,東三省改制,徐世昌擔任總督,在東北開展剿匪工作,張作霖受到重用,勢力不斷擴大。1911年,張作霖帶兵進入瀋陽鎮壓革命黨,成為關外練兵大臣。民國成立後張作霖就成了27師中將師長。

別人都是“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而張作霖卻反其道行之,在列強入侵的關鍵時刻組織民間力量保境安民。張作霖組織的保險隊,雖然是土匪演化而來,卻和地主自發的團練武裝更相似。也正是這段經歷,讓老張更加重視老百姓的態度,也更瞭解抵禦侵略者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張作霖當土匪是馮德麟介紹的,按理說馮德麟應該算是張作霖的前輩。可是張作霖有長遠規劃,早在1902年就接受招安,在正規軍裡面混,上升空間更大,這就是張作霖的想法。可是馮德麟並不這麼看,他到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才接受招安,在清軍中又成了張作霖的晚輩。<strong>

袁世凱讓張作霖當27師師長,其實是不得已為之,因為除了清末官制改革中讓親信擔任東三省的總督和巡撫,並沒有建立起嚴密組織。東北改制時,徐世昌授東三省總督,唐紹儀授奉天巡撫,朱家寶署理吉林巡撫,段芝貴署理黑龍江巡撫。但僅僅一年後袁世凱就被趕下臺,東北的北洋勢力基本是空白的。

和閻錫山不同的是,張作霖因為實力比較小,始終沒有公然打出反對袁世凱的旗號。即便如此,袁世凱也是始終想要找人取代張作霖,北洋系的段芝貴和孟恩遠,都染指東北,卻被張作霖一一驅逐。<strong>

張作霖在從奉天督軍兼省長開始,一步步得到了吉林和黑龍江。馮德麟支持張勳復辟,張作霖再不顧兄弟情義,奪了他的28師和吉林省。張作霖讓許蘭州驅逐黑龍江護軍史朱慶瀾,自己則是假裝調停把這兩人幹掉,讓親家鮑貴卿當黑龍江督軍。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張作霖從一個土匪,變成了東北巡閱使,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張作霖的成功,和日本人的支持不無關係。自從清廷滅亡後,日本在東北的侵略野心越來越膨脹。日本人的計劃是滿蒙獨立運動。在日本人的滿蒙獨立運動運動中,日本人給錢給槍,照單全收,可是日本人想要在東北安插其他勢力,老張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第一次滿蒙獨立運動,宗社黨人善耆等人在日本間諜川島浪速支持下在開原、公主嶺、懷德、寬甸、海城等地建立秘密基地,被張作霖搗毀;隨後運送來的軍火,也被悉數沒收。川島浪速費盡心機,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護國運動一片混亂之際,滿人善耆和蒙古人巴布扎布組織數千人想要奪權,張作霖和熱河都統薑桂題、黑龍江省畢桂芳一起打敗了這些宵小之徒。日本人對張作霖十分糾結,正是日本人幫助張作霖趕走段芝貴掌握奉天軍政大權,也正是日本人想要刺殺張作霖讓善耆等宗社黨取而代之。

張作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苦難就是財富”這個道理。張作霖年輕時候吃的苦,成了他後期不斷崛起的大智慧;反觀他的兒子,年紀輕輕順風順水,29歲當東北王,30歲當華北王加東北王,31歲就因為九一八事變身敗名裂。如果張作霖不死,會有九一八嗎?多半是兩次滿蒙獨立運動那樣的鬧劇吧!

<strong>


歷史知事


張作霖是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但是,你知道嗎,張作霖不識字,他的過人之處就是光交朋友,聰明勤奮,再說直白一點,就是會做人。

說起張作霖,在小雪的印象中,他就是一個會收買人心的大梟雄,這個人,他在軍閥混戰時期,在東北那一畝三分地上經營著自己的勢力,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讓東三省從中華民族的版圖上獨立出去,所以,小雪對於張作霖本人,還是比較佩服的。

張作霖白手起家,他一沒有家庭背景,二沒有好的機遇,就這樣,自己拼出了一天地

張作霖小時候家裡窮,根本沒有錢去上學,所以,長大後的張作霖是一個個徹徹底底的泥腿子,但是,就這樣一個泥腿子,在亂世民國,幹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張作霖有一個優點,會做人。在滿清時期,雖然他遠在東北,但溥儀大婚的時候,他還行禮給溥儀,臉面上的事情做足了,自然對自己有好處,這可能就是張作霖能夠稱霸一方的原因。

張作霖自詡,他沒有做過出賣祖宗的勾當,他也要求他的孩子這樣做,事實證明,少帥張學良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愛國者。

他平生認了很多的乾爹、老師,都對他的仕途有一定的幫助,後來,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於皇姑屯。

日本人裡外兼施,對張作霖施壓,希望他能夠幫助日本關東軍,但每次都吃閉門羹

張作霖和很多人都有過交情,比如,當時權傾一時的上海灘恆社大佬杜月笙,都對張作霖很尊敬,然而,就這樣一個人,在面對日本人的裡外兼施中卻沒有絲毫讓不。

我們現在看來,張作霖是有貢獻的,他和少帥兩個人,歸降了南京政府,沒有造成東北獨立的局面,這就是一件可以彪炳史冊的事。

不過,說起張作霖的文化程度,確實不高,他每次在外演講的時候,三句不離髒話,這可能也是當時的大環境造成的,不過,難能可貴的是,張作霖的身上,充滿著綠林好漢的氣息。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張作霖生於1875年3月29日,他家境貧寒,13歲時得到村裡私塾教師楊景鎮的幫助,曾短暫在私塾讀書,因此算不上大字不識,應該是粗通文墨。

1.土匪出身,主動接受招安完成華麗轉身

張作霖投身過軍營,做過獸醫,後來張作霖拉起了一支30人左右的隊伍成立了“保險隊”,雖然打著保境安民的旗號,但是也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

儘管張作霖是土匪出身,但是他和一般的土匪不同,他是個有野心有夢想的土匪,他不想一輩子當土匪,為此他主動向朝廷官員伸出橄欖枝,請求招安。

可是張作霖並不認識達官貴人,該向誰投降呢?這點問題根本難不倒鬼點子多的他,很快他打聽到盛京將軍增祺的三姨太沈夫人要從他的地盤經過。

於是張作霖決定上演英雄救美的好戲,他讓手下湯玉麟帶領一夥人打劫沈夫人,然後張作霖帶領手下將沈夫人救出。

之後張作霖向沈夫人表達了願意接受招安的願望,並且贈送了許多金銀珠寶給沈夫人,張作霖還親自護送沈夫人回盛京。

沈夫人回到增祺身邊後,向他吹起枕頭風,說張作霖願意接受招安。1902年,增祺下令新民府知府增韞收編張作霖部。

儘管招安了張作霖,增祺對他還是不放心,於是增祺讓張作霖納投名狀,負責剿匪,以表忠心。

張作霖在剿匪時有勇有謀,特別是智擒遼西巨匪杜立三,顯示出張作霖過人的謀略。

杜立三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勢力很大,張作霖決定對他採用智取手段。

張作霖向杜立三發出了招安的信號,但是狡猾的杜立三沒有上當。張作霖於是將杜立三十分信任的同宗叔叔杜泮林接到新民府。

張作霖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使杜泮林相信朝廷招安的誠意,於是杜泮林寫信讓杜立三向朝廷投誠。

杜立三見到叔叔的親筆信,放下防備,前往新民府與張作霖商談招安之事,結果被張作霖設計殺死。

經過多年的剿匪,到1907年,張作霖先後清剿新民附近20餘股土匪,戰功赫赫。

1908年,張作霖任奉天前路巡防營統領,管轄7個營總共三千多人,張作霖已經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2.辛亥革命時借鎮壓革命發跡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東北革命軍推舉革命黨人藍天蔚為臨時關東大都督,準備驅逐清政府任命的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獲悉這個消息後,急調後路巡防營吳俊升部回援奉天。

張作霖得知消息後,帶領自己統領的部隊星夜兼程,趕在吳俊升之前進入奉天。

趙爾巽當即任命張作霖兼任中路巡防營統領,兵力達到十五個營。

1911年11月12日,趙爾巽召開新舊軍官會議,商討如何應付局勢。

會上革命黨人要求響應武昌起義,宣佈東三省獨立。張作霖此時露出他的土匪習性,他用毛巾包著水杯假裝成炸彈,同時掏出手槍,脅迫眾人放棄東三省獨立的打算。

接著張作霖在省城搜捕革命黨人,殺死一百多名革命黨人,由於張作霖的血腥鎮壓,清政府暫時保住了東三省。張作霖因功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

3.瞞天過海,亂世奸雄袁世凱也上了張作霖的當

腐朽的清王朝不是張作霖能憑藉一己之力挽救的,清政府被推翻後袁世凱就任民國總統。

因為奉軍不屬於北洋系,袁世凱玩了一招調虎離山,任命張作霖為護軍使,赴蒙古任職。

此時張作霖兵強馬壯,豈能讓人如此擺佈,他強硬地拒絕了袁世凱的調令。

但是張作霖也不是一味強硬,他也知道自己的實力和袁世凱相比差得太遠,他帶著厚禮送給此時回京就職的老上級趙爾巽。

趙爾巽對袁世凱說:“張作霖只是粗人,沒有孫文那樣的革命理想,只要給點甜頭給他,他就會效忠大總統。”

袁世凱決定召張作霖進京以考察他。張作霖進京後,花重金打點了袁世凱的親信,這些人收了好處都為張作霖說好話。


另外張作霖也沒有閒著,他出錢把北京八大胡同的所有妓院包下來。

袁世凱知道後哈哈大笑,以為張作霖胸無大志,於是放心了,他任命張作霖為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

袁世凱復闢後,各地紛紛起兵反抗,袁世凱想到兵強馬壯的張作霖,於是他下令讓張作霖帶兵去湖南鎮壓叛亂,並許諾事成之後有重賞。

張作霖拍著胸脯答應了,不過他說自己的部隊裝備差,需要補充裝備。袁世凱這時有求於他,當場痛快地答應為張作霖的部隊補充裝備。

等裝備運到奉天后,張作霖卻以奉天局勢不穩為由拒絕出兵。老奸巨猾的袁世凱被張作霖涮了兩次,張作霖的心機和謀略讓人歎服。

4.縱橫捭闔,稱霸東北

袁世凱病死後,張作霖在奉天還面臨著馮德麟的挑戰,馮德麟是張作霖做土匪時的前輩,兵力雄厚,因此他不把張作霖放在眼裡。

張作霖一直在尋找機會扳倒馮德麟。1917年張勳復辟為驅逐馮德麟帶來了良機。最初張作霖是復辟的支持者,但是等到張勳復辟時,張作霖看到復辟的支持者很少,而且馮德麟也參與復辟,於是牆頭草張作霖見風使舵,發表討伐張勳復辟的聲明。



張勳復辟鬧劇結束後,馮德麟被罰款罷官,張作霖乘機吞併了他的部隊。此時張作霖成為奉天王。

1917年6月,與張作霖交好的許蘭洲奪取黑龍江督軍兼省長畢桂芳的權位,黑龍江境內兩位旅長英順和巴英額因為沒有得到好處,於是起兵反對許蘭洲。

張作霖派兵進入黑龍江並且致電總理段祺瑞,保舉兒女親家鮑貴卿鮑貴卿做黑龍江督軍,從而取得了對黑龍江的實際控制權。

隨後,張作霖將目標鎖定為吉林,他利用吉林督軍孟恩遠曾經參與張勳復辟,致電北京政府,要求罷免孟恩遠。

段祺瑞罷免了孟恩遠的督軍職務,並且委任自己的親信田中玉擔任黑龍江督軍。

此時吉林以“宣佈獨立”抗議罷免孟恩遠,加上張作霖擔心田中玉的到來對自己不利,於是他將奪取吉林的計劃暫時擱淺。

隨後張作霖積極參加段祺瑞武裝統一全國的行動,1918年7月,段祺瑞對張作霖的積極配合投桃報李,給了他東三省巡閱使的頭銜。

之後張作霖一直尋找機會將吉林收歸囊中。1919年的寬城子事件為張作霖吞併吉林提供了良機。

1919年7月15日,吉林陸軍第三旅步兵二團駐紮在長春北郊,長春車站的日籍工作人員從該團警戒線穿過,引起吉林和日本士兵的相互鬥毆。

之後日軍向長春增兵,並向北京政府施壓,要求罷免孟恩遠。北京政府決定讓孟恩遠將所有事務移交給鮑貴卿。

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張作霖以討逆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向吉林出兵,孟恩遠看到大勢已去,被迫交出權力,將吉林拱手相讓。至此,張作霖實現了稱霸東北的願望,成為東北王。

5.張作霖為何能成為東北王?

5.1日本的扶持

張作霖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持。

1917年當張作霖和馮德麟的鬥爭達到白熱化程度時,日本外務大臣本野一郎向張作霖表示,日本對張作霖的立場表示同情,支持張作霖與馮德麟鬥爭。

當時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他們急需在東北尋找代理人,張作霖也需要藉助日本人的力量壯大自己,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日本積極扶持張作霖發展。

日本在張作霖吞併吉林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製造“寬城子事件”並向北京政府施壓,要求罷免孟恩遠,公開支持張作霖。

此外,日本還提供大量貸款給張作霖,日本在黑龍江和吉林的領事和顧問為張作霖提供大量情報。

正是有了日本的扶持,張作霖才逐步實現其東北王的偉業。

5.2審時度勢,善於把握機遇

從張作霖人生的幾個重要關頭他的抉擇來看,他是十分善於把握機遇的人。

做土匪時他就比一般的土匪眼界高,覺得土匪難成氣候,於是主動創造條件接受朝廷招安。這次職業選擇成為他事業騰飛的轉折點。

辛亥革命後,他又抓住機遇第一個出現在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身邊,贏得了他的信任,實現了自己兵力的擴充。

張勳復辟時,張作霖看到復辟不得人心後,馬上搖身一變,成了反覆闢的急先鋒,為他後來吞併黑龍江和吉林打下堅實基礎。

寬城子事件爆發後,張作霖抓住機遇,乘機出兵吉林,和日本人合作取得了吉林的控制權。

張作霖的每一次發展壯大,都顯示出他審時度勢,善於把握機會的特點。

5.3張作霖善於用人

儘管張作霖本身讀書不多,但是他對知識分子十分重視,他招攬了許多文人和軍官,文人有王永江、王樹翰等人為其理財,軍官則有郭松齡、楊宇霆、韓麟春等大批優秀將領幫他打天下。

張作霖用人的第一個特點是用人不疑,深受他信任的王永江是位理財高手。

王永江最初害怕有人對張作霖進讒言,做事畏手畏腳。張作霖鼓舞他說:“你只管幹,我什麼都不聽。”

不久後張作霖手下的軍官果然跑來打王永江的小報告,張作霖卻破口大罵:“槍桿子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你們給王永江牽馬扶鐙都不配!”

正是在張作霖的大力支持下,王永江大展拳腳,為張作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從而稱霸東北奠定了基礎。

張作霖用人的第二個特點是寬容。郭松齡起兵反對張作霖,張作霖的一些手下寫信和郭松齡秘密交往。

郭松齡被殺後,有人將這些信送到張作霖面前請示如何處置。

張作霖當場將這些信燒了,還寬慰手下:“過去的就過去了,以後大家好好幹。”

看到這熟悉的一幕,我們就知道張作霖絕不是大字不識的大老粗,至少他是讀過曹操的故事的,曹操在官渡之戰後也上演了類似的一幕。

因此張作霖能成功當上東北王,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他善於把握機會,會用人,外因則是與當時的亂世和日本的扶持有關。


雨夜讀史


張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於奉天海城。甲午戰爭時,投入毅軍當兵,官至哨長。清軍移防東北時,張作霖離軍返家。後來因生活所迫,投入了綠林,當上了土匪。那麼大字不識、土匪出身的張作霖是怎麼當上東北王的呢?

張作霖首先接受清廷的招安,辛亥革命時鎮壓革命黨人,並與馮德麟等將領通電效忠清政府。袁世凱上臺之後,張作霖投靠日本,並反對共和。當日本不信任時,他又轉而投靠袁世凱。袁世凱任命張作霖為陸軍第27師師長,張從此成為控制奉天省城軍事大權的實力派人物。



袁世凱復闢帝制時,張作霖密電袁世凱稱帝,獲取了袁世凱的歡心。袁世凱稱帝之後,封僅為一師之長的張作霖為二等子爵。袁世凱帝制失敗後,張作霖乘機趕走了奉天督軍段芝貴。袁世凱死後,新任總統黎元洪任命張作霖為奉天督軍並加陸軍上將銜。“府院之爭”時,張作霖站在段祺瑞一邊,張勳復辟失敗時,張作霖乘機扳倒了馮德麟,奪取了陸軍第28師的軍權。在此基礎上,張作霖兼併了黑龍江和吉林兩省。1918年,北京政府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歷史軍魂


東北王張作霖,出身貧苦,性格叛逆,十四歲離家出走,差點餓死,在亂世中他得到了眾多好心人的幫助,成長起來。他很會做人,聰明勤奮,結交了一些綠林好漢。

張作霖白手起家,成立保安大隊,從嚴治軍,保境安民。當時遼西的土匪成百上千,再加上沙俄,小日本,以及清政府的鎮壓,百姓的生存環境惡劣。張作霖經營的保安大隊,能夠不斷髮展壯大,可見張作霖有非常高超的處事能力。他曾藉助奉天將軍夫人的推薦,搖身變為一支正規軍,這是張作霖一生的轉折點。自此,張作霖統領軍隊,一直幹到師長。

張為人豪爽、大方,對上級,認乾爹、老師;對平級,與之結拜為兄弟,奉系的高級將領幾乎都是張的把兄弟;他對下級,視為後輩,態度和氣、出手大方。張作霖好打麻將,無論在奉天、北京、天津,身邊總是聚集著一幫有頭有臉的牌友。

張作霖雖然也做過錯事、壞事。但張作霖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從來沒有簽訂過喪權辱國的條約,對袁世凱、段祺瑞政府簽訂的損害中國主權的,張作霖一概不承認。張作霖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人。有日本軍方的人請張作霖賜字,張作霖落款“張作霖手黑”,有人事後提醒,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墨”,少了一個“土”字。張作霖答覆:“我要讓日本人知道,我張作霖手黑,東北的土地我是寸土不讓。”

日本人見拉攏張作霖不成,於是產生了殺機。

張作霖雖然沒有太多文化 ,卻足智多謀,他身邊聚集很多有才學的人,他重視教育,出巨資興辦了很多學校,培養大量優秀的人才。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時人皆稱:“張大帥在,必不至此!”由此可見人們對張作霖的評價之高。時至今日,在許多東北人眼中,張大帥依舊是讓人豎起大拇指的人物。




樂說古詩


張作霖大字不識一個,這是真正的大笑話,人家是上過私塾的,雖說只有短短的三個月時間,但識字也是不少的,況且後面人家也是有不斷學習的。

也許他認的字不如秀才們多,但懂的道理卻比很多“知識分子”多。就是這麼一個人,最後做了東北王,他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張作霖魄力非常

不得不說,張作霖是個很勇敢的人,小時候,他老爹張有財被人在賭場打死,他和二哥敢於去報仇。再大一些,十來歲時,張作霖在賭桌上輸了錢,面對債主的抽打,張作霖罵聲不絕,氣勢完全不落下風。

後來當了兵,由於長官回了關內,張作霖加入了馮德麟的綠林組織,說是綠林組織,其實就是一幫土匪,說是劫富濟貧,實際上乾的都是打家劫舍的勾當。於是,張作霖呆了一個多月後,就回了家。

因為當時很混亂,各村長深受各種騷擾,因此張作霖趁勢拉起了一支隊伍,成立了保險隊,主要就是保護村莊。前面只是保護自己的村莊,做大後,最多時保護十幾個村莊,成為了遼河兩岸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進入二十世紀初,張作霖審時度勢,加入了朝廷的隊伍,他的投名狀就是幫助官府滅了土匪杜立三,從此張作霖成為了朝廷最信任的一支隊伍。

後來的日子裡,無論是徐世昌,還是趙爾巽,無論是袁世凱,還是段祺瑞,張作霖關係都處理不錯,因此得以一步步做大,最終成為了掌管東三省的“東北王”。

當然,“東北王”並不是張作霖的職業最巔峰,“全國海陸軍大元帥”才是張作霖的巔峰,因為那時他成了全國最高統治者。

張作霖能當“東北王”,最重要的因素,首先得益於這份做事的“魄力”。

張作霖很懂人情世故

《少帥》當中,李雪健扮演的張作霖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江湖,就是人情世故”,這句話是張作霖的座右銘,也是張作霖的行為準則。

張作霖的起家是和大土匪馮德麟交往開始的,那時的馮德麟意氣風發,英雄非常,這樣的人物張作霖非常喜歡,因此,張作霖在當兵回來後,就加入了馮德麟的隊伍。

由於馮德麟沒時間帶他,張作霖有些失望,再加上馮德麟的隊伍做事不乾淨,因此張作霖呆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退了出去。但神奇的是,半路退出,卻沒有惹翻馮德麟,張作霖做得不錯。

在自己老丈人所在村莊成立保險隊後,張作霖慢慢擴大,這時候,張作相、孫烈臣、張景惠、湯玉麟等人陸續加入,這五人成為了一個非常穩定的組織,由於張作霖做事情公道、穩重、大氣,雖然年齡不是最大,但成了五人當中絕對的核心。

(劇照)

1907年,張作霖五兄弟和馬龍潭、吳俊生、馮德麟義結金蘭,這八人開始影響東北政局。

在兄弟接觸過程當中,老三馮德麟和老四湯玉麟曾經和張作霖反目成仇,張作霖在兩人投奔張勳失敗後,並沒有和兩人繼續冷戰,而是處處幫著兩兄長。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張景惠投到了直系,後來在兄弟們的說情下,張作霖還是原諒了張景惠。雖然張景惠後來投奔了偽滿洲國,但張作霖的遺體下葬,張景惠還是出了大力。

除了和兄弟們關係處理不錯外,張作霖和東北政府各任長官的關係處理也很到位,比如徐世昌,比如趙爾巽,甚至和段芝貴關係處理的都不錯,除此之外,張作霖去北京政府,和袁世凱,以及後來的段祺瑞關係也處理得非常好。

可以說,張作霖處理人際關係非常好,既能和結義兄弟們處理好關係,也能和下屬們處理好關係,最關鍵的是和上一級領導也能處理好關係,這樣的人不發達,才是怪事。

張作霖很會審時度勢

(劇照)

張作霖有一個高明的地方,那就是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總能審時度勢,選擇正確的方向,這是他成功的一大訣竅。

曾經的張作霖,在馮德麟處,看到土匪的所作所為,就判定沒有前途,然後堅決離開了土匪窩。後來,土匪這個行業果然沒有了前途和活路,如果張作霖沒有離開土匪窩,那麼他的人生可能就是一個小土匪的一生,終其一生也無法和馮德麟平起平坐。

看到各村莊被各土匪欺凌,官府又疲軟無力,張作霖趁勢拉起了保險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動,一來保衛了村莊,二來拉起了隊伍,三來認識了很多人,這又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進入新世紀,張作霖面臨選擇,要麼受招安,要麼繼續他的保險隊,張作霖很堅定地倒向了政府的懷抱,這說明,在張作霖的意識中,和政府掛著才是正道。

1904年,兩個不要臉的國家“日本和俄羅斯”在中國東北爆發大戰,政府不敢支持任何一方。張作霖先是偷偷支持沙俄,獲取好處,後來看沙俄力量不行,直接轉向給日本人偷偷幫忙,最後是日本獲勝,張作霖也獲得了不少好處。

辛亥革命前,張作霖緊緊跟著清政府,甚至鎮壓過革命者,但袁世凱的新政府得勢後,張作霖馬上開始依靠徐世昌等人,堅決處理好和袁世凱的關係。

在後來的直皖戰爭爆發後,張作霖堅定地站到了直系方,後來直系勝利。但皖系垮臺後不久,張作霖和直系徹底撕破了臉,兩次直奉戰爭,一敗一勝,張作霖入主了北京政府,成為了海陸軍大元帥,成了國家最高權力掌控者。

能達到這個高度,對於文化不高的張作霖來說,還是靠了會審時度勢。

但,遺憾的是,東北三省早已經被日本人所惦念,而張作霖一邊利用著日本人的資源,一邊忽悠著日本人,關於土地問題,張作霖從來都沒有給過日本人。這是張作霖做人的高明之處,獲得了無數中國人的支持和讚揚,同時,這也是張作霖失敗的緣由,因為日本人惱羞成怒了,最後,日本人將張作霖炸死在皇姑屯。

(劇照)

張作霖能以三個月私塾的學習經歷,最後成就“東北王”,就是因為以上三點:一是為人有魄力,二是人際關係處理得好,三是非常會審時度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