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不幫兒女買房、結不成婚,幫忙買房又影響晚年生活質量,該怎麼辦?

喬鋒O28


是給自己養老留一條後路還是給孩子買房結婚?其實我覺得是有兩全的辦法的,下面從幾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如果孩子沒有房子就結不成婚,沒有姑娘肯嫁,也初步判斷這個兒子綜合能力不佳,所以,父母才有這樣的擔憂不足為奇。幫了孩子買房自己的養老金就沒有著落了,到時候再讓孩子盡贍養義務就難了。

2.錢少有錢少的打算,全款買房可以寫上自己的名字,選擇地段差一些,面積小一些的房子,總價比較低,壓力相對小一些。如果孩子給你養老孝順就罷了,否則攆出去,把房子出租用於養老,百年之後再把房子給他們。

2.貸款寫孩子的名字,讓他自己還貸款,首付款讓你兒子寫一個欠條,內容就是首付款是你借給他的,每年還多少或者將來房子的產權有你三分之一,保護你的權益,這樣能節省一部分資金,也能節制兒子。

3.這樣做的好處是給自己留了後路,節制了兒子的行為,最重要的是即使以後你兒子離婚了,你的財產也不受損失。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這裡,題主面臨的問題棘手,說什麼父慈子孝這樣的大道理解決不了現實問題,也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希望這樣的建議能夠幫助題主,不受兩難抉擇的困擾。








我是海霞姐姐


兒女親家莫攀大富大貴,但求門當戶對

今年舉全家之力在浙江買了個房,哪知道,過了兩個月,女兒談了個男朋友,中秋見面的時候我們就闡明瞭觀點,我們那裡不管是幾兒幾女的,都不要多少彩禮,都是按地方上一個象徵性的意思。

但是親家那頭硬是要給個數據,大概多少錢彩禮,好像彩禮給少了沒有面子,。

話說回來,倆親家都是農村人,不過就是看是在家種地還是在外面打工,攢錢都不容易,再說我就一個女兒要不要彩禮也是給晚輩攢著的。

我的觀點就是趁著年輕幫幫兒女就是存錢,當然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環滬置業


作為父母,不幫女兒買房,結不成婚,幫忙買房又影響晚年生活質量,該怎麼辦?

朋友們好,我是曉晴說愛。

這個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有太多的父母要面對這樣的問題。這同時,也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想找到一個折中的方案,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的女兒去年成婚,在當時,我也面對著和你一樣的問題。好在我的經濟條件還比較寬裕,我也只是幫她們付了首付,未來還需她們自己努力。

對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在竭盡所能。可現在的年輕人,剛結婚就要求有房有車,追求高品質的婚姻生活,這無疑會把很大的經濟負擔轉嫁到父母的頭上。

我女兒成家的時候,我是有能力幫她把房子付完全款的。我之所以選擇不這麼做,一來,就像你說的,我必須保證我的生活質量不要被很大程度的影響;二來,必須給現在的年輕人足夠的生活壓力,這些壓力才會變為動力,讓他們更努力。

就我的孩子來說,也是挺懂事的。我也曾問過我的孩子,我爸爸媽媽很窮,你會怎麼辦?我女兒說,那樣的話他們就會選擇租房子住,不能讓爸爸爸爸受窮,這是個原則問題。



孩子尚且能這樣看待問題,尚且能有這樣的態度,做父母的,又怎會不甘心的竭盡所能呢?

我所說的“竭盡所能”,在很大程度上還包含著一個“力所能及”的意思。力所能及,就要求我們照顧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既要想到子女的難,也要考慮到自己的生活。

就我的那些同齡的朋友,他們又何嘗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呢?我的一個朋友,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我覺得,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他是如何做的呢?親兄弟,明算賬。他和自己的閨女說,“即便父女之間,因為你已經成家了,把賬算清楚,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女兒也贊成父親的這種做法。

於是,女兒女婿一起寫了一張借條。

後來,這張借條被他進行了“善意”的修改。這筆借款,沒有利息,沒有規定償還時間,沒有違約責任。至於什麼時候還錢,每次還多少,都沒有嚴格的規定。唯一的硬性規定是,在還款期間,小兩口必須公開自己的收入和財務。

這張借條,被當爸爸的一修改,不僅寫滿了愛意,也充滿智慧,且不失嚴肅。

公開財務,這對年輕情侶來講,是有幾分不堪的。還錢這種事,由被動變為主動,反而成了考驗。這種無形的壓力,還是巨大的。

在我看來,這份“借款書”,非常好的解決了眼前的這個問題。



我覺得,即便這個問題如此的棘手,只要有“愛”在,也還是能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的。

父母會最多的為子女著想,子女也會盡可能的為父母著想,有了這個前提,事情也必然會得到完美的解決。


曉晴說愛


說實話,買不買都有理。

生活中的鬧劇太多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註定要一輩子糾纏的。感情,金錢,道理,利益,各種各樣混在一起,你剪不斷,分不開

有人說,我弟弟殘疾,爸爸去世後,媽媽要帶著弟弟來投奔我,你怎麼看?

有人說,媳婦沉迷賭博,把家裡房子都抵押了,還不肯和我離婚,你怎麼看?

有人說,爸爸年輕的時候沒管過我,現在老了,想讓我養老,你怎麼看?

其實外人怎麼看根本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人生在世,但求心安二字。這輩子做了親人,下輩子就不一定還有機會遇見了。


巫山爐魚


子女成年了吧,會賺錢了吧,既然想結婚就自己掙,幹嘛要拿父母的養老錢。我自己結婚就沒拿過父母錢,我老公說不需要用到父母的錢,拿了也是要還的。誰能管誰一輩子,我活著的時候錢都是我的,我死了錢才是我子女的,要是不孝順一分錢沒有。老了還找別人要錢花沒臉。


樺與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一點都不!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面前,父母們當然是必須是先給孩子買房成婚了。至於自己的養老問題只好容圖後辦了。

對天下父母來說,給孩子買房成婚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從始至終你是繞不過去的。

現在女方談婚論嫁的先決條件就是要男方買房子,沒有房子一切免談。俺老家那塊現在時興到縣城買房,鎮上買都不行。

不管距離縣城有多遠,也不管以後能不能搬到縣城去居住,女方只管要買。男方父母毫無辦法,為了兒子的婚事,也為了傳宗接代的千秋大業,只能滿足女方的要求。

此時此刻,給兒子買房娶媳婦就是整個家庭最高最重大的任務,它的重要性壓倒一切!

這個時候做父母的還敢想以後的養老問題?還有閒心盤算往後三二十年的日子?他們哪裡有閒心,又哪裡有精力籌劃自己的後半生呢?對他們來說,如今一切為了孩子,活好當下,如何度過眼前的難關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實際的問題。

所以說這個問題是個沒有水平的問題,根本就不用問答案,經歷過的父母都知道怎麼選擇。沒經歷過的早早晚晚也要經歷,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幾千年來都是這麼過來的。

世間爹媽情最深,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雲淡風輕任平生


答:自力更生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1、我們這一代不但自食其力,而且還自覺負責爺爺奶奶的生活費。

2、當我們的後代需要資金時,正值三位老人相繼住院,昂貴的手術費用,使我們輾轉反則地權衡……

3、此時孩子們毅然決然地說:“請爸爸媽媽把全部積蓄用於爺爺奶奶和太奶奶。”

4、於是,我們把所有積蓄全部用於老人安享晚年。

5、孩子們從一無所有奮鬥,目前已接近中產階級。

6、每當看到左右鄰舍都為兒女傾其所有時,我們也曾感到有點對不起孩子,但孩子們一再安慰父母說:“凡是捨得為老人花錢的家庭,子女必定有出息!”





綏格格


直接回答:從題目看家庭生活並不富裕可以說是拮据,孩子也沒什麼本事,怎麼辦哪,我認為幫忙買房,為什麼這麼說那?我來說一說我的觀點。

家和萬事興:資金聚攏在一起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父母有一定的能力幫孩子出一些錢只是影響晚年生活質量而不是不能生活。

孩子還年輕,他還在掙錢,你幫他買了房,他掙的錢不去還貸款再去投資創業會錢生錢,我想孩子過的很好,你的晚年生活也不會越來越差,只會越來越好。

我承認操勞一生的父母這一代人,節衣縮食攢點錢,為了晚年生活過的更好,存入銀行,等到自己有了病可以拿出來備急,因為孩子沒有本事掙錢,到時候拿不出這麼多錢讓自己活命也不無道理。這樣父母可以拿出一部分留一大部分急用,能幫孩子還是幫一把,還是哪句話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力量更大,每個人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比到死去留給孩子一筆遺產給他的幫助大,他會感到父母的愛,他也會相同的給予你的愛。你的晚年生活再充滿愛的照耀下不會太差。


不幫兒女買房結不成婚,看來這個婚姻並不牢固,父母為你們付出是一個選擇題,為了一個家更加和睦有愛,但是不能作為結婚的先決條件。

男女雙方無論那方,結婚是以房子為先決條件的那就要考慮一下對方愛你真不真,這要結婚後的生活會幸福嗎?租房也可以結婚,生活的很幸福。父母無論那方提出來給你們幫助讓你們買房結婚,記住父母的愛給予父母的回饋讓這個家更加幸福有愛。


阿狸三千年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房事關係成家立業、後繼有人。無論金錢的還是精神的,父母都得有所作為或態度表示;此外,“生娃是任務、養娃是義務、靠娃是錯誤”,也是個大實話,不能顧頭不顧尾。養老終究得靠自己。分三種情況處理吧:

條件優渥者。在經濟增速放緩,銀行存款利率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

可考慮直接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並幫助兒女全款買房。這樣,既解決了兒女結婚的前置條件,又給富裕資金找了條出路,且有一定的升值可能或保值功能,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投資行為。

條件一般者。充其量支持個三分之一的購房款,就算對得起兒女,盡力而為了。總不能不顧自己的後半生吧?留點兒養老錢是王道,這樣,任何適合都可以避免看兒子、媳婦或女兒、女婿臉色吃飯的尷尬。

條件差者。能給首付就給,不能也莫強勉,更不能舉債什麼的。租房結婚也是一個不錯的過渡辦法,甚至可以考慮在兒女有能力買房前,承擔全部或部分租金。總之,需要將家底給孩子說清楚,讓他們理解、體諒。


火車頭loco


雖然於法於理來說,父母把孩子養大成人,就完成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在幫不幫孩子買房的問題上:幫是情份,不幫是本份。但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下,父母的肩膀是孩子的起點。特別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殘酷現實,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作為父母,不可能不助力兒子的競爭力……事有輕重緩急,作為父母,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為自己成年孩子提供幫助,還是應該的。但不能為了孩子,完全掏空家底,甚至於晚年負債。要把資金分作幾部分,留下一部分應急。

在幫助孩子的同時,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把孩子變成啃老的不孝之子。壓力往往可以變成動力,給予孩子一定的壓力,讓他們明白責任和擔當,是上上之策。

六零後、七零後這一代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無私的一代人。他們出生於多子女的原生家庭,生活艱苦,在成家立業上,白手起家,基本得不到父母的幫助,但又要承擔父母的養老義務;他們經歷計劃生育和改革開放,打拼大半輩子,積攢了一份家業,因社會大形勢所迫,晚年又要助力兒女成家立業,最後面臨的是“養老靠自已”。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