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带父母出去旅游吗?带父母去过哪里呀?

情感达人段布衣


有,现在只要有时间,就想带着母亲走走看看,哪怕只是家附件的景点,只要不宅在家里就行。因为我父亲去世多年了,母亲也已经76岁,再不带她出去看看,就走不动了。再说,自从我爱人3年前病逝,我就觉得:余生并不漫长,来日也并不方长,明天和意外我不知道谁会先来,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尽量去做,包括带母亲出去旅游,不然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就后悔莫及了。


在《论语·里仁》一书中,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目前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应该改为:母亲在,不远游,旅游必带之。

以前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很少带母亲出门旅游,觉得以后会有时间,直到父亲特别是爱人去世后,才发觉所有的遗憾都源于六个字:等以后有时间!所以现在周末和节假日,总会抽空带母亲出去走走,从家旁边的景点,到外面的世界,都逐步带她领略领略。

家乡临沧的临翔、云县、凤庆、耿马、永德、沧源、双江、镇康7县1区和云南的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楚雄州、红河州、迪庆州、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大理州、德宏州、怒江州8州8市都留有母亲的足迹。

前几天又一次带她到大理漾濞的石门关、保山的梨花乌、临沧凤庆的小湾、沧源的司岗里大溶洞看了看。

在大理漾濞的石门关,对于高空栈道,特别是玻璃栈道,很多年轻人都吓得惊叫,母亲倒是不慌不忙的从容走完,真令我佩服。

在保山的梨花乌,虽没有满山盛开洁白如飞雪的梨花,但面对那些金碧辉煌的殿宇,母亲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在凤庆,面对小湾电站的青山碧水,母亲倒是显得很惬意,笑容满面地不停走走看看。


对于喜欢花卉的母亲来说,最令她开心的莫过于看凤庆的茶花园,凤庆的茶花本来就很闻名,连母亲这样的农村老太太都知道,在茶花园里,76岁的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我的心里也暖暖的。

在沧源司岗里大溶洞,面对洞里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风光和如梦如幻的神奇景观和造型,母亲兴奋不已,还不时发出评论,俨然一个关注旅游开发的评论家......

我发现,出门旅游,哪怕是在临沧市家旁边的玉龙湖、沧江园、花果山城市森林公园......都能让母亲快活无比,仿佛年轻了好几岁,这令我感到很欣慰。

母亲虽76岁了,好在身体还算硬朗,出门也不会晕车、晕船和晕机,让我还想着带她到更远的地方看看,让她在走走看看中安享晚年。


行走与写作


有!只不过放弃了。

那几年没钱,这几年多少有点了,想带父母出去转转吧,父母不乐去,嫌累。我一想也是,都快八十的人了,经不起折腾了。再说我父母在外顶多住一宿,很挂家的那种人,虽然家中不是多么好。

前些年,有一次好像是毛主席诞辰,电视上放了好多人去瞻仰他老人家遗容的新闻,爸爸说了,我这辈子能看看毛主席的遗容知足了。我当时接过话来说:爸,要不过完年正月底二月初,那时人也少,我带你和妈去。爸爸挺高兴。



转过年来,我抽了个时间,准备让他二老还有我儿子,我们四人去一趟。谁成想他老人家说啥也不去,还骂了我一顿。


之后又动员了他们好几次,包括省城,我们家离省城很近,自己家里有车,也就一个小时,他们说啥也不去,急了只会骂我们。现在这想法更不敢提了。随他们吧,只要他们高兴。


轻舟疾发


说起这个很惭愧,这么多年,只带爸妈去过深圳世界之窗和荷兰小镇,江西麻姑山风景区,带婆婆去过香港,公公工作抽不开身所以就没去过哪里。

我是农村长大的,出来工作后就想带父母出来玩下,见见世面,但是父母一直说农忙,不怎么愿意出来。

其实农村农忙是一个,他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想打扰我们工作,其次是感觉出来玩让我们花费,所以这么多年就邀请她们来过深圳玩过一次。

今年妈妈的生日有邀请她们过来深圳玩,预计带她到海洋世界去看看。

然后要带他们去一次ktv,当年爸爸追妈妈的时候是唱山歌追上的,当年他们那辈人个个都会唱山歌,每次电视里面片头片尾他们都会跟着哼曲,很喜欢唱歌,所以这次我要带他们去ktv给她们释放下他们当年的歌喉,让他们回顾一下当年的浪漫情节。





微笑麻妈Vlog


我的回答

有!十分难忘的回忆,至今想起来都眼眶湿润,真的很后悔没有带他们去更多的地方!

由于我一直在外读书工作,我带着爸妈还有爷爷奶奶去了很多地方。特别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80多),一直待在小地方也没有出去过;60多年前,我爷爷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南京当了几年兵。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我爷爷就特别想出去看看中国的发展,看看这个时代的变化,相信这是很多老年人共同的心愿。


我的建议

我们家庭每年春节都会来一次自驾游,有时候是长途的,有时候是短途的,感觉特别棒。其实我特别建议带长辈去一些有历史文化,或者天气温暖如春的地方。比如:

1、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这些地方能够勾起上一辈的深刻回忆,会带给他们很多感慨。

2、有著名风光人情的地方:杭州、苏州、厦门、台湾等地(其实夏天的青海也不错,海拔也不算太高,还有高原湖泊的特别景致);这些地方适合放松,年纪大了也该好好放松放松了。

3、天气好温暖如春的地方:东南亚、深圳、海南、云南等地方。


难忘的回忆

2012年,我还在南京上大学,那年大四比较闲;我爸妈和爷爷奶奶去南京旅游了一下。对于爸妈来说纯粹就是看新鲜,而爷爷就是各种回忆,认真仔细的摸着城市里的每一块砖。60多年来,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能看到的大概就只有地名和道路的形状。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爷爷给我买讲诉着当年的故事,彷佛我们都穿越了。不过那一次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80多岁的爷爷跟着我们去了南京很多地方,大多都是坐公交走路逛景区(当时学生没钱,他们又比较节省),但是爷爷矫健的身姿我至今难忘。

2013年春节,我们去了重庆开州的刘伯承故居(比较近);2014年10月,带我岳父母去了南京(当时在南京工作);

2015年五一,因为2012年没有玩儿够,所以带爷爷奶奶和爸妈去了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因为当年我已经开始工作,稍微有了一些积蓄,也特别想给爷爷奶奶留下一些难忘的回忆,让他们在晚年不留遗憾。所以我制定了一各十分完备的计划,带他们去坐了磁悬浮,逛了陆家嘴,乘了渡轮,还去了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等很多地方,一次性玩儿个够。回去之后,在伙伴们中间也可以吹嘘了一把😄。

2016年春节,我们一大家子人去了峨眉山;当时由于峨眉山太高(3000多米,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有点儿高),我们只能让爷爷奶奶在半山腰休息。

2017年6月,带着我妈去了山东日照、连云港等地。从来没有没去过海边的她,那叫一个兴奋。

2017年春节前,爷爷去世了,之后的春节再也没有机会出去旅游,也有一年多时间没带父母和奶奶出门了。

2019年1月,带着老婆和岳父母去了海南三亚;

2019年7月,带着外公外婆去了湖北恩施,他们也是很少出门。回去之后津津乐道了不知道有多久,真的是恋恋不忘。

2019年10月,带着我妈和岳母去了新都桥,第一次高反的她们竟然不是难受,而是兴奋😓。


早点儿带父母、亲人去旅游

这么多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父母,其实是爷爷的那股兴奋劲。每一次出游那是真的开心,发自内心的快乐(虽然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来)。很遗憾我没有带他去过北京,因为天天看《新闻联播》,对首都肯定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一定要早点儿孝敬长辈,早点儿带着父母,带着我们深爱的亲人去旅游!(最近疫情,等疫情过了就去吧)


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眼泪浸湿了键盘;小编还不给个优质回答,那就太不够意思了😓;


托泥羊带你去旅行


当然有!不过也是难得,既然是难得跟他们出去,所以选择的都是一些适合老年人玩的地方,比如说农家乐什么的。

曾经跟父母去过苏州太湖西山岛的农家乐,之前父母一直说想去太湖看看,再加上我家有只小狗,所以住宿什么就只考虑了当地的农家乐,后来觉得当初的选择真的没有错。

首先,我家的狗特别黏人,离不开我父母,农家乐的小院非常适合宠物,我家狗到了乡间直接就玩疯了。

其次,父母这辈本身就不是很喜欢快节奏的旅游方式,他们喜欢的是比较自由,贴近生活,节奏较慢一点。我们是自驾游过去的,提前联系好农家乐的老板,到了那就开饭,吃的都是一些地道的农家菜,我父母都觉得味道不错,吃的都比平时多。吃完以后就坐在院子里和农家乐老板闲聊晒太阳,下午他们还邀请我们去菜地和果园采摘,我爸妈都觉得非常开心。

晚上陪着他们一起在农家乐的棋牌室里打打麻将什么的,房间整体的卫生环境也是不错的。第二天返程的时候农家乐老板特别好客,还让我们带了些蔬菜走。

总之整个旅程十分愉快!大家也可以借鉴一下。


宿优品


想啊,可我父亲已经走了,到今年九月整整去世12周年了,今生是没有机会了。

母亲健在,父亲去世后,我带她去过一次杭州,因为是跟团旅行,行程很赶,还有购物,吃的也不好,看的出玩的很累。

后来又带母亲游了一次当地的景区云台山,也是炎炎夏日,有我们姊妹三个,还有我们孩子,也就是她的几个外孙女一起玩,她很开心,虽是炎炎夏日她的兴致很高,和我们一起挖菜,摘野花,还一起吃野果,喝山泉水,虽也是很累,但很开心。

今年母亲被查出心脏问题,想带她去旅行,就要去相对舒服没那么累的地方,条件要好一点,最好自由行,走走看看,悠闲一点。

春节的时候想说不在家过春节,一起出去旅行,母亲没同意,说她不喜欢出去玩,她一个人在家过节,叫我们出去玩,我知道她是怕我们花钱,最终因为我们自身原因,春节还是没能实现旅行的计划。

现在我想,有条件带她出去,没条件就多带她周边的景点转转,一天来回,别那么赶那么累。玩就是为轻松和开心,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午武林


说实话,我们这一辈中年人的父母,大多都是吃苦熬过来的,年轻的时候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上过山,下过乡,错过高考教育的机会,经历了孩子教育收费(现在孙子辈的义务教育又免费了😂),经历了房价的暴涨,经历了下岗潮,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成家立业了,真心不容易。

作为儿女来说,带父母出去旅游,尤其是在自己有经济能力、父母还走得动的时候,带着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到处走走看看,是每一个孝子的心愿和本分,作为独生子,我也带着父母去过一些地方。

通常带父母去哪些地方旅游?

我虽然很喜欢旅游,也经常出去自驾旅行,不过,带父母旅行的次数并不多,通常我会利用小长假或者周末的时间,2-3天,带着父母和老婆孩子一起,去省内的海边度假区或者一些山区的度假村住一两晚,这种旅行的方式,老人不累,也能欣赏风景、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还是可以的。

至于长距离、省外的旅游,以前都是让他们报旅行团跟团游,而且尽量是纯玩团,而不是购物团。在老家报团,能够跟一帮口音相同的团友一起出游,语言交流、互助上都没有问题,也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

这些年父母通过跟旅游团的方式,海南、云南、四川、江浙、京津、陕甘等省也去了不少地方,然后去年老爷子自己买了一台小轿车,开始尝试老两口自驾游,看样子已经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一种旅行的方式。

至于我为什么不带父母进行长距离、长时间的共同旅行,主要是因为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带老人旅游也会遇到不少的问题,需要有心理准备

一、体力的问题

旅行终归是辛苦的,旅行的过程中,总是会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参观尽量多景点,品尝当地的美食,旅途往往很容易疲惫,年轻人的体力或许能扛得住,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腿脚不便、耐力不足,真的是很难吃得消。

二、观念冲突是个问题

老人在旅行的问题上,总是希望去一些知名景点,哪怕明知道人很多、景点商业化过度开发的问题,也还是一定要去打个卡,而子女作为经常旅行或者研究过旅游攻略的人就知道,很多景点是名不副实的,不如去一些小众有特色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和老人发生一些分歧,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

三、作息习惯是个问题

外出旅行,往往需要按照旅行团的要求或者自定的行程计划,提前起床出门、中午赶路、晚上看演出很晚才回来,年轻人还比较好适应,但很多老人都有早睡、午睡的习惯,这种行程安排,真心导致老人非常疲惫不堪。

四、带老人旅行,消费习惯是个问题

外出旅行,就是一个不断花钱、花大钱享受的过程,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很容易接受这种观念,但是老人普遍是过苦日子过来的,一看住个酒店4、500一晚的房价,埋怨念叨就来了,吃顿饭3、400元还没几个硬菜,埋怨念叨又来了,总之,各种舍不得,各种认为子女浪费钱的言论,虽然心里知道儿女是带自己来享受来了,但是嘴巴上是不会饶人的。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旅行、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自驾趣旅行


我很久以前就想过带父母出去玩,只不过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想想父母都还不算老,以后等有空了再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现在只有我的父亲在了,我今年带父亲去了张家界,张家界的风景还不错,我们玩的也很开心。最遗憾的是我的母亲没有去。这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如果我们有想过带父母出去玩,那就敢快行动吧。


阳光的暖冬


分享一下我的经历,三年前父亲意外去世,留下了无数的遗憾……那年父亲过生日,我在上班,不在怎么回事,心里就想要请假回家,于是中午急匆匆的赶回家,陪父亲吃了一次涮羊肉,其实父亲是喜欢吃的,嘴上一直说(这有什么吃的啊?下次别买这个了。)第二天上午陪父亲去省三院复查脚踝的术后情况,检查结果下午出来,我陪父亲在医院的大院里坐着吃着包子,看着医院来来往往远道而来的病人,心中说不出的滋味,但是那次饭我吃的特别踏实,因为有父亲在身边,就是一片天。因为下午要上班,就让父亲自己坐车回家了,再次见父亲,就是在医院意外砸伤昏迷不醒,就这样走了……余生好好孝敬我的母亲,母亲腿不太舒服,带她去过西柏坡,虽然不是特别远,但是特别有意义……应着景听着母亲将她们那个年代经历的事……感慨万千。





我是白白白小白


我很小的时候就想过了,那个时候单纯的从电视上获取信息,还记得第一次知道烛光晚餐这个词的时候,我很激动的去做了一个菜(第一次),关上了家门和灯,点上了一根蜡烛,打算和我妈一起烛光晚餐,后来的结果就是菜不能下咽,开着灯吃的饭(家里那时候就我和我妈两个人,现在想想当时的自我激动都很想笑呢)。初中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转学生,老师问了大家暑假都干嘛了,只有那个转学生说去旅游了,我就觉得可羡慕了,暗暗想着,以后一定要出去旅游一次,带上爸妈去见见世面。而现在我确实长大了,也确实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了很多次,见了不少世面,却没有一次是和爸妈一起去的,是不是很遗憾,但是,放心,我肯定会带爸妈去旅游的,一定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