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曾有专家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风靡一时,如今你怎么看?

云朵雨蝶


首先更正一个错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并不是10年前才被专家提出来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来自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大概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就提出。不过,现在有很多人却选择性地遗忘了陈鹤琴先生讲出这句话的背景和原因,断章取义地用来要求老师。正因为这句话被不设立前提的情况下广泛传播,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的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差一点因为这句话成了教师“公敌”。

作为新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又被许多人称之为儿童教育的圣人,本身既是一名教育学者,也是一名教师,为什么要说一句“损人不利己”的话呢?

实际上,陈鹤琴先生第一次说出这句话时,完全是为自己立志搞好儿童教育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当时国内儿童教育刚刚起步时为教师们加油打气的话,想要以此增强教师们的责任感。不过,在若干年后,这句话开始在人们之间传播,不少人没有去了解这句话的历史背景,也没人再去关注一位教育学家当年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体系,反而把这句话当做一把“利剑”,用来权衡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只要孩子的学习不如别人,家长们首先就会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

学生学不好,真的是老师教得不好吗?

自从补课开始在学生之中流行,家校矛盾一直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好学校就那么几所,但每个家长都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许多家长在潜意识中就认定为学校的老师不行,所以都会给孩子花钱补课。孩子成绩好了就是补课有成效,一旦学生的成绩下滑,家长也会第一时间把责任归咎到老师身上,有家长甚至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给老师送礼,孩子被老师区别对待,才会导致成绩不甚理想。

不可否认,的确有极个别教师为了有偿家教谋取私利,或明说或暗示家长和学生,但这绝对只是极个别现象。在禁补令越来越严的情况下,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拿自己的工作和前途作赌注去挣那些补课费。

所以,学生学不好,并不见得是老师教得不好,同在一个班级之中,总是有班级第一,也会有倒数第一,很多时候是个人的学习习惯以及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之中带来的影响。这些方面与家长的言传身教又有很大的关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并没有过时,但如果仅仅是家长们片面拿来衡量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会适得其反,还会贻笑大方。学生的教育,教师确实有很大责任,但家长们却不应该撇清责任。如果家长只是通过花钱请老师补课,或者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训斥一顿,孩子的学习最终恐怕并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反而有可能陷入越来越差的循环之中。

换句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真的有习惯甩锅的家长。


教育坤坤说


十年前曾有专家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风靡一时,如今你怎么看?如果单单从题主所提出的意思来看,显然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至少不能与当前的教育实践相符合,这种论断有点远离教育实践,或者说该专家对我国的教育环境与实践颇为陌生,根本没有真正融入我们的教育环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原话出自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不过这句话并不是对所有老师提出的要求,或者说并不是针对我国教育实践的总结,而是陈鹤琴先生对自己进行自勉的话语,激励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这句话用来自勉,老师对自己提高要求、标准,以此来激励自己认真从事教师工作,努力提升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逐步推动自己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从这个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并没有任何错误。

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绑架”全体教师队伍的话,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教学活动属于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教育活动的质量高低,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只有优秀教师,没有质量高的生源,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生源,没有优秀的教师,同样不可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只要参与过教学实践活动的,肯定就会明白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不少优秀教师能带出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在这样高水平的教学成绩背后,无论是学生的生源质量,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属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的佼佼者,他们也都算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代表。

不可否认,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一名优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每位同学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迅速调整教育的方法,能及时有效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学习成绩的迅速提升。

不过,上述情况的实现,必须要在学生的配合下,也就是说教师即使再优秀,也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从自己的教导,有的学生就是“朽木不可雕”,不管教师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他总不会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会遵照教师的教学指示来执行,甚至还是与教师“唱反调”,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教师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质量有所改观。

在笔者看来,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过高地估计教师或者学生的能力,或许教师足够优秀,生源质量足够高,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足够优秀,就能实现对另外一方全方位的改变,这种做法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必须在教师、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


东爱雨小公


这句话既值得推崇,又应该摒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最早是由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是他自己用于自勉,自我鞭策的。

陈先生是专注幼儿教育的教育家。稚子入园,刚刚接受教育,犹如一张白纸,全凭老师描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对事业的忠诚程度,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走向。陈先生能用这么一句话自勉,足见陈先生是倾尽毕生精力,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当之无愧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陈先生之后,仍有不少学者,教育专家及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当做信条勉励自已,努力为教育事业倾尽心力地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就。

这句话教师用来自勉是可以的,并没有什么错。但社会上部分人把这句话用来恒量和评价老师的工作,就有点不太恰当了。

教育也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对教育是十分有害的。

温度能使鸡蛋变成小鸡,却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同样道理,教育只能使适宜教育者成才,却不能使沾染恶习后不思悔改的不适宜教育者或先天不足者成才。

学校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环境的不同家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可堪教育的孩子。通过教育使之走上成才之路。但也有极少部分过早沾染了社会中的坏习气,或者接受了不良的家庭教育,送入学校后老师虽劳心费神,但终不能使其转变。如果认为老师教育不力,是"不会教的老师",显然是不合理的。

监狱,是最强有力的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大部分犯过错误的人改邪归正,回归正常生活。但仍有一部分人二进宮甚至三进宫,有的则一直走向不归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老师用来自勉,要求自己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倾尽心血使每一个学生成才。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于促进自己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被社会上某些人拿来评价老师,把个別学生不能成才的责任归咎于老师,是完全错误的。应予以摒弃。

我是天凉好个秋A,关注我,分享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诚邀朋友评论、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天凉好个秋A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这句话,我的班主任以前也说过,因为带我们某学科的老师不太负责。

可是孩子的成长是方方面面的,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老师的问题,现在说学生教不好,是因为老师不会教,我心里是不认同这句话的。

话本身没什么错。但“教好”学生是相对的:只要孩子有进步,就是“教好”。

“教好”学生又是一个过程,有时或许会需要几年的时间。这里并不是说哪位“名师”上了一节课、谈了一次话,就能把一个很差的学生“教好”。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说今天没把某个学生“教好”,老师就成了“不会教的老师”了。

其实, 我更赞成这样的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教不好的老师”。

“教好”的老师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位老师如果不断学习进步,如果今天没把学生教好,注意总结反思,那么明天肯定就会有所进步的。如果老师每天都有所进步,那怎么能不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呢?


成都云界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第一次见应该是在十几年前的洋思中学的校园里,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在校园大楼上一排红色大字让人惊心!我当时私下和他们某些老师交流,老师说,你愿意信你就信,你不愿意信,也没人逼你;某班体育课有两名学生因为腿伤在教室里没出来,我们进去和学生交流,问学生对这句话的看法,学生说:“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我们和外地去参观的老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话不符合逻辑:如果这句话是真话,那么警察,法院,监狱都可以不要了!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懂教育,不尊重教育规律,相当于文革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豪言壮语!


马火蚁


这样的话语应该说影响了一代人,但是从现实来说,这样的话语明显是错误的,甚至是脱离实际。这样的话语也见证了我们的教育的变迁和人们对于教育的观念的转变。

十年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对老师的要求,我们看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就是说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孩子,老师都能较好。这本身就是理解错误的。为什么会这样认为,那就是十年前和孩子和现在的孩子的变迁很大。

十年前的孩子那时的学习应该说是没有任何打扰的,那时候的人们真是一门心思的学习,我记得小时候的考试全班成绩都是在98、99分左右。我们通过这个分数就是要告诉大家那时的教育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没有补课,更不可能上任何的补课班了,放学后大家也不费什么力气就写完作业开始玩了。当我们回顾的时候,更多的人的感触是那时的学习是没有压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的费劲。

的确是,如今的孩子应该说教育已经走过了很多年,但是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却没有了,报了很多的补习班,学习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了,现在的孩子感觉越来越累了。

如今的人们更多关注到的是学生,因此人们尊重孩子的差异化发展,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选择这一条路去走,因此选择多元了,孩子们成功的途径也更多了,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多元化了。这样的理论在如今也就格格不入了。


大语文天地


这句话太绝对了。什么事都有两面性,我们都上过学,如果成绩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学生,绝对会对某学科过敏。调查发现有人确实对数学过敏,再怎么学都学不懂,看着数字就头疼。这种学生怎么可能把数学学好?还有英语,不是每个人都能考到100分,甚至及格。

孔子弟子3000,贤人只有72,何况是我们这种平常人呢?

举个例子,我上学的时候,前排有个女生英语特好,但是数学每次都是三十几。刚好我数学好,英语差。这样我就能刚好互补,我们互相辅导对方。同志们呐,三年高中我们没有一点长进。不是不用功,谁不想考个好大学,可就是提不起来。没办法,我觉得学习是要有点天赋的,不是老师教的好坏问题,而是你能否钻的进去。

说这话的人真是太武断了,可能他遇到的都是好学生吧。


快乐老周z


现在大不一样了,现在的教育提倡:“没有成绩差的学生,只有不全面发展的学生”。在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考高分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了,主要是学生自己得有特长,无论是哪一科,只要有一科优秀,以后的工作就绝对不会差。

我高中同学之前在我们班文化课成绩倒数,但是他身体素质好,体育课优秀。于是高考的时候果断选择了体校,体校对于专业课的要求还得很严格的,但是对于文化课只要达标就行。于是很顺利的考进了一所体校,现在成为了一名高中体育老师,生活还是很乐观的。

我同事文化课不行,偏科的特别严重,但是他对英语比较感兴趣。平常喜欢看英语电影,喜欢听英文歌曲。虽然高考只读了一所三流的大专,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特长,现在在一家国际导游服务中心,做一名专业的国际导游,收入特别的可观。

所以现在最怕的一种学生就是:“每科都可以,但是每科都很一般”,与其这样还不如都不行只有一科优秀呢?所以现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即使自己的孩子对学习再没有天赋,家长也一定要懂得观察自己孩子的优势,把孩子的兴趣爱好稍微培养一下,以后就可能成为“吃饭”的途径。

作为老师,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一定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注重观察学生擅长的地方,及时和家长们沟通,文化课不行,那就在其他方面发展。现在的教育毕业证很容易得到,毕竟180分就可以读一所大专院校,但是真正的掌握一门技术和特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星期久看点


我同意!但好的定义是什么?我经常跟学生说:“100分的能力考100分,60分的能力考60分很正常,十根手指有长短,每个人的成绩都跟你的能力有关,尽力而为就好了”。我认为讲这句话的人所说的好应该是像我所说的这个好吧,不可能一个老师所教的班级个个100分、99分吧,老师之间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所以所教的班级也不一样啦!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家长的影响特别大,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天天加班孩子只能放在家里自生自灭,好一点去补习班,我年年都教过一些跟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孤儿”,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成不成材都无所谓,你说我们这些老师可以干些什么呢?!!


小芳7970


辩证看待这句话。看了这句话的来历,是教育者积极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的,而其他人用这句话来评价老师就感觉过火。

1、先说教,教什么才是被认可的,一定是分数吗?

当下大家都知道,尽管全面发展提得多,但又跑在分数上来了。那面对班级总有不会考试的学生怎么办?你教他什么?

我前年带三年级,两兄弟都在我们学校,考试零分,名字也不会写。大家拿着,都没办法,家长也极不配合。

我开始接近他,一次在学校上晚自习前,我在学校洗车,我看见他和其他几个同学在校园追跑,我把他们喊来一起帮我洗车。

我给他说:以后我来学校了,记得观察我的车干净不,不干净,就提醒我,我们一起洗车。

别说,他真把这事当回事了。有时我不得空,他都来提醒我洗车,我还是放下手中事,喊他和我一起洗车。而且他洗得很干净,我觉得都可以了,他还说可以擦干净点。

在洗车过程中,我对他说,我评价他很听话,有本领,如果上课时候,你不从板凳上趴下来,或者把桌子挪来挪去的,那我就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你。

至此,他对我的事,很上心。我上课U盘忘记取了,他第一时间给我送到办公室来,我书本本子忘记带了,他也给我拿着。

我还把教室的卫生角承包给他,让他管理教室卫生,不允许同学乱丢垃圾。

他干事上手很快,真的没话说,其他老师都交口夸赞他。

离开学校两年了,我再去他们学校,他都能第一时间认出我的车来,跑过来问我,去给其他同学说我来了。

我认为,在他身上,我们老师尽力了,教不了知识,何不教他一些做事的习惯和本领呢?

或许有人说,没知识他走出社会也不知道做什么啊?请看下面的案例。

2、我初中老师给我们说个一个真实情况。

他当时带普通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学生,和我带的三年的那个学生太像了。那个学生就喜欢修东西!连班级扫把坏了,班主任都喊他修。门坏了,他也修。他喜欢修,那时候的钢笔坏了,笔尖裂开,他都能修。老师说以后推荐他走修理家居电器之类。

初中毕业那学生就去沿海家具厂打工了。

现在那个学生,真是我们镇上开家具店的,老店面了。

我有一种感觉,例如在四年级的时候,有种数学题不会做,但到了六年级自然就会了。

人,是会自我成长的。

至于教,教什么,真不是一把尺子就能量出来的。万象中,生命自有新气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