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客觀的評價李鴻章對於當時中國的貢獻?

竹林書客


李鴻章安徽人,安徽人大都知道一句話"宰相合肥天下瘦"。通過淮軍和洋務運動損公肥私,還專業賣國戶。

不要說都是替慈禧背的鍋,他自己願意當狗腿子誰也沒逼他。張之洞怎麼沒賣國,左宗棠怎麼沒賣國,曾國藩也沒賣國,說他是晚晴四大名臣真是惡我的中國心。

李鴻章的後代到現在都是億萬富翁,電視劇某某共和都是人家後代投資拍的,把小老頭洗的白白胖胖的[酷拽][酷拽][酷拽]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他一生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既然是評價他對當時中國的貢獻,那我們從應本著客觀的態度,從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去看他的作為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以及是否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首先在經濟方面,作為洋務運動發起者領導人之一,創辦了江南製造局和輪船招商局,現在的重慶鋼鐵公司,武鋼集團,招商銀行,就是它們保留髮展至今的企業。對當時中國民族工業的誕生和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軍事方面,洋務運動創建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培養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人才,當時仿造的毛瑟槍差不多已經趕上德國毛瑟槍的水平。創建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和福建戰隊,也意味著中國出現了近代海軍力量,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當時的國防力量。文化方面,建立了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現在的985名校上海交通大學就是起源洋務運動裡的南洋公學。可以說辦“新學”加速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崩潰並冀定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基礎。

但是,李鴻章始終是晚清的一名封建官僚,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他做的一切首先要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而洋務運動的出發點,向西方學習的觀點存在著本質的侷限性,不可能使中國真正的走上富強之路。





劍指蒼穹笑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李鴻章是我國近代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作為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在晚清那個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可以說是權傾一時。

他是洋務運動的代表,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

。李鴻章在中國經濟的現代化和外交的現代化上還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在經濟現代化方面,李鴻章倡導洋務運動,創辦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北洋艦隊、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礦務局、派遣中國第一批學生留美等等。這些實業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洋務運動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改革開放。

在外交現代化方面,應該說,中國的現代化外交是從李鴻章開始,歷史上的中國外交都是進貢關係,真正與世界列國平等外交應該是從李鴻章開始,李鴻章應該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出使日本(雖然簽了馬關條約),晚年有周遊列國,與各國政要交往,各國對李鴻章的評價都還很高。另一方面我認為,李鴻章作為一個漢人,卻在滿清政府混成大學士和直隸總督,肯定有其過人之處,事實上李鴻章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人。此人學識淵博,才能超群,是有名的清晚期中興四大臣之一,他還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愛國救亡的路上邁出了紮實一步,試圖通過洋務運動來挽救已病入膏肓的滿清統治,他還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領導人,可以說他一生也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包括他與西方群狼據理舌戰以爭取國家和民族利益不受更大侵害和損失。

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材,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另一方面,說李鴻章一點問題都沒有這是不對的,也不符合人的本性和歷史事實,他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李鴻章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鎮壓屠殺太平軍,在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字是不爭的事實,這是誰也無法給他抹去的汙點,也絕不是用一句背了黑鍋就能說清楚的。只能說他這個人還行,要把他說成中國近代偉大人物之一我認為有些免強,畢竟他是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之時,應該負有不可推卸責任。

他總歸也逃不出歷史的侷限性,清朝末年封建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開始走向沒落,康乾盛世只不過是落日的餘暉,封建專制已經阻礙中國的進步,反觀西方已經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完成了工業革命,而清朝依然固步自封,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李鴻章作為晚清的重臣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依然維護封建專制,沒有認識到中國落後的原因。不僅是時代的悲哀,也是他個人的悲哀。







獨孤求敗谷


李鴻章,滿清王朝最後的糊裱匠,當時中國對於世界的頭號代表人物。

其實以他的聰明和見識,不會看不出清王朝對於世界大局勢的衝撞下的最終下場。

既有來自於恪守於老師曾國藩的忠君愛國思想下的潛移默化,也有來自於清王朝至高皇權下帶來的權力誘惑,也許還有些許對於朝廷延續國命下的憧憬……

一方面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為清王朝這間千瘡百孔的破屋縫縫補補遮擋了不少風雨,另一方面也為愛新覺羅氏一手培養了一位掘墓者—袁世凱。

時代背景和歷史背景之下,很難單以以功過來評價。

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這是梁啟超著《李鴻章傳》中對其的評價。





袁三甲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鴻章,晚清名臣。後人對其評價一直存在爭議,褒貶不一。尤其國人對其反面評價較多,而在國外李鴻章憑藉其卓越的外交能力,在西方卻樹立了比較不錯的形象。那麼怎麼才能公正客觀的評價李鴻章對中國的貢獻呢?


01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有力推廣者,他以創辦新式軍工企業為開端,隨之裝備淮軍,籌建海防,而後興辦一般民用企業,開礦山,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等,特別是連遭到激烈反對的鐵路修築也終能突破重圍而開始動工。他在許多方面都開近代中國之先河,對後來的中國政治、經濟、思想、軍事、外交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02

李鴻章通過與西方文明的頻繁交往,使它對當時的形勢有較清醒的認識,李鴻章深切體會到中西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在內力的驅使下,使他為中國早期現代化所作的努力有“目”共睹。

他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加速中國早期軍事現代化的發展;創立了一批民用企業,對中國工業體系現代化的建設作了貢獻;倡科考改革、派遣留學生等,為中國科學文化教育的改革打下了初步基礎。

中國當代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反映在如何使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角度上,李鴻章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代表人物”。

筆者認為這個評價十分客觀公正,表示完全贊同。


03

世界處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時代,衝破阻擋歷史前進步伐——封建制度的阻礙,發展資本主義已成為近代中國不可阻擋的趨勢。作為出身地主階級,並且深受封建思想薰陶的李鴻章,在內外強敵壓境的危險形勢下,把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化成果,努力付諸實踐。他的思想與言行並沒有跳出封建的藩籬,但卻給這種封閉的藩籬撞開了一道缺口,為縮小中國和世界的差距做了最大努力,比起那些空喊“禮儀”治國、救國的封建頑固守舊派,李鴻章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總結

李鴻章所推行的各方面改革雖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弊端,並且受他所處的階級的侷限,發展非常緩慢,但無論如何,這一切昭示著現代化啟動的新意。他的思想及其洋務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超越了他所代表的封建階級,客觀上做了歷史發展不自覺地工具。

李鴻章所從事的洋務活動其成效雖不足以抵抗外國的入侵,沒有使中國真的變成富強和富裕,也更沒有使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但他順應了歷史潮流,不自覺地邁開了前進的腳步,為歷史留存一定的功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史料五千年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肥東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淮軍創始人,先後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平定捻軍的軍事行動。洋務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實踐者,北洋海軍的創見者。官至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授一等肅勇伯。追贈太傅,諡文忠。

一、軍事成就

  • 鎮壓農民起義,維護清朝統治

創辦淮軍,“盡改舊制,更仿夷軍”,引進西式裝備,僱傭外國教練訓練新式軍隊,大大提高軍隊戰鬥力。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成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力。太平天國失敗後,李鴻章敏銳的察覺到“目前之患在內寇,長遠之患在西寇”,一改曾國藩裁撤湘軍的做法,力保淮軍建制。

同治四年,在剿捻統帥僧格林沁全軍覆滅于山東後,淮軍成為能夠正面與捻軍抗衡的唯一主力。剿捻戰爭歷時三年,捻軍覆滅。

  • 建設海軍,充實海防

同治13年起(1874年),李鴻章就已然認識到列強海上威脅的嚴重性,系統的提出了購買軍艦,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的構想,初步形成了中國近代海防戰略。並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建設了北洋水師成軍。

成軍後的北洋水師擁有戰艦25艘,在當時亞洲是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與此同時,李鴻章加緊建設旅順、大沽、威海等海軍軍事基地建設,以加強海上防禦能力。

在中日甲午海戰中,雖然戰爭初期,北洋艦隊因遵循李鴻章“保船制敵”錯失戰機,但後期的戰鬥中,北洋艦隊彈藥不足,艦艇老化,設備更新不足的問題尤為嚴重。北洋艦隊的覆滅與清廷舊官員的迂腐,無知是分不開的。

掌管戶部,自命清流之長的翁同龢因與李鴻章的私人恩怨而常剋扣北洋軍費;國庫存銀首要任務是要保證慈禧太后修繕頤和園;大臣們視北洋艦隊為李鴻章的私家軍,常上表提醒慈禧戒備。以上種種導致當年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因軍費不足成了空架子,難以與當時的日本海軍抗衡。

二、洋務運動

在多年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中,李鴻章親眼目睹了西方軍事裝備的危機,嘗夠了技不如人的苦果。戰爭結束後,他先後創辦了三個軍工企業即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為當時中國軍工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任直隸總督後,其視野更加廣闊,提出,“中國之積弱在於患貧,必先富而後能強”,引導洋務運動由“兵強”轉為“求富”。此後的整個19世紀七八十年代,李鴻章又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一大批民用企業。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備受詬病

李鴻章在主導洋務運動期間認為必須堅定“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洋務總綱。在列強環飼的環境中,須盡大可能的利用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運動贏得更多的和平時間。為此,他一生以外交手段自負,處理過很多重大外交事件,儘可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和外交手段為清廷挽回一些損失和顏面。

據統計,李鴻章一生為清廷簽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對其影響最深,詬病最重的即是《中日馬關條約》。雖然李鴻章在日本左支右絀的討價還價,最後靠著被行刺的苦情哀求把賠款降低了5000萬兩,但割地賠款的強大刺激已讓國內民眾憤慨不已,面對的民情洶湧,慈禧太后只能甩鍋給了李鴻章,罷免了其一切職務,閒置在家。

斯人已逝,後人贊者有之,罵者有之。撇開意識形態的歷史觀,他做了維護他眼中那個中國的一切事,倘若以自己設身處地的想,自己又能做的如何地步呢?下附《李鴻章傳》中梁啟超的一段話結束這個問題。

“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吐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鴻章一人,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


慵懶的二傻


李鴻章他對中國有貢獻,卻被說成是千古罪人,我們冤枉李鴻章了嗎?

李鴻章在簽訂了《辛丑條約》之後身體素質下降了很多,經常生病,即使是看了醫生吃了藥也沒用,最後還是因為生病而去世了。

在很多人心裡,李鴻章就是一個出賣了自己國家的叛徒,有不少人還詛咒他讓他快點下地獄,下輩子不準再做中國人。

其實儘管李鴻章簽訂了許多對於中國來說很是不公平的合約,可是也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判定他是個國家的叛徒。

他對中國有貢獻,卻被說成是千古罪人,我們冤枉李鴻章了嗎?說起來在清朝,絕大多數的國家大事都是由愛新覺羅家庭來掌管,其實說白了,這整個國家在當時都是屬於這個家族的資源。可是當時的李鴻章說白了只是一個小小的傭人,沒有錢也沒有勢,一個普普通通的傭人有那麼大的資格去賣了國家嗎,他又有什麼能耐呢?就算賣國了,也是愛新覺羅動的手腳。

其實真正的賣國賊就是慈禧太后,相信一提起這個大家一定大吃一驚。

李鴻章是清朝的忠誠,別說是背叛整個國家了,他還兢兢業業地守護著這個國家,哪怕當時的中國風雨飄搖,人命的生活悽悽慘慘,可他依舊熱愛著自己的祖國。

至於那些條約,也不過是慈禧太后同意之後才簽訂下來了,和李鴻章的死人意願並無太大關係,而且當時中國一直受到別的國家的壓迫,當時的李鴻章已經快要八十歲了,可他依舊勇敢地站了出來,承擔起了簽訂條約的責任,可是最後還是遭到了人們的抨擊以及謾罵。

李鴻章去世之後,太皇太后哭的很是誇張,倒不是因為他的死而難過,是因為他死後,就沒有人來替他們頂替罵名了。

李鴻章不是個狠心賣國的人,相反,他是個對待國家莖突很是喜歡熱愛的人,可是當時的時代沒有一點點骨氣,而導致他飽受了人們誤解,歷史記載真相。隨著大家對歷史的瞭解,對李鴻章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不管怎麼說李鴻章,他只是一個官員,真正管事拿決定權的並不是他。所以我認為如果要罵,都不應該罵他。對這個事情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有品歷史


李鴻章也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家,成為晚清的實力派。然而他甲午海戰失利,又主持簽署了眾多不平等條約,因而招致身後罵名。曾國藩曾國藩是清朝“中興名臣”,湘系人才崛起的 領軍人物。

他和左宗棠共同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併發起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 化作出了有益嘗試。 機器製造局。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 廣總督。

其後,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 東、西捻軍。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 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 的封疆大吏。

1888年,建成北洋海軍。 1901年去世。諡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太平天國被鎮壓以後,李鴻章開始著手操辦洋務,設立了江南製造局、 金陵製造局、天津機器局、輪船招商局等,發展近代工業、航運業,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1888年,李鴻章著手創立北洋水師,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但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代表清庭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李鴻章一生共簽下包括《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在內的30多個不平等條約,這也是他招致生前身後罵名的主要原因。

然而這些外交失敗的根源在於近代中國的落後,也不能全怪在李鴻章頭上,他曾自言自己不過是大清破屋的一個裱糊匠而已。梁啟超在《李鴻章傳》對他的評價是:“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跨越三八線的重逢


李鴻章對中國貢獻肯定沒多麼大!如果有大貢獻評價恐怕早就該做出了,中國官方和民間對李鴻章又沒有私仇私怨。李鴻章的官宦生涯可以概括為“忠於滿清皇權,維護晚清統治”。李鴻章絞殺反清起義,參與洋務運動,甚至給列強賠款割地都是要維持滿清統治集團的統治,也就是說在國家民族利益和滿清統治階層利益之間,他選擇的是後者。這種表現也無可厚非,因為李鴻章本身就是滿清統治階層的重要一員和受益者。但近年來有一種聲音,把晚清的一些進步和成果都歸功於李鴻章,把晚清的腐朽和不堪都歸於滿清政府和國民愚昧。好吧!都是全國人民拖了中堂大人的後腿啊!精分如此就有點搞笑了,若這樣恭親王和慈禧還有點冤呢!洋務運動他們不支持能搞得成嗎?


伴我久有多久


其實李鴻章是一個比較悲哀的人物。

他是晚清的一個重臣,但臣畢竟是臣,只能聽命與朝廷。他本質上是愛國的,希望國家強盛,但是奈何晚清政壇的各方勢力相互爭鬥,迭迭不休,他既要應付其他大臣的排擠和針對,又要時刻看慈禧等皇室勢力的眼色行事。

他在晚清的危機局中,

開展洋務運動,創辦了一些洋務企業,想努力使中國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內興國家,外御強敵。一手創辦北洋海軍,使之成為世界公認的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增強了國家的海防實力。但是北洋海軍的預算總是因為清政府內部的腐敗而被挪作他用,影響了北洋海軍的建設,最後成為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的一個重要原因。

後來在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談判時,對條約的內容,他都是通過電報請示了光緒皇帝並得到了同意的。

後來國人都說他賣國,其實他只不過是當了朝廷的替罪羔羊罷了。因為,他一個的力量要挽救整個清王朝的腐敗衰落實在太難了。

他曾經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中國太大了,太難管了,如果我能像你一樣,治理一個這麼小的日本,我也有信心把它變得強大。

總結來說呢,李鴻章對清王朝的近代化是有貢獻的,但是呢,他一個人沒法跟整個清王朝衰落的大勢相對抗,最終成了一個很可悲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