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連夏利都能坐進1.8米的人,為什麼現在這些車大家都說小?

藤原榨菜


這個問題勾起了滿滿的回憶,雖然那是簡陋的時代,但是卻充滿了幸福感。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也體現了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進步。題主說的以前,估計要在15年以前,中國市場還沒有普及汽車,不要說夏利不高端,能夠擁有一輛小轎車絕對是非常富有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車的需求,不是空間、不是性能、不是油耗、不是外觀,而是擁有一輛車即可,在那個年代,空間並不是最重要的,對於車主而言最重要的乃是能夠買得起車輛。一個小QQ,185cm的車主都能塞得下,更何況其他車輛。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小夏利放到現在絕對是無人問津。我們大街上開的這些車,空間小隻是相對的,如果說車主身高達到185cm,也是可以正常駕駛的,只是稍微有一些不舒服罷了,這還要歸結到時代的問題,既然有更好的車,空間更大的車,開起來更舒服的車,為何不購買呢?

現在的時代,汽車早已遍地都是,並且車輛型號五花八門,車主對車輛的需求也逐日提升,各種空間車輛也是一應俱全。尤其是隨著SUV的推出,車主對車輛的空間感開始有所要求,並且現在的汽車價格已經非常低,可謂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買得起。

歡迎關注“汽車概況”,我們一起討論汽車哪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


汽車概況


說一下我自身吧,我本人淨身高183㎝,我的車是吉利博瑞,車長4米96 差4釐米不到5米,夠大吧?但是我坐進去只能把座子放到最低,不然就有點碰頭,我哥的車是雷凌,具體數據我不清楚,反正肯定沒有我車大,但是我坐進去能把座椅升高一半頭部還有跟我車差不多的空間[黑線][黑線]

這玩意兒真心不能只看數據,得你自己親身試駕體驗才行



三歲張三歲


97年家裡買了臺夏利兩箱,那時候我十五歲,一米八,經常趁著我爸上夜班偷車鑰匙,晚上開出去……座標北京海淀區……那個年代也沒什麼警察查車,我反正開著沒問題,後排確實侷促,老媽坐後排,也算夠用。關鍵是那個年代沒的選擇,九十年代,還真不是吹牛逼,家裡有臺車,就已經非常牛逼的了,沒的挑剔的……再說那時候車也不多,桑塔納買不起,市場上印象裡夏利和麵包車最多,還有菲亞特126P(北京叫小王八蓋子)、北京吉普212等……反正車型不多,顯然夏利更好點!當市場只能提供這些的時候,人會去適應的,不像現在選擇這麼多……


灬丨隔壁老王丨灬


自從為了鍛鍊身體,天天騎車上班,偶爾開我的破1.6汽車,感覺液壓助力的方向盤也那麼輕了,加速怎麼也那麼快了。

再舉個例子,七月一天去小姨家,閒聊到,過兩年換大點車,畢竟二胎要長大了,兩位說有車開不就行了,換什麼。結果,十天後要去開封自駕遊,結果限號,無奈交換小姨的奧迪,因為她的車尾號是1剛過限行的週一。玩了三天,回來就說,抓緊換吧,怎麼受得了的,踩油門跟沒反應一樣,方向盤重得轉不動,車小擠的難受,坐著不舒服。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這麼回事兒。


李剛80541623


我一米八五,06年的時候買了第一輛車派力奧,反正我一人開完全不覺得駕駛位小,後但是調到我舒服了後面確實沒法做人了。於是後來換車第一個指標就是我把駕駛位調合適了後面還得有個兩三拳的空間,一路換過來,從索納塔8,到現在的5系,後排空間越來越大,我的駕駛位卻一直沒變


北京風土記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日益增長,汽車從以前的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變成現在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的代步工具,還記得小時候看到一輛桑塔納或者北京212都要追著跑好遠,當時覺得尾氣味都很好聞,可以說對於小男孩來說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

在我們小的時候,人們對於汽車的期望只是停留在“有”上面,就是當時心裡面都在想,如果我也能有一輛小汽車就好了,這樣開出去的話應該有多風光啊,不管是桑塔納,還是夏利,不管多高的人都可以塞到裡面去。而為什麼現在汽車越做越大了,人們卻開始嫌棄現在的車內空間了呢?

我覺得出現這樣的現象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汽車生產廠商的多樣化和競爭程度的加劇

另一方面就是人們的期望值開始變高口味比較挑剔了

從各大汽車廠商的角度來看,現在市面上的汽車競爭日益激烈,在同一細分市場或者定位接近的產品上,只要有某一款車各方面都優於這一定位的其他產品的話,或者其他產品都在升級而某一款產品停滯不前的話,就會明顯感受到銷量的減少。

這是因為汽車廠商都是試圖在改進自己的產品來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改進的地方分為很多層面,有從動力上的改進,有從配置上的改進,也有從空間上的改進。我覺得汽車的空間是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進化最快的。就好比現在新出的緊湊級A級轎車,不管是從外形還是從車內空間,都差不多和10年前的B級車一樣大了,為了迎合國內市場人們喜歡“大”的特點,車企都會往這個換代自己的產品,當然也有一些例外的譬如奧迪Q7,越做到後面看起來越小了,因此買賬的消費者也比以前少了不少。

↓↓↓我個人覺得Q7改款以後少了老款的那種霸氣的感覺

從消費者的消毒來看,人們開始說現在的車小,也有一定的原因是現在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挑剔,就好比吃東西,人們在非常飢餓的狀態下,吃白饅頭都是香的。而當人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或者市場上每天賣的都是山珍海味,那麼這個時候人們就會覺得饅頭開始變得不香了。

對於汽車同樣如此,在以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汽車是非常稀有的東西,人們那個時候對於汽車的期望也只是停留在如果我能有一輛就好了,而不會去想汽車到底空間大不大,操控好不好,後輪是不是獨立懸掛這類的問題,考慮的角度只是侷限於“有”或者“要是有”。

因此即便是一輛夏利,一米八的個頭進到裡面去,也會覺得終於不用日曬雨淋了,終於實現了汽車夢。換到現在,汽車市場上我們可以買得到的汽車產品越來越多,當我們在選擇汽車的時候,就會參考各種數據,去看車、去試乘試駕、去和銷售談價格等等,現在的汽車消費已經和二十年前幾乎完全不一樣了,在這樣琳琅滿目的汽車消費市場中,一輛夏利還怎麼打發掉一個一米八的高個呢?

總而言之,以前夏利都覺得香,現在大汽車都覺得空間不夠用,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現在人們的選擇面變得多樣化,市面上可以選擇和對比的車型越來越多,如果是在“有”和“沒有”之間做選擇的話,那就只能選擇僅有的;而如果是在“好”和“更好”中間做選擇的話,人們往往會擯棄好的,而去選擇更好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們還會說一些比夏利大的車空間小的原因了。

請關注:明說汽車那些事,和你分享更多原創精彩內容!


明說汽車那些事


看到夏利我就得說說了。10歲那年我爸買個夏利(03年)美的不要不要的,偶爾還跑個出租,就有那麼一次1.0三缸夏利加上我做了七個人,還都挺滋18歲拿到駕照買的夏利n5也覺得挺好。因為家裡有車出門什麼的沒做過別人的車。直到有次做了個桑塔納3000突然一下就感覺自己車小了擠了。


中華小文盲


滿滿都是回憶,快15年前了,第一臺車,還是大發原裝機頭,n手3缸化油器紅色兩箱夏利,從沒有到有簡直就是質變,我1.81,當時根本不覺得擠,帶給我和家人無數美好的記憶。現在買了好幾臺車了,再沒有那會的感覺了


只吃素的大嘴巴狼q


以前能吃飽就很滿足!現在咋就想不出吃啥好來了呢?以前在集市上買雙五塊錢的布鞋就感覺很舒服,現在花500買雙鞋咋也覺得不怎麼合腳呢?以前買輛新自行車騎著就感覺自豪的不行,現在二十幾萬買輛車咋也沒啥感覺了呢?真是奇怪!


蒙L愛


車沒變,人變了!以前60平的樓房覺得足夠用了,現在100平也不覺得寬敞。二十年前世面上最多的車型就是微車,出租車幾乎都是夏利、奧拓、福萊爾之類的車型。這類小型車自然談不上空間,只能說是遮風避雨而已。


那個年代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什麼?摩托車、自行車。冬季-30℃也能騎摩托,大環境使然。有一天從摩托車換到了小汽車(夏利),真好!起碼冬天暖和,開著舒服,颳風下雨都不怕,四個輪子更安全,也比摩托車好多了!兩輪換四輪,是質的改變,質的跨越。剛開上/坐上小汽車,哪裡都新奇。相對摩托車來講,動力強、操控好、減震好、開著舒服、座椅舒適,空調暖風音響全具備,這時候根本無暇顧及空間問題,180cm的大個子也能塞進去,這時候是人適應車。上車時很自然的先探頭,整個過程用“鑽”字來形容比較貼切。


而為了適應大多數人的坐姿,防止高個子碰頭,座椅高度自然就刻意的調低(廠家做的)很多,因此身高180cm的朋友做進去也不會頂頭,而後排乘客也是如此,剛坐上小汽車,很少有人考慮空間問題,能坐進去就很好了!後排腿部空間就是一個笑話,後排座椅角度調節那是不可能得,坐墊長短從來沒有人關心,總之最初的微型汽車就是解決了風裡來雨裡去的問題,能遮風避雨,鐵包肉強過肉包鐵。那時候汽車空間是非常小的,但是當時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能開上/坐上小汽車就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所以真的沒人去在乎空間,或者很少有人重視空間問題。畢竟世面上汽車都是這個樣子,高端車很少有人能坐上/開上。最初的汽車也是以“小”字著稱的,普遍認為汽車應該要小一點。


就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流行的西服配分頭一樣,大家都在穿。也就沒有人覺得不好看,反而會覺得很“ 潮”,今天的眼光去看90年代的西服,簡直是土的掉渣。

汽車也是如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汽車要求也不斷提高。最典型的就是舒適性,溫飽解決後就想要活的更舒服一些。汽車也是如此,不斷的提升舒適性。其中空間也是大家越來越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國人特別喜歡後排的大空間。畢竟大空間家人乘坐更舒服一些,於是世面上的汽車不斷的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軸距不斷拉長,緊湊型空間直逼中級車。不僅空間要大,甚至開門角度都要大一些,方便上下車。在這樣的環境下,小空間車型難以生存,例如專門生產小車的鈴木汽車,全球市場唯獨中國市場萎縮 ,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



大家都在變的時候,不變的就會被淘汰。開慣了做慣了現在的汽車,再回首看微車會覺得車內空間令人窒息,這就是對比帶來的傷害。如同我們回首八九十年代的西服一樣,西服還是西服,但是人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