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如此大,农村孩子该不该读普通大学?走出农门生活好吗?

田园养生老房


引言,读985院校你会感受到,这是国家对普通家庭最大的补贴和福利,既然是最大的福利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读个985。回答正题,所以读大学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样的大学,要知道八十年代初大学总招生量才20多万人,录取率是几百分之一,而目前大学的招生量是1000多万人,录取率可以达到80%以上,目前985院校的招生数量和八十年代的大学招生总量差不多,所以读了读了985才能认为自己在读大学,八十年代读大学免费,而且还有生活补贴,现在985院校一样,虽然有几千的学费,但是奖学金多如牛毛,在985好好读书,你赚的奖学金之类不会比八十年代免费时候的少,之所以大家觉得读大学花钱,那是你没读个985,或者在985里面没有好好学,所以读大学最起码也要是211,假设211以下就当成父辈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为什么?因为好的企业网申都要211起点,所以在这个大家都是大学生的时代,要认清大学生的定位很重要。二父母值不值得供孩子大学?现在的大学生就如同以前的初中生一样,所以没读大学,几乎相当于以前父辈的文盲,所以读个985以下的大学,真的没什么骄傲的事情,你们想想以前父辈初中高中毕业值得骄傲吗?能读大学只是时代发展了,大学招生招的太多了,并不是自己多么厉害,三,所以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就认为自己和七八十年代的初中高中一样就可以了,所以父母养孩子读大学也只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假设你的父母生在今天的年代肯定也是大学生,第四点,我想强调下,如果读211和985院校,等于国家对穷人最大的补贴,所以越是穷的人越应该读985院校,能读了985院校,几乎相当于脱贫了


杭州掌金电子商务


农村孩子该不该读普通大学,我想用一个事实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村有一家低保户,父母智商有点低,用农村的话说就是人们口中的傻子。可是傻子偏偏生了一个女儿还比较聪明,正常人家都没有考上高中早早辍学,她竟然考上了。读书的生活自然是很苦很穷,学校减免了学费,然后又在城市亲戚家蹭饭省点伙食费,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外省一所三本。

读大学依然是穷,在学校申请补助,又做勤工俭学,读书时认识了一个男朋友,毕业后结婚就去了加拿大,现在定居国外。成了我们村走的最远的一个。

现在依然是大家羡慕的对象,说实话,如果她当初不去读书,早早嫁人,在农村,能嫁到什么样的人家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农村孩子读书,依然是改变现状的最好的途径。你离开农村,走进城市,你会有什么样的机遇,遇见什么样的人,都充满了未知。

读大学走出农门跟你外出打工走出农门,绝对不是一个概念。读书,开阔眼界,认识一群志同道合,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想想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学校里的人来自不同家庭,耳濡目染,你会学到很多。

农村孩子在大城市待几年,会完全脱胎换骨,脱离土气,品味也会提高,尤其是女孩,气质都跟农村人不一样。

不信你看看你周围,从大一读到大四,只会越来越好看,越来越会打扮,而这些,也会给他以后的人生加分!

正因为竞争如此之大,农村孩子才更应该去读书,读大学是拉近差距,赶上城市人最快捷的途径!


梦里花开2019


我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读的也是普通的大学,就我个人而言,我感觉现在的家庭不是很困难的话一定要读一下大学,来自农村的孩子更需要走出农门、走进大学。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正是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所以更需要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就现在来看,我周围同学朋友他们有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但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的坚持,通过在学校的学习,遇到了很多不错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出身农门并不意味着一辈子都将生活在农门,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也是未尝不可的。而且现在国家的政策那么好,如果家里面条件不好,没钱上大学,国家是会有补助的,所以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读书,坚持下来相信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范范爱吃饭


普通大学我认为农村孩子真的没必要读,

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和以前不一样,物以稀为贵,这不仅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现在读个研究生都不如以前的大学生,再过十年你读个博士都不如以前的大学生,

当然了,我不是说读书无用,如果孩子能上清华北大没有人会阻止,但是孩子只是上普通大学,出来有什么用呢,

我举个例子,两个19岁的农村孩子一个去打工,一个去上普通大学,四年后打工的孩子已经成家立业,普通大学毕业的孩子人财两空,一个普通大学文凭在现今社会太难了,

物以稀为贵,不要盲目跟风,随大流,才会有赢的机会!


农民周小良


农村孩子更应该读大学,更应该掌握文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啥时候都不会变。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现在在苏州,我没有读大学,我弟弟读的厦门大学,现在在广州。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着子女的教育,工作的需要,现在感觉到知识的匮乏。虽然刚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确实很艰难,但是总要有一辈人出来吧,不然怎么办,祖祖辈辈待农村,不是说农村不好,农村孩子出路少,挣钱不易。


乡巴佬大鹏


我想以正在亲历这些的一个人的视角讲述我的看法。

这几天不只一个同学给我说他们想要放弃学业,他们想要休学,该不该上大学?为什么来大学?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和我的同学们。

最好的伙伴,高考第一年考了二本分数线,他复读了,然后高考还是二本,他说:他尽力了,再也不想再来一次了。然后读了一个学期,他说他要回去打工,因为他读的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还转不了。我劝他好歹交了一年学费为何不读满一年呢?他说:一年生活费加起来肯定比学费贵。这样浪费钱还不如回去打工。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医生,然后再开一家超市。这样浪费四年没有意思。

又一个休学的同学这样说:我读的这个专业找不到工作,我又不喜欢它,又太难,感觉这个世界都冷了。

从小我们的父母告诉我们读了大学就可以出人头地,只要通过大学这个手段就能找到好工作,有钱了,就成功了。毕业找不到工作毫不留情的抹杀了这一切,那读大学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浪费时间和不多的金钱。

大学被很多农村的父母定义为了职业介绍所,他们不清楚教育的现状,传达给孩子的理念也是稍微有点问题的。直言不讳的说,我读的这个学校是个名校,读的专业毕业就是大型国企,这就是我选这个专业的原因。

农村的我们选择了高考,就意味着比不读高中的同学们压力更大,我们把一切,时间,金钱,理想,家庭,全部压在了大学上面。

中考我幸运的进入了我们省首屈一指的超级中学,我们老师对我们说:来自农村的你们,除了*中,一无所有,除了高考,你也一无所有。好不容易,三年,等到了结果,带着父母的期望,自己的理想来到了大学,但是发现一切相反的时候,就像你一直以为你的性别是男,但是医学突然告诉你是女的一样,困扰在所难免。

可能你们会说他们读的是二本不好的专业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因为我们来自农村,我们直接体验了教育的阶级化。我豁出了小命才进去哪所超级中学,我们全县才考了不到60多个人,而市里很普通的一所不上晚自习的中学一个班,就考了60多个。这差距,亲身经历了才会觉得可怕。作为亲历者我如大多数所想的一样会觉得幸运与自豪,但是同时我也感到一种落寞——你的成功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

我们体验过了这种差距,我们不是努力一上来追逐城里的他们,我们需要追上了父辈的差距才能去追他们。

我的这些同学,如果出生在城里,有着好的家庭,211 985手到擒来,会沦落到今天这一步?不会吧。

对于我曾经在的这所985里,我见证了什么叫做富二代,什么叫做官二代,什么叫做白富美,什么叫做学生会的黑暗,什么叫做学神,什么叫做学霸,什么叫做智商碾压,什么叫做steam上的游戏。

孤单,落寞难免。

以前整个县城iPhone都是稀罕物,到这里,快是标配了,自己只能用小米(我的家境在我们哪里算好的了)。

难以融入这样的地方,难以理解某些地方。

人们总是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很多。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如果到了社会上养不活自己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我的那些同学毕业了留在城市里,迎接他们的将是2000 3000的工资,吃饭房租就会用掉一大半,可是他们又回的了农村吗?我想我们都回不去,回家过年,当你遇见自己打工的同学的孩子叫你叔叔的时候,你能很自然的接受吗?反正当时我是愣住了,孩子都这么大了。

回又回不去,留下来又太难,这就是困扰我同学的将来。既然知道这样的将来,那还不如现在回去。

而我是属于必然不会回去,也必然必须留下的人。同学说:我很开心,我的同学里,有实现了我们所有人梦想的人,而且还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要加油。听到这句话,很伤心。

很多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只能说我很累。因为不能失败,我没有机会选择我喜欢的专业,因为不能失败,我只能刻苦学习,因为成为了所有人的希望,你就会明白自己的绝望。

是的只要我毕业了,我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工资,会进去体制内,会实现家里所有人的夙愿,但是我的梦想呢?

现在听说很多大学都会被改革成职业类型大学,类似德国一样,希望这天早点到来。这样可以给我们很多出生的孩子更好的出路学到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知识,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理论。





小成家的鲜生们


答案是肯定要去读大学。

古有孟母三迁,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搬家,证明重视读书的重要性。现有家长砸锅卖铁为供孩子上大学。

虽然现在社会一直有声音说寒门很难再出贵子,但不去读大学,早早辍学没有见过世面,连最基本的世界观尚未建立,甚至连自己可以做什么、要做什么都不清楚,又怎么能融入这个社会呢?

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一直在社会底层生活里打滚。

龙应台对儿子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曾经的自已也是没有读大学,但自己一直有个大学的梦,后来出来社会后,自己还是去读了非全日制的大专。

1 ,在学校听教授讲课,老师会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格局,传递好价值观,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2,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些同学是做HR的,还给同学介绍工作,共享了工作资源。

体会到了读大学好处:人与群分,物以类聚,能在一起上大学的证明都想提升自己的学历,是一群积极向上的人。

虽然有学历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但有学历后,离你想要找的工作更近一些,而不是因没有学历被拒门外,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可以打

开通向你向往的工作。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没学历寸步难行,更别说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了。

所以学历低的人大部分只能干又累工资又低的体力活了,因为他没得选择,而那些待遇薪资高的工作,要求也高,必须要有高学历才有资格面试竞争。

虽然学历不是万能,但却是你摆脱底层的生活最直接的方式。

最近,“华科博士毕业年薪200万,被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争夺”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强烈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

他不仅收到了华为的邀约,阿里、腾讯、深信服均向其抛来了“橄榄枝”

这两天他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各大巨头的HR找他,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有的公司不仅开出高额薪酬,还愿意提供住房。

一般人需要奋斗多年都得不到的东西,这位博士,一毕业就拿到手了。而且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自己扎扎实实奋斗得来的。

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

这个例子说明了读书是与命运较量的唯一机会,打破阶级的最直接的方式。


沐子锦


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农村孩子更是尤显珍贵。

如今社会,竞争如此之大,没有知识的支撑和充盈,则难免缺乏生存技能的挑战,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更会显得力不从心。

我也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在经过自己一番学习努力下,上学、工作、成家,离开了黄土地的日耕月作,虽然在乡政府工作,但还是常和农民打交道,熟悉着那份来自土地的馨香,我能为着自己的理想工作着、努力着、奋斗着。

虽然说,读书是农村孩孑跳出农门的一种捷径,其实也的确有一部分农村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读书本来就是对每一人知识的提升,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开拓创新,开创不一样的人生,在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个人、于他人、于社会都是一份美好。

努力读书,改变自己,创造未来。面对目前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对农村孩子来说,读书,是机遇,是挑战,是要努力一把。


马铃暑


[流泪]留给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读书也许是成功概率最大的一条。

‖今天的农村孩子靠什么改变命运?

如果说60后可以靠勤劳改变命运,70后可以靠敢闯敢做改变命运,那么,你应该会发现,从80后开始,靠勤劳和勇敢改变命运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小。

为什么呢?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先富阶层,资源集中化和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农村孩子要改变命运越来越难。

二,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孩子在教育上的劣势体现出来(这种劣势不一定体现在考试成绩上,而是综合能力上,比如电脑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本来就在资源,阶层上处于劣势,在家庭教育上处于劣势,如果不读大学,这种劣势更为明显,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吃亏。读大学不一定会成功改变命运,但可以把改变命运的几率提高不少。

‖农村孩子应该在大学里学什么?

不知道提问者所指的普通大学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名牌大学之外的本科院校吧,因为名牌大学太不普通 而专科甚至更差的学校又实在太普通了。

恰好本人是农家子弟,又恰好本人是普通大学毕业的。说句很多农村大学生不愿听的话,其实在大学里,真正用功的学生中城里孩子比农村孩子多(至少我的经历是这样),我原来也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农村孩子不是应该更能吃苦吗?

事实上是这样的,很多农村孩子是在牺牲了自己的童年,甚至少年的娱乐时光后,发狠考上大学的,到了大学他们反而放松了,希望补回自己的娱乐时光。相反,城里的孩子考上大学相对轻松点,毕竟他们享有的教育资源更优越,到了大学他们会因为兴趣的延续,读书反而比农村孩子更主动,所以奉劝哪些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继续保持学习的习惯,因为这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另一个开始。

另外,个人认为农村孩子,除非在文科方面特别有天赋,或者确实非常排斥理科,否则尽量选择理科,尽量学一门过硬的技术。我本人是学文科的,大学时是绝对的优秀学子,毕业后做了财经记者,公司总经理等,可是后来人生起起落落,差一点再也站不起来。

经历了人生沉浮,我发现农村人缺乏最大的资本就是:犯错的机会。一个农村孩子是不可以轻易犯错的,犯错就可能万劫不复,永不超生,因为你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学文科的人不是以技术吃饭,其所做的职业对人脉资源的依赖较强,起伏大,犯错的几率也大,反之,学理科和技术的,只要技术过硬,就业稳定性强 ,升迁方面也可以凭本事吃饭,不用看人脸色。




用心1980


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竞争之大,农村的孩子必须有知识、必须上大学,这样才可能有机会跟城里的孩子一起去竞争,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以达到出人头地,为社会所用。

知识改变命运,这不是一句空话,是有无数代人经过实践验证了的。凭就一身蛮力就想闯出一片天下,不是运气使然,是不可能达到一个高度的,更不可能成就未来事业的。知识可以丰富你的想像,知识可以充实你的思想,知识可以抬高你的眼界,知识更可以改良你行进的方向。走进大学,说明你拿到了打开未来的钥匙,入了龙门,让你汇聚了知识的海洋,走进知识让你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人望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处,唯有知识才可能有机会让你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不是农门不好,农村也需要有知识的社会精英去建设、去改变。未来的农村建设,绝对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我们也看到一批批有知识、有视野、有情怀的新农人开始来到农村。他们不同于传统的农民,他们有专业知识,有全球化视野,有权利意识,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相信他们会成为一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进入大学,就学有所用,不管在什么岗位,都会大有作为。虽然不可能象以前那样,把大学生们称为时代的娇子,但是,他们肯定有别于普通的农民,愿他们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来,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