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子平的VC平權實驗能成功嗎?

鄺子平的VC平權實驗能成功嗎?| IIR

機構投資者評論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記錄最傑出的投資人物與事件


什麼樣的機制,能令一家投資公司基業長青下去?啟明給出的答案一直在這裡。


| 龔貞


1

VC平權實驗


甘劍平離職,自己辦基金募了不少錢。離職的事情,他跟鄺子平倆人誰也沒多說啥,在那封官方說明函之外,連句comment都看不到,也總歸是體體面面。但“最穩定的美元基金”的名號畢竟是打破了,對啟明和鄺子平來說,可能有個問題得再推敲推敲:到底什麼樣的內部機制才能讓團隊長久穩定?


啟明辦了13年,基金規模超過40億美金,這倆數字結合來看,說不上特別大,但就VC來說也絕不算小。雖然沒照著超級基金那種路子走,可卻正經是出了些人才,像童士豪也是很早就在啟明做出成績,早年投了小米、凡客、一嗨租車,2013年轉道去GGV的時候,在這邊也是主管合夥人的title。


再看今年的The Midas List,童士豪、甘劍平已經是兩個響噹噹的名字了,一個第5、一個第7,當間的是徐新,榜單準不準數據怎麼報這都另說,它終歸是張有分量的成績單,要說鄺子平對此完全無感我是不信的。可反過來說,啟明就當真需要反思甚至重構內部機制嗎?那也未必。


一般來說,基金的內部結構都會設置一個超級處理器,用來快速高效並且相對準確地處理大部分決策問題。在投決會這種必須要設立投票機制的部分,也會用否決權來控制。但啟明的內部管理機制與決策機制就非常不同。


他們推崇的“一人一票、平權共治”的投決會規則,如果提取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某種意義上,鄺子平遵循的管理核心邏輯可以稱為“平權”,用“權利”這個概念闡述,其主要包括分配權和話語權。


鄺子平之前不同場合講過幾次這個話題,在收益分配上,他的“平權”是在於“公平分配”,鄺在投中一次採訪裡的說法是“收益大部分按照崗位來分配,有一部分按項目分。隔壁好友做了個漂亮的項目,我也能分到利益,所以大家希望互相都能成功。另外,只要自己做得好,也在機構裡能一步一步升遷上去。”


收益分配終歸是個跟外人說不清楚的事情。啟明這種“平權”的特殊性,更核心的部分在於話語權的“平均分配”,或者簡言之,在主管合夥人這裡,“沒有一票否決權”。


原話這是這麼說的,“啟明創投從頂層設計上面就是,只要你做到這個崗位,你的權利,職責,報酬都完全一樣平等。只要你坐到這個位置上,你的所有利益,爭論時你拍桌子的聲音就跟我一樣大了。這樣的頂層設計讓同事都有被充分尊重的、像家人一般的感覺。”


就是說,只要你做到主管合夥人,大家就是同話語權。權利解決不了問題,就用吵架來裁定,鄺子平把爭吵的聲音看做“相互提醒的勁頭”,甚至將其視為機構生命力的象徵。這種做法是有些顯而易見的好處,比如後來分別被記名在童士豪、甘劍平名下的小米、B站都是這麼吵出來的。


從鄺子平的角度看,雖然奶酪分出去了,但這無疑刺激了投資人競爭,能夠期待更多回報高的好項目。從投資人的角度看,一方面,能力越強的投資人越吃香,在固定的投資板塊跑出來後,很容易便可以吃到更大的蛋糕,比如專攻醫療的胡旭波,就一路從投資總監做到主管合夥人。


但背後有個問題是,不同投資方向天然面對的機會不均等,啟明要求每個條線的團隊“但凡進入一個行業就要拿到前三”,但總會有些行業整體回報率不高,在業績不均等的前提下,做決策上的平權有沒有問題?這就很像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平權運動,不同族裔要求數量相對均等的教育、就業、招標等機會,但前提卻是文化、歷史造成的並不均等的現實。


在不均等的現實基礎上尋求平權是個太複雜的事情。


鄺子平顯然能意識到這些問題,他今年內部做了兩個結構調整的事情,一個是拿掉清潔技術板塊,部分併入信息技術,一個是把IT部分和互聯網與消費組合並。兩件事情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但調整還是有點晚。


十幾年前美元基金集中進中國,清潔技術被硅谷認為是the next big thing,把戰場從西海岸向中國轉移。但這個概念並沒有達到那種程度的期待,GGV在2014年做了轉型,紅杉也在2016年做了調整,把清潔技術延伸成工業科技。


這些調整是在持續、緩慢發生著,影響因素也很多,Gary Rieschel是發起創辦啟明的人,也是清潔技術的負責人,2016年其實就傳過要逐漸淡出、退休的消息。甚至那個時點鄺子平也說考慮過退休的事。如今團隊又發生變化,包括清潔技術的合夥人張勇也選擇離開,Gary 跟鄺的個人計劃可能都要順延了。


啟明這套邏輯是跟benchmark有點像,比如沒有最高決策者——至少在投決這裡沒有,比如話語權平權。但啟明畢竟身處中國市場,身處運轉至今不過20多年的行業體系,所以它仍然是“公司化”的打法,比如基金規模持續提升,再隨之而來的就是團隊管理,人員晉升等一系列經營問題。


而且對投資來說,一旦開始持續做大,就沒有回頭路了,而周遭的一切也都會持續對你的判斷產生影響,比如去年軟銀願景基金第一期宣佈成立以後,鄺子平就說這是一個非常根本性的巨大變化,“對未來意味著什麼,說老實話,我現在看不透。”


其實回過頭來看,在風險投資整個行業裡,啟明這套機制和管理系統即便不敢說先進,也至少能說它打造得獨特又難得。把機構的未來押注在領導者一個人身上是很容易的一種選擇,但如今很多基金管理人到了要考慮退休的年齡,什麼樣的機制,能令一家投資公司基業長青下去?啟明給出的答案一直在這裡,只是對於這個答案的評估時機,可能還遠遠沒到來。


2

投資理念


預判趨勢,提前佈局


對未來5-10年投資方向進行預判,積極尋找熱點。如果你能夠更早地去佈局,在一個方向方面,那可能就不是一棵小苗長出一棵大樹來,而是一片森林。


專注行業,精耕細作


我們不熟的領域不投,一旦我們認定一個領域,我們會花大力氣去學習、熟悉、深入瞭解,長期耕耘這個領域。我們要求自己成為我們所投資領域的局內人。這些領域包括醫療健康、消費及互聯網、信息科技。


不能湊熱鬧


做投資還是要在一些領域裡面比較專注,不能湊熱鬧。不要認為一個投資非得要投一個生態出來,在生態裡面去投資的原因是你認為第一,這些點有機會,第二,因為我投了其中的一些企業,能夠讓我對其他在這個生態裡面的企業有更深刻的、與眾不同的觀點。


合理把控投資進度


不管市場冷熱與否,按自身的投資進度走。市場冷,好好看項目;市場熱,估值體系偏高,但只要被投企業能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無論To C還是To B,就是有價值的企業,即便投貴了,它的估值總會上升。


看賽道,也要看人


企業家轉做投資人,(大多數)只看賽道,不看人;主動出擊,尋找優秀創始團隊;一個聰明、勤奮,情商又高的創始人很少。


3

投資洞察


企業服務


中國的企業服務、企業軟件領域還未真正地起飛。但科創板出現、勞動力成本上升、大家對經營的關注度,付費的意願等,都是使這一領域未來獲得好的發展條件的推動力,而且這些條件也都越來越成熟。


區塊鏈


區塊鏈和幣是兩碼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對幣的投資已經說拜拜了,但區塊鏈技術將會對未來產生巨大的意義。它在定製化的新興的IP共享、個人信息的加密等方面都能產生巨大的消費商業機會。


AI


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的時間已經到了。世界上著名的互聯網公司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廣告,但我相信未來有一天,為個體提供服務的方式將不再依靠廣告,而是通過專家系統、推薦引擎等方式實現的。


AI細分領域很快就能夠變成一個巨大的產業,比如說自動駕駛、陪護機器人等。


諫言初創企業


你要想想,5G到來以後,會有什麼新的消費模式誕生?有什麼是過去沒有人做過的?有什麼是過去科技不允許,但現在可以做的?


一個在初創期的企業一定要輕,在輕的時候把優勢做出來。雖然互聯網巨頭正在肆意進入所有行業,建立護城河確實會有一定的困難,但一定要在輕已經比較成功的時候,再想重。


有價值觀的企業步伐很堅定,方向很明確,團隊有凝聚力;投機取巧的公司會迷失方向,驚慌失措,從一個危機走向另一個危機。


4

基金信息


截至目前,啟明創投基金管理規模超40億美元。啟明投資超過 310 家企業,其中超過 60 家上市及合併退出,有近 30 家獨角獸企業。


5

投資項目


TMT:Blibili、小米、美團、美圖、蘑菇街、拉勾

醫療健康:艾德生物、貝瑞和康、康聯藥業、泰格醫藥

人工智能:雲知聲、優必選、阿博茨科技、創客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