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皇帝亲征,宋朝和明朝结局不一样?你怎么看?

秋天的红叶882


宋朝和明朝最后的结局都和皇帝御驾亲征没有什么关系。宋明两朝皇帝御驾亲征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宋朝御驾亲征的皇帝里最出名的有宋太祖和宋真宗。当然,在历史上御驾亲征的宋真宗可远比宋太祖出名。虽然,宋真宗御驾亲征是被迫的,泰山封禅倒是很积极。

明朝御驾亲征的皇帝最著名的是永乐大帝,五次北伐奠定了永乐王朝的武功建树。有光彩照人的一面,自然便有被后人诟病的一面,明英宗朱祁镇也以土木堡之耻为后人耻笑。

宋明两朝初期的思想影响后世

宋明两朝皇帝的思想从根本是影响了两朝对其他敌对势力的做法和应对。宋朝的主要敌人是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其次才是内部的战乱。明朝主要是内部战乱,撼动明朝国本的战乱主要发生在明后期,但后金直到皇太极继承汗位建清改革后才有了撼动明朝的实力。


宋朝对待外敌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过重文的思想在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未篡位时的后周就已经出现萌芽。重文轻武的思想一直从宋朝建立延续到宋朝灭亡,期间并非没有帝王能吏想改变这种现状,但宋朝当时的国情让其无暇更没有这个决心彻底改变。

宋真宗赵恒虽然在泰山封禅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后世讥笑。但说到御驾亲征宋真宗真没有这个想法,但他还是这样做了,只不过是赶鸭子上架被寇凖逼上城楼。宋真宗引以为傲的《澶渊之盟》也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宋明两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不同

宋朝,作为唐宋元明清里唯一一个没有完成大一统的正统王朝,一直以国力繁荣昌盛为话题来遮掩武力的疲敝。但宋朝的繁荣仅限于城镇的繁荣,毕竟宋朝自建国到灭亡农民起义没有间断过实在说不过去。北宋时期宋朝皇帝还尚存一丝骨气,自徽钦二宗五国城牵羊后这种骨气便荡然无存,宋朝皇帝也知道单靠自己无法覆灭金朝一雪前耻,这种依赖外部势力的做法让宋朝统治阶级在亡国之际都没有想到宋朝的病根应该怎么治愈。所以,宋朝的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


明朝内部农民起义数量也很多,但除了明末的那些“天下竞相亡秦”似的农民起义其余都没有撼动明朝国本的实力。明初武力立国的思想一直在影响明朝的所有皇帝,明英宗便是其中的代表,遗憾的是明英宗不知道自己斤两,当然,一心建功立业的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总体来看明英宗不是一无是处,《明史》中对明英宗的盖棺定论还是用词极美的。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明史》

明朝的“天子被狩”和“俺答封贡”都是明朝的奇耻大辱,自朱棣死后明朝再也没有一个能驱兵千里北踏蛮夷的帝王,唯独出现一个有个性又有追求的明武宗朱厚照也被明世宗“赞扬”的一无是处。

结语

明朝和宋朝灭亡结局的共同点就是很多祸端在前期就可避免,宋朝重文轻武前期可以避免,明朝圈养藩王为祸天下的现象前期也可以避免。巧合的是这两者两朝的政策都是可以互补的,但明朝的结局受天灾、内乱,辽东之祸影响最巨,总体来看亡的也不冤。


明月清风阁


宋朝和明朝皇帝亲征的案例,宋朝是宋真宗时期辽军入侵(檀渊之盟),明朝是蒙古瓦剌军入侵(土木堡之变)。结局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两位皇帝的骨气问题。由于宋朝和明朝建国时候的制度,导致两位皇帝的想法不一致。宋朝主和,明朝必须分出胜负。

第二,两者的战场形势。两场战争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当时的战场形势不一样。

第一,两位皇帝的骨气问题

宋,一心求和,花钱了事

首先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是被人黄袍加身,依靠兵权建立宋朝。他明白自己是如何夺权的,为防止自己的子孙被别人如法炮制夺取皇位。他一直推崇抑武重文,剥夺武将的兵权。导致宋朝文官在朝堂上涨势,一有战事,求和、南迁、向周边国家贡岁币就成为宋朝的主流意识。宋真宗赵恒也不例外。所以在形势比较有利于宋军的时候,宋真宗虽然亲征(被逼无奈),但是依然倾向于求和,最终辽军损失一名大将后,自知孤军深入形势不妙,赶忙求和。最终也随了宋真宗的心意,花钱了事。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但是明朝就不一样,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就从来没有怕过谁。甚至有一句话至今流传,那就是“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朱元璋几次组织北伐蒙古,直至打得蒙古贵族无处可逃。最终拿到了元朝国印,才算消停了会。到了朱棣,蒙古北元分裂成鞑靼和瓦剌,偶尔进犯大明边境。朱棣有几次亲自挥师北伐。打得鞑靼差点灭国。形成了鞑靼和瓦剌弱小,明朝强大的局面。所以,明朝自开国就有皇帝亲征的传统,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后来的继任者。所以朱祁镇在王振劝说下,也决定亲征瓦剌。他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被逼迫,是真想建功立业,所以绝对不会求和,即使自己被俘。

第二,两者的战场形势不一样

公元1004年,宋真宗在任,辽国攻打宋国。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京城。文官集团建议南迁,议和。宋真宗是倾向于文官集团的。但是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力主皇帝亲征鼓鼓士气。宋真宗虽然百般不愿意,但是无奈,不能现场认怂,只得答应亲征。

宋真宗亲征后,确实鼓舞了宋军士气,但战场形势依然不乐观。但是一个人的死使形势转向宋军。辽军统帅萧挞凛一直看不起宋军,一天晚上喝的有点多,竟然带了十几个警卫去巡视战场。宋军看到后遂向其射箭,萧挞凛当场中箭身亡。辽国一看主帅已死,再打也占不了什么便宜。遂提出议和,正应了宋真宗的心意。于是签订檀渊之盟,以宋真宗每年送辽国30万贡币结束。换来了百余年的和平。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王振说服亲征。王振只是一个有文化的宦官,只因是朱祁镇的老师,从而掌权。但是他对军事是一窍不通,但是他偏偏想象自己是驰骋战场的大将军,那就坏事了。由于王振一系列的指挥失误和愚蠢的决定,明军还未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就被瓦剌军队击败。明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综合,气节和战场形势决定了两场战争的结局。宋朝愿意求和,花钱求得百余年的和平。但是明朝不同,即使后来瓦剌以明英宗勒索,也是后宫凑了些钱,明朝并没有给钱。我可以败,但不能屈辱。


知行合一2020


原因是多方面的,宋朝时期的北方金辽实力非常强大,宋朝虽然实力也很强但却不如少数民族善战,宋朝官员又比较贪图安逸,边关大将权利又受到制约,所以宋朝经常吃败仗;

明朝像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有着巨大的威望和能力,从实战中磨练出来的,加上明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已经没落,实力跟明朝是没法比的,所以明朝皇帝亲征可以马到成功


夏经理168


明宋为什么被北方外族给终结,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宋朝和明朝两个朝代都是被北方外族给终结,但是元朝和清朝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宋朝末期和明朝末期来说,当时国内的情况有相似之处,这也是中原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但是到了元朝是首次由北方外族统一中原,所以很多东西都没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快就被推翻。而清朝就比较会治国了,随后最后的结局也是令人诟病,但也曾出现过辉煌的时期。

  “靖康之变”发生在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在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的带领下,攻破宋都城东京(开封),将宋廷宫内财物洗劫一空。俘获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掳走皇室宫妃、皇族、各种工匠3000余人。

  金人押解着这一行数千人,浩浩荡荡北上,班师回朝。史称“靖康之耻”。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御驾亲征西蒙瓦剌,结果大败,60多名文武大臣战死,英宗本人也被蒙古大将也先俘获。

  那么,同样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同样是皇帝被掳,为什么结局却不一样呢?

  一,不同的历史背景。

  靖康年间,奸臣当道,宦官专权。六大奸臣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众大臣噤若寒蝉,如履薄冰。北宋政治腐朽,朝政黑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各地叛乱纷起,更兼北方金人虎视眈眈,大肆入侵北宋边境。屠杀宋民,掠夺财物。

  北宋此时已经属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已呈亡国之相。

  反观明英宗时期,承“仁宣之治”,内有于谦、李贤等贤臣,外有张辅、陈友等名将。英宗不仅知人善任,其本人也勤政仁俭,治国有方。因此出现了“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安乐,岁不能灾”的景象。

  明英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富民强,正处“全盛之天下”之时。《明史》载当时繁盛景象:“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

  二,不同的性质。

  “土木堡之变”只是一场失利的战役。

  土木堡战役之所以失败,英宗难辞其咎。首先,他盲目自信,不听劝告,非要御驾亲征。其次,英宗用人不当,将军政大权悉数交于宦官王振,且在战略上轻视对手,战术上连出昏招。其三,随意改变撤军路线。宦官王振为了在家乡父老面前显威,故意绕道其故乡蔚州,将明军带入绝境土木堡,致明军数万士卒被杀,英宗被俘。

  “靖康之变”是一场国难。

  靖康之耻是北宋朝的浩劫,不但徽钦二帝被掳,客死他乡。而且让一同被俘的嫔妃、宫女蒙受奇耻大辱,几乎被奸杀殆尽。即使苟活下来的徽钦二帝也遭遇非人的生活,徽宗死后被抛进水坑,金人用其油水点灯。钦宗更是被迫给金亲王表演马球,被玩死。

  这场国难,既让北宋背负了百年国耻,也让百姓饱受战火之苦,生灵涂炭,背井离乡,生不如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

  三,不同的气节。

  “土木堡之变”中,英宗虽不够睿智,但他选择了主动出击,豪气干云。大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风范,体现了“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的豪气。虽最终被俘,但宁死不屈。此时的英宗,乃真男人,绝非软骨头。

  再看“靖康之变”,徽宗父子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在镇压农民起义时,血腥而残忍。可面对如狼似虎的金人时,先是割地赔款,摇尾乞怜。后又弃社稷百姓于不顾,毫不抵抗,望风而逃。

  直至被俘后,贪生怕死,苟且生活,毫无帝王节气。最终横尸异乡,遗臭万年。

  四,不同的结果。

  “土木堡之变”重创了明朝。

  在军事上,导致明朝对蒙以攻转守,影响了明朝对蒙的战略部署。在人才上,由于大量的文武大臣战死,出现英宗后继无人可用的局面。在政治上,英宗被蒙人软禁又放回,引发皇位之争,政治混乱。

  由此,明朝由盛转衰。

  “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既是当时宋人的灭顶之灾,也是汉族人心中永远的痛。由于徽钦二帝的软弱,不仅让他们丧权辱国,丢失国土,更让汉民族丧失了尊严和气节。给汉民族带来的创伤深入骨髓


雪落棋星


宋朝赵匡胤上台时候杯酒释兵权,为了防止别人效仿他造反,历来重文轻武,武将没有话语权,处处被打压,即使皇帝御驾亲征也是胜少败多

明朝就不一样了,皇帝出身草根,是一点点打起来的江山,兵强马壮才能打击元朝和其他义军,所以战斗力很强,


水中鱼hc


明朝的御驾亲征,是朱元章为代表的新生力量。

这股力量被被夷人压迫了很久,它就象狂喷的火山一样势不可挡,因而他的争战势如破竹,不可阳当。

而宋朝的御驾亲征,是在宦官王振的鼓噪下,毫不知敌情的情况下的一场闹剧,怎能不彻底惨败?


沂蒙沙2019


国家政策决定国家命运,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重文轻武,明朝虽然经济稍欠,但文臣武将忠诚,有帅才


中国56加油


马上皇帝同马上富二代


洛洛25975128


皇帝的能力不一样


东盟大盛


不清楚,历史咱们不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