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看12本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1天看12本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昨天和我姐談論起了讀書這件事,我說:讀了20多年的書都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兩年的時間居然變成了一年會讀幾十甚至上百本書的讀書愛好者,為什麼呢?

因為我切身的感受到了閱讀帶給我的意義,每一天它似乎比吃飯還要重要。

  • 當迷茫不知道前路在何方時,閱讀給了我力量,敢於跨出第一步去嘗試,漸漸地放下了很多感性的煩惱;
  • 當感情遇到挫折夜不能寐時,是書本陪我走過一個又一個難眠的夜晚,突然有一天明白了“愛人先愛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 當碰到天花板遇到瓶頸難以突破時,在和作者對話的過程中竟產生了很多的靈感,忽然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是暫時的,只要你不斷學習,一直向上;

……

就像樊登老師講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我們就從書籍中尋找答案。


1天看12本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高效閱讀就是在打破一個大多人閱讀認知的方法。

大多人都是有閱讀障礙的,一看書就睡著了,看完了就忘了,一本書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都沒有看完,逐漸的要麼放棄掉就不管了,要麼越來越焦慮。

高效閱讀法,很快速的打破了這些問題:

01 高效在於專注:1小時以內看完一本書,甚至翻3-5遍,並且還要輸出筆記,哪有時間給你走神?期間也是非常有趣的,拿起一本書你就在探求裡面的內容,升級打怪般的解決自己心中的一個又一個疑惑。

02 高效在於輸出:不僅輸入,還在當時就輸出了思維筆記,後面還有5次的複習,其中最關鍵的一次就是語音的輸出,把書中的內容通過大腦的轉化,結合切身經歷的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種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就像在和老朋友講書一樣,在講的過程中產生出很多的靈感、想法。

03 高效在於讀的多:有夥伴在12天內閱讀了52本書,我個人的單日最高量是12本,這麼多的書本閱讀量,讀了一個主題又一個主題的書籍,就很容易在一個領域快速入門,並且你會發現同主題書籍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同時它們又存在或表述或方法或某些觀點的不一樣。

1天看12本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當然學習高效閱讀的方法,並不是一味的只是去追求速度,而是在探求對於個人而言的另一種可能。

比如:居然能在1小時以內就讀完1本書,且抓住核心觀點;居然在1天時間裡,閱讀了12本書;居然讀完了過後,腦袋裡面對於內容還能記得那麼清晰…

就是在這一個又一個的“居然”,曾經自己都看似的不可能裡,發現了巨大的潛能。

掌握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讓我切身體會到了:只要你想的事情,甚至你懷疑的事情,那麼就想任何辦法的去做到,如此而已。

1天看12本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刻意練習是掌握任一技能的法寶。在之後的時間裡,我每週也至少會拿2個小時專門練習高效閱讀,讓自己更上一層(本來是想說純火爐青的,哈哈哈),這樣的目的是:

01 利於眼球鍛鍊,達到一目十行,這樣你會發現看任何東西速度都會快起來,並且抓出重點。

02 利於主題閱讀,像我這種什麼都想了解的人,要是閱讀速度慢了就太難了,像現在的以後就可以選擇一個主題的書籍,先拿出10本,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一週就對這個主題有了較為熟悉的理解了,豈不很好。

03 利於書籍篩選,大家都可能有我這樣的煩惱,到了書店或者是圖書館,看到那麼多就不知道選擇哪一本了,尤其是在書店,買回的書籍發現竟然是一本“爛書”,或者都是他人推薦,但又未必適合自己。

1天看12本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但當你的閱讀速度足夠快的時候,在圖書館你就讀完了這本書,在書店你很快的就可以判斷這本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發現是好書買回家再細細讀,如果不適合自己就果斷放下,不浪費錢也不佔家裡地方。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它就像每日吃飯一樣,吃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麼特別的,但時間一長,你的思維、言行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起初或許你也不會察覺,但你會發現,漸漸的因為你的變化潛移默化的就影響了你身邊的人,父母、孩子、愛人、朋友、同事…

讀書點亮生活,閱讀越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