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闽国被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颜小二述哲文


五代十国的闽国虽然建立到灭亡只有短短36(909-945)年,但是对福建的开发贡献非常大,福建对开发福建的闽国奠基者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称之为“开闽三王”;而福建民间也有俗语称闽国的建立者王氏三兄弟是“骑马来,骑马去”,这是为何呐?(闽国的开创者王潮、王审知、王审邽的远祖是战国名将王翦,他们是东晋的创立者之一宰相王导的十七世孙,祖籍山东琅琊王氏,唐朝旧居为河南固始。左为王翦,右为王导)

开闽三王。

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家族出身显赫,他们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名将王翦,晋朝赫赫有名的山东琅琊王氏是他们的祖先,著名的东晋开创者之一宰相王导也是他们的祖先,三兄弟是王导的第十七世孙。

王潮三兄弟虽然出身显赫,但是到了唐朝末期时大哥王潮也只不过是唐朝的小官吏了,而且家族已经迁居到河南固始。不过兄弟三人经常习武的家族风俗没有丢掉,成为当地有名的勇猛之士。唐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一股以王绪为首的起义军攻占了河南固始,听说王潮三兄弟勇武过人,于是被聘请到农民军中来。(开闽三王像,自左至右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

王绪为了保住自己的这支队伍,投靠了唐朝的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秦宗权多次命令王绪的军队进攻黄巢的起义军,王绪为了维持自己的队伍不肯进攻黄巢的起义军,被秦宗权的军队围攻击败,于是这支农民军开始了向南迁徙作战的征程。

这支起义军一路从河南打到了福建境内,人员增加到了几万人。到了福建之后,王绪就开始了清除军中勇武之士,为自己的统治扫清障碍,这引起军中大部分将领的不满,王氏三兄弟和将领们发动兵变,囚禁了王绪,不久王绪自杀了,三兄弟中的大哥王潮被推举为这支起义军首领。这时是公元886年的事情了。

这支军队本来打算到巴蜀之地拥戴唐朝皇帝,不过经过福建泉州时,民间人士要求驱逐唐朝任命的泉州刺史廖彦若,并犒赏了王氏三兄弟的军队。王潮于是率军攻打泉州,驱逐泉州刺史。经过一年艰苦的征战,泉州被攻打了下来,王潮也被福建观察使陈岩任命为泉州刺史,于是开启了王氏三兄弟开发福建的大幕。

893年,唐朝福建观察使陈岩有意将福建军政交给王潮,不过陈岩的小舅子却夺了权。王审知率军在这一年攻占了福州,占据了福建全省。王潮也被唐朝政府任命为福建观察使,成为福建最高军政长官。(开闽三王庙)

自893年,王氏三兄弟控制福建之后,到王氏三兄弟的王审知去世的925年,32年来,福建当地得以休养生息,很少有战乱发生,对福建的建设开发非常有利,因此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被称之为“开闽三王”。(闽国地图,943年疆域,大体和现在福建重和)

何谓王氏“骑马来,骑马去”?

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初到福建时是公元886年,这一年是农历的丙午年,是马年;到闽国被南唐灭亡的946年整整过了60年,灭亡的这一年也是农历的丙午年。因此福建民间称王氏主闽为骑马(马年)来,骑马(马年)走,整整一个甲子,也是一个轮回。(闽国和南汉、吴越国有政治联姻,而与南唐(前身为杨吴)关系不好)

一,王氏开闽(886-925年)。

王氏三兄弟主闽初期,招揽流民,开发福建各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哥王潮去世之后并没有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子孙,而是交给了自己的三弟王审知,这也是审时度势的一种明智的选择。909年,后梁的建立者朱温任命王审知为中书令、闽王,这也是闽国建立之初了。

王审知被封闽王之后,和周边的政权建立了良好的政治关系,王审知的女儿嫁给了吴越国王钱缪的儿子;王审知的次子迎娶了南汉国国王刘岩的女儿。唯独对杨吴不好,王审知斩杀了杨吴派遣的嚣张来使,杨吴是杨行密建立的政权,后来被南唐所取代,但闽国和杨吴政权并没有开始战争。

886-925年,闽国采取的睦邻政策使得百姓有了一个安定的政治大环境,福建得以顺利开发建设,国力日趋昌盛。

二,血腥内斗(926-945年)。

王审知于925年去世,此时的闽国和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权力,王审知的后人开始了骨肉残杀的局面,而且一直持续到南唐于945年灭亡闽国。具体时间进程如下:

926年,王审知长子王延翰自立为帝,建立闽国;

927年,王审知的养子王延廪、次子王延钧联合消灭了王延翰;

931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灭王延廪;

933年,王延钧称帝;

935年,王延钧和自己的一个儿子被自己的长子王继鹏谋杀;王继鹏即位之后又杀死了自己叔叔,王审知的第五子王延武;

939年,闽国的近卫部队将领连重遇和朱文进发动兵变,王继鹏被自己的叔叔、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和王继业扑杀。王延曦即位之后大肆扑杀王氏宗室成员。

943年,王审知的儿子王延政在福建建州自立,建立大殷国;

944年,闽国的近卫部队将领连重遇和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诛杀了王延曦,并对住在福州的王氏家族进行大清洗。朱文进自立为帝。

944年,大殷国王延政联合福州之外的王氏成员联合进攻福州,朱文进、连重遇先后被杀,恢复了闽国的称号。

944年,南唐趁着闽国内乱进攻闽国。

945年8月,南唐攻克建州,王延政城破投降,闽国灭亡。

946年,闽国福州依附吴越国,泉州、漳州之地为闽国旧将占据,向南唐称臣,并未被占领。(闽国最后一位君主王延政像,王审知之子)

在王审知去世之后,他的子孙在短短二十年间在福建互相攻杀了N次,国力严重衰弱,被南唐趁机进攻灭亡了!


穿越再现彼岸


闽国是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审知所建。不久,闽即为南唐所灭。闽共历6主37年,五代十国灭亡原因总结:

1、藩镇势力依然强大,新生政权也无法控制,以致内乱战争不断;

2、不少君主昏庸淫乱、残暴蛮横,军务松弛,贪官暴吏欺压百姓;

3、权臣勾结外族作乱,以及外族反扑中原掳掠杀伐;

4、政权太多,赋敛苛重,战事频繁,社会秩序、经济基础破坏严重。


星爷大世界


关于闽国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兄弟相争”导致,也有的说是“奢侈腐败”导致。但是在我看来,闽国灭亡的原因需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外因指的是:外部(非王氏族人)战争导致闽国直接灭亡,如朱文进、连重遇属下杀了王延羲,自己称为闽国国主;南唐进兵攻打王延政,王延政兵败被俘,闽地就被南唐纳入版图,这就是外因。内因指的是:由“奢侈无度”“兄弟相争”等阶段性事件引起。这些事件看似很严重,但并非直接导致灭亡的原因。

其实一个政权的灭亡,都是先从内部的崩塌开始。主要是在积累了几代君主所产生的弊端后,突然在某一件事或某一时刻被点燃,从而形成了“点线面”的效果,最终导致一个政权的覆灭。

同理,闽国的灭亡就是经历了这个过程,也就是上文说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这个弊端,外因就是这个导火索。

闽国灭亡的内因

闽国是五代史十国中的经济强国,在王审知的带领下,通过海外贸易取得了大量的财富,殷实了闽国国库。王审知本人素来节俭,对于朝政又是亲力亲为,闽国才能一跃成为十国中的佼佼者。然而闽国几位后继之君,大多生于富贵之中,从小又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继位后就出现了奢侈腐败的现象。


  • 奢侈的建筑和爱好

从王延翰开始,历代闽王一改王审知的节俭之风,大肆建造奢侈宫殿,使用奢侈之物。王延翰修水晶宫,横跨福州西湖,绵延十里;王延钧动用工匠万人,修建了“东华宫”和“宝皇宫”;王继鹏以水晶作为装饰品,修建了奢侈的“紫微宫”;王延羲、王延政兄弟俩也在其任上大肆修建宫殿。

短短几十年间,闽国国都福州就被这些大大小小的宫殿所占,巅峰的时候,这些宫殿建筑群占据了福州三分之一的地盘。可见闽国几位君主的奢侈程度。

除了爱修建宫殿,这些君王还有不同的爱好。一个是闽国通过海外贸易获取了大量的奢侈品,一部分用于进贡中原朝廷,一部分用于商人贸易,剩下一部分就供闽国君主享用。

还有王继鹏喜欢马匹,花重金得良马五匹,赐号“金鞍使者、千里将军、致远侯、渥洼郎、骥国公”;王延羲喜欢大摆宴席,每次都是召集朝廷百官,通宵达旦的饮酒。

上述就是闽国历代君主的奢侈行为。

  • 昏庸的朝政策略

朝政的昏庸也是让闽国走向衰落的内因之一,和奢侈的生活互为交织。几位闽王挥金如土,奢侈至极,很快王审知积蓄下来的国库就被这些“不肖子孙”败光了。面对国库的亏空,几位闽王纷纷想出高招,来实现“生财之道”。

1、增加税收。赋税是增加收入来源的手段,当时王审知轻瑶赋役,鼓励民间生产、贸易,但到了王延钧时期,就开始增加税收名目,效仿唐朝的“两税制度”大肆敛财。

商税,是他们重要的敛财手段。闽国前期的商税较轻,吸引了大量海外商人前来经商。到了闽国晚期,就巧立各种税收,如王延羲时期的国计使陈匡范,就以“增算商贾数倍之法”来日获万金。

渔税,也是常用的名目,收取靠捕鱼为生的渔民税收。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税都成为闽王敛钱的工具。

2、卖官鬻爵。王继鹏时期,指使吏部侍郎蔡守蒙、医工陈究售卖官职,收取贿赂;王延羲时期,国计使黄绍颇以空缺官职,公开拍卖,价钱高者获得官位。

几位闽王虽通过卖官收取了大量财富,但闽国的吏治也走向混乱,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让闽国朝政由此衰败。

3、兄弟相争。从王延钧开始,闽国宗室的屠杀、争夺就接二连三。王延禀、王延钧联合杀害王延翰,夺取大位;王延羲在宫廷政变后夺得大位,其后大屠宗室,大肆削弱宗室力量,导致闽国后期没有一直能够控制政局的宗室力量来勤王。

王延羲和王延政兄弟的又互相攻伐,使闽国一分为二,王延政在建州建立殷国,与王延羲分庭抗礼。这也让闽国步入摇摇欲坠的地步。

闽国之败,从朝政昏庸、奢侈开始,屠杀宗室、残害宗室良将则为他人发动政变扫平了道路。

闽国灭亡的外因

王审知起家于光州,身边的将士也多为光、寿二州之人。在王审知建立闽地后,这些将领也跟着在闽地安家落户。王延钧继位后,调集这些光、寿二州的将士组建成为亲兵护卫队,称为“拱宸都”和“控鹤都”。

王延钧死后,其子王继鹏继位。王继鹏上台后,想要培植自己的力量,就抛开王延钧的两支亲兵,自己组建了一支以市井之徒为主的亲兵护卫队,称为“宸卫都”。为了使这些亲兵能忠于自己,王继鹏采用奢侈的赏赐来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减少对于“拱宸、控鹤二都”的依赖。

此外,王继鹏屡次在公开场合辱骂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和控鹤都指挥使连重遇,甚至要将二人连同所属的部队迁出福州。这让朱、连二人恼怒不已,便在士兵前诋毁王继鹏,挑唆他们的关系,从而让拱宸、控鹤二都的士兵都和他俩站在一条线上。

公元939年,连重遇赶上入宫宿卫。于是,率领二都士兵发动了兵变,烧毁宫殿。王继鹏得知后,逃亡到了宸卫都。不过,宸卫都的士兵也招架不住“拱宸、控鹤二都”士兵的攻伐,最终王继鹏被杀身亡。

王继鹏死后,朱文进、连重遇二人扶植王延羲上位。但是王延羲却为此事耿耿于怀,一直想找机会杀了二人。可惜,王延羲不能当机立断,反而遭到朱文进、连重遇的再次发动的兵变。最终,王延羲也死于拱宸都的刀下。

王延羲的死,宣告闽国的统治告一段落。朱文进这次并没有拥立王氏后人继位,而是在连重遇的帮助下,自己执掌大权,自称闽国国主。

不过,王延政很快就重新夺取了福州,短暂的统一了闽国。但是,在南唐的大兵压境下,王延政终归无法抵挡,最终兵败被俘身亡,闽国也就此结束了长达37年的统治。

综上所述,闽国的灭亡是从内部的瓦解开始。因为君王的奢侈和昏庸,才导致朝纲不振,民生怨起;而兄弟的相攻、残杀,让闽国陷入混乱中,让本来作为闽王亲兵护卫队的“拱宸、控鹤二都”有了可乘之机,连续两次成功发动兵变,掌控朝政。最终,南唐趁着闽国内乱之际,大兵压境,终结了闽国国祚。

孫郎谈古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第二次大的分裂动荡时期,从907年到960年的53年间,先后或同时存在着多达15个政权。由于眼花缭乱的政权更迭,以及唐、宋前后两朝的光芒遮蔽,五代十国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其中闽国(909年—945年),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闽天德三年(945年),闽正在打内战时被南唐出兵将攻灭。

唐宋以前,福建大多数地方还是一片蛮荒瘴疠之地,质变发生在宋代以后,福建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末大批中原人口因躲避战乱而迁入闽地。

公元881年,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王绪率众起兵,接连攻克寿州、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王氏兄弟三人在固始当地素有勇武之名,被王绪招入麾下。为避开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刺史秦宗权的打击,王绪决定逃往南方,王氏兄弟随军渡江南下。

公元885年正月,王绪率领带有土匪性质的军队,辗转来到福建。不久之后,王氏兄弟的大哥王潮伙同其他下属,发动了针对王绪的兵变,迅速取代王绪控制军队,并依次攻下泉州、福州,最终占据整个福建。后唐政府无奈默认了王氏兄弟在福建的地位,昭宗时在福州设立威武军,并任命王潮为节度使。

王潮死后,幼弟王审知继位,后被封王。

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因兄弟间反目成仇,很快就被两个弟弟王延钧和王延禀联手杀死。继任闽王的是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

从王延翰当政开始,闽国就试图摆脱中原王朝的控制,但始终不敢逾越底线,比如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却继续使用北方王朝的年号。终于王延钧登基后,决意停止向北方后唐王朝纳贡,并在933年宣布自己是第一任大闽皇帝,改新的年号为“龙启”。

王延钧称帝仅仅两年后,就死在了其子王继鹏手中。王继鹏继位四年后,又被其叔父王延羲取代。王延羲执政五年后,又被其弟弟王延政取代。

史书记载,王审知之后的闽国五任君主,每个人都具备了中国史上昏君的典型特点,横征暴敛、酒池肉林、荒淫奢靡,无怪乎倏忽亡国的命运。

王审知之后,闽国所有君主都面临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资治通鉴》记载,末代皇帝王延政表面上有意效仿王审知的简朴,可他任命的收税官杨思恭却十分善于为君主聚敛财富,得名“杨剥皮”。“杨剥皮”不仅任意增加税收名目,还将鱼类、食盐、蔬菜、水果的税收翻倍,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因此认为:“帝国的衰落与其归因于对南唐战争的失败,不如说是杨剥皮苛捐杂税的结果。”



七品阐史官


应该是广东人食物匮乏太严重


壹壹幽默剧场


虽然内乱是最大的原因,然而福建地小人寡,也抵挡不住外来的军事力量,最终也是会走向衰亡并被吞没,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结果!


蕴山古鼎TM


小国自然不会被大国放过。历史发展必然。


用户8962280630120


一个割据地方势力而已,内不能保境安民,外不能御敌,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无欲金刚


实力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